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9K 次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1

這本書的封面上寫了八個字,像他那樣,求所不止,看到這幾個大字後,我頓時對這本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這裏面到底發什麼什麼偉大的事情呢?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

直到我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裏蠻有很多的小故事,跟科學有關,幫助我瞭解了許多科學的小奧祕,讓我知道了很多簡單的科學知識。

比如,空氣的阻力就是運動的物體在空氣中會受到相反方向的力量;相對性就是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的物體,其中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就是兩倍。

同時,這本書讓我瞭解到愛因斯坦作爲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其實他的童年也很煩惱,他小的時候,由於是猶太人,也經常被人欺負,而且由於他總喜歡對老師的講解有不同的意見,所以也不受老師喜歡,但是他並不放棄,堅持自己的理想,認真學習和研究科學,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了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我覺得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2

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天德皇軍隊通過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們都涌向窗前喝彩助興,小孩子們則爲士兵發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而嚮往,但愛因斯坦卻恐懼得躲了起來,他既瞧不起又害怕這些“打仗的妖怪”,並要求他的母親把他帶到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種妖怪的國土去。

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並不申請加入意大利國籍,他要做一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並且在“敵國”裏作了一連串“和平”演說。他的思想和行動,使他險遭殺身之禍:一個抱有帝國主義野心的俄國貴族女刺客把槍口偷偷對準了他;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爲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意大利遷到荷蘭,又從荷蘭遷居美國,而且加入了美國國籍。他認爲,在美國這個國度裏,各階級的人們都能在勉強過得去的友誼中生存下去。

我們應該像愛因斯坦學習,在困難的面前也能有所成就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3

愛因斯坦,一個熟知的名字。我前幾天讀了《愛因斯坦傳》。

他並不是天生的聰明。他也曾犯過錯誤,而他的成功,來源於他的思考與觀察。如果沒有他的細心觀察,他還只是個普通人;如果不是他的好奇心,他還不可能寫出如果多的論文;如果他沒有經過周密的思考,那麼他就不可能爲世界作出那麼多貢獻!愛因斯坦本就是個普通人,要真說他與別人不同,那就是不同在對新事物的態度與做法上。普通人可能只會稍稍注意一下甚至直接跳過,但是愛因斯坦一旦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便會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專注地思考,最後得出結果,這也就是他偉大之處,同時也是他能做出這麼多貢獻的原因。

愛因斯坦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一旦有問題,他會不斷地、認真地思考,不得到答案不罷休,這是愛因斯坦過人的地方,也是我們與他的差距。

對待失敗,愛因斯坦不像我們一樣受挫就會退縮,會掩飾,他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更加努力,堅持不懈地探索正確答案或是繼續努力。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這纔是失敗時應該做的。如果因爲失敗而半途而廢,那將是最大的損失,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我們所能做的不是退縮、逃避、掩飾,而是應該分析失敗原因後繼續努力,這樣才能越來越接近成功。

對於成功,愛因斯坦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平靜,雖然那一天早上改變了他的一生,但是他並沒有因爲成功就放棄或停止過他的研究,他繼續堅持不懈地研究,這樣的精神令人敬佩。

愛因斯坦所擁有的許多美好的品質都值得我們敬佩、學習,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本身,才能夠越來越靠近成功!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4

當驗證一個理論是否正確時,我會想如果我是上帝,是否會做這樣的安排。---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我們的思維裏似乎是粘結在一起的,就如同我們吃飯時就要尋找筷子一樣自然。愛因斯坦因相對論而著名,相對論因愛因斯坦而神祕。是一本愛因斯坦的傳記將我帶入他的世界,在那裏,我看到了一個天才的破繭成蝶,他的偉大和遺憾,看到了人生的不完美,即使是天才也逃脫不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突然發覺人這一生長達數十載,竟能一本書就可總結。但讓我更有感觸的他一生的起起伏伏。

