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大學生讀後感(通用7篇)

大學生讀後感(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93K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讀後感(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讀後感(通用7篇)

  大學生讀後感1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這本書通過描寫飽嘗人間辛酸的阿遼什卡,抱着進大學讀書的夢想來到喀山。可是,由於當時的大學並不向窮人敞開的,所以阿遼什卡的理想破滅了。爲了反抗黑暗的社會制度,爲了爭取受教育的權利,不久以後,他參加了祕密的革命組織。阿遼什卡生活貧困,在伏爾加河一帶流浪,和搬運工、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後來,他終於在一家麪包店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向工人們傳播革命思想,不僅如此,他還鼓勵工人們參加大學生的祕密組織,領導工人們罷工,與反動的政府進行鬥爭。這些事實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和學習環境。

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新知識同時,也不要忘記複習鞏固舊的知識,古語:溫故而知新。

我們不但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且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從大自然中學習新的知識。大自然就是一本無字的移動的字典,也是一本百科全書。在人與人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是你的老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們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我們現在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樑,將來爲祖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一片丹心,報效祖國,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大學生讀後感2

這是19世紀的俄國作家高爾基的一部着作。這本書就是對自己最苦難的下層生活的藝術記錄。讀了這本書,讓我第一次很深入地接觸到了在高爾基時的社會和人們是怎樣的。

高爾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4歲喪父後,她的母親便改嫁了,於是他住到外祖父家。11歲時,母親去世,外祖父所開的染坊破產,家境逐漸走向貧困,自私、勢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滿外孫給自己增加的生活重擔。可是,外祖母卻很疼愛自己的外孫,以後,她和外祖父便分了家產(被迫),即便她分到的東西很少,但都不抱怨,依然和外祖父共居,不計較外祖父的“任性”。

於是,高爾基走向了“人間”。他當過學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還幹過鐵路工人、麪包工人、看門人、腳伕、據木工、園丁……年滿16歲之前,小小的高爾基便從事過7種職業。幼小的他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受盡了種種虐待與壓迫。一路上,他遇到了被他暗自稱爲瑪格特王后的優雅美麗的女人,她有很多書,也很願意借給高爾基看。在高爾基看來,瑪格特王后總是那麼美麗、善良,並且擁有高尚的品質和對讀書的愛好。不像裁縫的小妻子那樣,光有漂亮外表的瓷娃娃。

1994年,高爾基懷着上大學的渴望來到了碦山,到了碦山才知道上大學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夢想 。他很快成了流浪大軍中的一員。通過好友傑里科夫,高爾基接觸到了民族粹派大學生們,在朝不保夕的困苦日子裏,高爾基刻苦自學,爲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高爾基的一生中,我似乎隱隱約約地看到了什麼,是堅持?是刻苦?這一切都是,至少,他還是個“大寫”的人。或許,我也應該從他身上學到些什麼,如:像他一樣樂觀面對困苦的生活,對閱讀書籍的癡迷,對學習的渴望……

面對現實生活,我們更加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這一切來得多麼不容易,公主皇帝的家庭,設施齊全的學校,和睦相處的社會。我們現在還小,也不能對社會,爲國家做出什麼巨大的貢獻,唯一對曾經爲國家做出奮鬥的科學家、用筆當武器的文學作家、辛勤培育下一代的老師們的回報,便是:珍惜現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大學生讀後感3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的事件。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四個階段逐步鋪開的: 第一階段敘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 第二階段着重描寫凱瑟琳因爲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

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爲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 最後階段儘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凱蒂相愛後,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甦,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愛一恨一復仇一人性的復甦,既是小說的精髓,又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作者依此脈絡,謀篇佈局,把場景安排得變幻莫測,有時在陰雲密佈、鬼哭狼嚎的曠野,有時又是風狂雨驟、陰森慘暗的庭院,故事始終籠罩在一種神祕和恐怖的氣氛之中。 在小說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畫上,她在這裏寄託了自己的全部憤慨、同情和理想。

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溫暖的棄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嚐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他選擇了反抗。凱瑟琳曾經是他忠實的夥伴,他倆在共同的反抗中萌發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凱瑟琳最後卻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給了她不瞭解、也根本不愛的埃德加·林頓。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虛榮、無知和愚蠢,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生命,也毀了對她始終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還差一點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畫這個人物時,有同情,也有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心情是極其複雜的。 凱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後悲苦的命運,是全書最重大的轉折點。它使希斯克利夫滿腔的愛化爲無比的恨;凱瑟琳一死,這腔仇恨火山般迸發出來,成了瘋狂的復仇動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悽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

