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生第二》讀後感(精選7篇)

《學生第二》讀後感(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9K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生第二》讀後感(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第二》讀後感(精選7篇)
  《學生第二》讀後感1

當初次看到《學生第二》這本書時,我就被書的題目深深地吸引了,既然“學生第二”,那麼誰第一呢?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當然是教師。在“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改時代,這個概念無疑是很有衝擊力的,的確,關注學生首先應該從關注教師開始。因爲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書作者在幾十年間由一位普通的語文老師、班主任,逐漸踏上教導主任、校長職位,併成爲教育局主任,我想這和他喜歡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去審視教育,善於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隻眼睛有關,當然也和他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與無限熱衷有關。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以學生爲本,塑造他們美好的人生,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正如書中所說“一位教師,在校園裏、課堂上,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師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師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舉的幾個例子感觸頗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師怎能上好課呢?所以有時覺得做老師特難。

李老師認爲:當強調學生在主體、學生中心的時候,我們應當把教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爲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沒有壓力不行,僅有壓力不夠”對一個從事着塑造人這一崇高職業的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動力不是來自於熱愛,而僅僅是來自於壓力,這樣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師沒有感到幸福的校園裏,學生還能體會到幸福嗎?只有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纔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學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學校應該首先關注的是教師,因爲學生的健康、學生的幸福、學生的成長……是以教師的健康、教師的幸福、教師的成長……爲前提條件的!痛苦的教師哪怕要給予學生瞬時的幸福感都是極爲困難的,倘若這種痛苦感不幸演變爲職業的生態,那是教師的不幸,更是學生的不幸。有人會說,教師作爲教育者肩負着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必須無條件地保證學生的幸福成長。教師畢竟也是“人”啊!

“教師第一”是相對於管理者來說的,而學生第一,是相對於教師來說的,一切教育資源的建設,爲的是服務於學生,爲的是學生的發展。作者說“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這該成爲我們每個教師的共識,而不僅僅是管理者的決策。教育資源的真正“流動”還得靠每一位學科教師。我們是否可以讓把美術課堂也適時地移個位,去美術室感受一下藝術的氛圍,去校園寫生,甚至走向社會這個大課堂;我們是否可以更多地讓學生走進科學實驗室,讓學生更多體驗實驗與探索的樂趣……

教育主管部門在我們農村小學教育資源的投入上,最近兩年“大方”多了,學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來,面對這些資源,作爲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很好地利用起來,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奮鬥的目標。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獲得成功;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還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這種良好的習慣可以影響教師一個人的一生,也可以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學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實踐的結晶,他告訴我們學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們的老師,教師纔是第一位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去,才能保證學生健康、幸福的成長。

  《學生第二》讀後感2

讀了《學生第二》,讓我看到了李校長真實的一面,他敢於發言,敢於講真話。記得這本書上說了這樣一個案例:“在一次校長論壇上,李校長問一些所謂的具有先進教學理念的校長,假如學生和老師發生了矛盾,告到校長那裏,校長會批評誰?那些校長都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批評老師。問他爲什麼?因爲學生第一,教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當先進的教育理念碰到了教師與孩子的矛盾,孩子勝!”其實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沒有錯,但是被一些人理解錯了。經沒錯,唸經那和尚嘴歪了。以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在糾正教師沒有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只知道照本宣科,全然不顧學生“死活”,認爲教師纔是教育的核心,學生應該完全聽從老師的教誨,否則,就是學生就會誤入歧途,不能成纔等等。而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成長,越來越需要高質量的教育,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有個性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關注孩子的個性成長了!

怎樣才能更關注孩子,這是就凸顯出教師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師的位置擺正確,把教師看成是學生人生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引領孩子正確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讓孩子真正成人。很難想象當學生和老師發生了矛盾,校長很不客氣地批評老師時,老師還有什麼尊嚴可言,別說老師一般情況下是正確的,就算是錯誤了,教育方法不正確了,校長應該毫不猶豫地站在老師這一邊,這樣說不是說教育不講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變,因爲我們是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自古以來,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而一個沒有人格尊嚴的人怎能讓學生信服你,一個不分青紅皁白就被校長批得體無完膚的人,說出的話還有什麼值得相信。教育不是做生意,學生更不是我們的上帝,儘管教師確實是由學生養活的,一旦老師淪落爲商場裏的售貨員,學生凌駕於老師之上成爲了上帝,請問,你見過一個普通的大衆給上帝上課嗎?你見過售貨員跟顧客傳授人生觀價值觀嗎?我們是教育者,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你必須要他知道,什麼是黑,什麼是白,什麼叫尊師重道,什麼叫天高地厚。社會中是有地位階級的不同,買賣關係的產生,但在學校,你必須學會遵守紀律,尊重老師,遵守規則,學會感恩。教育不是做生意,師生之間也不是買賣的交易關係,而是有關知識道德理想真情的師生關係,這種關係至純無比,這種關係與社會不同!