愛因斯坦是一個熱衷於自由的人,他一生都在追求他所謂的自由和靜寂。他又是一個熱愛思考的人,從蘇黎世的專利局到普林斯頓的鄉村,就連出海航行時候都會給自己思考的空間。但他一生都在漂泊,就如他自己所說,我是一隻渴望自由的候鳥,不停地棲息,不停的飛翔。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從最初不被父母祝福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他的大學同學米列娃開始,愛因斯坦就進入了婚姻的迷宮,直到後來與他成爲夫妻的表姐艾爾莎,雖然陪伴了他一生,但是,在愛因斯坦心裏她更像是一個保姆,而他就像開拓物理新知識,饒有興致的經營他的感情生活。他在感情上曾與許多的女人有糾葛。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學術研究。愛因斯坦還有一個伴隨他一生的愛好,那便是小提琴,他的前期生活可以簡單的概括爲音樂和思考,其中的音樂便是小提琴,那已成爲他一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他臨終前的幾周,他還與一個樂隊合奏了貝多芬的樂曲。而所謂的思考,便是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創立了相對論,而相對論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顛覆了我們通常思維中的世界--牛頓的以質量爲中心的世界。牛頓之所以把質量定義爲“物質多少”的量度,就是因爲在任何機械運動過程中,乃至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始終如一。質量被理所當然地看成是物質本身所絕對固有的,被看成物質不滅或實體不變原理的具體表現。以牛頓力學爲代表的經典物理學在十九世紀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認爲物質是絕對實體的唯物主義成了在二十世紀處於支配地位的哲學。

然而,二十世紀愛因斯坦發明的相對論開始揭示出了物質的實體觀的謬誤。首先,相對論證明質量與速度有關,同一個物體,相對於不同的參考系,其質量就有不同的值。想象一個人在推一輛沒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車,只要持續推它,速度就會越來越快,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它的質量也越來越大,起初像車上堆滿了木柴,然後好像是裝着鋼鐵,最後好像是裝着一個地球……當小板車達到光速時,整個宇宙好像都裝在了它上面——它的質量達到無窮大。這時,無論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運動得再快一些。當物體運動接近光速時,不斷地對物體施加能量,可物體速度的增加越來越難,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兒了呢?其實能量並沒有消失,而是轉化爲了質量。愛因斯坦在說明物體的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時,提出了著名的質能方程: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此,我們熟知的世界開始變得模糊。

這正是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他將人們帶入了一個未知的開始。但是它的引導作用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從1922年以後,他走上了一條岔路,一段孤獨的旅程---統一場論。他妄圖將自己的相對論推廣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引力場和電磁場的統一。但這並沒有錯,只是在這段過程中,他過於固執和自信,過於相信自己的感覺,而批判量子力學,而忽視原子物理學,沒有進行相關的研究,我想,這或許是他這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但是對於此我們又能去苛求什麼呢,人生本來就因不完美而絢爛。

愛因斯坦的逝去,天空又一顆巨星隕落,從某種程度上講,他留下的倒不再是遺憾,而是新的希望。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5

愛因斯坦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因爲他的爸爸要到瑞士開工廠,所以他就去了瑞士。他找到了一個工作也結婚了,他在閒暇的時間看書、研究。他還特喜歡音樂,愛拉小提琴。他十幾歲就背大學微方程,去世前還在做實驗……

我覺得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認真刻苦、他愛動腦筋。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6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科研成果卓着,其中最卓着的是他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創立了相對論,並發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他突破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自古以來都認爲,雖然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它們的運動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但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受物質的分佈及其運動影響的。由此,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愛因斯坦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說的。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1916年,愛因斯坦又經過10年探索,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廣義相對論是一種沒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論,是適用於所有參照系的物理定律。

愛因斯坦曾經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彎曲的概念,提出了“靜態的無邊的有界的”宇宙模型,而爲了從理論上解釋這個模型,愛因斯坦修改了自己的引力方程。然而,在他提出這種模型後12年,美國物理學家哈勃發現了宇宙的紅移的存在,宇宙並不是靜止的,宇宙在膨脹。愛因斯坦非常坦然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的這種科學精神應該值得我們學習。愛因斯坦畢生都致力於提倡人類的正義,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戰爭。

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知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他可以爲正義同一切不和諧作鬥爭。

合上這本書,腦子裏充滿了激情,我想雖然我不可能達到他那樣的高度,但是我也可以爲人類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7

“要理解這樣的人,唯有把他看成是爲爭取永恆真理而鬥爭的戰士”,愛因斯坦如是評價牛頓的。同樣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要想讀懂愛因斯坦,也必須把他看作爲爭取真理、人道和和平而鬥爭的“戰士”。