  大學生讀後感4

《資治通鑑》是我國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用時十九年才完成的編年史鉅著,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根據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編寫而成,當時的皇帝宋神宗認爲這本書中記載的故事可以作爲一面鏡子,就像“前車之鑑”,可以讓後人更好地治理國家,因而將此書命名爲《資治通鑑》。

長平之戰。趙王受秦國反間計,命趙括代替廉頗爲大將,但趙括只知死讀兵書不知隨機應變,紙上談兵使四十五萬人白白喪生,趙國損失慘重。從中我們借鑑到了學習知識不能“死”,而是要“活”,要懂得隨機應變,懂得準確運用。

楚霸王項羽。誅殺宋義,威震楚國,聲名大震。鴻門宴,義放劉邦,雖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大破秦軍卻在烏江之夜聞得四面楚歌最終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自刎烏江。得民心者得天下。善於用人的漢高祖劉邦,手下三傑韓信、張良、蕭何輔佐劉邦完成大業,可見得民心的重要性。

再看唐太宗李世民。結交豪俊,收天下英雄爲己用,在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看到人民羣衆力量的偉大,便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愛民如子,輕徭薄賦。他善於納諫,聽取正確的治國方法,最終開創貞觀之治。唐太宗的成功又一次證明了納諫與得民心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廣交益友,善於聽取別人真誠的勸告。雖然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但是它們卻對自己有很大的利處。

歷史是一本集錯本,而且是鐵皮封面的,其中穿插的竟都是刀光劍影。但是這樣的血教訓就讓我們能夠更加的改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不在犯古人犯過的錯誤。真的.感謝司馬光先生,假使沒有《資治通鑑》,時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提供一個輪廓;作爲一個讀者,我是何等幸運。問題是,讀史者的幸運,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運。因爲我在其中聽到了太多佞臣的假話謊言,和太多人民的哭聲喊聲。這就讓我在緬懷歷史的同時,也該從中學到些教訓,不讓歷史重蹈覆轍。

  大學生讀後感5

我讀了魯迅的《吶喊彷徨》,這本書是現代小說的經典之作。這本書收錄了魯迅從1918年到1925年創作的小說。這些作品真實的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深刻的揭示了種種社會矛盾,貫穿着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之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變現出對民族生存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吶喊彷徨》中最令我震動的便是《兔和貓》了。它告訴我生命是不應該被漠視的!儘管在這個世界上,弱肉強食,生存發展,是達不破的規律,似乎我們也不應該對那些處於艱難競爭中的生命發出厚此薄彼的議論。但是看管了弱者的小事,強者的勝利,卻會讓人變得麻木,冷漠。尤其是當你漠視生命被侵蝕時,可曾想過,當整個世界都無視生命時,那該是如何可怕的境地。 狐狸見烏鴉一動不動,沒有要開口的意思,就繼續說道:“烏鴉大姐,你太記仇了,我已經道過謙了,可你不但記仇,還不承認,唉,真沒有想到動物口中那麼美麗善良又大度的烏鴉大姐會是這等呀!”狐狸故意把這等說得重一些,烏鴉聽後,氣極了!心想:臭狐狸你這小人,別以爲我會上當,要不是我叼着肉,早就把你罵死了,還論得到你這麼囂張,烏鴉憤怒的瞪了狐狸一眼。

人皆有惻隱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難,目睹着慘狀,同樣也會破壞我們內心的平靜。孔子說,君子跑庖廚,享受美味的同時,躲避開殘忍的場景,其實只不過是既成人時間的遊戲規則,有逃避內心刺痛的最滑頭的手段。

然而,魯迅卻不,他既不想跑,也不願妥協,而且 還要從這不能中找出一條路來。有誰知道,在他那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卻又時間最柔軟的心腸。在魯迅身上有着“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敢和果決,但她內心深處卻是一刻捨身飼虎的此信。這是一個仁者所具備的。

《吶喊彷徨》中還提到了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幸福,其實是一種思想狀態,一種心理滿足感。也就是說,只要你心裏滿足了,即使是粗茶淡飯,也是幸福﹔否則的話,即使是錦衣玉食,也體會不到幸福。物質上的充裕與否,想來都不是衡量是否幸福的尺度。幸福只能到你的心裏去尋找。只要你知足,知道感恩,幸福就在你的身邊。怨天尤人着,是永遠也品嚐不到幸福滋味的。

