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了凡四訓》讀後感5篇大綱

《了凡四訓》讀後感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了凡四訓》旨在教會人們作爲人而生於世間的四種爲人之道,即立命、改過、積善、謙德。下面給大家分享《了凡四訓》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借鑑!

《了凡四訓》讀後感5篇

  《了凡四訓》讀後感1

暑假去了西安的終南山,父母認識一位讓我們全家都很敬重的白老師,他送給我家一本書,書名叫《了凡四訓》,並囑咐我們認真閱讀。我認真讀了好幾遍,我覺得看完這本書我學到了書本上沒有學到的知識,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看完這本書的心得。

《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得告誡書,被稱爲“中國歷史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書”。這本書中,了凡先生以畢生的學問和修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兒子不要被命運束縛,命是可以改變的,要自強不息。

這本書包含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方”四訓。這裏主要說了,了凡先生自幼喪父,母親讓他棄學從醫,學醫可以養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聽從了母親的意見。有一天,他去慈雲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雲南人,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孔先生告訴了凡先生命裏爲官,並告訴他“你縣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可以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先生趕考,結果孔先生的話都一一應驗。孔先生還告訴了凡先生,他以後是個大官,五十三歲那年因病而終,可惜沒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話。知道自己五十三歲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無所求,無所思了。每個人生下來都不是聖人,哪裏沒有過錯的呢?了凡先生決定從今天起改掉過錯,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時,減免稅負,關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後了凡先生不但有兒子,而且還活到了七十多歲。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說樂於助人,好施捨的人,這樣才能把壞的命運變成好的命運。了凡先生告誡後人要有善心,德心,孝心。作爲一個小學生更要學會這些。什麼是善心,就是要樂於助人;德心我認爲就是做一個有道德,公有德心的人。比如很多人會亂丟垃圾,我絕對不會亂扔垃圾,現在40度的高溫,清潔工爺爺奶奶們冒着酷暑,在烈日下清掃大街,我請求所有人不要再隨地亂扔垃圾,有的開車的叔叔阿姨會把垃圾隨手扔在大馬路的中間,他們就沒有德心,清潔工們會冒着生命危險去撿垃圾,只要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給別人一份愛心;以後不管在哪裏吃飯,我絕對不會浪費糧食,在學校吃多少打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因爲,在山區偏遠的農村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中午都沒飯吃,我希望可以盡我小小的力量幫助到他們;孝心,就是知道孝順父母,知道感恩。感恩我的家人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上課認真聽講,不讓老師操心。

日日謙善,日日進步;這個是我以後必須每天都要做到的,我希望我身邊的每個人都能讀懂這本書,並明白書中的真諦。

  《了凡四訓》讀後感2

很早以前就曾看到過一本《了凡四訓》的小冊子,並沒有用心認真讀。直到母親重病,在長沙的各大醫院醫治無效,從而吃長素髮心學佛,因此改變命運,延長壽命直至往生的種種瑞像,爲助母親提升品位,以盡一點孝心,才使我們兄弟姐妹及表弟共四家和父親合資重印古文版本的《了凡四訓》幾千冊。並逐句逐段的付有當代著名的淨空法師講解。恰逢學校放假,讓我得以有機會好好讀這本書。

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現身說法”,教戒他兒子袁天啓所作的四篇家訓:一、立命之學——認識命運的真相;二、改過之法——發‘恥心、畏心、勇心’,“諸惡莫做,衆善奉行”;三、積善之方——十種具體方法;四、謙德之效——用五個例子說明‘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這本書在明清兩代被奉封爲至寶,讀了確實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加上淨空法師講解,使我認識了許多佛教原理和佛法的基礎知識,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鬥之間的關係,我並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願意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於找到了一種說服我的觀點,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爲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爲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餘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後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的,也印證了古聖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今天我能看到淨空法師對《了凡四訓》的講解,雖晚尤福也。因爲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並不是像有些人所講的迷信,而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還是有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並按照古聖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沒有現在這麼亂,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了凡四訓》讀後感3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是《了凡四訓》中關於“立命之學”的直接詮釋。何謂“立命”?即是指創造命運、改變命運,不爲其所束縛、禁錮。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註定的,它始終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我們纔是命運的主人,命運是可以創造和改變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爲他曉得命裏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乾脆就不想了。

後來,他和雲谷禪師在禪堂裏,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爲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隨後,雲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於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現在呢,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夠成爲zheng府高官,貧困戶能成爲百萬富翁……這正如《了凡四訓》所講,“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發心去改,善莫大焉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再偉大的人,再有聲譽的人,也難免會犯錯誤。有些人,因爲一點小錯誤,斷送了性命;有的人,因爲犯下錯誤,成爲千古罪人。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致命的,絕大多的'過錯是能夠避免或是改過的。那麼,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訓》中提到“改過之法”,即:第一,要發恥心;第二,要發畏心;第三,鬚髮勇心。“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即是說,如果能發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爲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了凡四訓》與佛經有着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爲善”、“護善念”。那麼,又應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癡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慾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現在前,那麼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心發願去用心改正,一樣能迴歸自然,迴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爲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這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如果說積善是自我的修行,專注於自身的話,那麼,謙虛則是在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態度。試想,一個不知道謙虛的人,是多麼魯莽和無知啊0無知者無畏”,不知謙虛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後悔莫及。《易經》謙卦上說:天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也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過,必定會充滿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受害,謙虛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

