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7年黨員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

2017年黨員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黨員幹部要善於利用春節回鄉探親訪友時機,深入瞭解家鄉的發展變化和當地羣衆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瞭解基層幹部羣衆對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年黨員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2017年黨員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

  【2017年黨員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1】

爲真實瞭解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就業創業情況,爲省委省政府對川商返鄉創業工作決策提供參考,3月中下旬,四川省統計局組織力量前往流動人口大縣——中江縣調查瞭解川商返鄉創業情況,現場走訪了“劉氏農場”、“東東瓜蔞合作社”等兩個創業成功典型,詳細瞭解其生產經營、農民增收、就業、產業帶動等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一、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創業方向

中江縣現有常住人口108.1萬人,外出務工人員49.9萬人,其中有4000餘人返鄉創業,近五成返鄉創業人員從事種植或養殖業。

“劉氏農場”法人代表劉海林於上世紀90年代在廣東務工,後來開辦了不鏽鋼拋光廠。在洽談不鏽鋼拋光業務過程中,他發現廣東、上海、雲南、成都等地餐飲市場對牛肉需求量較大,因此決定回鄉建立肉牛養殖場,帶領家鄉羣衆共同致富。2012年創業開始,“劉氏農場”分別引進了瑞士“西門塔爾”和法國“夏洛萊”兩個品種的肉牛進行養殖,同時規模化種植花椒、生薑等經濟作物。

“東東瓜蔞合作社”創始人王開東2009年在經營煤炭生意的過程中,一次偶然機會得知瓜蔞根、果、果皮、種子有解熱止渴、利尿、鎮咳祛痰等作用,沿海地區需求量大,但種植條件有限,於是決定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種植瓜蔞。在2009年首次創業失敗的情況下,於2010年辭職返鄉再次創業,並逐漸形成了瓜蔞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規模化經營模式。

二、按照市場需求量,逐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

在市場回報率逐年增加,產品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同時,企業逐年增加投資額,有序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拓寬產業發展方向。“劉氏農場”個人先期投入1600萬元,修建了肉牛養殖場,存欄母牛及肉牛800—900頭;修建當地學校,自建水泥路2.5公里、蓄水池1口、沼氣池1個,整理荒山、改造土地、租用土地等700餘畝。預計後期還將投入4—5千萬元,再租用整理400餘畝土地,用於拓展農村觀光旅遊服務項目、建設肉牛宰殺場、食品深加工企業和種植中藥材。

“東東瓜蔞合作社”在首期投入140萬的基礎上,個人再投資660餘萬元,政府專項資金支持250餘萬元,自建瓜蔞種植基地700餘畝,帶動鄉親栽種瓜蔞1萬餘畝,建成瓜蔞瓜子加工廠、膩子廠、養殖場等。預計後期還將增加投資,開發農村旅遊觀光服務項目,建設瓜蔞瓤深加工廠等。

三、經營方式靈活多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

爲擴大生產規模,拓寬銷售渠道,企業採取靈活多樣經營方式,爲土地增收,農民致富起到了良好帶頭作用。

一是以土地入股、土地租用、荒山整理等方式,實施規模化經營。爲提高產品競爭力,企業通過土地入股、土地租用、荒山整理等方式,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東東瓜蔞合作社”瓜蔞種植面積由最初的40畝擴大到1萬餘畝。“劉氏農場”青草飼料和生薑、花椒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700餘畝,肉牛年出欄達400餘頭。

二是“東東瓜蔞合作社”將種、養殖相結合,傳統銷售與網絡銷售相結合。爲充分發揮土地經濟效益,拓寬銷售渠道,“東東瓜蔞合作社”將種植業和養殖業相結合,在瓜蔞藤蔓成熟後,在瓜蔞種植地放養雞、鵝等小家禽,每畝地每年增加經濟收益約2000餘元。每年支付“百度推廣”10萬元宣傳費,用於產品推廣;並利用電商平臺建立網上特產專賣店。每年瓜蔞都是買家提前向合作社下定單,預付貨款,其產品主要銷往沿海各地。

三是“劉氏農場”將肉牛實施集中養殖與分散養殖相結合,經濟作物先回收庫存再統一銷售。爲致富當地農戶,提高肉牛質量,降低肉牛患病風險,“劉氏農場”向周邊有條件的農戶免費提供幼牛,向農戶免費贈送配種成功母牛,進行分散養殖,再按時回收,統一銷售。在生薑、花椒等經濟作物滯銷時,按照市場價收購當地居民種植的花椒、生薑等進行儲存,待市場行情回暖再統一銷售。

