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活在當下》讀後感(通用26篇)

《活在當下》讀後感(通用2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活在當下》後感(通用2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在當下》讀後感(通用26篇)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書是一本文筆優美、充滿詩意的身心靈散文集《活在當下》,作者芭芭拉安吉麗思博士是美國知名的人際關係專家,是當代個人成長與靈性成長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導師之一。

生命其實可以被看作一種物質,它是以時間爲單位的。我們大部分人的生命長度看似相近,但是在這相近數量的生命裏,我們能夠汲取的精華卻是大相徑庭。生命的寬度與高度取決於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方式。在“當下省思”、“生活憬悟”、“人際體驗”、“用心實踐”四個篇章中,安吉麗思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帶領讀者在每一個生命的片刻,每一樁人生中都帶着愛、帶着欣賞、帶着覺察去全身心地品味。

所謂“當下”,簡單地說就是指現在正在做的事、所在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所謂“活在當下”就是要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面,懂得抓住真實的剎那,全心全意認真地去接納、品嚐、投入和體驗這一切。道理看似簡單,大多數人卻無法真正做到專注於“現在”,引用書中的一段話:起初,想進大學想得要命;隨後,巴不得趕快大學畢業好開始工作;接着,想結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命;再來,又巴望小孩快點長大去上學,好讓自己回去上班;之後,每天想退休想得要命;最後,真的老得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忽然間才明白,自己一直忘了真正去活。這就是許多人一生的寫照,他們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在爲未來做準備,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現在”,殊不知自己已經失去了每一天、每一個真實的剎那,失去了欣賞和領受快樂的能力。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2

活在當下,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就吸引住了我。二十世紀的我們,忙於學習、工作、拍拖,變得麻木,我們到底需要什麼,如何去過好現在?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我也想知道。

從第一章就寫到,你快樂麼?很直接的引出這個問題,通過自己的經歷說明,全神貫注地投入每一件事,把每一個尋常的經驗轉化成一個個真實的剎那。你快樂嗎?我也在反問自己,逼自己去想曾經快樂的時光,卻什麼也想不起來。原來,我過的並不快樂,那是爲什麼?難道,青春期的我們都有這樣的“通病”?也許不是,細想高中的時代,爲着考上大學,想着怎麼去考上,怎麼去複習,卻截然忘記了要過好當下的時光。作者說:我們順着時間走下去,眼光卻不看着當下,制着意於未來,之後則懷疑,爲什麼不曾走到任何能給自己持久成就感的目的地。

那時的我確實是,沒有擁有一個真實的剎那,沒有放開胸懷去充分感受,去盡情的展現生機,會快樂麼?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3

最近讀了一本書《活在當下》,很受啓發,我一直認爲人活着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心態,一種健康的心態。這樣就會榮辱不驚,得失不計,任憑風雨襲來,勝似閒庭信步。每個人都喜歡追求完美,但怎樣纔是真正的完美?往往都是事與願違。我們必須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論是順境、逆境,都是對我們最好的安排。心若如此,我們才能爭取主動,逆境轉變爲順境。人生沒有十全十美,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要面對現實,保持一顆平常心態,認真地生活,不因順境而昏然,不因逆境而頹廢。

馬克思說過這樣的話: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着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着改變;順境中感恩,逆境中仍存喜樂,這樣纔會活的灑脫,纔會在生活中始終充滿自信。現實生活中我常常把這樣的一句名言作爲自己的方向,“溫不增華,寒不改棄”。朋友們,讓我們共勉共勵!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4

讀了《活在當下》,解決了我一些一直困擾的問題!享受每一刻的每一秒!用真心去感受!爲什麼我們都向往童年!因爲童年的我們最真實的去感受當下!而現在我們好像在走到了一個死衚衕一樣!害怕傷害,逃避着逃避着。好像在心裏作了一堵牆!

裏面有一個故事,說一個總出差的業務員,工資 待遇都很好,很令人羨慕。有一天他孩子生病了,很嚴重!他的妻子很着急,很無助,聯繫不到這個業務員。當業務員知道後,就想到 我掙這麼多錢 是爲了什麼?工作到處都能工作,但是家 只有一個。他毅然決然的辭去工作,買了個出租車來幹,雖然錢少了,但他更快樂了,因爲他保住了家庭。他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我們呢?活在當下,更應該去享受每一刻每一秒的時間。用心靈去感受。

我感覺這確實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一本心靈上的書籍,如果你茫然了,總去抱怨社會的不公平,那麼你去看一看這本書吧!希望能打開你的心結!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5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也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誠然,每讀一本書,都能從中找到觸動心絃的東西,就如與聖賢之士展開一段心靈的交流後,精神被洗禮並且昇華了。《活在當下》這本書再一次給了我這樣的感覺,並且它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來得更加深刻。是它,讓我領悟了“現在”的內涵,這簡單而深刻的兩個字,將成爲我一生的財富。

人生是一條單程的旅途,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過去在我們後面,我們無法回頭。也許過去,我們都有過失敗,有過懊悔,有過悲傷,有過歡笑。然而,過去終究是過去,我們抓不住時間,我們無法改變過往的一切。所以,無論過去我們經歷過什麼,我們都不可拘泥於其中,無法自拔。沉湎於過去,等於透支明天,使生命陷入惡性循環。

而未來在我們後面,我們無法企及。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裏的落葉。特別是起風之季,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辛苦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真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的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是落葉滿地。老和尚走了過來,意味深長的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啊!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和小和尚一樣,我們總是把目光投向未來,企圖把人生的煩惱提前解決掉,以便將來過得更好,徹底的無憂無慮。而實際中,很多事是無法提前完成的,一切的經歷都是既定的命運。未來,也許我們幸福美滿,也許我們平平淡淡,亦或是窮困潦倒,我們對未來充滿了無盡的幻想。然而,我們追不上時間,未來可望而不可即,我們無法預知我們未來要面臨什麼,再多美麗的幻想終是虛妄。

古希臘學者庫裏希玻斯曾說:“過去與未來並不是‘存在’的東西,而是‘存在過’和‘可能存在’的東西,唯一存在的是現在”。我們真真切切地活在現在,活在當下。現在才顯得真實可信,它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樞紐。只有把握現在,才能彌補過去的遺憾,才能再創過去的輝煌;只有把握現在,才能完成最初的夢想,才能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所有“現在”都將成爲過去,一切未來都源於“現在”。活在現在,不代表忘記過去,不代表拋棄未來。而是以過去的點滴爲警鐘,以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爲動力,踏實地走好當下的每一步,珍惜自己的每一個生命過程。我想,無論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大科學家霍金,大音樂家貝多芬,還是大文學家莫言,他們的巨大成就都是建立在生命歷程中踏實的每一步之上的。

“一切命安排,當下最悠哉”。生命沒有過度,沒有等待,所以努力讓自己把握現在,抓住現在,就抓住了永恆。這個深刻的道理,是《活在當下》這本書對我最大的饋贈。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6

從媽媽的牀頭翻出一本書《活在當下》。我一口氣把它讀完。

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簡單明瞭的道理:活在現在,不去追憶過去的榮譽和恥辱,不去盲目的憧憬未來,活在幻想中,要腳踏實地好好把握珍惜今天,珍惜現在。

想起來生活中還真應該是這樣的。比如,我期末成績考的不錯,得到了爸爸媽媽的相應的獎勵,但是,那已經是屬於上一個學期。我的成績還不能是百分之百的滿意,還有就是我的體育成績差得多,體質的原因,我懶得運動,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可能跟不上同學的步伐,假期裏,爸爸調整了他的作息時間,帶着我每天都進行鍛鍊。

當下的時光,是我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媽媽商量過後,每天我按照自己的設計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每天完成任務都要在表格裏劃勾。計劃一個假期過得充實合理。

當下的時光裏,我和媽媽商量,給我充分的時間,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看書,學習樂器,運動,我還會在週末跟媽媽學做美食。儘管想的和現實還是有差距,每次忙綠半天的時間,把美食端到飯桌上時,我看見爸爸媽媽吃的時候都是眉頭微皺,還練練說“寶貝女兒的菜就是有創意,好吃。”也擋不住我想給他們做好吃的熱情。媽媽偷偷的告訴爸爸:“將來,她就是個小吃貨。”呵呵,管它呢,我在學習期間,吃貨的情懷自己最懂……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假期過了10多天了,我一直有條不紊的按照作息時間來進行。這也就對活在當下的最好的詮釋吧。

