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通用6篇)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K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難忘的一課》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通用6篇)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

課文《難忘的一課》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親眼看到教師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感人情景。以及在學校裏看到有關祖國曆史文化的人物畫像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朗讀聲一遍又一遍地激盪着作者的心靈。這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少深厚的愛國情啊!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臺灣五十年,在五十年中強制臺灣學校教日本的語言,想把臺灣變成日本。可是侵略者野蠻的行徑,永遠改變不了臺灣同胞火熱的愛國心。

地理教師教過我們:臺灣是祖國最大的島嶼,是東海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那裏資源豐富,景色迷人。那裏有波光粼粼,水清如鏡的日月潭;那裏有滿目蒼翠,鳥語花香的阿里山;那裏有高聳入雲,終年積雪的玉山;那裏還有勤勞樸實,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高山族。

記得老師跟我們講過,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荷蘭殖民統治者,侵佔了臺灣。是明朝將領鄭成功率領軍隊,千帆竟發奔向臺灣,與臺灣民衆一道把荷蘭侵略者趕出了臺灣,解救了受苦受難的臺灣同胞,實現了祖國的重新統一。

由於近代歷史的原因,小小的臺灣海峽成了阻隔兩岸同胞想見的屏障;小小的海峽成了兩岸親人不能跨越的鴻溝。兩岸的親人只能隔海相望,望穿秋水,肝腸寸斷!可是海峽又怎能隔斷兩岸同胞心中的那座橋呢?

日曆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走進嶄新的新世紀。春回大地,生機盎然。在祖國的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祖國建設日新日異,在這大好形勢之下,它猶如時代的春燕,在臺灣海峽上空來回傳播着春天的信息。兩岸同胞撥開海峽中的迷霧,看到了燦爛的陽光,看到了兩岸和平統一的美好前景。心中的祖國把兩岸人民的心更加地緊緊連在一起,祖國的繁榮興盛把兩岸同胞心緊緊地連在一起,過去的一切將煙消雲散。親人相會的時刻將很快到來。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清楚地知道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骨肉相連的親兄弟,親姐妹。都屬於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實現祖國的重新統一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共同責任。

我有這樣的一個願望:就是努力學習,掌握好文化科學知識,長大後當一名橋樑工程師。在臺灣海峽之間建起一座雄偉的大橋,將大陸與臺灣島連在一起,把兩岸同胞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臺灣人的愛國之心使我感動。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臺灣光復後,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裏,作者看到一位年輕的教師在認真地教孩子們學習中國文字的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參觀看到幾張中國名人的畫像的事情。從中我體會到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心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讀完後,我產生了疑問:學習中國的文字有什麼可感動的呢?我陷入了沉思:文字本身沒有感動人的功能,只是因爲他們愛國啊!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人,不是也有臺灣人民這樣的愛國精神嗎?就說默默無聞的清潔工啊。雖然,他們的工作很普通,但是他們也是爲大家服務,爲創造美好的家園,讓無數人在清潔的環境下生活。他們身上也正體現着真摯的愛國情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用這句話來讚揚這些在遠處爲祖國貢獻的人是最好不過了。

讀完《難忘的一課》,我越來越敬佩他們了。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3

最近,我學習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心久久不能平靜。

課文講述了抗日戰爭後,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認真地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漢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裏參觀了中國曆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

臺灣“光復”不久,臺灣教師爲了讓孩子們認識祖國漢字,認真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們“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而且還在禮堂裏看到中國曆代偉人像。這使我感受到了臺灣人民對民族的濃厚情誼,對祖國的強烈思念,這一顆顆火熱而真摯的心也使我融入到了他們那種認真學習的氣氛中。