由此來看,不論是天、地、鬼、神,還是人,都應該注重謙虛的效用,不能熟視無睹,一味自滿。因爲謙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的機遇;因爲謙虛,我們能反躬內省,及時發現弊病,極力改過,贏得新的生命;因爲謙虛,我們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獲得更多的青睞和賞識,助力於成功……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覺它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爲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覆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後,定能走出生活與情感中的種種陰霾,並能發無上慈悲心,成爲生活中的強者,成爲自己命運的主宰,當一個通情達理的智者。

  《了凡四訓》讀後感4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後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研究並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誡他兒子,也就是後來廣行於世的《了凡四訓》。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該好好感悟並指導我們心靈脩爲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淨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爲: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麼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麼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於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整你自己,你怎麼應對,怎麼做人做事,怎麼適應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並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人生觀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什麼是改過?就是自己只有不斷改變調整提升自我,纔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優點,別人的缺點不足。如果你總是看到自己的弱勢不足缺點,看到別人的優勢,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進自我,就OK。

什麼是積善?想法做事處世,一般人都是從自我角度出發,很難發自內心的從別人的角度來想。人就是要成爲一個有益於自然、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有益於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個對別人有幫助,讓別人開心的人。不斷這樣想,這樣做,你將成就別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什麼是謙德?人都是很自以爲是的,很難做到謙卑和謙虛。很多人都毀在這個方面。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了凡四訓》讀後感5

對於《了凡四訓》這本書,自己接觸不是一次兩次了,也有多個版本的書籍,朋友贈送的,我也贈送不少友人。之前還有朋友讓我讀十遍,我很認真的去讀了。但是讀過三遍後,我就在困惑中自己矛盾了,以及掙扎着。書中講到惜福、改過,修行,積德行善,這些都沒有錯。人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去面對,去改正,就修正,就是一種善。能利益蒼生,爲他人着想,更是大德,確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但是針對我自身,我覺得之前自己迷惑了。我以爲自己若想改變自己命運,必須去做這些事情,去發大誓願,去求,去身體力行的完成。這樣纔能有希望。我缺什麼呢?我缺一段能牽手的姻緣,缺財富。有師兄說,你可以在菩薩面前發大誓願,兩年內自己若能婚配,做滿多少善事,或者一步一頭磕到寺廟去,或者終身不吃素,將來重建廟宇,重塑金身等。我啞然,不是我不信,是我覺得如果這樣,那跟交換有什麼區別,我的追求難道就是這些嗎?我用自我約束的積德行善的行爲,去交換一個我未知的,我渴求的事情。這並不是我追求的人生,得到又如何?婚姻只是人生一段不是一個人的生活而已,現在不過是一個人孤獨之旅吧,兩個人了,就不孤獨嗎?我不想去發誓兩年內做多少好事,去求個姻緣,那求來也是假的,是自己僞善的表現,和貪婪。不是我做不到,是不想那麼去做,我可以積德行善,但我無所求。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依然會堅定我學佛的信念和信心,我惜福,改過,修行,修心。修好這一顆心,時刻讓自己心靈能安寧、安靜,心安。朋友說能心安是多麼難得,能踏實的生活,能平靜平淡的對待人生,那是何等的自在?我追求的是一種大自在的境界。在點滴的生活中去做,不求大,不以善小而不爲,不以惡小而爲之。嚴格自律,積極努力的去生活,去追求。

合夥人說我不是個商人的料,我沒有利益心,沒有野心。我不語,我只是把我該做的事情做好,不欺騙人,不坑人,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不消極不頹廢,工作中,我積極投入,但是我不問結果,我只在乎這個過程。我不是不追求結果,只是我更看重這個過程,我會更加完善自己。交朋友貴在交心,做事情,也貴在真誠。人生中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僥倖,平淡對待,那是多麼難得。不卑不亢,不貪婪,不悲觀,那也是很難得的,不要太多的慾望,人心不足蛇吞象,任何時候都要知足,得到時問問自己無愧嗎?心安多麼難得!

從此書中,我已明白大的道理,原來只侷限在,我以爲只是讓我們去發願去求改變自己命運。如果只是爲了發願求自己一時的安樂,那只是一種小我境界,現在這已經不是我想追求的了,我會深信不疑的去做,但是我不想求自己此生的榮華富貴,也不求什麼感情長久美滿,我想要的是更多領悟人生的意義,追求心靈深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