生命屬於我們的只有一次,珍惜擁有,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7

幸福是什麼?不幸又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答案。幸福與不幸本就沒有絕對的定義,也沒有多麼嚴格的分界線,幸福與否,只在乎你的心怎麼看待,你怎樣安排自己的想法。

她,已經92歲了,身材嬌小但儀態自若,並略帶幾分矜持,她每天早晨都在8點鐘穿戴完畢,頭髮做成時髦的樣式,面部的化妝也是十分的精心完美,而她實際上已經雙目失明。

今天,她要被送進一家養老院。她70歲的丈夫前不久去世了,他不得不住進養老院。

她轉動步行器進入電梯,護士對她的房間進行了一番描述。“我真喜歡!”她說道,流露出的熱情簡直和一個8歲的孩子得到一個新的小狗一樣。

“瓊斯夫人,您還沒有看到房間……”

“這和看不看有什麼關係。”她回答,“快樂是你事先決定好的。我是否喜歡我的房間並不取決於傢俱是怎樣安排的,而是在於我怎樣安排我的想法。我已經決定喜歡它。這是我每天早晨醒來後做的決定:我可以選擇接受變化,並且在種種變化中尋找最佳;我還可以選擇擔憂那些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假如……我有五條簡單易行的幸福法則:

1、心中不存憎恨。

2、腦中不存擔憂。

3、生活簡單。

4、多點給予。

5、少點期盼。

讀完瓊斯夫人的這一席話,我才明白:原來,幸福很簡單,有金錢不等於你幸福,殘疾了也並不是所謂的不幸。如果你想擁有幸福,只需由自己來安排,在這一天中,你打算快樂的學習、工作,亦或是沮喪的埋怨工資太少,學習太累;你打算接受你所處的環境,並知足無所欲,亦或是憎恨上天的不公,經過努力與痛苦的拼搏在人人仰慕的地方落點,“痛苦並快樂的活着。

每一天都是一份禮物,讓每一天都成爲快樂的源泉,給予別人幫助,原諒他人之錯,不想明天未來,幸福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8

明燈是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路標,它給人希望,給人指引前進的方向。今天,捧起《閱讀年選》,《點燃最後一盞明燈》吸引了我的眼球。什麼時候要點燃最後一盞明燈,這最後一盞燈會給人們帶來些什麼呢?帶着這些問題,我細細品讀其中的兩則小故事,令我大飽眼福,回味無窮。

許多時候,許多事情,我們總瞻前顧後,左右徘徊,猶豫不決,因而往往錯過時機,成功失之交臂。就比如故事中的農民,遇到了大旱,滿田的稻子幾乎顆粒無收,家裏已經揭不開鍋了。這時,家裏還剩下幾擔谷種。家裏人提議將谷種碾了作糧食充飢,可那農民堅決不同意,他認爲那是他們未來的希望,萬萬吃不得……農民看似留住了希望,可結果呢?那幾擔穀子分毫未動,全家老小卻都餓死了。這不就是在告誡人們:與其對遙遠、縹緲的未來絞盡腦汁,還不如踏踏實實地走好眼前的路,度過當下的難關。

如果你是故事中陷入漆黑一團的迷宮中的人,點完了九盞燈,仍然找不到出路。想必很多人也會贊同文中乙的想法——不點燃最後一盞燈,但我想那答案是肯定的——永遠走不出迷宮,但只要點燃最後一盞燈,繼續耐心地尋找,或許就有可能找到出路!

所以,動用那些儲備的谷種,你就會好好活下去;點燃最後一盞燈,你就有可能找到出路。毫無疑問,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必須講究現實,持之以恆!點燃最後一盞燈吧,也許它會給我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因爲有時活在當下便是一種大智慧!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9

曾經有一個冒險家經過一座城市的廢墟。他在這個廢墟里發現了一尊奇怪的神像——這尊神像有兩張面孔,底座上刻着它的名字,雙面神。這個冒險家問塑像:“你爲什麼會有兩張臉?”塑像回答:“我的一張臉可以看到過去,一張臉可以望見未來,但作爲這個城市守護神的我忘了留有一張臉看着現在,所以,這座城市就慢慢地敗落了。”……

這便是不注重當下的後果。或許有人會認爲這只不過是個虛構的故事,可是,現實中像雙面神一般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們不會關上過去的門,鎖上未來的窗,

認真地活在當下。因此,他們最後也落得了和雙面神一樣的下場。

無論多麼輝煌的過去,今日不努力,所有燦爛終會離你遠去;不管前景如何美妙,沒有今日的基石,所有美好終究是一夢黃梁。

不要以爲我在危言聳聽。前者,就以祖國爲例,我們已經有血的教訓驗證過了——當四大發明的成就變爲過去,當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俱爲雲煙,自詡爲天朝上國的清政府最後受到的只有侵略者堅船利炮的蹂躪。但有誰能說曾經的華夏不夠強大?有誰能否定神州從前的輝煌?至於後者,古今中外有多少個被認爲前途遠大的神童最後籍籍無名?這都是鐵一般不容爭辨的事實啊!

活在當下,昔日的成功還是失敗已成過去,無論你曾多麼得意或多麼落魄,今天對你來說就宛若一張白紙,需要你踏踏實實地努力奮鬥,給它染上渲目的色彩;活在當下,未來的富貴和貧窮還未成定數,不管你今日望見的是好是壞,現在纔是決定未來的因素,是一個嶄新的起點,你必需老老實實用力奔跑,未來纔可能會美好。

不過,活在當下,也並不意味着拋棄過去,不表示不規劃未來,只是請不要忘記,今天才是真正把握在你手中的,當下這一刻纔是你真正擁有的,所有一切都是在今日努力的前提之下。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0

利用假期休閒之餘,我翻看了《活在當下》這本書,這本書語言優美、內容豐富,由一個一個的小故事所構成,每個故事都講述了通俗易懂的道理,我們平時所忽略的一些淺顯易懂的事情,都在隻言片語中得到給心靈最深刻的震撼,被我們平時忽略的美好道德,再一次喚起心中不再重視的美德,闡述的道理簡單而深刻,發人深省。

這個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那些在書中出現的尊重、信用、承諾,是目前現實所缺乏的?是目前現實所面臨的缺失?《活在當下》所想要表達的,不過是讓我們回到最初的世界,活回最真實的自己而已。初讀此書,感悟有三:

第一,“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不糾結於過去的種種包袱,不迷茫於以後的種種未知,感受春風的吹拂、陽光的溫暖、如畫的美景,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滿足就在現在,人生的意義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悅俯拾皆是。

人在世間,不過是三天的過客,昨天、今天和明天。雖然每段往事都並不如煙,無論是精彩,還是失敗,都已然過去,畢竟,我們能真正擁有的只有今天。我們總結過去,是爲了積累、成長,而我們去“歸零”是爲了放下心中的負擔,保持平和心態,以便積極、淡定地面對生活中的否泰事宜。

第二,“活在當下”是一種豁達坦然的人生態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迴避,也不逃離,在順境中學會珍惜與感恩,在逆境中學會忍耐與包容,過一個充實的人生。

第三,“活在當下”是一種清醒現實的生活態度,“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生命變化太快,每一秒的我們都不盡相同,正是這種人所不能控制的不確定性,更顯得現在此刻的重要性與價值性。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未可知,只有今天才是我們唯一可以把握、可以改變、可以用來超越對手、超越自己的一天。

人,用一輩子來成長,用一輩子去思考,只爲能夠保持自己的精彩,並期待明天更加美好。成功絕非偶然,保持成功則更爲不易,如今社會上的精英和賢達,有一個共性就是“專注”,尤其是對事業、專業技術等方面的專注,當我們專注於學習、專注於成長,這份精神力量也會讓我們終生受益。

我們應該快樂地生活,活在當下,心懷夢想,望在遠方。用陽光、歸零專注的心態去生活、去拼搏,幸福感就再身邊,明天不會留下遺憾。活在當下,享受當下,今後在生活中、工作中學會培養一種自我調節、自我愉悅的能力,活得自由、活得灑脫!做工作的主人!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1

看到《活在當下》的這本書名,我就對它很感興趣了。很想去閱讀它的衝勁了。

這本書的作者芭芭拉?安吉麗思博士是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們如何找尋自我、成全真實、完成自己的人生意義,那就是要學會抓住真實的剎那,“活在此時此地,活在當下”!一直以來自己沒有想過生命會有多長,對自己總是不滿意了。總會埋怨什麼。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有時候感到害怕,總覺得自己好可憐了。可是讀了《活在當下》,我知道人的一輩子,肯定有很多時候是一個人,要學會坦然去接受,包容自己的不足,去思考生活了。困境始終會過去,陽光總在風雨後了,暫時的離別是爲了以後長相廝守的準備。我時常會做白日夢,也看過像夢幻的電視劇,雖然已過做夢的年齡。這原來是處於困境時都會本能的選擇逃避和尋求安慰。不管你是自我發泄還是找人扯蛋,這其實都是某種形式的“不在當下”,是一種逃避。看看上班高峯擁擠的地鐵裏,那一個個猶如木頭人般的面孔,喘不過氣來,你會明白,即便你可以讓自己的精神飄蕩的無比遙遠,但你的身體卻只屬於此時此刻此地,無處可逃!