文中三次提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雖然這是一句極其簡單的話,誰不會說呢?但是,我想問一下,你是帶着一顆火熱的心去讀的嗎?是懷着崇高的敬意去讀的嗎?“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不僅僅是一句話,它所蘊含的感情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意啊!我想在作者心裏,中國人永遠是最強大的,最挺拔的,最頂天立地的,中國是任何國家無法取代的。不僅是作者,我想所有中國人都是這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永遠改變不了我們的中國心。不管是臺灣的師生,還是大陸的人民,他們都有一顆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就算是他們沒有說出自己是多麼的愛國,但我相信,他們心中一定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4

夜深了也安靜了,窗戶外面一陣陣的微風拂過,天空中的繁星閃耀,讓人感身心放鬆。就在這樣的寂靜的夜晚裏,我的心卻久久都不能平靜。這正是因爲《難忘的一課》這篇文章裏那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貌似簡單普通的話語,讓我心很久都不能平靜。

課文講述了臺灣“光復”不久,在一所鄉村小學,看到一位臺灣教師在教孩子們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雖然他讀得不夠熟練,但是作者知道教師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祖國,孩子們也很愛國。作者也走進了教師同孩子們一起說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下課了老師帶他去他們的小禮堂,裏頭原來放着外國人的畫,現在都是我們中國人的先賢的畫像。作者被他們的愛國心深深的打動。

在一百多年前,同樣有着愛國人物。但是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到了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欺侮。爲了祖國的強大,著名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他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帶領下,工人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爲咱們中國爭了口氣,提前兩年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築工程。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雖然詹天佑沒有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但從詹天佑的行爲當中足以體現出他對祖國的熱愛。爲祖國的.榮耀,不惜千辛萬苦的把鐵路修好,這正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真實實例。

雖然“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一句極其簡單的話,誰不會說呢?但是,他們是帶着一顆火熱的心去讀,是懷着崇高的敬意去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不僅僅是一句話,它所蘊含的感情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意啊!他們對祖國的情意深厚,他們的民族精神強烈;不管是再長的海峽,再大的風浪,也無法阻斷他們的愛國情意。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5

讀了《難忘的一課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我心中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記。也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感動了我和一位作家。

故事發生在抗戰勝利以後,一位作家偶然經過一所臺灣鄉村小學看到有一位年輕的老師吃力地把“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然後用不太熟練的國語嚴肅認真地教着學生們。他們讀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發音,都表現了他們真摯火熱的內心。

這篇課文使我想到了發生在吉鴻昌身上的一件事。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時,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非常憤怒,爲了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愛中國,並不是光在嘴上說,自己也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抗日不說,像吉鴻昌那樣爲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可以、也都能做到的!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吉鴻昌和《難忘的一課》給我上了難忘的一課.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6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感到無比憤怒和對日本的可恨,中國的腐敗。

《難忘的一課》中講了臺灣光復後,作者看見一所教堂,教堂裏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國語的情景和看見中華歷史上的偉人畫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雖然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但是充分地把作者的那已憋在心裏多時的愛國之情釋放了出來,說明了人類最高的道德是什麼?是那顆真摯的愛國之心!

我的眼前彷彿看到了日本人不讓中國人講國語的情景。日本希望臺灣永遠忘掉中國人,希望臺灣永遠是日本的,可是臺灣人民始終沒忘記自己的祖國,因爲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還是一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因爲不屬於自己祖國的人,那麼他也不屬於人類。因爲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應當的事。因爲臺灣就是中國的,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記得老師說:“臺灣還是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她風景如畫,如臨仙境,資源豐富,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說到這裏,這讓我想起《馬關條約》的那次事件:知道以前臺灣怎麼到日本手中的嗎?就是因爲清政府自以爲是,整天只吃喝玩樂,而外國,卻學習新技術。到後來清朝敗仗連連,日本便無法無天、爲所欲爲,提出了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

從這裏也可以充分的反襯出日本的可恨,清朝時代那時的腐敗,中國那時的軟弱,落後。落後就要捱打、吃虧。由此在這裏又激發了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希望,長大了,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這樣世界的春天非中國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