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語》衛靈公篇讀後感大綱

《論語》衛靈公篇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半部論語治天下,讓我們一起體會論語的博大精深。

《論語》衛靈公篇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_第1篇

【原文】子曰:“無爲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爲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能夠無所作爲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麼呢?只是莊嚴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罷了。”

【感悟】“無爲而治”是道家所稱讚的治國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貫性。這裏,孔子也讚賞無爲而治並以舜爲例加以說明,這表明,主張積極進取的儒家十分留戀三代的法度禮治,但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並不一定要求統治者無爲而治。在孔子的觀念中,不是無爲而治,而是禮治。

作爲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能做到“無爲而治”就是最高境界了。由於是第一次帶班,沒有經驗,另外自己的外面顯得比較年輕,爲了能夠“管”下這幫學生,我對他們比較嚴厲,我發現很多學生都很怕我。上半個學期的摸索期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訓,我很多時候的嚴厲是處於希望他們好的角度,可是很多時候換來的是學生的不理解,甚至是誤解,這在一段時間裏讓我對這份工作失去信心。但後來的進行了自我反思,發現是我與學生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批評學生要依據事實說話,對事不對人,爲什麼批評某位同學,這些問題需要在班上給學生說清楚。以禮管制學生非常重要,首先要尊重學生,學生都是非常在意老師的一言一行的,若過於嚴苛會讓乖學生傷心與老師漸漸疏遠。其次,不能以爲自己是老師就高高在上,不斷指責學生,要能夠心平氣和地跟他們講道理,讓他們明白老師的初衷和用意。另外,多傾聽學生的心聲,青春期的孩子、住校遠離父母的孩子,在學習中或多或少會遇到很多問題,與同學、老師相處中難免會遇到很多解不開的難題,做一位善解人意、懂得傾聽的班主任很重要。總之,尊重學生,給他們最大的支持和幫助,贏得學生的喜愛,管理起來就會容易很多,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尊重,說什麼學生都佩服和尊重,這是我理解的班級管理中的“無爲而治”。

  論語讀後感_第2篇

【原文】子曰:“賜也!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譯文】孔子說:“賜啊!你以爲我是學習得多了才一一記住的嗎?”子貢答道:“是啊,難道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根本的東西把它們貫徹始終的。”

【感悟】這裏,孔子講到“一以貫之”,這是他學問淵博的根本所在。一般認爲,“一以貫之”,就是在學習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從而悟出其中內在的東西。孔子在這裏告訴子貢和其他學生,要學與思相結合,認真學習,深切領悟。

我目前擔任班主任的班級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每次找後進生談話,他們都會很苦惱的跟我講“老師,我真的很認真在學習了。”我問“你怎麼認真的,說來我聽聽。”答“上課老師講的我都認真記下,我都聽得懂,作業遇到不會做的我都會去看答案解析,我都搞懂了。”這些學生的苦惱都是一樣的,覺得聽懂了、看解析懂了自己就真的懂了,其實不然。聽來的、看來的,都是老師的、書上的,他們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這纔是學習的根本方法。獨立思考能夠把別人的思路慢慢轉化成自己的,這些學生缺乏這種轉化,表面看起來是懂了,但是,實際解題思路並不是他自己的,他以爲懂了實際是藉助老師、書本作爲“柺杖”實現的,當考試時他們失去了那根“柺杖”,很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我決定,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學生,就拿孔子跟學生說的這番話來教育他們,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這也告訴我們,在日常學習或工作中,應該樹立一種科學的態度,掌握科學的方法,要學會用聯繫的、發展的、辯證的方法看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要善於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我們在處理日常工作中,要善於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去處理各方面的問題。

  論語讀後感_第3篇

【原文】子張問行(1)。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2)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3),行乎哉?立則見其參(4)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5)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6)。

【註釋】

(1)行:通達的意思。

(2)蠻貊:古人對少數民族的貶稱,蠻在南,貊,音mò,在北方。

(3)州里:五家爲鄰,五鄰爲裏。五黨爲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處。

(4)參:列,顯現。

(5)衡:車轅前面的`橫木。

(6)紳:貴族系在腰間的大帶。

【譯文】子張問如何才能使自己到處都能行得通。孔子說:“說話要忠信,行事要篤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也可以行得通。說話不忠信,行事不篤敬,就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着,就彷彿看到忠信篤敬這幾個字顯現在面前,坐車,就好像看到這幾個字刻在車轅前的橫木上,這樣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腰間的大帶上。

【感悟】說話誠實守信,行爲敦厚有禮,是贏得人心、把事情辦好的兩個基本條件,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忠信行天下,厚道得人心。有人動心機,耍小聰明,有時也能辦成事,但不能持久,終要敗露。所以誠實守信是辦事的基本原則,也是做人的原則。誠信爲人,不僅會爲他人謀取利益,也會讓自己得到心靈上的成就感。誠信也是道德建設的根本,如果沒有了誠信,我們大家,都將生活在恐懼,懷疑之中。只有做到誠信待人,才能獲得大家的信任。“人不信於一時,則不信於一世”,誠信其實在很多時候,都只有一次機會。錯過了這次機會,便會丟失別人對你的信任。可是,在我們身邊,不誠信的事卻常有發生:虛假廣告跑滿大街,劣制產品充斥市場,食品安全人人擔憂…… 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時常有不誠信的事發生。我們口口聲聲說誠信,可是自己卻沒有做到。作爲自古就將誠信列爲重要美德的文明古國的成員,我們爲什麼沒有做到呢?

也許,只要我們再對我們答應的事用一點心;也許,只要我們對於身邊的人再多一點重視;也許,只要我們再付出一點點,誠信之光,就會出現。努力完成任務,做成自己答應的事。就從每天的作業,每天的日常工作做起,從小事入手,慢慢做大,變成一個講誠信的人。

別人對我們的信任可以鋪平我們人生的道路,而信任則可以用誠實守信來換取。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做到誠信待人,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做到我們應盡的道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