“活在當下”不是讓人對過去不反思,對未來不計劃,而是對過去已發生的事不做無意義的計較,對未來會發生的事不做無謂的擔憂,全神貫注於眼前的一切。下一刻未必比此刻更美好,沒人可以預知未來,但可把握今天,把握現在,所以要活着心愛當下。如果你不是活在當下,你會失去許多和你擦身而過的機會。雖然事先的行動計劃是我們做所有行動的要素,但是,當你做這件事時,別計劃着另一件事,而當你計劃着這件事時,也別做着別的事。不管你想或做什麼,都應該好好把焦點放在你所想或所做的事情上。當學習的時候,就全神貫注的學習;當你工作的時候,就把心思放在手頭的工作上。當你玩的時候,就玩個痛快了。千萬不要學習的時候,就想着玩,玩的時候又想着學習了。畢竟一心二用的人還是很少的。真真切切去感受,去體驗你當下的生活。

活在當下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只要好好地度過每一刻每一秒就行了。你的人生將不會後悔了。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2

我曾經讀過像《哈佛家訓》之類的書。一個個故事雖然短小但意境深遠,感人肺腑。今天,我找到了一本《活在當下》。是李焯芬著的。它能給我很多啓示,領着我體會愛的偉大力量。這就是《活在當下》。

這本書分爲幾塊大的內容。有講孩子童年的,也有講父母的,也有講老師的,還有夫妻的。

孩子童年和父母大多是講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把下一代教育好。細節上,內容上,也從中反應出一些當代家庭遇到的事,比如父母工作忙,沒時間回家陪孩子。孩子希望父母多回到家裏陪陪自己。《給孩子一小時》、《最漂亮的媽媽》就是典例。

關於父母與孩子間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誠信。這內容的故事佔了較大篇幅。“上釣的大鱸魚”、“爸爸的說話”、“小童的入場費”、“生日快樂”。都是捨棄了看似是很大的利益,但實際卻是在誠信面前不堪一擊的一些所謂利益、好處。在人生路上,誠信是一比無比寶貴的財富。

還有,父母對子女深切無私的關愛。像“母親的祈願”中講到兒子得了癌,母親天天請求把病轉移到自己身上。母親因此得病。兒子好不容易哄着給自己和母親做了檢查。結果母親得了胃癌,兒子只是咽炎,不是癌症。母親跪地:“謝謝菩薩成全!”原來,母親天天求菩薩,還在黃紙條上寫紅字:菩薩顯顯靈,母命換子命,然後焚燒請願。

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後面還有關鍵的教我知識的恩師。書中接下來的就是講恩師的。“茅草層教室”講述了老師在危難時刻先救出了其他孩子,再救自己的孩子時已來不及。後來被救的孩子回到當地執教的事。還有最重要的是老師給予學生的莫大的鼓勵。造就了今後的一個個人才。

最後是講夫妻的,相信以後會有更好的體會。

《活在當下》。會教你該如何活在當下,用淚代表這本書的一種愛。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3

假期中,我靜下心來閱讀了《活在當下》這本書,書中沒有最艱深的靈脩內容,沒有最玄妙的禪語,只是根據作者的親身體驗,收集的各家妙言,彙集成一部具有在生活裏有指引作用的“當下實踐”。看起來像看故事一樣,分享人生的各個階段溫馨而美好的故事。在這裏讓我學會了我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注重細節、學會寬容、珍惜現在擁有的、學會快樂......

這本書探討的是使生命富有意義的“真實剎那”,以及我們如何擁有更多的“真實剎那”。它要你去體驗生命中每一刻的完美與奧妙,真正的滿足就在當下的此時此刻,而不是非要等到賺了更多的錢、找到門當戶對的另一半或減肥成功以後才能獲得。它探討如何重新看待你與伴侶、孩子在一起時的真實剎那,工作和遊戲時的真實剎那,最重要的是,面對你自己的真實剎那。

誠實看待你自己的生命。你每天每夜所做的事都很有意義,且能使你心中微笑嗎?你是否把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幾乎毫無樂趣的事情上?當你生命終了,你會不會希望自己曾經以另一種方式過活?如果你只剩下一個月的壽命,你會做什麼改變?

審視你自己的內心深處。你快樂嗎?有什麼東西是你覺得必須擁有才會快樂的?你確定擁有那樣東西之後,你一定會快樂嗎?那樣你就滿足了嗎?

藉着這本書,你可以開始針對這些問題去尋找自己的答案,就像我也一直在找尋屬於我自己的答案一樣。我相信對自己提出這些問題非常重要,它會迫使我們不再麻木地、機械地過日子,而必須用心去活。生活的片段,有時是無盡的喜悅,有時是深沉的傷感。然而不變的是,當你全心全意於你所處的那一時、那一事、那個當下,你所經歷的便是一個深具意義、絕不枉費的剎那。這就是我所說的真實的剎那。

投入每一瞬間全神貫注使你完全投入那一瞬間,它能把每一個尋常的經驗——如散步、哄孩子入睡、夢中擁抱伴侶,甚至單純的開車,轉變成一個個真實的剎那。當你全神貫注時,就能毫無遺漏地去感受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和正在做的事,而不是麻木地讓眼前這介於過去和未來的瞬間,成爲又一個即將逝去、將會遺忘的時刻。 若想擁有每一個真實的剎那,就要用心迎接生命爲你展現的`每一刻,全心全意活在當下,放開心胸去充分感受,盡情展現生機。

我認爲活在當下的本意就是自我成長。如果沒有真實的面對自我,就不會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行爲;如果不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行爲,就不會很平靜的面對現實中的自己;如果沒有平靜的面對,就不會珍惜那一瞬間真實的快樂。就算是真實的快樂來臨的時候,也不知道如何去欣賞。總是執着於如何將快樂留住,總是盼望着這種快樂可以複製。其實,產生這些想法的時候,快樂已經遠離了,就不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不是及時行樂;活在當下不是從一而終的;活在當下不是雷同的;活在當下不是可以複製的;活在當下是不能說出來的;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是是一種接受,積極的接受,也許內心我們不願接受,因爲現實的痛苦,現實的繁雜,現實的無可奈何。但活在當下就是告訴我們去接受,接受一切你喜歡的和不喜歡的,

然後笑着面對就是最好的答案。我開始學着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4

閱讀這本書的起因很簡單,僅僅是因爲書名,是的,“StillHere”,活在當下,突然就讓自己充滿了力量,所以,沒有一絲遲疑就開始了這段讀書旅程。

《活在當下》是一部心靈讀物,正如書名所寫,是一本讓人們關注當下,不要困於過去,止於現在,俱於未來。雖然作者拉姆·達斯寫作這本書時已近暮年,寫作的內容也關乎自己對老去這一話題的想法和理解,讀來或許有些許的困難,因爲我們年輕,因爲我們還在長大而不是老去。然而,這本書,卻讓我正視了自己可能即將老去的這一問題,我們逃避衰老,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爲我們自詡年輕,因爲我們把老去定義爲沒落,定義爲衰敗。然而在閱讀這本書後,我開始改觀,老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值得肯定的事情。老去意味着我們閱歷在增加,老去意味着我們的內涵在提升,老去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不是意味着終點,因爲,那是見證我們的人生在跌宕起伏之後,在風風雨雨之後,迎來的智慧和思維的結晶。

