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生第二》的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1

當初次看到《學生第二》這本書時,我就被書的題目深深地吸引了,既然“學生第二”,那麼誰第一呢?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當然是教師。在“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改時代,這個概念無疑是很有衝擊力的,的確,關注學生首先應該從關注教師開始。因爲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書作者在幾十年間由一位普通的語文老師、班主任,逐漸踏上教導主任、校長職位,併成爲教育局主任,我想這和他喜歡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去審視教育,善於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隻眼睛有關,當然也和他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與無限熱衷有關。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以學生爲本,塑造他們美好的人生,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正如書中所說“一位教師,在校園裏、課堂上,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師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師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舉的幾個例子感觸頗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師怎能上好課呢?所以有時覺得做老師特難。

李老師認爲:當強調學生在主體、學生中心的時候,我們應當把教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爲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沒有壓力不行,僅有壓力不夠”對一個從事着塑造人這一崇高職業的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動力不是來自於熱愛,而僅僅是來自於壓力,這樣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師沒有感到幸福的校園裏,學生還能體會到幸福嗎?只有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纔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學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學校應該首先關注的是教師,因爲學生的健康、學生的幸福、學生的成長……是以教師的健康、教師的幸福、教師的成長……爲前提條件的!痛苦的教師哪怕要給予學生瞬時的幸福感都是極爲困難的,倘若這種痛苦感不幸演變爲職業的生態,那是教師的不幸,更是學生的不幸。有人會說,教師作爲教育者肩負着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必須無條件地保證學生的幸福成長。教師畢竟也是“人”啊!

“教師第一”是相對於管理者來說的,而學生第一,是相對於教師來說的,一切教育資源的建設,爲的是服務於學生,爲的是學生的發展。作者說“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這該成爲我們每個教師的共識,而不僅僅是管理者的決策。教育資源的真正“流動”還得靠每一位學科教師。我們是否可以讓把美術課堂也適時地移個位,去美術室感受一下藝術的氛圍,去校園寫生,甚至走向社會這個大課堂;我們是否可以更多地讓學生走進科學實驗室,讓學生更多體驗實驗與探索的樂趣……

教育主管部門在我們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投入上,最近兩年“大方”多了,學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來,面對這些資源,作爲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很好地利用起來,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奮鬥的目標。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獲得成功;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還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這種良好的習慣可以影響教師一個人的一生,也可以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學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實踐的結晶,他告訴我們學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們的老師,教師纔是第一位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去,才能保證學生健康、幸福的成長。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2

當初,因爲自己剛當班主任,缺乏經驗,心裏不踏實,很想了解一些關於教育的理論知識,於是去書城挑書,以求心裏的一絲慰藉。因爲書多,挑得我眼花繚亂,低頭休息之際,《學生第二》印入眼簾,在新課程改革中,不是應該把學生放在第一嗎?學生是主體啊!它的書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書的內容。於是,伸手挑出這本書,就這樣我走進了這本書,雖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覺前翻一翻,但李希貴校長對教育“睿智”的思考讓我感嘆,他對老師的理解讓我感動,他的說話藝術讓我驚歎,他淵博的學識讓我折服。

這本書主要是從教育管理的方面來記錄李校長的心得體會。共有9輯。第一輯是經營學校文化,第二輯打自己鮮明的`旗幟,第三輯在校園裏創造市場,第四輯讓資源流向哪裏,第五輯學會重點思考,第六輯在校園裏創造市場,第七輯換湯不換藥,第八輯做希望經銷商,第九輯共同走過。

