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愛因斯坦傳(套裝上下冊)》以翔實的史實勾勒出愛因斯坦偉大的一生,而且也從人類文化的源頭上探尋着愛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蘊,下面給大家分享愛因斯坦傳的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1

寒假和孩子一起讀了《愛因斯坦傳》,深深的被愛因斯坦對於科學研究的敬業精神所折服,他堅持不懈、積極探索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學習的。

書的開頭就描述了愛因斯坦的童年,小時候的他性格暴躁,孤僻,古怪,很少有人願意接近他,但他喜歡看書,另外還有兩處身體部分的鍛鍊是他的最愛,一是大腦的運轉,二是屁股的坐功。當他將三者結合起來,即坐下後開始閱讀與思考時,其驚人的效果便顯現出來——他能如老僧入定般一動不動,與外界隔絕,只在頭腦中不斷滿足自己永無止境的求知慾。正是由於愛讀書,認真思考,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當孩子讀到這部分時感覺好笑,但是也非常佩服愛因斯坦讀書時的專注。書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多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可以使我們的眼界更開闊,可以使我們的自身素質更高。讀書時需要認真思考和專注,如果一目十行,走馬觀花,看書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讀書時一定要專注,不要被身邊的環境所幹擾,把讀書作爲一種享受,淨化心靈,提高自我。評判一個人要從辯證的角度去分析。我們不喜歡童年時他的性格,但是喜歡他的這份對知識的追求和學習的態度。人無完人,雖然他的缺點讓人不喜,但是他的優點卻又值得我們去學習。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遇到問題,他會不斷認真的思考,不得到答案,是不罷休,這些是愛因斯坦過人的地方,也是我們與他的差距。對於孩子的好奇心,作爲家長,我們一定要合理引導,不能因爲孩子的十萬個爲什麼,就心生厭煩,甚至扼殺。好奇心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在孩子的學習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了好奇心,孩子會主動學習,主動尋求答案。好奇心也是想象力的源泉,有良好的想象力,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孩子在天馬星空的想象中,會有重要的發現,對以後的科學探索或者繪畫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論孩子是如何想象的,我們不能嘲笑甚至斥責孩子這不着邊際的想象,而是這讓孩子去分析說明他想象的意義。

對待失敗,愛因斯坦不像我們一樣受到挫折就會退縮,逃避,他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更加努力,堅持不懈的探索正確的答案或者繼續努力,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這纔是失敗時應該做的,而這種精神也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孩子也對自己的問題做了分析,也認識到自己的畏難情緒,遇到困難就想逃避,而不想獨立去解決問題。這個也是我們在教育孩子中應該幫助他解決的問題。豈止是孩子,作爲成人的我們,也應該具備這種精神,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都應該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有足夠的耐心,對待失敗的問題,要認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及時找到解決的辦法。

“迷信權威是真理最大的敵人。”這是愛因斯坦的信條。正是這份對權威的質疑和探索,愛因斯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學習中一定要持懷疑的態度,求知的態度,不要盲目迷信給出的答案,一定要自己去求證。在學習語文中,生字一定要藉助字典,認真去查,這樣纔有深刻的印象,雖然有的輔導書給給出了答案,但是答案未必都是正確的,這需要我們自己去求證。數學學習中,一定要反覆驗算,保證答案的正確,不能想當然。

結語:愛因斯坦所擁有的許多美好的品質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本身,才能夠越來越靠近成功。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2

這一月,我讀了《愛因斯坦傳記》這本書,受益匪淺。

我覺得最令人感動的部分是愛因斯坦晚期的時候。他本應該養老,可是他沒有,仍然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是多麼偉大啊!

傳記中談到,他4月15日病情惡化,被迫住院。可他一到醫院,就讓親人把他的老花鏡、鋼筆、一封沒有寫完的信和一個沒有做完的計算送到醫院來繼續完成。當他病情嚴重時,他還樂觀地說:“人人都要死,在這點上,從來都是平等的。誰看過死人的痛苦呢……還是抓緊工作吧!”

4月18日,他那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可人們在牀頭上,還能找到幾份未完成的手稿。

多麼偉大啊!爲了人類,爲了科學事業,臨終還是投入到工作中,不顧一切……太讓我感動了!如果換了我,我肯定會自私自利地想:病會好轉嗎?我會康復嗎?手術能成功嗎?我還能活多久……出現的將會是一連串的病情問題,不會有任何工作的問題。愛因斯坦不管去哪裏,總是關心科學,爲人類的科學事業作出貢獻,多讓人敬佩啊!

我和愛因斯坦比,實在差得太遠了。

記得有一次生病了,早早地做完作業就上牀休息了。媽媽說:“琪琪,起來複習一下功課吧,不然就會落後給別的同學了。”可我卻不領情,撒嬌地說:“媽媽,別人很辛苦,你就給我休息休息吧。”媽媽沒有再說什麼,只是搖頭嘆息地走開了。我高興極了!要知道我從來沒有這麼爽快了。再上學的時候,我果然比別的同學落後了。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讀了《愛因斯坦》,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愛因斯坦堅韌的精神,不荒廢大好的時光。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3

“要理解這樣的人,唯有把他看成是爲爭取永恆真理而鬥爭的戰士”,愛因斯坦如是評價牛頓的。同樣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要想讀懂愛因斯坦,也必須把他看作爲爭取真理、人道和和平而鬥爭的“戰士”。

開始先介紹一下愛因斯坦,他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做出無與倫比的貢獻,是他成爲繼伽利略、牛頓之後的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他的科學業績大致可以分爲四個主要方面:

(1)以布朗運動爲代表的早期研究工作;

(2)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推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的發展,開闢了原子物理的時代;

(3)他突破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愛因斯坦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4)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並開闢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可見,他在近代自然科學史上地位的卓絕。因此,列寧讚譽“他是一位偉大的自然科學革新家。”

同時他還是一位爭取人道主義與和平而鬥爭的堅強戰士。他認爲,爲社會服務是人類生活的原始涵義,還有他竭力爲“和平”和“博愛”奮鬥等等。在這幾點上,愛因斯坦踐行了自己的人生準則,同樣也明確了我們作爲社會的一員今後的奮鬥目標。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被童年時代的愛因斯坦的那種強烈的求知慾深深地震撼了,特別是他爸爸送的羅盤、偶然得到的幾何書,這些都冥冥對他後來的學術指明瞭思想發展的方向。可見對於今後的我們來說,要想清楚的認識某種東西,就必須先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有我特別喜歡愛因斯坦的敢於思考的科學精神,完全擺脫了學術權威們對當時自然科學界思想的教條主義的壟斷和專橫,這其中還必須要求對日益成熟的科學問題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這同樣也在向我們傳遞這一種信息,對於當代大學生,我們讀書的同時也要敢於思考,學會思考,明白“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書中最後還講到愛因斯坦遠離祖國的政治避難的艱辛歷程和爲反對原子屠殺而鬥爭,這也正練就了他那種爲博愛和平努力的決心。這也正是他的除了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外,呈現給世人偉大光輝的一面。

通讀《愛因斯坦傳》之後,我感觸頗深。不僅是從中讀懂了偉人的傑出的物理成就的發展歷程,更重要的是偉人背後的種種故事深深地激勵着我,就像一盞明燈爲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向這位偉人致敬!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4

當驗證一個理論是否正確時,我會想如果我是上帝,是否會做這樣的安排。---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我們的思維裏似乎是粘結在一起的,就如同我們吃飯時就要尋找筷子一樣自然。愛因斯坦因相對論而著名,相對論因愛因斯坦而神祕。是一本愛因斯坦的傳記將我帶入他的世界,在那裏,我看到了一個天才的破繭成蝶,他的偉大和遺憾,看到了人生的不完美,即使是天才也逃脫不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突然發覺人這一生長達數十載,竟能一本書就可總結。但讓我更有感觸的他一生的起起伏伏。

愛因斯坦是一個熱衷於自由的人,他一生都在追求他所謂的自由和靜寂。他又是一個熱愛思考的人,從蘇黎世的專利局到普林斯頓的鄉村,就連出海航行時候都會給自己思考的空間。但他一生都在漂泊,就如他自己所說,我是一隻渴望自由的候鳥,不停地棲息,不停的飛翔。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從最初不被父母祝福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他的大學同學米列娃開始,愛因斯坦就進入了婚姻的迷宮,直到後來與他成爲夫妻的表姐艾爾莎,雖然陪伴了他一生,但是,在愛因斯坦心裏她更像是一個保姆,而他就像開拓物理新知識,饒有興致的經營他的感情生活。他在感情上曾與許多的女人有糾葛。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學術研究。愛因斯坦還有一個伴隨他一生的愛好,那便是小提琴,他的前期生活可以簡單的概括爲音樂和思考,其中的音樂便是小提琴,那已成爲他一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他臨終前的幾周,他還與一個樂隊合奏了貝多芬的樂曲。而所謂的思考,便是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創立了相對論,而相對論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顛覆了我們通常思維中的世界--牛頓的以質量爲中心的世界。牛頓之所以把質量定義爲“物質多少”的量度,就是因爲在任何機械運動過程中,乃至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始終如一。質量被理所當然地看成是物質本身所絕對固有的,被看成物質不滅或實體不變原理的具體表現。以牛頓力學爲代表的經典物理學在十九世紀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認爲物質是絕對實體的唯物主義成了在二十世紀處於支配地位的哲學。

然而,二十世紀愛因斯坦發明的相對論開始揭示出了物質的實體觀的謬誤。首先,相對論證明質量與速度有關,同一個物體,相對於不同的參考系,其質量就有不同的值。想象一個人在推一輛沒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車,只要持續推它,速度就會越來越快,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它的質量也越來越大,起初像車上堆滿了木柴,然後好像是裝着鋼鐵,最後好像是裝着一個地球……當小板車達到光速時,整個宇宙好像都裝在了它上面——它的質量達到無窮大。這時,無論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運動得再快一些。當物體運動接近光速時,不斷地對物體施加能量,可物體速度的增加越來越難,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兒了呢?其實能量並沒有消失,而是轉化爲了質量。愛因斯坦在說明物體的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時,提出了著名的質能方程: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此,我們熟知的世界開始變得模糊。

這正是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他將人們帶入了一個未知的開始。但是它的引導作用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從1922年以後,他走上了一條岔路,一段孤獨的旅程---統一場論。他妄圖將自己的相對論推廣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引力場和電磁場的統一。但這並沒有錯,只是在這段過程中,他過於固執和自信,過於相信自己的感覺,而批判量子力學,而忽視原子物理學,沒有進行相關的研究,我想,這或許是他這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但是對於此我們又能去苛求什麼呢,人生本來就因不完美而絢爛。

愛因斯坦的逝去,天空又一顆巨星隕落,從某種程度上講,他留下的倒不再是遺憾,而是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