四是企業效益明顯。目前,“劉氏農場”年出欄肉牛400餘頭,每頭重量在1300斤左右的肉牛銷售額爲16000餘元,淨利潤3000餘元/頭,年銷售額600餘萬元。1株瓜蔞年收益200—300元,1只散養雞、鵝市場價200餘元,1畝地可種植瓜蔞150—160株,養殖雞、鵝等小家禽10只,產值5萬餘元。

四、社會效益明顯

截止2016年底,中江縣川商返鄉創業共吸吶就業20000餘人,創造產值預計12億元,爲轉變當地農業發展方式、吸納農民就近就地靈活就業、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起到積極作用。

一是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土地利用率進一步提升。企業將土地集中使用後,統一規劃,改變了傳統經濟作物種植方式、家畜家禽以戶爲單位小規模養殖方式,實現了種養殖、初加工、再銷售的經營模式,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全戶外出務工家庭荒廢土地、荒山等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促進當地農民就地就近靈活就業。企業因經營和管理需要,採取固定招聘和季節性用工兩種模式,聘請工人基本爲當地返鄉農民工或不能外出務工人員。“東東瓜蔞合作社”平均每30畝聘請1名相對固定管理人員;每年9—10月瓜蔞採摘期,平均每天用工100餘人,當天計件發放工資,年發放工資200餘萬元。“劉氏農場”養殖場聘請固定工人22人,種植場地聘請人員40餘人,管理人員工資年薪10萬餘元,工人月平均工資2500—5500元不等,按月發放。由於種、養殖企業就業門檻低,就業方式靈活,有效解決了當地有勞動能力的中老年人就業問題,以及部分家庭由於外出打工帶來的社會問題等。

三是產業帶動性強。 截止2016年底,“東東瓜蔞合作社”帶動當地羣衆種植瓜蔞10000餘畝,參與瓜蔞種植農戶由最初的190戶增加到4000餘戶。“劉氏農場”入股或租種土地種植的花椒、生薑等作物700餘畝;5戶參與幼牛養殖,平均每戶養殖10—20頭;10戶代養配種成功的母牛,平均每戶代養2—3頭。

四是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增加。2010年以來,當地農戶因出租土地、就近就地打工、土地入股、發展產業等,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增加。荒山純收入由每畝200元/年提升到600元/年,土地入股平均每年每戶1000餘元,土地租用每畝每年收入200—400元,還有部分工資性收入。中江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5672元增長到2016年的10955元,增長率達93.1%;“劉氏農場”和“東東瓜蔞合作社”所在地富興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5283元增長到2016年的11184元,增長1.2倍。

五是熱心公益事業回報家鄉。“劉氏農場”在當地修建了蓄水池、學校、公路等基礎設施,在滿足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同時,也方便當地居民用水、出行、兒童教育等。同時爲地震災區捐款、捐物;每年春節,還慰問當地年滿70歲以上的老人,吃年飯、發紅包。

六是資源綜合利用,強化環境保護。爲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劉氏農場”變廢爲寶,充分利用資源,將肉牛糞便集中收集到沼氣池發酵,發酵後的糞便再用於灌溉農作物。“東東瓜蔞合作社”待瓜蔞藤蔓成熟後,將雞、鵝等小家禽放養到瓜蔞種植地,食草,祛蟲、增肥,實現生態種、養殖。

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供水資源不足。由於部分種植、養殖地爲整理荒山後發展起來的,水資源缺乏、供水設施不足,企業要麼自建蓄水池,要麼靠天吃飯,影響發展和收益。

二是道路建設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由於村道建設一般爲3—3.3米,較大型運輸車輛不能通過。爲此,“劉氏農場”只能採取大、小型運輸車輛中轉方式運輸肉牛,增加運輸成本。部分開墾的荒山路面,還需企業自籌資金修建。

三是專業型、管理型人才缺乏,流失快。返鄉創業農民工或農民企業家,尤其是從事種、養殖業企業,由於企業地理位置、工資待遇等方面原因,導致企業嚴重缺乏資料整理、電商平臺管理、對外溝通協調等方面的人才。“東東瓜蔞合作社”先後在高校聘請大學生10餘名,均在工作2個月左右離職。

四是專項資金扶持力度不足。由於銀行貸款政策限制、政府專項扶持基金有限等,在企業生產經營發展過程中,資金來源主要靠創業者自籌,由於資金限制,制約企業發展速度和規模。

六、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是進一步強化宣傳。各地關於農民工、農民企業家和川商返鄉創業的專門服務組織,要利用各種媒介或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提供投資信息,加大政策宣傳。對返鄉創業項目,要從項目引進、建設到投產全過程服務,力爭更多的川商、川籍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回家發展”。