作者拉姆·達斯一直認爲自己不是一個老人,很明顯,他把老人定義爲生活不能自理,思維緩慢停滯這類人,他四處奔波,到處演講,完全不緊張自己的身體,肆無忌憚地揮霍着自己的身體,直到一次中風,他腿部癱瘓,需要依靠輪椅走動,生活起居需要他人照管,深受打擊之後,他纔開始思考自己是一個老人這一個問題,這一思考,讓他震驚之餘,更多的是對此的沉思。他開始正視自己已經老去這一事實,也慢慢從過去對自己的身體的不管不顧走出來,開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起居;從不肯服輸,不肯認老,開始接受自己變老的事實並從中找到自己作爲一個老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生意義。於是便有了《活在當下》這本書。

書中,作者拉姆·達斯把老人定義爲智者,他認爲,老人並非一無是處,並非思維停頓,他行動不便,是因爲他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思考,來總結自己風雲的一生,意識到這一點的拉姆·達斯,開始走出之前的鬱鬱寡歡,變得自信從容。他認爲老去是一種智慧的凝聚,書中也正是爲了闡述這一點以及如何讓即將老去的自己活在當下,不自卑自憐。

《活在當下》讓我對“老去”有了新的想法。過去,我以爲“老去”就意味着失去,失去時間,失去能力,然而,現在我開始漸漸接受“老去”其實也在獲得,獲得閱歷,獲得智慧。這種獲得是以我們要努力活在當下爲前提的,只有不困於過去,止於現在,俱於未來,活在當下,積極樂觀生活,那麼當我們老去,當我們走向暮年,我們才能從容、坦蕩地想他人宣稱自己在向成爲智慧老人而前進。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5

天方夜談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院裏的落葉。

清晨起牀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

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裏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地活在當下,纔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庫裏希坡斯曾說:"過去與未來並不是'存在'的東西,而是'存在過'和'可能存在'的東西。唯一'存在'的是現在。"

一天早餐後,有人請佛陀指點。佛陀邀他進入內室,耐心聆聽此人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存疑的各種問題達數分鐘之久,最後,佛陀舉手,此人立即住口,想知道佛陀要指點他什麼。

"你吃了早餐嗎?"佛陀問道。

這人點點頭。

"你洗了早餐的碗嗎?"佛陀再問。

這人又點點頭,接着張口欲言。

佛陀在這人說話之前說道:"你有沒有把碗晾乾?"

"有的,有的,"此人不耐煩地回答,"現在你可以爲我解惑了嗎?"

"你已經有了答案。"佛陀回答,接着把他請出了門。

幾天之後,這人終於明白了佛陀點撥的道理。佛陀是提醒他要把重點放在眼前--必須全神貫注於當下,因爲這纔是真正的要點。

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面,也沒有未來拉着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巨大的張力。這就是使生活豐富的唯一方式。除此之外的人們都是"貧窮"的。

智者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到底什麼叫做"當下"?簡單地說,"當下"指的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認真去接納、品嚐、投入和體驗這一切。

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我不是一直都活着並與它們爲伍嗎?"話是不錯,問題是,你是不是一直活得很匆忙,不論是吃飯、走路、睡覺、娛樂,你總是沒什麼耐性,急着想趕赴下一個目標?因爲,你覺得還有更偉大的志向正等着你去完成,你不能把多餘的時問浪費在"現在"這些事情上面。

不只是你,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有人說"我明年要賺得更多",有人說"我以後要換更大的房子",有人說"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後來,錢真的賺得更多,房子也換得更大,職位也連升好幾級,可是,他們並沒有變得更快樂,而且還是覺得不滿足:"唉!我應該再多賺一點,職位更高一點,想辦法過得更舒適!"這就是沒有"活在當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會覺得快樂,不僅現在不夠,以後永遠也不會嫌夠。忘了真正的滿足不是在"以後",而是在"此時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費心等到以後,現在便已擁有。

假若你時時刻刻都將力氣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你永遠也不會得到快樂。一位作家這樣說過:"當你存心去找快樂的時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讓自己活在'現在',全神貫注於周圍的事物,快樂便會不請自來。"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絢麗的花,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而已。畢竟,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現在"纔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6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固執而偏執的認爲,成長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很多生命裏突如其來的事情,例如接受分道揚鑣,接受世事無常,接受孤單挫折,接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接受自己的不美好和殘缺,然後發自內心的去改變,期待一次次的自我新生和滿血復活。我是這麼認爲的,並持續不斷的堅持着。持續不斷的從過去汲取力量,堅持不懈的展望未來。

直到我看到《活在當下》。看到了很多神奇的觀點。我的內心世界似乎被強制性打開了一扇大門。有那麼一刻,覺得自己自我復活了。不需要藉助一切經歷過的“接受”來迫使自我復活,只用思維,用自我,就能讓自己醒過來。

書中提到了聖保羅談宇宙原理的一句話:“萬物在光明下無所遁形,同時萬物在光的照耀下都會轉化成光。”作者用了這麼一段話寫出了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活在當下的一個觀點,“就像你不能向黑暗宣戰一樣,你不能向痛苦之身宣戰,這樣做只會引發內心的衝突並創造更深的痛苦。所以觀察它就足夠了。觀察它意味着接納它成爲當下事實的一部分。”書中反覆提及到“觀察及接納”。也是使用頻率比較多的一個詞。我總是嘗試着接納一些外在的“暴力與脅迫”。卻從沒有仔細去觀察,站在一個更高的自我上,去觀察所經歷的一切,拋開一些自我雜念,用一種客觀的眼光去觀察。這是以後需要提升的地方。

書中另外一個觀點,非常的讓我震撼。“從你的大腦中解放出來”。作者談及,大部分時候,我們自認爲利用大腦來思考,分辨,選擇,感受,我們自認爲我們是大腦的主宰,但大部分時候,是大腦利用了我們。因爲我們無法完全停止思考,無法完全長時間的停止思考。換一種方式來說,我們無法主宰自己的大腦停止思考。我們無意識的被大腦控制,甚至無法獲知自己已被大腦奴役,所以,我們需要從思維中解放出來的。要完成這個跨越式的進步,首先,要開始認識到自我不是一個思考問題的實體——思考者。其次,你仔細觀察思考者,然後意識到很大的一片超越思想的智性的一個小方面。當你去傾聽和感受自己思想境界裏的一些意識的時候,需要你不做任何點評,評價,不要對任何你感受到的意識做出判斷和譴責。你要做的只是傾聽它,觀察它。意識到很多來自大腦之外的東西,方算覺醒。

這個觀點,我反覆閱讀,才能理解很小的一部分。有點艱澀,難懂。但我能強烈感悟到一個思想,就是活在當下。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當下均是基礎。沒有哪一刻比此刻重要。當下是唯一可以帶你超越有限大腦的切入點,也是唯一可以帶你進入永恆的本體領域的關鍵。著名的菲斯汀格法則告訴我們: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這句話依舊強調了思維方式的重要性,但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告訴了我們,發生事情時,你的即刻反應,影響了你生活中的絕大部分。對此,我非常贊同。你的即刻,就是你的當下,專注於此刻,專注於此時。

理論總是簡單而直接的。但如何在生活中去正確運用,這條路我們需要自我修養,自我發展很久。不管怎麼說,當下的力量,只有當你能保持住“此時此刻”的意念,你才能真正去體會和切實的去運用,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

可是,這一切,又談何容易?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纔可以做到輕易活在當下,輕易的主宰自己的人生?過去經歷的一切,讓我們成長。也許每一個人的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數不清的辛苦付出和辛酸,所有的現世靜好,歷經了太多的咬牙堅持和默默隱忍。人想要輕易的活在當下,其實並不容易。在我看來,你的思維停滯在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在哪一個時刻,不管你夢想着去獲取什麼,或者追求什麼,珍愛每一個“此刻”。做人,簡單最可貴,快樂才最珍貴。

沒有什麼過不去的“此刻”,也沒有什麼力量會比你自身的力量更強大。每時每刻,因爲稍縱即逝,所以彌足珍貴。珍愛一生,快樂前行。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7