我就粗淺地來談一下我讀書後的幾點感受。

一、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書中李校長舉了幾個案例來體現:學校裏的圖書管理員是一名老教師,在青年教師漸漸變多,對他又不瞭解,都當他是普通的圖書管理員,被冷落了的時候,這位教師開始悶悶不樂,服務態度也開始不那麼“和藹可親”了。校長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想出了辦法,找了最好的書法老師和最好的表字師傅,在教師節贈與寫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讓這位老教師心裏充滿溫暖,重新變得“和藹可親”。杜威說:在“人類多有的衝動中,以‘希望成爲重要任務’的慾望最爲強烈”。 其實,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視。作爲一名老師,在學校被重視了,老師纔有動力竭盡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師一直默默無聞地貢獻自己,卻得不到學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話語,我想任何一位這樣的教師在這種情形下都會被現實澆滅所有的教育熱情。

雖然說,教師和學生有一定的年齡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只是我們不善表達罷了,學生希望被老師重視,其實,教師也同樣希望被得到重視。教師重視自己了,教師自己纔有熱情進行一些日常教學。教師有了熱情,孩子纔會喜歡上教師的課堂,喜歡上學習。試想,如果一個不重視自己的教師,讓他如何去重視學生?這個道理,就如同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去愛別人。只要我們有了重視自己的心理,我們纔會在課堂上充分展現我們的熱情,或給予學生一個微笑,或輕撫學生的頭,或給學生一句簡單的問候,或找學生簡短地談談話。這些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活兒,但都會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被重視了,學生有了這種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奮發學習。所以,教師重視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視學生,疼愛學生。

二、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

李校長說,在他的學校有18個班級,平老師的教室最乾淨,地面幾乎是白的。他就向平老師取經,平老師給他講步驟,他聽了覺得很簡單:跟掃自己的家一樣嘛,簡單!後來他也照着做。經過一段時間後,李校長去比較兩個班的地面,一個白的,另一個還是黑的。從這件事情聯想到自己,我要學平老師學習的何止是怎麼打掃那麼簡單,貴在向平老師學習持之以恆,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的精神。掃地,多麼簡單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這樣認認真真地打掃,這就難了。我對我自己的堅持力不敢恭維,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我經常乾的事情,雖然說這種事情做起來比較簡單,但越簡單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難。其實在我們學校,這樣的教師很多,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得不簡單!很多老教師在學校教了幾十年的書,帶過那麼多的學生,對於 教育事業卻一直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幾十年如一日。認認真真教一年書很簡單,就像我們新教師,剛走上講臺,新鮮、熱情,認認真真教幾十年書才叫不簡單。

三、從哪裏尋找教育的力量。

在讀師範時,一直認爲就“教師是最神聖的職業”,走上講臺後才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別。面對後進生,當你講了一遍又一遍,學生還是不理解的時候,讓人沮喪;面對個性張揚的學生,又顯得手足無措。對此,許多老師茫茫然進而憤憤然。我覺得唯有充實自己--多看書,可以是與自己工作有關的教育書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歡看的散文,小說等等,讓自己從書中去尋找力量,從而客觀冷靜地去面對事實,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處事。

四、學生第二。

老師都是爲學生着想,什麼都一手抓,特別是班主任,什麼都要去管,抓到最後自己麼痛苦,學生也越來越漠然。長年累月,學生成了出氣筒。所以學生第二有道理,爲了“可持續發展”把學生放第二,有利於學生和老師的身心發展。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3

當今社會好象有點“黃世仁怕楊白勞”,意思是說討債人怕還債人;“老師怕學生”。這使一個從事教育工作三十三年多的我,不說老將,老兵吧!頭有點暈。讀了李希貴著的《學生第二》後神又有點清爽。

教學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這個傳統的教學常識一定要守住。對一位校長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來說,關注學生首先應該從關注教師開始。在管理工作中,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與我們需要運用的手段並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盯住目標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說不定會鬧出南轅北轍的笑話來。

學校以“教師第一”,這個傳統的教學常識一定要守住。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熱愛自己的學校,關愛自己的學生,提供最優質的課。想一想我們有些學校,更多地給教師是壓力。不錯,壓力就是動力。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另一句話,“沒有壓力不行,僅有壓力不夠”。對一個從事着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崇高職業的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動力不是來自熱愛,而僅僅是來自於壓力。這樣的塑造,其結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教師也,《師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我說:教師是教學生做人、做事,圍繞做人、做事如何教給學生知識。什麼課改、培訓、進修等等,都要圍繞學生如何做人、做事的知識轉。這個傳統的常識一定要守住。一萬年不會變。我們教師不用怕學生,只要我們憑良心教學生做人、做事。做人,做最好的我!做事,做盡力的事!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4

