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藤野先生讀後感範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藤野先生讀後感1

《藤野先生》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跟對他的懷念。

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爲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

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爲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

這樣一位有着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說:“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讀後感2

藤野先生是一位對魯迅很用影響力的人,他是一個很友善很和藹的人。

作爲日本人,他並沒有對來自弱國的魯迅加以嘲諷和嘲笑,反而是加以細心關照,對他的講義都要用紅筆認認真真的批改一番,連語法錯誤都要批改出來,甚至講義上的一個圖裏的一根血管移了一點點的位置都要跟學生講明。

他對魯迅十分關心,以至於中國人的迷信,藤野先生也要爲魯迅考慮。總之就像是很熟悉的朋友差不多,在與魯迅離別的時候還送了照片,背後還寫了惜別兩個字。可見他對魯迅的感情十分濃厚。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支菸,在繼續寫些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看這段話,可看出藤野先生對於魯迅來說,也是一名很好的朋友,也可看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影響有多大。在魯迅過世後,藤野先生還寫了一篇《謹憶周樹人君》來紀念魯迅。

  藤野先生讀後感3

藤野先生是日本仙台醫專的一位解剖學教授,他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有誨人不倦的精神。在學術上非常嚴謹,一絲不苟,有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是一個品德高尚的老師。

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早年日本留學生生活的寫照。文章回憶了“我”的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那嚴謹的教學態度,忘乎國界的高貴品質,令作者念念不忘,又心存感恩……

這篇文章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看重體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具有較強的文學性。這篇回憶錄寫的作者終身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情,因此文章無論是抒情議論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是飽含熱情。

文章的中間說藤野先生穿衣服太馬虎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公交車去,致使管車的懷疑他是扒手,叫車裏的客人小心些。這一系列的描寫,將藤野先生生活上馬馬虎虎,與教學上的嚴謹了人物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人物性格。作者把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時弊的議論結合得自然恰當,天衣無縫。

  藤野先生讀後感4

他愛學生,教學生唱歌跳舞,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弱勢學生,爲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打抱不平",難怪學生做夢都想到他,幾十年以後仍然惦念着他。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諧的師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親其師然後樂其教。

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緒感染了小佛朗士,他聽得特別認真,感覺"真奇怪,今天聽講我會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愛心感召下,失聰又失明的海倫終於理解了抽象的"愛",突破了認識上由具體到抽象的瓶頸。

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之上的,那是不穩固的。而如果這種影響力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的,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爲學生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魯迅就是時時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堅韌的鬥爭着,爲民族的覺醒和解放而奮鬥。在魯迅的精神家園裏,有藤野播下的種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材中出現的教師形象以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着他們的學生,也啓發着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

  藤野先生讀後感5

暑假閱讀了不少好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主要講述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期,遇到了一位名叫藤野先生的老師,魯迅先生回憶了與藤野先生之間的故事,表達了對恩師的深深懷念。

魯迅先生因爲父親受病痛折磨而萌生了從醫的想法,於是去日本求學。在日本仙台醫學院,魯迅先生刻苦學習醫術,準備學成後報效祖國。但是,當時日本有些人歧視中國人,說什麼:“中國是弱國,中國人自然就是低能兒……”這讓魯迅倍感痛苦和失望。直到有一天,魯迅遇見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黑黑瘦瘦,八字須,戴眼鏡,挾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書。他是魯迅先生的任課老師。藤野先生沒有像其他日本人那樣侮辱中國留學生,沒有因爲魯迅是中國人而對他有歧視感,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名教師,教好一名學生。這讓魯迅非常感動。

藤野先生治學嚴謹,他教魯迅修改講義和解剖圖,讓魯迅懂得了不懂就問的嚴謹和重要性。藤野先生滿懷熱情,他非常關心魯迅,細心指導魯迅學習,經常和他探討求實的精神。在仙台求學期間,藤野先生是給魯迅鼓勵最多的一個老師。

在日本,魯迅先生痛感學醫救國是行不通的,他準備棄醫從文,用筆喚醒麻木的中國人。到第二學期終結,魯迅即將離開仙台,不再學醫。離別時,藤野先生贈給魯迅一張自己的照片,後面寫了兩個特別醒目的字——惜別。

魯迅的文章是“匕首”和“投槍”,他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戳破了舊中國的膿包,清理着精神潰爛的中國人的腐肌。然而,多年以後,已經成爲著名作家的魯迅,回憶起自己在日本求學時的這段往事,依然倍感珍惜和感恩。藤野先生,這位醫學精湛的恩師,不僅讓魯迅先生懂得了嚴謹、求實等治學態度,也在他心裏植下了不分國界的正直和人性光芒。