  《學生第二》讀後感3

充滿無限的好奇拿過《學生第二》這本書,怎麼讀完《學生第一》了,還會有《學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貴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呢?學生究竟是第一還是第二呢?帶着好多疑問,我開始了閱讀。而這一讀就一發不可收,一連幾天,我什麼都沒有做,整天抱着書讀讀、畫畫、寫寫。今天,終於把它拜讀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緒,讀後的感受很多。

書中好多事例都彰顯了管理的藝術。作者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去審視教育,使教育呈現別樣的局面。玟琳凱化妝品公司的老闆瑪麗。凱買斷了凱迪拉克汽車公司中粉紅顏色的小汽車,專門配發給表現突出的員工;拿破崙在軍營中走動,叫得出手下全部軍官的名字……這一個又一個事例告訴我們:管理真的是一門了不起的,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每一個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在學校裏如何讓老師有被尊重、被認同的感覺?如何讓老師獲得源源不斷的內動力來從事教育工作呢?這是需要學校領導深思和踐行的。因爲學校發展的主體是教師,離開了教師學校何談發展?

"不要混到划船的隊伍中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級,不包辦,教師的事情不能校長做,校長的事情不能教師做。領導不一定是最聰明的、能力最強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寬廣,最有遠識的。領導的一句:"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看似簡單,卻看出了領導的智慧。這句話會引起下屬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會有更多的方法出現,使下屬越來越聰明,避免了依賴的心理。簡單的一句話,看出了管理者"懶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門偉大的藝術。

書中作者在工作時的好多做法都給了我啓示。學校文化的打造、經營需要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人人都要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校園是所有教師智慧的結晶,這樣形成的校園文化建設會內化成每一位教師生命成長的動力。作者對教師角色的定位我很贊同,我們不能把教師看成是蠟燭、春蠶、鋪路石等一類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諦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幸福成長的過程,而不是犧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劇。作者努力在學校創造條件、營造氛圍,鋪設臺階,從物質生活上關心每一位職工,在事業上爲每一位教職工鋪設成爲英雄的臺階。他爲教職工提供"生日午餐",爲職工子女發放節日禮物,爲教師開設"教師成果展廳"……這種種做法無不看出作者對教師的尊重和關愛。在這樣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中,每個人都找準了自己的座標,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和光榮,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下工作,老師的職業幸福感永遠不會遠離,每一位老師的人生都將綻放光芒。

讀到了這些,我才漸漸地明白,《學生第二》想要傳遞的是在學校裏永遠不要忽視學校的主體——教師。從這個角度看,學生應該放在第二,而在學校和教師的眼中,學生永遠是第一位的。所以《學生第二》的提法並不矛盾,它明確地告訴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一定不要把教師丟棄。從教學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我們永遠要激發教師的內驅力,使教師在被認可、被尊重的同時,在愛的土壤裏去播撒愛,在自由的園地裏生長愛,這樣教育的春天才會永駐。

  《學生第二》讀後感4

李希貴校長的《學生第一》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動指導手冊。《學生第二》先於《學生第一》出版,書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作爲一名校長,強調學生主體、學生中心的時候,我們應當把教師放在一個什麼位置?"《學生第二》就是李校長的回答。

剛走上掛職副校長的崗位,對管理工作有諸多疑問,正是李校長的這本書讓我茅塞頓開。教育的複雜源於人的複雜,教育管理工作的複雜同樣源於管理對象的複雜。教師具有知識分子的顯著特性,如有較強的懷疑批判精神、比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豐富、有強烈的自我實現願望等等。結合這本書,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與教育夥伴們分享:

  收穫一,管理者要明確位置,校長不是官,是要有擔當的教育領路人。

都說位置決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認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以學生爲本,塑造他們美好的人生,是我們的追求。可是,這一切都只能通過教師來完成。作爲學校管理者,有沒有認真去看看生活在學生中間的老師們,他們喜愛自己的校園嗎?他們從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嗎?沒有幸福的教師,何來幸福的學生。沒有教師的美好人生,何談學生的美好人生。

校長不是官,校長是學校的領路人,帶領教師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讓教師用自己的幸福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如李校長所在的濰坊一中工會,把教師節工會慶祝活動的主題定爲"尊重默默無聞的勞動",由此引申出許多活動:請全市最好的書法家給30年教齡的老師贈字;讓青年教師瞭解老教師的經歷,看到老教師們兢兢業業的教育生涯,對青年教師也是種引領。讓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開始。

校長不是官,校長是學校文化的播種者,每個制度、每項活動、每個決策、每次公開發言,都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步。如濰坊一中新校建設沒有舉行開工典禮或者奠基儀式,而是把省下來的錢建造了一座小型學生活動中心。學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訴老師、學生和家長,學校追求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是學生的利益。

校長不是官,校長是有大擔當、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當家長怒氣衝衝地來找你,你是怒氣衝衝地找老師對質訓話,還是安撫家長,私下裏再來與老師平和溝通。你能否告訴你的中層,有點子大膽幹,出了問題我來擔。你能否在學校出現重大問題時,敢於對全校教師做檢討,說一句我也有責任。現在的濰坊一中校史館裏,還有李希貴校長當年親手寫的一份《檢討書》。正是有這樣敢擔當,能夠與教師站在一起的校長,纔能有團結的教師團隊。

  收穫二,管理者要重視民意,給教師選擇的機會,營造民主的氛圍。

從1995年至今,從企業管理中的"廠長負責制"延伸出來的"校長負責制"已經落地生根發芽數年。在現代社會呼喚人性化,呼喚民主平等的大環境下,校園必須是民主的校園。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陣地。重視教師的提案,真誠地回覆提案,讓教師參與制度的修訂,把選擇的權利交到教師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讓步,有了妥協,一旦給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顯得特別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過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師有了選擇之後的改變。每學年開學後,都會安排教師執勤,保障校園安全。一直以來,都是政教處在瞭解教師們的課表後統一安排。政教處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儘量把老師們安排到課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這樣,也總是有個別老師不滿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師執勤的自覺性較低。在新學期開始,政教處就改變做法,列出執勤崗位和要求,請老師們自由申報執勤崗位,同時可以報兩個。學校最後統籌的原則是,儘量滿足大家的第一選擇,優先調劑第二選擇,最後實在無法協調,就照顧年齡大的教師。老師們開始自主申報崗位,最後學校進行協調,只有兩位老師在進行私下溝通後,調整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師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選擇安排執勤。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當給了老師選擇的機會後,老師們對於執勤的自覺性確實提高了。有位老師笑稱:"這是第一志願,當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給予選擇,就是營造民主的氛圍。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師工作的熱情,有了教師的自由呼吸和主動發展。

  收穫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願景,爲大家帶來希望之光,同時將教師的"個人願景"與"共同願景"有機結合。

拿破崙說,一個領導者就是一個希望經銷商。這個希望,在一個團隊中,既包括團隊的,也包括個人的,即"共同願景"和"個人願景".作爲管理者,如何爲教師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可以靠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高密四中將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質量、隊伍建設等都做了具體的規劃,提出了學校明確的奮鬥目標,而且把奮鬥目標分解到每一個崗位。經過教代會的民主力量反覆論證,最後寫進了教代會報告中。在這個過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師都不自覺地估算着自己負責的工作與學校共同願景的距離。老師們反覆論證學校發展目標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齊心協力的過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動自然也步伐統一。

而對共同願景的真誠關注往往根植於個人願景。激勵老師實現共同願景的基礎,就是激勵他完成自己的個人願景。教師是一個有着強烈自我實現願望的羣體,爲了實現個人願景,他必當全力以赴。借用費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話"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每個人都開始自我實現,那學校必定會高速發展。

李希貴校長的書裏,有教育管理的理論,也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對管理者如何對待教師,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平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時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視民主,傳遞希望,幫助教師詩意地棲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靜靜讀書,認認真真教書,從容收穫職業幸福。

謝謝李希貴校長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實踐經驗,能從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榮,能讀到這樣的好書是我的榮幸,能有所收穫並指導實踐,是我的追求!

