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因斯坦相對論讀後感

愛因斯坦相對論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1K 次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主要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依據研究的對象不同分爲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提供的關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讀後感,內容如下:

愛因斯坦相對論讀後感

  【愛因斯坦相對論讀後感一】

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名叫《愛因斯坦》的書,這本書主要說了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酸甜苦辣的一生。從愛因斯坦出生時一直到他去世所有的大事,小事,成功與失敗全部呈現在這本書上。讀了這本書我不僅讀懂了故事情節還讀懂了一些道理。那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天上不會掉餡餅。

偉大的愛因斯坦用了多少心血才研究出《相對論》的,他用了多少歲月纔在科學史上創下了新發現轟動了全世界。當然這也不是沒有講究的白花心血,要講究方法,像愛因斯坦這樣勇於發現,勤于思考,敢於創新,同時也要和別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穫,更多的知識,曾經有一句名言: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如果我們互相交流,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

我這兒還有一些科學家小時候的習慣,大家來看吧,達爾文從小就喜歡在大樹上爬上爬下,樹枝把衣服刮壞,他的房間裏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標本,石塊,就像一個博物館。

我想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爲科學家,只要努力就有回報,這本書也告訴我們愛因斯坦雖然逝世但他的智慧創造和他的偉大人格將永垂不朽。

  【愛因斯坦相對論讀後感二】

時光飛逝,轉眼已從哇哇落地的嬰兒長大成爲二十出頭的青年,雖末瀝經滄桑,但對這個世界從陌生到逐漸認識。 記得小時候,就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認爲一粒沙子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後來上了中學,學習了物理和化學知識,覺得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有極其相似之處。原子周圍有電子,正如太陽周圍有行星,銀河系好比一個分子化合物,宇宙就是一個由許多分子化合物組成的物質,甚至宇宙就是一個電子,或是更小的物質,許許多多的這樣的宇宙又組成一個大的宇宙。

如此循環,宇宙是一個既可無窮大,又可無窮小的物質(如黑洞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也許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真至有一天,看到了一本關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書後,更加肯定了,並驗證了我的想法。從此愛因斯坦成爲我最崇拜的人。他的相對論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大千世界,萬事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相對而言的。牛頓的經典定律只適用於低速運動的物體,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適用於高速運動的物體。但是相對論的前提是光速恆定且爲最快的速度。而光速是否爲最高速,在科學界至今也有爭議。不過我認爲在不超過光速的時空裏,相對論是最完美的科學理論。我想在不同的時空範圍內有其相對的不同的自然規律。在地球上還有許多用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有人稱之爲神靈現象),我認爲這只是在我們的時空裏無法解釋,在某個時空中它依然符合自身規律的現象。如果真的要說有神靈的話,那麼神就是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 下面就來談談我對世界和人生的一些看法。 欲論世界觀,須先明“宇宙”的基本涵義。<<三蒼>>雲:“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辭海>>釋宇宙爲“天地萬物的總稱”。

由此可見,宇是空間,宙是時間,故宇宙是指物質世界。它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並處於不斷運動和發展中,在時間上沒有開始和終了,在空間上沒有邊界和盡頭。它是多樣而以統一的:多樣性在於物質表現形態的多樣性;統一性在於其物質性。 物象變化規律有三: 其一,對待互轉-轉化。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這是說,美是相對於惡而言,善相對於不善而言,無惡則無所謂美,無不善則無所謂善。同樣,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前後等等皆相依而存,缺此無彼,缺彼無此,這些均是對矛盾雙方相對待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的相反相成關係的具體的說明。其實事物彼此不只對待相依而存,且還互含互轉,彼中有此,此中有彼,彼可轉化爲此,此可轉化爲彼。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其二,循環往復-反覆。事物由發生發展而至衰萎,稱之爲反,而衰萎至極,終又有始,即又有新,事物的發生,又回到自己的出發點,稱之爲復。如此循環,就叫反覆。自然界,四時相替,日升月降,都是反覆之變化規律的體現。 其三,生滅自然-自化。一切事物的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原因,是自然而然的,並沒有一個外在的神或上帝爲之主宰。