《活在當下》是一本行文優雅的心靈散文,字裏行間洋溢着一股純粹而詩意的氣息,細品之彷彿一杯好茶,讓人沉浸其中,歷久彌香。

“活在當下”,它就是一句精巧凝練的心靈小語,充滿了哲理和禪意。我們的生命歷程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該怎麼樣對待自己的人生,在幾十年的光陰裏活出怎樣的一份心態,這是許多人都不曾細心思考過的問題。“活在當下”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在人生的旅途上行走,每時每刻都經歷着不同的變化,無論過去或將來都是無法把握的,只有現在,只有今天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讀過朱自清先生寫的那篇散文《匆匆》,對於其中幾句印象特別深刻: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如果一味地感嘆過去或者期待將來,不珍惜眼前的時光,那麼一切都將像這匆匆流逝的時間一樣,一去不再復返了。

安吉麗思通過記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去品味每一個當下,以及其他一些懂得享受當下滋味的人,爲我們展現出一種有滋有味的生活態度。人生就像是一齣戲,序幕拉開,你不得不硬着頭皮上演,無論演的好或者壞,我們都要努力,也許此刻扮演的角色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你去把握了纔是無悔的人生。細心觀察身邊的一些朋友,似乎總有發不完的牢騷,無處發泄的苦惱,其實他們擁有美滿的家庭,有房,有車,生活富裕,不愁吃穿,可是我聽到的卻是這個嫌錢賺的不夠多,那個嫌工作不夠清閒,每天都抱怨昨天過的不如意,明天是否會金融危機,擔憂,困惑,苦惱,總是沒完沒了地在他們的腦子裏轉動。其實不斷地要求自己,不斷地給以後定下目標,有的甚至後悔已經溜走的機會和青春,卻忽略了當下最重要的東西,總是緬懷過去,或者是奢望明天,這是多麼不切實際的想法。滿足當下的生活狀態,體會最真實的剎那,全心投入你所做的每件事情,這樣你才能夠品味到真正的快樂。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如果都在等待着明日,不去把握當下的機遇和時間,那麼一日日,一天天,流逝的也許將是悔恨和痛苦。也許你眼下在做的事情很微小,很平常,可是如果用心感受了,那麼即使是最簡單的事情也會變的富有意義。吃飯,聊天,都需要這樣的一種心態,安心地享受美食,專心地陪坐在對面的朋友聊天,感受難得的閒暇時光,不要顧左右而言他,那麼相信這一刻你是快樂的。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說迴歸這兩個字,其實迴歸到自己的心靈,讓我們放慢自己的身心,把注意力聚焦在我們的感官,聚焦在我們的心靈,當下的味道自然呈現,生命的喜悅自然浮現,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麼?生命的片段總是充滿不同碎片,有喜悅也有憂傷,讀了此書後我想告訴身邊的朋友,珍惜當下,珍惜屬於自己的今天,不要給明天留下太多的遺憾,那麼你的人生將是充實而豐盈的。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8

老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所面對的心牆,並尊重每一個人在克服自身困難的努力過程;一個好老師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說“繼續往上爬”,什麼時候該說“下來吧”。最重要的是真正的教師應該知道——其實並沒有所謂上或下、高或低,也沒有所謂更好或更壞,只有那道牆和攀牆的過程能教給你一些道理。

網絡上買了兩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在當下》,因爲我一直覺得“書非借不能讀也”非常的準確,但是我只要讀書一般都是自己去買,因爲花了錢,不讀多可惜,當然這只是我的一種壞習慣而已,對於有些人來說,書哪怕是借的也不會去讀,更別談自己買的了,當束之高閣;對於另一些人來說,讀書就像是他的一種習慣一樣,無論是買是借,他都會去讀,並沒有誰去強迫他,純粹是自己的渴望而已,我欽佩這種人,正所謂學海無涯,人應活到老學到老。

《活在當下》這本書我花了很長時間又可以說是很短的時間讀完了,很長時間指的是從買到讀完爲止,時間很長,可以說說一個學期,但又是很短時間讀完,因爲我總共可以說是花了三個下午就讀完了,而且就是最近,感觸頗多,它的作者是Barbara De Angelis,是當代個人成長與靈性成長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導師之一,整本書一共分爲四大篇,分別是當下省思、生活憬悟、人際體驗、用心實踐,每一篇都深入人心,給你意想不到的提點,整篇文章圍繞一個“真實的剎那”來展開,給了我不少啓示,譬如文章第二篇中講述了工作與差事的區別,以及給你如何去應對着兩件事的建議,你的心態決定了一切,差事只是你謀生的一首手段而已,它支撐着你的物質生活,而你的工作是你人生的目的,而你人生的目的是:學習如何待人以誠,學習如何自重幷包容自己的不完美,學習寬恕,學習勇敢,學習信任,學習愛,所以說靈魂的糧食是

喜悅,愛喝讚美歡慶。

享受不到真實剎那的工作會使靈魂枯竭、飢渴。

文中這樣的解釋也許你一時不能充分理解,但只要你多讀幾遍便會融會貫通,也就是在這篇中,文章作者通過寫自己的故事給了我一個大的啓示。文章作者自己也是一位老師,不過她的工作內容與我不同,但是對學生的態度大家的方向目標是一致的,作者講述了自己在一次攀巖的課程中的故事,她在攀巖的過程中,當她懸在半空中的時候,她害怕極了,她認爲自己真的不能再往上攀了,同時也拖累了在同一組的隊友,但是她老公卻一直鼓勵她:“芭芭拉,你可以的。”可是最後她也沒有成功,攀巖的老師讓人們把她放下來,然後她哭倒在老公的懷中,說自己盡力了,但是拖累了隊友,覺得自己好沒有用,但是她老公卻說“芭芭拉,這就是你身邊的人對你常有的感覺。”此刻作者意識到了自己作爲老師常犯的錯誤——對學生的責成。她看到了真相:在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已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去追求進步,他們需要的,如同那天我希望隊友和老公能給我的——不是責成,不是失望,只是愛,所以

老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所面對的心牆,並尊重每一個人在克服自身困難的努力過程;一個好老師會知道什麼時候該說“繼續往上爬”,什麼時候該說“下來吧”。最重要的是真正的教師應該知道——其實並沒有所謂上或下、高或低,也沒有所謂更好或更壞,只有那道牆和攀牆的過程能教給你一些道理。

這段話我深有感觸,同樣作爲一位老師,我也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想這對我以後對學生的態度有一個很大的幫助,這讓我知道以後該如何對待學生、自己和別人。這就是一個真實的剎那帶給作者的啓示,生活中我們就需要體會這樣的真實的剎那,正本書就這樣教你如何去體會生活中的真實的剎那,並且去享受真實剎那帶給你的價值,後面幾篇中,給我了另一個提示就是:你有你自己的長處,有時候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這時候你會遇到你人生中的心靈的導師,他、她或它會給你一些靈性的提示,文中最後的內容就是要心存感激,去感謝你擁有的一切,好好的珍惜他們!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19

在這樣一個躁熱煩悶的暑日裏,讀這些沁人心脾的故事,心底如清泉流過,眼前豁然開朗,看書讀這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真正體會到一種內心的輕鬆寧靜與安詳。這些故事,或許會在讀者,青年文摘上讀過,卻值得再次體悟。

編書者非常用心,從親子,父母,師生,到夫妻分享人間的至真至善至美。能讀到這本書,能體會一種久違的安閒和輕鬆,真好。

每一個當下,就是每一個現在。我想現代人考慮過去和未來也許是天性,於是總是不能平平靜靜坦然地安排好現在僅有的時間和精力。書裏的這些小故事,靜靜品味下來,讓人從虛幻的過去與未來中清醒,立足於解決當前的問題,珍惜當下。也讓人修身養性,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仔細思量:如果今天的問題都一一解決了,那麼未來又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呢?過去的已過去了,再輾轉回味已無濟於事,不如接受現在,也接受不完美的現在。過去永遠不會重來,明天永遠是明天。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這就是重要的活在當下,把握現在。活在當下,一種積極的人生觀。

累了,疲了,倦了,惱了,灰心了,那就看看這本書,放下心頭那塊執着,立刻投入到現在。我想抱持這樣的積極態度,人生纔會更自在,更智慧也更快樂,因而纔會會有更豐盛的生活。這纔是當下的力量。

分享幾個特別喜歡的小故事:

《捐一個微笑》:如果是你,在愛心箱前,可以像那個小姑娘一樣捐六個天使般的微笑嗎?