  《學生第二》讀後感5

當初,因爲自己剛當班主任,缺乏經驗,心裏不踏實,很想了解一些關於教育的理論知識,於是去書城挑書,以求心裏的一絲慰藉。因爲書多,挑得我眼花繚亂,低頭休息之際,《學生第二》印入眼簾,在新課程改革中,不是應該把學生放在第一嗎?學生是主體啊!它的書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書的內容。於是,伸手挑出這本書,就這樣我走進了這本書,雖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覺前翻一翻,但李希貴校長對教育“睿智”的思考讓我感嘆,他對老師的理解讓我感動,他的說話藝術讓我驚歎,他淵博的學識讓我折服。

這本書主要是從教育管理的方面來記錄李校長的心得體會。共有9輯。第一輯是經營學校文化,第二輯打自己鮮明的旗幟,第三輯在校園裏創造市場,第四輯讓資源流向哪裏,第五輯學會重點思考,第六輯在校園裏創造市場,第七輯換湯不換藥,第八輯做希望經銷商,第九輯共同走過。

我就粗淺地來談一下我讀書後的幾點感受。

  一、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書中李校長舉了幾個案例來體現:學校裏的圖書管理員是一名老教師,在青年教師漸漸變多,對他又不瞭解,都當他是普通的圖書管理員,被冷落了的時候,這位教師開始悶悶不樂,服務態度也開始不那麼“和藹可親”了。校長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想出了辦法,找了最好的書法老師和最好的表字師傅,在教師節贈與寫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讓這位老教師心裏充滿溫暖,重新變得“和藹可親”。杜威說:在“人類多有的衝動中,以‘希望成爲重要任務’的慾望最爲強烈”。其實,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視。作爲一名老師,在學校被重視了,老師纔有動力竭盡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師一直默默無聞地貢獻自己,卻得不到學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話語,我想任何一位這樣的教師在這種情形下都會被現實澆滅所有的教育熱情。

雖然說,教師和學生有一定的年齡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只是我們不善表達罷了,學生希望被老師重視,其實,教師也同樣希望被得到重視。教師重視自己了,教師自己纔有熱情進行一些日常教學。教師有了熱情,孩子纔會喜歡上教師的課堂,喜歡上學習。試想,如果一個不重視自己的教師,讓他如何去重視學生?這個道理,就如同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如何去愛別人。只要我們有了重視自己的心理,我們纔會在課堂上充分展現我們的熱情,或給予學生一個微笑,或輕撫學生的頭,或給學生一句簡單的問候,或找學生簡短地談談話。這些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活兒,但都會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被重視了,學生有了這種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奮發學習。所以,教師重視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視學生,疼愛學生。

  二、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

李校長說,在他的學校有18個班級,平老師的教室最乾淨,地面幾乎是白的。他就向平老師取經,平老師給他講步驟,他聽了覺得很簡單:跟掃自己的家一樣嘛,簡單!後來他也照着做。經過一段時間後,李校長去比較兩個班的地面,一個白的,另一個還是黑的。從這件事情聯想到自己,我要學平老師學習的何止是怎麼打掃那麼簡單,貴在向平老師學習持之以恆,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的精神。掃地,多麼簡單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這樣認認真真地打掃,這就難了。我對我自己的堅持力不敢恭維,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我經常乾的事情,雖然說這種事情做起來比較簡單,但越簡單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難。其實在我們學校,這樣的教師很多,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得不簡單!很多老教師在學校教了幾十年的書,帶過那麼多的學生,對於教育事業卻一直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幾十年如一日。認認真真教一年書很簡單,就像我們新教師,剛走上講臺,新鮮、熱情,認認真真教幾十年書才叫不簡單。

  三、從哪裏尋找教育的力量。

在讀師範時,一直認爲就“教師是最神聖的.職業”,走上講臺後才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別。面對後進生,當你講了一遍又一遍,學生還是不理解的時候,讓人沮喪;面對個性張揚的學生,又顯得手足無措。對此,許多老師茫茫然進而憤憤然。我覺得唯有充實自己--多看書,可以是與自己工作有關的教育書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歡看的散文,小說等等,讓自己從書中去尋找力量,從而客觀冷靜地去面對事實,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處事。