再多的激情也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在多的感覺也無法用口水來散發,望大家去看《吶喊彷徨》這部書。

  大學生讀後感6

在暑假的一天,我讀了冰心奶奶的《小桔燈》,我很高興我讀了這篇文章,它讓我受益匪淺。這篇文章寫得非常感人,我也深有感觸,它讓我看到了主人公最善良,最勇敢的品質。

《小桔燈》是冰心奶奶所作,這部作品描述了在1945年內戰時期共產黨員們的艱險處境和他們對革命必勝這一信念的堅持。讚揚了他們勇敢堅強、獨立自主、積極樂觀的優秀精神。文章描寫了一個頑強樂觀的小女孩,當時共產黨員們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小女孩的父親也是位共產黨員,因所在地下黨的破滅,離開了家,媽媽也被人打至吐血。但是小女孩並沒有驚慌失措,反而堅強地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扛起了照顧一家的重擔。想想我們這些溫室裏的花朵,這個年僅8,9歲的小女孩是多麼了不起啊!作者選取了小姑娘打電話,照看媽媽,與“我”攀談,做小桔燈送“我”幾件平凡的事情,將一個勇敢、樂觀、善良的鄉村貧苦少女的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

當我讀到作者問她吃飯了嗎,鍋裏的是什麼?她笑着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時,我心裏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滋味。那是年夜飯啊!多麼重要的時刻!像我們,這時候應該吃着大魚大肉呢!然後可以看煙花或者是在暖和的屋子裏看電視。可是,小女孩什麼都沒有啊!但她還是那麼積極向上,彷彿她不會悲傷,不會絕望,她總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說到這一點,我們實在感到慚愧,感覺我們跟它比起來實在差遠了,所以我們要學習她這種樂觀的精神,在以後遇到困難時,不能輕言放棄。

在以後的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難,我們就要積極地去面對,一切都會好轉的。

  大學生讀後感7

有這樣一句歌詞唱到“孤單是一羣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總不能明白其含義。後來反覆琢磨設身處地去考慮,倒是有些懂了的苗頭。正是因爲孤單,才使一羣不甘寂寞的人兒齊聚在 一起,彼此消磨着對方的時間,去寬慰自己的顫抖的心靈。而與此對立的,縱使這羣孤單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在紙醉金迷中沉淪,自己內心的牆依舊把自己圈存在哪隻有自己的密閉的空間內,所以他們註定孤單。

正如同我剛開始對那句話的不瞭解,我在讀《百年孤獨》這本小說的時候,發現孤獨二字在文中出現的頻率並不高。但當我合上書本,再去細細品讀,卻又看到了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隱藏着的孤獨,甚至乎那個時代的孤獨 。

孤獨之處首先體現在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故事中的第二代貝麗卡,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阿瑪蘭妲以及從他們身上展開故事中聯繫到的相關人物的結局都不約而同地體現出孤獨二字。

就好比布恩迪亞上校,在他身上當 真發生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誰會猜想到當初那個延續着父親沒做完的事業在實驗室裏鍊金的`寡言的男人,有一日會成就那樣一番大事業,征戰沙場,殺敵無數;又有誰料到原本對梅蕾黛絲充滿愛意,對家庭充滿關懷的男 子會在戰爭中漸漸迷失其本性,變得麻木不仁;更不會有人料到其結局竟是那般。

原本與梅蕾黛絲結爲夫婦,孝順的布雷迪亞本是感性的,如果一定要把孤獨往那個時候的他身上套,大概只有他一人在實驗室裏鍊金的時候了 。但戰爭,因對那處“世外桃源”的衝擊而爆發的戰爭卻使他徹底改變。冷血,孤僻,對周邊的人充滿警惕。他禁止一切人在其劃定的範圍以內出現,包括其母親。用武器圍成了人牆,把自己包圍其中。

至於其他人的孤獨,我搞不懂爲什麼阿瑪蘭妲要讓自己籠罩在孤獨中,一直費盡心機想要博得意大利技師皮埃特羅的喜愛,到手了卻死活不要,讓皮埃特羅落得自殺的下場。後來又有了情人赫裏索多上校,兩人情至深處又斷然拒絕其求婚,終使自己在悲傷與孤獨中渡過。我想也許是因爲她失手害死了梅蕾黛絲而產生的愧疚感,讓她詛咒,也不允許自己得到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