由於世界是不斷反覆運動變化的,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具有侷限性。其主要原因在於:一是認識對象的變易性是阻礙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重要因素;二是人的主觀因素,比如不同的立嘗不同的角度;三是時空條件對人的認識的影響;四是生命的有限性與宇宙和知識的無限性的矛盾。 因此,我們看問題要用辯證的觀點,即相對的觀點,而不是絕對的。即“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假設“沒有絕對,只有相對”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那麼按這句話的理論來說“沒有絕對,只有相對”這句話不應是絕對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時候,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世上豈不是沒有真理,沒有規律了?我說有,“沒有規律的規律”就是規律。 說到這裏,感覺自己是在講哲學。難怪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鬥爭最終涉及到哲學-物質是否爲第一性。我倒覺得物質是否爲第一性並不重要了,只要我們在人生中,思考問題和處理事情都要用相對的思維方式。因爲任和事情都可以用這種思維方式來解決,不光是自然科學,包括人生哲學。 有時候,一個人靜靜地想: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 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曾提出人生三重境界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其實人與世界接觸,因關係的層次不同,不外乎五種境界:1、爲滿足生活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羣組合互制的關係,而有政治境界;3、因人羣共存互愛的關係,而有倫理境界;4、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5、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於利,政治境界主於權,倫理境界主於愛,學術境界主於真,宗教境界主於神。可世上大多數人追求的是功利境界和政治境界,少部分人追求的是學術境界,幾乎沒有人能看破紅塵,達到天人合一的宗教境界,至於倫理境界有些人在追求功利政治境界的同時已喪失的一無所有。 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人與人之間關係如何發展,親情、友情、愛情,究竟還有多少是真情。有了金錢、權力,窮親戚不如官場上的朋友;爲了金錢、權力,可以不顧親情,可以出賣友情,可以犧牲愛情。官場上的官官相護是真正的友情嗎?建立在金錢上的愛情是真正的愛情嗎?只剩下金錢和權力的親情還算是親情嗎?同事間的微笑有多少真誠;酒桌上的朋友,有多少是有福同享,又有多少是有難同當;兒時的玩伴,苦幹年後見面還有多少言語,還不是一大堆張口便來的客套。這些現象都逃脫不了名和利的作用。

世界由矛盾組成,人的一生也有許多坎坷,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其實一切的煩惱和痛苦都來自於慾望。期望的越大,失望的越大;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爲何不放下名和利。平平淡淡纔是真。 可話又說回來,如果每一個人都這樣,人生沒有追求目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那麼社會還會進步嗎?答案是肯定的、唯一的。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又何必下一個定律呢。只要他認爲順應天理人道。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其道德標準是由社會決定的。如果人人認爲肥胖是美,那麼他就會以肥爲美;如果社會認爲殺人是無罪的,那麼他殺起人來也會無所謂。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兩面性,道德也不例外,也具有相對性,是非好壞沒有固定的界限,它們可以互相轉化。人的一生,必然受到現實世界、經驗世界事事物物的障弊,反映在人的意識中,如生死觀念的困擾,功利觀念的桎梏,善惡觀念的糾纏,是非觀念的敷縛等等。怎樣才能擺脫這些呢?唯有超越方爲正途。即在齊萬物(旁礴萬物以爲一)的基礎上超越生死、功利、善惡、是非。 人生在世,總不免要與自然、社會發生種種關係。什麼纔是最佳處世方法呢?老子曰:“曲則全”。<<周易>>更明確提出“曲成萬物而不遺”。曲成萬物意謂宇宙萬物是曲線成就的。不論天地大宇宙,還是人體小宇宙。曲是自然的,直是人爲的。關於這一點是符合科學理論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表明時空是彎曲的。因此我們做人也要講藝術,講究曲線的美,凡事不可直來直去,應深知曲則全的妙用。比如我們坐車去趕火車,路上出現紅燈或交通堵塞,如果爲搶時間而闖紅燈或變線行駛,則勢必違反交通規則,甚至造成交通事故,但如果從旁邊的小道繞過去,就能順利過去,不擔誤時間。

又如,我們與人討論問題,若一味的指出對方不對,自己如何的對,則對方勢必受不了,與你脣槍舌戰,這樣不能解決問題,且雙方下不了臺。若你以謙遜、婉轉的語氣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即使人家有不同看法也不與你爭持下去,以至傷了和氣。不過萬事都有個度,我們要掌握好彎曲度,如純粹講曲,爲曲而曲,則會變成滑頭或懦夫。 接下來我們花點時間討論一下政治。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按照馬克思理論,最終達到共-產主義社會。縱觀歷史,世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一個社會制度都有其自身的發展和滅亡。物質發展的循環反覆規律告訴我們:人類社會也是一個循環反覆的過程。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這與沒有階級剝削的原始社會不是恰恰相似嗎?只不過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遠遠高於原始社會。現在我們的社會政治是有爲政治。其特徵有四:一、以德治國。二、以智治國。三、以法治國。四、以力治國。我想最終的社會應是無爲政治,即自然政治。社會的發展一切順其自然。其實也是有爲政治,只不過是無形的有爲,是由萬物的變化發展規律制約着。這算不算無政府主義呢?這樣的社會能實現嗎?其實我也不道。以上只是我的想象,或者說是理想。

好了,是時候總結一下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了。 世界萬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且具有統一性。因此我們要用相對的觀點來對待事物。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我只能說:“相對的絕對,絕對的相對”。這只是我以事物的相對性爲前提,通過否認事物之間質的規律性,將事物的相對性加以絕對化而得出的結論。現在你一定知道我是個相對主義者了。不過我提醒大家一句,不要成爲絕對的相對主義。 最後祝大家在人生旅途中,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送你一句話: “安之若命,安時處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