  四、學生第二。

老師都是爲學生着想,什麼都一手抓,特別是班主任,什麼都要去管,抓到最後自己麼痛苦,學生也越來越漠然。長年累月,學生成了出氣筒。所以學生第二有道理,爲了“可持續發展”把學生放第二,有利於學生和老師的身心發展。

  《學生第二》讀後感6

《學生第二》作者李希貴是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讀完此書,我發現李希貴是一個善於管理,管理中有創新的人,是一個善於創造資源、利用資源(人和空間的資源)的人;是一個有遠見卓識、作風務實的人。他喜歡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審視教育,思考教育管理,這和作者曾經在企業呆過有關,也和他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與無限熱衷纔是關鍵所在。

中國的教育,不時會颳起這樣那樣的一股風。在所難免的是,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給許多管理者和老師帶來思想上的混亂,在眼花繚亂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斷。“一切爲學生,爲一切學生,爲學生一切”,在這些體現“學生主體”思潮衝擊下,全社會、所以人把着眼點全放到了學生身上,同時卻很不理智地拋開了對教師的關注。作者用這樣一個故事警醒了我們:“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關注學生首先應該從關注老師開始。”因爲學生中心、學生主體地位是要靠教師去實現的。學生第一,是相對於教師來說的,“教師第一”,是相對於管理者來說的,只有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當教師的家庭問題、待遇問題、被社會認可的問題等都不成問題了;當教師找到專業成長的成就感了,找到職業幸福感了,他們自然就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學校管理者都應該善待我們的教師,這樣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這樣的理念和實踐要形成共識,才更有利於教育的良性縱深發展,而這種良好的發展態勢必然會對學生個體帶來根有利於他們發展的空間和平臺。

我想,這本書無論從管理的角度,還是從教學的角度,都應該好好的閱讀和思考:我們究竟應該怎樣關注教師,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讓教師感受到“學校團隊裏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爲“努力做一個具有自己教育教學特色的自己,培養各具特長和個性特點的學生”而努力中……

  《學生第二》讀後感7

不是學生第一嗎?不是以學生爲中心嗎?怎麼成了第二了?單說這本書的書名,便是對當前教育界“學生至上”熱潮的一聲棒喝。我們喊了那麼久的學生第一,而學生的生存狀態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好轉,卻是因爲“爲了孩子的一切”這句話書包便得越來越重,上課的時間越來越長,不喜歡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口號喊得很響,落到實處時還沒等落地便蒸發掉了。所以我更敬佩李希貴老師,因爲書中第三頁中的那個小例子,還有那四個字“實實在在”

帶着一份好奇,一份新鮮,我認真地閱讀了每一篇文章,被文章中所展示出的人的智慧、真誠和細膩所感動,同時也被文章所表現出來的才氣,銳氣,大氣深深折服。只有“不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的人”纔會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高遠的目標。所以喜歡,並不是書裏的語言有多優美,論述有多深刻,而是通過這本書我們能看到作者怎樣腳踏實地地改變着他周圍的教育現實。

在一切以“以人爲本”爲先進理念的當今社會,“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這一句話無疑是對教育人本化的高度的經典的概括。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奉其爲教育的最高境界,最終的追求,無人有疑義時,我手頭卻捧着一本《學生第二》。“學生第二,那誰第一,難道是教師?”在“以學生爲中心”、“學生至上”的高呼聲中,誰敢提出“學生第二”?這似乎有些“叛逆”的書名,激起我的好奇。封面上一段淺灰色的,小得幾乎看不清的文字——“一個時期以來,有不少似是而非的東西確實給我們的許多校長帶來了思想上的混亂,以至於使他們戰戰兢兢地面對着眼花繚亂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我,在一些學校裏,看起來,他們是在直接服務於學生了,似乎把着眼點也全都放在學生身上了,但是他們卻往往很不理智地拋開了教師,我們需要反思,當強調學生主體,學生中心的時候,我們應當把教師放在一個什麼位置上?”“應當把教師放在一個什麼位置上?”十多年,忙忙碌碌的教師生涯,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着我,相信也同樣困擾許多同行。就這樣,我開始讀這本書。沒想到越讀越有味,越讀越感動,感動於作者的教育教學理念,感動於作者的學校管理模式,感動於學生可以這樣教育,感動於教師可以這樣對待,感動於學校可以這樣管理??“誰敢,就贏!”再次被證明爲真理。