讀了《學生第二》,讓我看到了李校長真實的一面,他敢於發言,敢於講真話。記得這本書上說了這樣一個案例:“在一次校長論壇上,李校長問一些所謂的具有先進教學理念的校長,假如學生和老師發生了矛盾,告到校長那裏,校長會批評誰?那些校長都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批評老師。問他爲什麼?因爲學生第一,教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當先進的教育理念碰到了教師與孩子的矛盾,孩子勝!”其實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沒有錯,但是被一些人理解錯了。經沒錯,唸經那和尚嘴歪了。以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在糾正教師沒有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只知道照本宣科,全然不顧學生“死活”,認爲教師纔是教育的核心,學生應該完全聽從老師的教誨,否則,就是學生就會誤入歧途,不能成纔等等。而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成長,越來越需要高質量的教育,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有個性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關注孩子的個性成長了!

怎樣才能更關注孩子,這是就凸顯出教師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師的位置擺正確,把教師看成是學生人生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引領孩子正確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讓孩子真正成人。很難想象當學生和老師發生了矛盾,校長很不客氣地批評老師時,老師還有什麼尊嚴可言,別說老師一般情況下是正確的,就算是錯誤了,教育方法不正確了,校長應該毫不猶豫地站在老師這一邊,這樣說不是說教育不講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變,因爲我們是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自古以來,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而一個沒有人格尊嚴的人怎能讓學生信服你,一個不分青紅皁白就被校長批得體無完膚的人,說出的話還有什麼值得相信。教育不是做生意,學生更不是我們的上帝,儘管教師確實是由學生養活的,一旦老師淪落爲商場裏的售貨員,學生凌駕於老師之上成爲了上帝,請問,你見過一個普通的大衆給上帝上課嗎?你見過售貨員跟顧客傳授人生觀價值觀嗎?我們是教育者,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你必須要他知道,什麼是黑,什麼是白,什麼叫尊師重道,什麼叫天高地厚。社會中是有地位階級的不同,買賣關係的產生,但在學校,你必須學會遵守紀律,尊重老師,遵守規則,學會感恩。教育不是做生意,師生之間也不是買賣的交易關係,而是有關知識道德理想真情的師生關係,這種關係至純無比,這種關係與社會不同!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5

《學生第二》作者李希貴是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讀完此書,我發現李希貴是一個善於管理,管理中有創新的人,是一個善於創造資源、利用資源(人和空間的資源)的人;是一個有遠見卓識、作風務實的人。他喜歡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審視教育,思考教育管理,這和作者曾經在企業呆過有關,也和他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與無限熱衷纔是關鍵所在。

中國的教育,不時會颳起這樣那樣的一股風。在所難免的是,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給許多管理者和老師帶來思想上的混亂,在眼花繚亂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斷。“一切爲學生,爲一切學生,爲學生一切”,在這些體現“學生主體”思潮衝擊下,全社會、所以人把着眼點全放到了學生身上,同時卻很不理智地拋開了對教師的關注。作者用這樣一個故事警醒了我們:“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關注學生首先應該從關注老師開始。”因爲學生中心、學生主體地位是要靠教師去實現的。學生第一,是相對於教師來說的,“教師第一”,是相對於管理者來說的,只有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當教師的家庭問題、待遇問題、被社會認可的問題等都不成問題了;當教師找到專業成長的成就感了,找到職業幸福感了,他們自然就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學校管理者都應該善待我們的教師,這樣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這樣的理念和實踐要形成共識,才更有利於教育的良性縱深發展,而這種良好的發展態勢必然會對學生個體帶來根有利於他們發展的空間和平臺。