《爸爸不愛我》:你感受到含蓄,細水長流,潤物無聲般的父愛了嗎?拿起電話,立刻撥一個電話給父親吧。即使只能說“最近還好嗎?”“天熱,多喝點水,多吃點水果”“要照顧好自己”這幾句乾乾白白的話,但電話那頭仍然後非常的開心和放心。真的很愧疚,不能在父母身邊;真的很感謝,父母身體還健康。感謝父母辛苦將我培養成人。

《不會彈的曲目》:人確實有無窮的潛力,過往的種種壓力挑戰終會成就明日的輝煌;接受挑戰才能成就自己。而善於啓發和激勵的老師,才真正是一位好老師。

《懸崖上的一朵花》:不摘花的理由也可以這麼打動人心,那些緣於愛的力量,可以這樣平凡着幸福着。

這個社會充斥着千篇一律的焦慮,人們日復一日的勞碌奔波,人們馬不停蹄的縱橫交錯,人們苦心積慮的相互算計,這個世界不再美好,這個世界失去了一些本該純正的品質,我們處於一個相互折騰的現實,爲未來、爲錢財、爲權勢、爲幸福…總而言之,一切都充斥了功利,我們變得急噪、變得物質、變得冷漠,匆忙的節奏讓我們無心思考,到頭來只換得一聲嘆息。

正因爲如此,當我翻閱一本叫做《活在當下》的小書的時候,心中才不免感慨萬千,短小精幹的文章如一股清泉,絲絲甘洌,讓人在這個渾濁空氣密佈的世界感受到一陣鋪面爾來的春風,在一瞬間,複雜的心思慢慢的體會到放下的含義,感受到無形的力量感化着自己的心靈。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逃不了世俗的紛擾,那麼,我們必然無法獨善其身,所以,才免不了世間種種,皆成癲狂,歸根結底,還是我們自身沒有看透,沒有用寬容的心去對待這個本就不堪的世界。

這本書裏面的內容是由一個一個的小故事所構成,每個故事都講述了通俗易懂的道理,我們平時所忽略的一些淺顯易懂的事情,都在隻言片語中得到給心靈最深刻的震撼,被我們平時忽略的美好道德,再一次喚起心中不再重視的美德,其實,這個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那些在書中出現的尊重、信用、承諾,不就是目前現實所缺乏的嗎,不就是目前現實所面臨的缺失嗎?《活在當下》所想要表達的,不過是讓我們回到最初的世界,活回最真實的自己而已。

其實也難怪,現實就是這個樣子,難免會失去一些最真摯的東西,所以說,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才冀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告訴我們歸於真摯的道理。這本書分了幾個篇章,分別是親子篇、父母篇、師生篇、夫妻篇,深入淺出的道理如夏日清泉,滋潤的,不僅是一個乾渴的心,更是讓其重新煥發生機的活力。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20

最近一位認識不久的朋友推薦我翻一本書《活在當下》...是一本概括人生哲學的書集。雖然目前我還只看了三輯但文章說理字字精湛,句句透切,令我震撼,深思其中,當然...受益匪淺。

回顧...一路走來的前半生,不是在癡情過去就是在擔憂未來,唯獨沒有認真地,專注地感受當下的生活。雖說我也明白..人生沒法重來,畢竟,昨日已成歷史,已經過去的事情我們無法再改變什麼,儘管有太多的遺憾和追悔留在了過去。人總是有一個很奇怪的情況,就是會粉飾記憶。當現實遭遇到不如意時,人往往會追憶往昔,在追憶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忽略掉過往的不快,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跟現實對比,越發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失望。書上指這種現象是源於人類的自我保護本能,這種本能雖然可以使人很快忘記痛苦,但是卻可能讓人無法正視現實。

如果放任自己追憶過去,就會讓人陷入虛幻與現實糾結的空間中。過去,我已經把太多時間浪費給了迷惘,空虛....無聊逐漸成了我生命的底線。日子一天天的過,心中的那個夢想早已經慢慢變得模糊,只剩下一絲絲的不甘心,不甘心當生命終結的那一天,人生就只剩下遺憾了。

或許我真的還能改變...人生處處是起點,真的不可以始終再糾結於過往,即便過去的日子裏幾經波折,還有許多蹉跎的歲月,但過去既然是錯誤的,失敗的;爲何不乾脆把昨日畫上一個句號,活在當下....就從這一刻開始,重新規劃人生,追求未來,開始全新的旅程。已然成爲事實的事物,過多的介懷只會令自己停滯不前,失敗過,沮喪過....應該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引以爲鑑,讓其成爲今後人生道路上的警世鐘長鳴耳畔。我堅信人生不會因一次失敗或幾次挫折就滿盤皆輸,即便是曾經迷航只要能及時覺醒,找到正確方向,人生便會有許多種未知的選擇,一切皆有可能。

我要努力改變....就在當下!改變自己便能達到勝利的彼岸,不再讓剩餘的生命留有遺憾。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21

我是一個不太願意看書的人,但是我對《活在當下》這本書一點也不反感,看起來像看故事一樣,全書分爲親子篇、父母篇、師生篇、夫妻篇。分享人生的各個階段溫馨而美好的故事。

過度的追求自己無法承受的東西,而不計後果的追逐,最後受傷害的還是自己和自己的後代,畢竟一個事物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弊的一面,當你享受完後必須去解決它的弊面。人門越來越麻木的認爲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是必經的,都是自然的,他們不會再擔心,不會再憂慮,慢慢的麻木的一切報應都還給了自己。深刻的體會:我們一直苦苦追尋的,可得到了才明白那並不是我們一定要得到的。我們一直以爲成功就會快樂了,可是當站在成功的臺階上時我們卻覺得那麼的失落。什麼東西能使我們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做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快樂的時刻多久出現一次?很久我怎麼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很快樂?那種很心甜的幸福感,不過是很短暫的瞬間。快樂真的如書中所說,是不能計劃的,不是你經過努力之後就能得到,而是要你在生活生命中用心時刻的體會。那是一種心態的調整,也許在繁瑣的生活工作中,你體會的也是另一番快樂。有多少個白天,就有多少個黑夜,一年之中,黑夜與白天所佔的時間一樣長。沒有黑暗就顯不出歡樂時刻的光明,失去了悲傷,快樂也就無由存在了------心裏學家容格。多麼貼切的話,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快樂,兩面性的事物纔會體現出異面的彌足珍貴,物以稀爲貴,如果沒有悲傷的承託快樂也就沒那麼的重要,因爲我們都很麻木,以爲一直擁有的也就不會那麼在乎,久而久之也就棄之,喜新厭舊的尋找新的愉悅。你覺得要不停的做事。是的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希望工作是充實的忙碌,我不喜歡悠閒的工作,那樣讓我感覺不安,也就如書裏所說的:空洞、空虛。我無法一個人在家不打開電視電腦,我無法一個人在房間裏對着天花板靜默。我甚至無法再早晨起來後,再安靜的躺回牀上去,也許我真的如書裏說的我體會到的真實剎那不夠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什麼也不做,才能在生活裏爲真實的剎那留出一點空間。難道這就是所謂每個人都要停下手中的活,給自己一些時間靜靜的反省。慢慢的體會自己的種種。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22

我是一個不太願意看書的人,但是我對《活在當下》這本書一點也不反感,看起來像看故事一樣,分享人生的各個階段溫馨而美好的故事。在這裏讓我學會了我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注重細節、學會寬容、珍惜現在擁有的、學會快樂……

在育才工作的這年中,讓我發現在育才做什麼事情,不但要求質量還得注重速度。這過程中好壞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在意細節。也正是這些細節的一次次堆加再能使我成長。就像書中說的:“人必須能夠把細小的事物變得偉大,這纔是真正的力量源泉所在”。學會寬容,面對學生,我們得做好他們肯定會犯錯的準備,因爲錯誤也是他們成長中的一部分,也許說這話有點嘔心感覺,但是有的時候,面對學生不可理喻的錯誤,我當時真是會很生氣,但是一下課我就會相通,這些事是很正常的。現在需要的就是如何適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並能夠尋找到更合理的解決方法。能夠在小學部任教,孩子的表現總會讓你覺得苦笑皆非,他們畢竟是孩子,給更多的是孩子。我在想下學期,一定要整個學生語錄,記錄孩子們一些經典語句,以後不經意間打開的話,肯定還會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快樂時自找的,這個算一個不?