“誰敢”?此書作者李希貴。李希貴,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歷任高密四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副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高密一中校長,高密市教委主任等職務。

“敢幹什麼”?敢於提出“學生第二”(此話意思:對於一位校長或教育管理工作者來說,關注學生首先應該從關注教師開始),敢於創新性地經營學校文化,敢於打出自己鮮明的旗幟,敢於張揚教學個性,敢於將教育改革的雷區——教師聘任制改革演繹成沒有“壓力”的改革??因爲他——李希貴敢,他贏了,贏得一次又一次漂亮的“戰果”。

“誰敢,就贏!”他敢,他就贏。他還贏得了無數讀者。讀完此書不得不被作者具有的現代教育意識,現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所吸引;不得不被作者的決策能力,理解他人和與他人溝通、交往的能力,指揮、組織、協調的能力,學校經營和公共關係的能力,反思與探索研究的能力所折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校長要做“整個的校長”,不做“命令式校長”。“整個的校長”,就是校長的一種整體形象和氣質。現代教育管理理念提出“校長職業化”,這就意味着大、中、小學校長應當成爲像法官、律師、醫生那樣的社會精英人才,成爲教育管理專家,成爲專家型的校長。或者說,校長要努力追求成爲教育管理專家,把專家型校長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從作者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個現代校長髮現學校教育、管理中問題的敏銳性和判斷力;處理問題的機智;善於把握教育時機和管理時機;具有吸引人、影響人的形象和魅力。這就是一個校長管理學校的智慧與藝術。

“誰敢,就贏!”他敢,他就贏!這樣一個校長不僅讓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感動,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教育的新希望。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爲,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以學生爲本,塑造他們美好的人生,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可這一切是通過教師來完成的,正如文中所說“一位教師,在校園裏、課堂上,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師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師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舉的幾個例子深有感觸,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師是上不好課的,所以有時覺得做老師特難,所以文中最後一句“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我們今天的學校管理者都應該善待我們的老師”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裏去了。能如此深刻地瞭解教師,參透教育的人目光是深邃的,思考是充滿智慧的。

強調學生爲主體,學生爲中心的時候,確實我們也要考慮到把教師放在什麼位置,李老師認爲:當強調學生在主體、學生中心的時候,我們應當把教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爲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沒有壓力不行,僅有壓力不夠”對一個從事着塑造人這一崇高職業的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動力不是來自於熱愛,而僅僅是來自於壓力,這樣的結果是可怕的。在教師沒有感到幸福的校園裏,學生還會好到哪裏去呢?當你做足“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學生”之類的噱頭以後,隨之而來的是怎樣把豪言壯語變爲現實,這纔是教育的本質。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纔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說“學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學校應該首先關注的是教師,因爲學生的健康、學生的幸福、學生的成長??是以教師的健康、教師的幸福、教師的成長??爲前提條件的!痛苦的教師哪怕要給予學生瞬時的幸福感都是極爲困難的,倘若這種痛苦感不幸演變爲職業的生態,那是教師的不幸,更是學生的不幸。有人會說,教師作爲教育者肩負着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必須無條件地保證學生的幸福成長。這樣說,無異乎把教師神化了。

“終點思考”讓一個已經是兩個孩子媽媽的楊瀾以內涵和氣質贏得觀衆,讓一位校長提高了教師的素質,張揚了教學個性,由此培養了有個性的學生,帶動了整所學校的發展,也成就了他自己。

曾經對學生忙於“爲四十歲做準備”而困惑,今天明白瞭如果你打算“不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那你必須“學會終點思考”。於是我問自己:“我終點思考了嗎?”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總是隻顧眼前,很少考慮多少年後我想幹什麼,達到什麼程度,要完成些什麼??因爲總覺這是很遙遠的事情,想來也無用。生活也是波瀾不驚,不想後退,也不圖進步,更不想做出什麼驚人的事情來,真是平淡而又知足,正如文中所說“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不是遲遲不肯出發,就是出發之後中途又猶豫不決,或者眼瞪眼地看着時機與自己交臂而過,永不再來”。我想,爲了將來不留不太多的遺憾,爲了自己有更多的進步,還是要“學會終點思考”。

“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追求的目標。有人說“優秀是一好習慣”,而好的習慣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