我想,這本書無論從管理的角度,還是從教學的角度,都應該好好的閱讀和思考:我們究竟應該怎樣關注教師,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讓教師感受到“學校團隊裏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爲“努力做一個具有自己教育教學特色的自己,培養各具特長和個性特點的學生”而努力中……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6

讀完《學生第二》這本書後,李希貴校長給我留下的印象。

書中收錄的很多教育隨筆都與他任校長期間的經歷有關。雖然他是站在一個校長的角度來寫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卻深深觸動了我這個工作在一線教師的心靈

每個學校中總有一些老教師、老職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着,一種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緒總是籠罩着他們的心靈,沒有陽光、沒有鮮花、沒有掌聲的生活使他們沒有辦法對工作熱情,也沒有辦法對別人“和藹可親”。李希貴校長積極想辦法,借教師節,開展了“尊重默默無聞的勞動”爲主題的活動,請全市最好的書法家給30年教齡的老師贈字;重視每年一次的教職工代表大會,評選教職工代表中的優秀提案;讓收發室的退休教師代表學校向到訪家長介紹學校的發展規劃和教育教學情況……每一個舉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這一管理思想。

作爲一名班主任,總感覺班裏缺了一股凝聚力,總有一些學生對班級事務漠不關心,班級常規扣分,與己無關;地上有廢紙,懶得去撿……

讀罷《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緣由,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不是在老師的一次次嘮叨,一遍遍重複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動中、實踐中自然產生的。如果老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獨一無二、缺一不可的個體,委以每一個人重要的崗位,給其具體的職責,我想他纔會找到主人的感覺,整個班級纔會凝成一股勁。我似乎看見了黎明前的曙光。

學生第二,從一個校長嘴裏說出這句話,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議。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地位,學生的利益應該擺在第一位纔對呀。讀完《學生第二》,你一定會改變想法的,在校長眼中,教師纔是首位的佔有者。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以學生爲本,塑造他們美好的人生,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可是,這一切都只能通過教師來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如果教師帶着滿肚子的怨氣、怒火走進課堂,學生一個個噤若寒蟬,哪有幸福可言?如果教師帶着學校施加的壓力而非出於自身的熱愛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怎能喚起學生的主動性與熱情?

所以,在李校長眼裏,教師第一。

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獨到新穎的觀點,如《無中生有》《學會終點思考》《差一點兒與多一點兒》。厚積而薄發,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不間斷地讀書、思考,讓李校長能跳出教育看教育問題。

《學生第二》,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好好研讀。

  《學生第二》的讀後感7

這幾天,難得清靜。上午就拿出《學生第二》,又翻看了一天。第一次是在春節期間在熱鬧氛圍下讀。這次是安靜下來再慢慢欣賞,得到的,收穫得,果然不同。第一次讀,只覺得這本書是寫給校長們的。對於我而言,雖然也有啓發,卻始終無法獲取作者的理念精髓。這次安靜下來,才讓我有機會走進李希貴老師的文字和心靈,讓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家思想的深度和廣度,領略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爲了實現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所表現出來的和執着。

“打自己的鮮明旗幟”、“張揚教學個性”、“學會終點思考”,李希貴老師用自己的經歷在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事,如何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剝掉種種誘惑,立於不敗之地。更加難得的是,他在“共同走過”中,爲讀者列出了給他影響最大的幾本書。這些書中有我喜歡的,也有我還不曾看過的。讓我感悟到了他的豁達與細膩。

一位整天垂頭喪氣、焦頭爛額的老師怎麼能教出一羣健康活潑的孩子呢?“學生第二”,相信每一位教師看到這本書都會爲他的題目而感動,會爲書中的文字而鼓掌。這纔是真正的“以人爲本”。這是我接觸語文主題學習以來讀到的第一本李希貴老師寫的書,卻被文章所表現出的智慧、真誠和細膩所打動。被李希貴老師的人格所折服,這就更加堅定了我進行主題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