書中還讓我感覺到,過度的追求自己無法承受的東西,而不計後果的追逐,最後受傷害的還是自己和自己的後代,畢竟一個事物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弊的一面,當你享受完後必須去解決它的弊面。人門越來越麻木的認爲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是必經的,都是自然的,他們不會再擔心,不會再憂慮,慢慢的麻木的一切報應都還給了自己。深刻的體會:我們一直苦苦追尋的,可得到了才明白那並不是我們一定要得到的。我們一直以爲成功就會快樂了,可是當站在成功的臺階上時我們卻覺得那麼的失落。什麼東西能使我們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做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快樂的時刻多久出現一次?很久我怎麼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很快樂?那種很心甜的幸福感,不過是很短暫的瞬間。快樂真的如書中所說,是不能計劃的,不是你經過努力之後就能得到,而是要你在生活生命中用心時刻的體會。那是一種心態的調整,也許在繁瑣的生活工作中,你體會的也是另一番快樂。有多少個白天,就有多少個黑夜,一年之中,黑夜與白天所佔的時間一樣長。沒有黑暗就顯不出歡樂時刻的光明,失去了悲傷,快樂也就無由存在了------心裏學家容格。多麼貼切的話,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快樂,兩面性的事物纔會體現出異面的彌足珍貴,物以稀爲貴,如果沒有悲傷的承託快樂也就沒那麼的重要,因爲我們都很麻木,以爲一直擁有的也就不會那麼在乎,久而久之也就棄之,喜新厭舊的尋找新的愉悅。你覺得要不停的做事。是的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希望工作是充實的忙碌,我不喜歡悠閒的工作,那樣讓我感覺不安,也就如書裏所說的:空洞、空虛。我無法一個人在家不打開電視電腦,我無法一個人在房間裏對着天花板靜默。我甚至無法再早晨起來後,再安靜的躺回牀上去,也許我真的如書裏說的我體會到的真實剎那不夠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什麼也不做,才能在生活裏爲真實的剎那留出一點空間。難道這就是所謂每個人都要停下手中的活,給自己一些時間靜靜的反省。慢慢的體會自己的種種。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23

《活在當下的勇氣》是岸見一郎的三本勇氣當中的一本。

可能分享到今天,會有人發現。我看書規律,就是願意看一個作者一系列的書。

因爲這樣會將一個人的思維讀透、讀懂,並且減少選書的麻煩。

阿德勒的書沒少看,同樣,岸見一朗的書也讀了三本。對阿德勒心理學的“目標論”也有了一些瞭解。

一個問題:

哲學到底是什麼?它是一門能夠獨立思考事情正確與否,必須的學問。

獨立思考:我們是否能夠明白:自己的標準不等於別人的標準,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別人的觀點,能否運用自己智慧,將事情通過自己的認知做以判斷。

這個可能對當今社會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往往會有很多人願意人云亦云,願意跟風做事,這也就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和矛盾。

爲什麼我們有的時候願意認同別人的意見,因爲我們的知識不夠,更重要的是,因爲我們的勇氣不夠。人生中途停下已經着手的事情,轉而開始不同的事情,這是非常困難的,因爲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勇氣去否定自己,當下的人生,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我們也沒有辦法去否定自己,是一個不聰明的傢伙,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從而拒絕別人投來的好意,拒絕去成長和學習。

另外能夠有智慧去判斷人和事,需要去學習,需要掌握一些哲學(心理學)裏的知識,這個過程又有點痛苦需要勇氣。

在這本書當中,瞭解了關於善和惡的另外的一種解釋。在希臘語中並不包含道德的含義,善的意思就是有好處,惡的意思就是無好處。

仔細想想,確實是如此,我們經常說這個人是惡人,其實是他的行爲,對我們沒有好處。但對他或者對某一部分人是否有好處?我們在我們的角度上不得而知。

第二個問題:

理解和贊成是兩回事兒。

當孩子不願意去學校上學時,家長應耐心的問一問孩子,爲什麼不願去學校。當孩子確信家長不會輕易打斷自己,而是會認真的聽完自己講述時,他們就願意和家長坦誠相見。

不過很可惜,家長一般不會聽孩子把話講完。或者在聽完孩子想法之後,家長不會表示贊成,大人往往不喜歡孩子的思考。

作者給出的建議是,在聽了孩子想法之後,大人可能會贊成,也可能反對,但是無論在哪種選擇之前,首先必須努力的去理解孩子。

同時,大人也不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全部強加給孩子,大人對孩子表達自己想法之後,可能會被孩子接納。即使被孩子拒絕,也不可以發火。

因爲每個人都是有自由意志的,對於某個行爲,人們可以選擇做或者是不做,假如不認可自由意志的存在,教育、育兒、治療都將成爲不可能的事情。人們都在不斷的進行着價值判斷,也就是說阿德勒所推崇的目標論。

我們想要知道別人的行爲,就要知道他背後的目標是什麼,而不是原因。不是這件事情生的過程,而是他真正的內心的目標,想要得到什麼?

無論是擁有心理問題的來訪者,還是罪犯,他們都有他自己的目標

如何獲得幸福?

我們每個人都在心心念唸的想要幸福,都在用一生力量去追求幸福。但是幸福真的非常的平靜,自在和自然。

首先,幸福並不包括進步的意義,因此也就不存在更加幸福的事情。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一直都身處在幸福中,這裏的幸福沒有進步,沒有退步。也不存在不如之前幸福的情況。關於這一點,三木清用“幸福既存在的”,這樣話進行了說明。

另外,真正置身幸福,這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即使別人看來很幸福,如果自己並未感到真正的幸福,那也是毫無意義的。

幸福是獨創的,每個人都不同,所以不要試圖去模仿別人而獲得幸福,也不要用自己當下獲得的幸福,去幹涉別人的人生,很多父母特別願意做的事情。

成人經常會強制、要求、批評的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和學生,在這種批評聲中,孩子們漸漸的失去了個性,無法按照自己的意識去創作行事。學會了遵命、行事,而不會獨立思考,靈活應對。

當孩子成人的時候,父母又開始恐慌,“我的孩子怎麼這樣木訥?我的孩子爲什麼如此不獨立?”豈不知是在以前,是親手將孩子的這種能力全部扼殺。每一個孩子都要自己去體會自己的人生,哪怕是錯誤的,你也要讓他去嘗試,學會----學會,一定是要通過體驗才能去會。過早的剝奪了他們的體驗的過程,他可能永遠都不會。

我們要堅信,幸福是有個性化的,幸福也是擁有自己獨立意志的,有人覺得吃大腸炒青椒,就會很幸福,同樣有些人看見這個菜就會很反胃。

我們無法說第一種人或者第二種人是幸福還是不幸的。因爲每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均是不同的。

傾聽身體的聲音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應該將其給予作爲禮物,坦然的接受,當然並不是說不努力保持健康。這和前面所分享的生命沉思錄,有着異曲同工的效果。

有時候,我們在健康的時,是不會去思考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我們借生病的信息來看生命前看不見的東西,對我們就能有一個重生的機會。可以去關愛自己的身體,關愛自己的情緒,關愛自己周圍的一切,不再是忙碌的趕路,而是在衰老疾病當中,學會珍視,學會享受當下的幸福。

其實幸福本就不是大事,而就是身邊的小事,稻盛和夫老爺子在《活法》當中也有相同的描述。

死亡並非終結

當下依然看不懂的死亡話題。在童年時候姥爺和三舅的突然離世,是到現在依然無法平靜面對的事情。隨後,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離開,並沒有因爲他們的離開而適應這個話題和事實。

依然會得知老姑去世的消息之後抱頭痛哭,依然會在爺爺的墳頭默默樹立,內心中依然充滿着無數的想念和遺憾。

岸見一郎寫到,只有每日充實了,或許我們就不會過於思考明日之事。如果能夠過好每一天,我們就能夠無畏將來和死亡,然後好好的活着,如此一來我們自然就不會去在意死亡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了。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沒有不死之身,不老之軀。因爲恐懼死亡、恐懼失敗、恐懼別人對我們的評判,而不爲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努力,奮鬥好當下,體會當下的幸福,那豈不是可惜了。