開始先介紹一下愛因斯坦,他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做出無與倫比的貢獻,是他成爲繼伽利略、牛頓之後的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他的科學業績大致可以分爲四個主要方面:

(1)以布朗運動爲代表的早期研究工作;

(2)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推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的發展,開闢了原子物理的時代;

(3)他突破了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把時間、空間、物質、運動完全割裂孤立開來。愛因斯坦從光速有限出發,提出宇宙間的時間同時性都是相對的,於1905年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4)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創立工作,並開闢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可見,他在近代自然科學史上地位的卓絕。因此,列寧讚譽“他是一位偉大的自然科學革新家。”

同時他還是一位爭取人道主義與和平而鬥爭的堅強戰士。他認爲,爲社會服務是人類生活的原始涵義,還有他竭力爲“和平”和“博愛”奮鬥等等。在這幾點上,愛因斯坦踐行了自己的人生準則,同樣也明確了我們作爲社會的一員今後的奮鬥目標。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被童年時代的愛因斯坦的那種強烈的求知慾深深地震撼了,特別是他爸爸送的羅盤、偶然得到的幾何書,這些都冥冥對他後來的學術指明瞭思想發展的方向。可見對於今後的我們來說,要想清楚的認識某種東西,就必須先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有我特別喜歡愛因斯坦的敢於思考的科學精神,完全擺脫了學術權威們對當時自然科學界思想的教條主義的壟斷和專橫,這其中還必須要求對日益成熟的科學問題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這同樣也在向我們傳遞這一種信息,對於當代大學生,我們讀書的同時也要敢於思考,學會思考,明白“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書中最後還講到愛因斯坦遠離祖國的政治避難的艱辛歷程和爲反對原子屠殺而鬥爭,這也正練就了他那種爲博愛和平努力的決心。這也正是他的除了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外,呈現給世人偉大光輝的一面。

通讀《愛因斯坦傳》之後,我感觸頗深。不僅是從中讀懂了偉人的傑出的物理成就的發展歷程,更重要的是偉人背後的種種故事深深地激勵着我,就像一盞明燈爲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向這位偉人致敬!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8

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充滿幻想,充滿智慧,在科學上不斷追求完美的科學家,26歲就發明了着名的相對論,揭示了空間時間的辯證關係,加速了人們對物理學的認識。他雖然出自於一個猶太人家庭,受到過無數人的歧視於白眼,但仍不屈不撓的爲科學無私的奉獻着自己的生命。他就是愛因斯坦,一位學術上不拘一格的人。

在生活中,愛因斯坦是一個愛思索的人,有一次朋友請愛因斯坦喝茶,他用小勺攪了攪杯裏的茶水,水慢慢轉起來,茶葉隨着水的轉動轉到了水杯的中心並開始聚攏在一起。愛因斯坦看到了這個現象,開始思考起來,忘記了朋友,忘記了喝茶。還有,愛因斯坦初到普林斯頓市,不熟悉那裏的街道,在散步的時候又往往專心考慮問題,因此經常迷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一次,校長辦公室接到一個電話,問愛因斯坦博士的家在哪裏。辦公室的祕書相當緊張,這個打電話的男人的聲音陌生,還有濃重的德國口音,會不會是納粹派來的壞人?爲了保護愛因斯坦的安全,祕書彬彬有禮的答覆:“很抱歉”。電話裏的聲音變低了,帶着更爲抱歉的聲音說:“我就是愛因斯坦博士我把回家的路給忘記了”。這就是愛因斯坦,一個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問題的人。

可惜的是,由於過度的勞累,這樣一位跨時代的偉大科學家於1955年4月18日凌晨1時25分,在他定居了22年普林斯頓與世長辭。遵照他的遺言,沒有舉行任何儀式,火化後也沒有保存他的骨灰。原因是他不想讓後人膜拜。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9

前幾天,我讀了《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這本書,讀完後使我深受感動和啓發。

《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這本書寫的是愛因斯坦從小到大和他爲什麼能在他的一生中會有那麼多的發明和創造,爲什麼會在他的事業上有所成就,而有些人看上去好整天很忙,但卻不如愛因斯坦呢?

