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朗讀者味道的觀後感

朗讀者味道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朗讀者有一集的主題就是味道,而看後的觀後感大家又有什麼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朗讀者味道的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朗讀者味道的觀後感

  朗讀者味道的觀後感一

“百家村之聲”網絡電臺“閩南話古詩詞誦讀”節目邀請小朋友來當“朗讀者”。該欄目自徵集以來,就贏得不少家長及小朋友的關注。如果您的孩子對閩南話感興趣,年齡在6歲-12歲之間,趕緊撥打本報熱線968820來報名參加吧。

從老師那裏得來好消息後,就讀於濱東小學的邱芷晨就在爸爸的幫忙下報了名。儘管只有七歲,但邱芷晨接觸閩南話的時間可不短。邱爸爸介紹:自己的岳父岳母都是閩南人,所以女兒自幼就在閩南話環境中成長。不久前,邱芷晨還入選了濱東小學答嘴鼓興趣班。“女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閩南話訓練,的確是不小的收穫。”

在邱爸爸看來,女兒有着極其廣泛的閱讀愛好,古詩詞也接觸了不少。邱爸爸說,“希望藉助參與此次活動,讓邱芷晨增添信心,能在將來的歲月裏爲發掘弘揚閩南傳統文化盡一己之力。”

關注本報“百家村之聲”網絡電臺“閩南話古詩詞誦讀”節目的朋友們,對來自思明第二實驗小學的潘懷駿一定不會陌生。

在上一期的節目中,通過與另外一位同樣來自思明第二實驗小學的焦子昱同學的配合,《涼州詞》在潘懷駿的朗讀中,被融入了閩南文化風采。

八歲的潘懷駿愛讀古詩,除了自發的興趣愛好外,還與學校的引導有關。潘媽媽說:思明第二實驗小學有課前“經典誦讀”習慣,孩子每節課前都要朗讀古詩,時日一久,潘懷駿愛上了古詩。

“能參加此次活動,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和鍛鍊。”潘媽媽介紹,儘管生活在閩南話環境中,但潘懷駿卻只會用白讀音表達。

潘媽媽說,閩南話的文讀音和白讀音完全不同,自從參加了活動,潘懷駿在老師規範發音的指導下,不光會說,更會讀了。

  朗讀者味道的觀後感二

轉眼我已經度過了三年的退休生活了。

人生的那一刻也是終生難忘的。在學校的電教室裏,領導和全體老師專門爲我們開了歡送會。平時我就害怕發言,那一刻又因爲想說的太多了,所以就什麼都沒有說出來,不知爲什麼蹦出了那麼一句話:“我會過好退休生活的。”嘴上這樣說着,內心裏在盤算着:我要把想看的書都看看,我要寫寫日記,將來留給兒子,當兒子想我的時候,當兒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看看媽媽的日記也許有用。我還打趣自己:你要是諸葛亮該多好,你的日記就是兒子的錦囊妙計了。

恰好兒子就在那一年去了橫店,從小就和我無話不談的兒子,常常在電話裏給我講他的情況,滔滔不絕,什麼細節都描述,比如:第一次排隊領戲服,怎樣被叫出來去領了一套西服,還有帽子和揹包,扮出來的形象完全和人家不一樣;怎樣去試戲,常常被留下;導演怎樣指着別人向他學習……當然,有時候拿不定主意的事,兒子也要徵求我的意見。也許是舉目無親,也許是兒子太愛這個行當了,使得兒子總是那樣地興奮,那樣地沒完沒了。 不知不覺我萌生了一個念頭:將兒子的經歷寫成小說不行嗎?

當我真的坐在電腦前敲字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忙,什麼叫累。每天除了自己的吃喝拉撒,報紙就是簡單的瀏覽,日記也寫得很簡單草率,雖然晚上兩個小時的廣場舞沒敢取消,但腦子是沒有歇着的,在不停地構思。說來也怪,每當要準備寫一個新的章節的時候,腦子覺得一片空白,害怕沒有內容沒有細節,但往往是隻要手動了起來,腦子裏的東西就會層出不窮,往往在狠自己打字太慢。

因爲有些問題我必須諮詢兒子,當他知道我在忙什麼的時候,他就勸我:“媽,你不要寫了,那不是你們那年齡乾的事,很苦很累,你知道人家寫網路小說的人是怎麼堅持的嗎?”兒子一方面這樣勸着,一方面他也是知道自己媽媽的,我只要想做的事,一定會堅持到底,任何人的意見都不會聽進去。