  藤野先生讀後感6

藤野先生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人,他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說,參加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憶了從青年時期以來的經歷。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當時的背景是作者在礦路學堂畢業後感到爽然若失,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於是決定出國到日本學醫。從題目和所收錄的小說集可以推測出來,是作者回憶一位日本的老師藤野先生。

文章前兩段看似是描述到東京的見聞,可是在每一句中都暗藏着對當時清朝留學生的諷刺,表達作者的失落,寫得暗藏不漏,讀者卻又感受得到這種感情,實在是妙。如開頭一句“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問問精通實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在這之後作者重點回憶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學醫的故事。作者寫了藤野爲我一一訂正講義,描繪出一個和藹的熱心的老教師形象。可是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對科學很不嚴謹,對血管的位置錯誤不但不接受還認爲自己這樣畫畫兒好看。這點最後學年試驗成績給了他一個警示,“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我對魯迅這一點也很不滿意,有這樣好的老師手把手教,居然對自己的要求僅僅是沒有落第!我認爲,魯迅這樣做是辜負了藤野先生對他的期望,也是自己時光的荒廢。只有刻苦學習纔對得起中國人民納稅的錢,只有名列前茅才能給中國人揚眉吐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作者醫治國人身體的理想,完成藤野先生給中國傳播新的醫學的心願。

在作者被譏刺後,藤野先生主持正義,爲中國學生贏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賞他正氣的作風。

作者認爲要救國需要救思想,於是放棄了學醫,這點可以理解。可是讓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給作者一張背面寫着“惜別”的照相後,作者當時沒有相片,在離開西安太后也沒有補寄給他。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會每天到傳達室問是否有信,過一陣後,我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魯迅的信在半路寄丟了,再後來我可能會更加擔心他的安全。因爲我從藤野先生之前對他的態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養魯迅的,而且從得知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的“嘆息”和離別時的表現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魯迅儘管有他的理由,但是這些不過是藉口,既然心存感激,話怎麼會無從談起呢?完全可以從幾句問候,幾句感謝談起。

但是我仍然能夠看出魯迅還是很感激藤野先生,並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己,要爲中國革命繼續出力。只是我對他在以上幾件事情的處理有些不滿而已,我想在這點,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

  藤野先生讀後感7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一位對我們影響頗深,且令我們終身難忘的恩師。即使是魯迅這樣家喻戶曉的名人的生命裏也有一位如此令他難忘的恩師——藤野先生。

“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緩緩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

這是初遇藤野的魯迅對他的印象,如此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外貌給藤野先生增添了不少的神祕感。

藤野與魯迅的正式接觸從一個星期後開始,他爲魯迅修改講義“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並且一直這樣持續到他所擔任的課程全都教完爲止。

雖然藤野先生在此沒有與魯迅多說什麼,但這一經他細緻改正過的講義就已經勝過了千言萬語,是啊,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呢,老師對學生的愛與希望都已經傾注在這添改過的講義之中了。

“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是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這是藤野先生對魯迅說的話,當時正處於中國鬧革命的時期,中國人一向被外人所瞧不起,魯迅所在學校的日本同學甚至認爲中國人都是低能兒,而藤野先生卻不以爲然,他能夠尊重中國人的民族信仰習慣,主動爭取學生的意見,可見在他眼中人人平等。

當得知魯迅要棄醫從文時,藤野先生深表惋惜,送給了魯迅一張他的照片,照片後面的“惜別”二字,截然表現了他對魯迅深深的愛與離別的不捨。他對魯迅如此的熱心希望,不倦教誨,可能只是爲了能夠讓魯迅將來在醫學方面有所成就,可能是爲了能讓新的醫學傳入中國,他是如此偉大而又無私的一個平凡老師。

這讓我想起《最後一課》這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寫了小弗朗士在老師韓麥爾先生的感染下,改掉了不愛學習的壞毛病,激起了小弗朗士內心樸素的愛國情懷以及學好祖國語言的責任感。那一堂課,他聽得特別認真,也感受到了知識前所未有的魅力。

看來,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它有時能改變學生的一生。就像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懷之深,使魯迅每當夜裏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瞥見先生的照片,便抖擻精神,頑強地與困難做鬥爭,堅持自己的道路,才能贏得了萬人的敬仰。

作爲一名學生,能夠在生命中遇見這樣的對自己關愛有加、亦師亦友的老師,真是人生的一大幸運啊。良師令人難忘,師恩更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