那些看上去好像整天很忙的人卻不如愛因斯坦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實際地去忙,沒有像愛因斯坦那樣充分的利用時間,而是在瞎忙。成功,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事情,可成功的祕訣到底在哪裏呢?愛因斯坦對成功的祕訣做了概括:W=X+Y+Z,成功等於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及少說空話的和。這就是愛因斯坦的成功之道。我認爲艱苦的勞動是重要的,艱苦的勞動就是勤奮,勤能補拙。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並不聰明,可他爲什麼能成爲“天才”呢?促使愛因斯坦成爲天才的就是“勤奮”這兩個詞。有時愛因斯坦爲了弄清楚一個問題,他會花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去弄懂那些問題。他成功的另一個祕訣就是會“擠時間”,別人喝咖啡的時間他會去搞發明、創造。有一次他在等人時解出了一道非常難得題。有人寫過這樣一個等式:天才=90%的勤奮+10%的智力。

我讀完後又想到了我自己,我媽媽單位上有一個小女孩兒,她不如我聰明,但他每次考試的成績總比我好,爲什麼呢?這就是“勤奮”的問題。她雖然沒有我聰明,但考試成績卻比我好,是因爲她努力了。我雖然比她聰明,但沒有努力,所以我的成績不如她。

我讀完這篇文章後,想到:“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經過努力和勤奮而成的。

《愛因斯坦傳》讀後感10

近段熱衷網上購書,無意發現一本青少年讀物——《愛因斯坦》,也許是學物理的緣故,也許是想給上初中的侄子讀吧,點擊一下就購買了。

剛搬進新家,尚無電視可看,於是和侄女侄子讀書就成了無聊時的唯一。隨手拿一本翻看,就看到了《愛因斯坦》,原想是青少讀物,一定無趣,誰知竟一口氣讀完了。簡是簡單了些,可內容豐滿,各個階段都提到了,而且很適合中學生的口味,於是強烈推薦給侄子石頭。恰巧他暑假作業要求寫一篇讀後感。這不,我倆就寫將起來。此時此刻對面石頭的鋼筆在紙上嗒嗒嗒嗒的敲打着,不知寫的怎樣了。

其實關於愛因斯坦的經歷也知道的,什麼猶太人了,三歲纔會說了,什麼小提琴了,什麼娶了個坡腳妻子了,什麼諾貝爾了,什麼原子彈了,什麼這什麼那了,但看完這本小書,愛因斯坦再一次鮮活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成績超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愛因斯坦竟然沒有被留校,其中糾纏多少難以言表的內情。走出校園的愛因斯坦像極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自找出路。一份份求職書(這可是一筆一劃手寫的啊)通過郵局而再無音信,其沮喪鬱悶可以想見。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他都沒有加入啃老族。他用家教、代課教師等零工收入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他所鍾愛的理論物理研究。

愛因斯坦運氣不錯,好朋友給他介紹了專利局的工作。對於愛因斯坦,這工作不但輕鬆而且收入頗豐。看到這裏,俺真擔心他安於現狀,從此迷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啊!那物理學史該怎樣寫了呢?好在愛因斯坦是愛因斯坦,而不是我。他充分利用專利局工作的輕鬆和局長富有人情的寬容,偷偷地從事着物理研究。於是,科學界發生了大地震,這震源就是——相對論!我已記不清給多少學生講過”相對論“了,但不知道學生知道了多少,不過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諾貝爾獎得主,但是否知道他因何成就而獲此殊榮呢?不是相對論啊!奇怪吧?諾貝爾獎委員會發給愛因斯坦的電報是這麼說的:”鑑於您在光電效應規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您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其他貢獻,特授予您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獎“。原來這”其他貢獻“就是指相對論。大名鼎鼎的”相對論“竟然不能大大方方的獲獎,阻力來自無知抑或嫉妒?看來”羨慕嫉妒恨“遍佈全球,貫穿古今啊!

這本小書還有一處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愛因斯坦舉辦小提琴音樂會。愛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名人,但他竟然也是一位準專業的小提琴手,這讓物理老師的我深感自豪。我常常給學生提到這一點,其實物理老師也不都是刻板無趣的。想想今年的我校組辦的大合唱比賽,俺物理系的大合唱竟然被人津津樂道了好些日子呢。

向愛因斯坦學習!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