經過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我寫出了十二萬字的小說《橫漂筆記》。那時候我也覺得自己雖說不上是個怪物,至少是個另類吧。人家再怎麼買多少好看高檔衣服,我就像沒有看見一樣,更不要說去羨慕了。能一個人在家是最幸福的事,因爲吃飯問題可以簡單了事,即使從來不需要我自己親自做飯,但總是達不到我那種簡單的標準。開始每天更新的三千字,對我來說除了白天能用的時間都用上,晚上跳舞回來再坐到一點多鐘,讀讀新寫出來的章節,激動的心情難以自抑。再加上每天都有五六十甚至一百多的網友在點擊在鼓勵,感激得不知道怎樣向這些熱心的人表示感謝,於是就激勵我向着每天更新四千字衝擊。

我就像一個地下工作者一樣,不敢公佈我的生活情況。微信朋友圈每天都有那樣的文章,來教育退了休的人們:不要省錢。趁着還能吃,去吃那些美食;要趁着自己還能跑得動去旅遊,去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有能力的要往國外跑。每天都能看到正在旅遊途中的朋友發的照片,那鮮豔的衣服,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再配上身後的美景,告訴我,這就是幸福呀!因爲常常編些理由不參加聚會,更不去旅遊,漸漸地也就沒有人再約我了。我也曾經試圖放下這樣的生活,去融入到那樣的潮流中,但我明顯沒有獲得快樂,沒有激動沒有亢奮。每每回來之後,總有一種要補課的感覺,日記落下了,報紙堆起來了。

現在別人再問我:“你又不逛街又不旅遊,你整天都幹啥啦?”我終於不再遮遮掩掩了:“看看書,看看報紙。”

  朗讀者味道的觀後感三

葉嘉瑩與小朋友們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寫道: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或許因爲它只存在於心裏,所以提起“味道”這個詞,伴隨的往往都是記憶。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寫道: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或許因爲它只存在於心裏,所以提起“味道”這個詞,伴隨的往往都是記憶。央視《朗讀者》將以“味道”爲主題,邀請到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着名導演張艾嘉、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得主葉錦添、都市愛情小說掌門人張小嫺、杭幫菜掌門人胡忠英、青年鋼琴演奏家吳純等嘉賓一起在朗讀中分享記憶中與“味道”有關的故事。

古詩詞大師葉嘉瑩爲中華文化而“吟誦”

從第一期節目中的“中國英法翻譯第一人”許淵衝到後來的“敦煌女兒”樊錦詩、“中國焊接學科奠基人”潘際鑾,《朗讀者》的舞臺上時常會出現一些值得用生命去尊重的真正的大師。本期節目中,又有一位這樣的大師登臺,她就是已經93歲高齡的中國古典文化教育研究大師葉嘉瑩。

葉嘉瑩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後師從於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學習,深得老師的賞識。1945年大學畢業後,葉嘉瑩便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先後於多所世界着名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化,去年還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生成就獎。她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於當代「再生」的讚譽。

葉嘉瑩曾說過:“我以爲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着吟誦之傳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感動之特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對於吟誦詩詞這一活動,葉嘉瑩一直十分倡導。而吟誦,其實也就是古典版的朗讀。在本期節目中,這位着作等身的教育大師將在《朗讀者》中暢談古典詩詞文化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併爲中華文化而吟誦。

“歲月女神”張艾嘉分享女人的故事與味道

提起張艾嘉,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往往都是——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而對於女人來說,“故事”幾乎就等同於她的“味道”。

作爲一個明星,張艾嘉從不刻意遮掩自己的年齡。在節目中,當被問到如何界定年齡的味道時,她坦言:“一切都來得很自然,逃也逃不掉。”而對於女人的味道,張艾嘉也用自然來形容:“味道是要被品嚐的,我相信味道是來自於你自己人生的態度,你怎麼看待自己,那你散發出來的東西是自然的,那個就是你自己的味道。

曾經,李宗盛爲張艾嘉寫的一首《愛的代價》被無數人奉爲最能代表愛戀成長的經典。但在當時,張艾嘉還覺得這首歌的名字“有點土”。而前兩年再唱這首歌的時候,張艾嘉卻發現自己的心與這首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個心經歷過更多的事情了,就覺得歌裏面幾乎每一句都是一個畫面和故事,所以特別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