二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在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改善阻礙企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條件,助推企業降低成本,擴展經營,以實現更大的就業需求。

三是強化專業人才引進。“東東瓜蔞合作社”創始人建議在鄉鎮黨委、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增設人員編制,有針對性爲當地企業尤其是種、養殖企業引進專業人才,助推當地企業發展。

四是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在建立川商“返鄉創業、回家發展”專項投資基金的基礎上,各金融機構針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進一步放寬貸款政策,實施有年限的無息或低息貸款。

  【2017年黨員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2】

按照省直機關工委開展全省機關開展黨員幹部回鄉調研活動的要求,我對我的家鄉井岡山市的部分羣衆進行了調研走訪,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廣泛聽取了羣衆意見建議,並認真做好記錄,現將羣衆提出的建議、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等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開展調研活動情況

春節期間,我在井岡山市羅浮、新城區等地對多戶人家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活動採取了實地查看、入戶走訪的形式,向羣衆瞭解家鄉的發展變化和生活狀況,宣傳了上級黨組織的方針政策,聽取了羣衆對交通規劃建設領域的意見和建議。羣衆們都讚賞這次調研活動,感謝政府對他們生產和生活的關心,普遍反映近年來在中央、省、市強農惠農政策扶持下,羣衆一心一意謀發展,勤勞致富奔小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羣衆種植養殖技術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議,發表了一些意見。

二、存在的問題

經過彙總和提煉後,在交通運輸方面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新景區景點連接的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緩慢,影響新景區發展。

2、井岡山旅遊集散中心規劃建設滯後,選址不合理,預計不能很好實現客運快速換乘的要求。井岡山旅遊集散中心2013年立項開工建設以來,選址從井岡山市白銀湖改至井岡山市羅浮,兩次選址都與井岡山新城區的火車站、汽車站等需要旅客集散的站場相距較遠,目前羅浮離火車站大約二十公里,且羅浮目前沒有開發出新的景區景點,無法使遊客實現順暢的換乘。

3、由泰井高速通向景區的高速公路連接線管理主體不明確,導致按照高速公路標準建設的高速公路連接線隨意開口,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從泰井高速井岡山收費站下高速至羅湖段,當地羣衆爲方便自己出行,自行拆除高速公路連接線護欄,將通村公路直接通向高速公路連接線,目前仍沒有相應的安保措施。

4、通村公路雖然建設成效顯著,但是當時建設時由於資金等因素的制約,缺乏相應的標誌標牌、路面標線等交通工程設施建設,安保工程與會車道的建設在設計時考慮不足,不能滿足當前及未來人民羣衆出行的需求。

5、井岡山通25戶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設雖然穩步推進,但是隨着地方城鎮化的推進、危房改造項目等民生工程的推進、偏遠自然村整體遷移,必然會有部分自然村存在消亡的情況,可能導致通25戶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設總量無法完成。

三、建議

1、在交通硬件設施方面,加快與新景區連接公路的建設,儘量做到同步規劃建設,實現旅遊經濟效益最大化;公路網建設方面加強安保設施建設,通村公路增加相應的標誌標線、會車道的建設。

2、在交通軟件設施方面,即將建設完工的井岡山旅遊集散中心,配套加強軟件方面管理,使遊客在火車站、汽車站與遊客集散中心之間實現更加順暢的換乘,同時進一步對交通基礎設施選址方面進行科學的管理,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民羣衆利益最大化爲唯一目標。

高速公路連接線應明確管理主體責任,杜絕高等級公路私自拆除護欄開口的現象,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沿線交叉口,渠化交叉口並進行交通控制,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又消除安全隱患。

通村公路如需要通客運班線的路網可以考慮增加交通控制手段,在現有單車道公路的情況下,增設會車道,並在農村公路路網中規劃實施單行道、交通監控等手段,使現有道路發揮更加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人暢其行、物暢其流”。

通25戶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設方面應科學合理的核定建設需求,將以目標爲導向的建設轉化爲以需求爲導向的建設,在建設時統一採取“以獎代補”的原則,適當加大補助力度,作爲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通25戶以上自然村的工作同時,引導建設完成一批爲農林牧漁發展服務的公路。


1.2017年黨員幹部春節回鄉調研報告

2.2017春節回鄉調研報告範文

3.2017年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

4.2017回鄉調研報告

5.2017年春節回鄉調研報告

6.2017年幹部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

7.2017年領導幹部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

8.2017年幹部回鄉調研報告

9.2017年機關黨員春節期間回鄉調研報告

10.2017年黨員幹部回鄉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