人生來一次不容易,不用清楚自己來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是在混混沌沌當中生,混混沌沌當中去。同樣,我們絕大多數人,也都是平凡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機會成爲智者,或成爲英雄。

我們需要做的和唯一做的,就是聚焦當下、關心自己,不去在意和關注別人對我們的期待,而是關注我們自己如何過好我們自己。

既不自暴自棄,也不做那些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事情。而是靜靜的、踏踏實實的。聚焦當下,面對當下來的一切,愛恨情仇,生離別。

唯有我們積攢了無數個當下,才能在點滴中獲得真正的幸福!《活在當下的勇氣》推薦給你。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24

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人事紛繁和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無數人被現實和物質壓得死去活來,當我們靜下心來,快來的活在當下,體會生活之道,就會頓悟,生活會如此美好。

初讀《活在當下,靜心修行》是,有些迷惑,一絲茫然,並不解其意,於是我素手執卷,尋找千年的箴言。在書中,我通曉真理,理解生活,簡單的一個“靜”字,既是方法,又是心態。讀完全書,豁然開朗,它能夠讓人擺脫塵世生活中的緊張與浮躁,能夠讓你領悟生活的真諦,感受那份清淨與豁達,我將素手執卷,掀開一頁《活在當下,靜心修行》,與您一起,尋找千年的箴言,體會生活的真諦。

一、不抱怨的生活才快樂

人的一生總是在奔波忙碌中度過,所以不如意事常八九。萬般事物,有喜有憂,我們應該有一種心態:日出東山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生活總會給我們開玩笑,如果我們能夠擁有不抱怨的心態,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來看待,那麼,還會有很多人活在誠惶誠恐當中嗎,我們能在這個社會中活着,就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了。活着,本身就是幸福,不要抱怨生活,愉悅的過好每一天,就算生活在最底層又何妨。我學會了要用感恩的心去對待每一天,學會笑看人生無眼淚,最後自己將無比幸福的度過一生。

二、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人們在生活中總會以加法的姿態過日子,在面對物質、財富、愛情、名譽、利益時總會一心想佔爲己有,卻不知最後越積越多,後患無窮。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纔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一個人在人生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度量。對於人生的槍林彈雨或者是風花雪月,有了這種精神境界,對待起來就會很隨和自然。在我們的路途中的包袱太重時,丟掉一兩個,也許會是你前進路上的有一種動力,它會是一種催化劑,越久越強勁。學會放棄吧,放棄空虛的功名利祿,放棄心中難言的負荷,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拿得起,誠可貴,放得下,價更深,所以,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三、吃苦方爲人上人

吃得苦中可,方爲人上人。一句樸實無華的人生真諦,道出了千百年來的成功智慧。生活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學會承受生活中的各種苦難,以一種平常心來對待。在心中時常揚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凌雲,在苦難中磨練自己的意志,是自己成爲高人一等。

在芸芸衆生中,沒有人知道自己有多少苦難,只有自己親身上路,風雨兼程,乘風破浪,我相信會等到風雨後的迷人彩虹,和燈火處的闌珊。對於我們而言,苦難是生活的必修課,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纔會成長,使人更好的走向成功。沒有風雨就不會看到彩虹,沒有苦難就不可能嚐到成功的滋味,那久違的甘甜定會讓人流連忘返,拍手叫絕。

掌燈夜讀,終獲出處。讀完《活在當下,靜心修行》豁然開朗,它猶如三日不絕之仙樂,餘音繞樑,不絕於耳,讓我愛不釋手。

我想:在繁雜的人世間,能夠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和處世的態度,保持心中的那份安寧,又是,回到自己內心深處的那段文字中去,細細品讀生活中的微妙,有時也是一種生活的精神境界,這也是對於我們當代的中學生所提出的忠告。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25

讀《活在當下的力量》之後,我不知道拿筆之後應該如何寫後感,書中主人公筆下交織的情感讓我內心有一絲絲顫動,心中琢磨主人公以及家屬是以何種勇氣戰勝這強大的病魔?有一本國外書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他們的中心思想都很相似,是以心靈治療法來感悟生命的偉大序章和以愛的力量戰勝病魔。

得了血液病和癌症病的患者無疑是不幸的,它要飽受疾病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打擊,飽受着每天輸入血液的痛苦和醫生對他們的治療,沒有人願意有一天疾病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沒有人願意得這樣的病,得了這個病,有早點結束生命的想法,而且捫心自問,我爲什麼會這麼不幸呢?我爲什麼會得這樣的病呢?這樣的沉重也給家人帶來了痛苦和壓力。

也許這種痛苦是常人無法理解的,也是無法體驗到的。記得書中主人公小茉說過,讓我很感動的一句話就是:“我想多活好幾年,能陪你一直到老。”當時我的眼淚忍不住嘩嘩流下,她對於老公這樣深沉的表白,讓我不禁對生命有一種深深的敬畏,感受生命是如此珍貴。我不想早早離開這世間,我想活好今年,再活好明年,感受家人帶來的溫暖和給予的至愛,那種親情無法代替的。對於家人來說,他們要承擔着病人所要給予的精神上的痛苦,也有經濟上造成的壓力,不管是什麼,我們都要承受着,看着親人受着病苦的折磨,還有那些鉅額的醫療費,我們應該怎麼做,應該以什麼心態面對,這是一種愛和承擔的開始。同樣身患白血病和癌症的小茉,每天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他的老公和家人,也是可敬佩的。

不管是誰,我們可能更多的是怎樣對待疾病的痛苦,而不敢去面對其他病房的病人,醫生或護士。我們有很多病人,他們都需要被關心和照顧,那些躺在病牀上的病人,他們心裏是如何的感受,眼睛看到的只是醫生在做些什麼,也許他們突然開悟,感受到生命是那麼的脆弱,我們的生命只是在那一呼一吸之間!

醫院的每一天都有醫生和護士看守着,他們內心充斥着害怕和恐懼。因爲病人無時無刻不需要照顧,照顧他們的身體狀況以及一天的心情,他們也很辛苦,所以我們平日裏應該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醫院裏有各式各樣的病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現象,他們同樣要感受疾病的痛苦,如果我們像病人一樣多多感受病人的疼痛,那我們就能承擔他們多少的痛苦!小茉的身體就像許多的病人一樣,都經歷了無數次的折磨,她的內心該如何去感受呢?

生命如此可貴,可平日裏不注重健康的那些人,該如何去珍惜你們來之不易的珍寶呢?你們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那麼健康、平安怎麼會帶給你呢?能夠平安地活着就是一種福氣,珍惜現在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感悟生命,真心實意地活着。用真心實意的心,去念佛,去靜靜地過好每一天。

《活在當下》讀後感 篇26

《活在當下》這本書,教會我很多爲人處世的東西,怎樣去注重細節、學會寬容、珍惜現在擁有的、學會快樂。挺不錯多的一本書。

書中說的:“人必須能夠把細小的事物變得偉大,這纔是真正的力量源泉所在”,這句話說的太好了,深有體會。人就應該在細微處思考,發現人生意義,從而尋找一股真正的力量源泉所在,你會發現單單純純的幸福快樂原來無處不在,那便是一種簡單的快樂與幸福。

讀了這本書,我還感悟到:過度的追求自己無法承受的東西,而不計後果的追逐,最後受傷害的還是自己和自己的後代,畢竟一個事物有好的一面,也會有弊的一面,當你享受完後必須去解決它的弊面。事物的兩面性讓我們在比較中懂得了快樂存在的真正意義。

什麼東西能使我們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做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知道,快樂真的如書中所說,是不能計劃的,不是你經過努力之後就能得到,而是要你在生活生命中用心時刻的體會。那是一種心態的調整,也許在繁瑣的生活工作中,你體會的也是另一番快樂。

沒有黑暗就顯不出歡樂時刻的光明,失去了悲傷,快樂也就無由存在了心裏學家容格。

這話說得貼切。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快樂,兩面性的事物纔會體現出異面的彌足珍貴,物以稀爲貴,如果沒有悲傷的承託快樂也就沒那麼的重要,因爲我們都很麻木,以爲一直擁有的也就不會那麼在乎,久而久之也就棄之,喜新厭舊的尋找新的愉悅。

所以,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吧,把細小的事物中變得偉大,用心體會我們內心時刻的感受,享受瞬時間的快樂,從而尋找到真正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