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生第一讀後感大綱

學生第一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學生第一讀後感

學生第一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第一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第一讀後感1

今天, 王老師教了我們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第一次抱媽媽》。

這篇文章令我最感動的是文中的母親以只有80多斤的身體,承受着幾十年來生活的重擔,在兒子長大後,母親仍然爲兒子承受辛酸,承受生活的壓力。

看着這一篇短文,我不禁想起了媽媽,我那愛嘮叨的媽媽。

記得上次,我偷用了他*的香水,媽媽責備我,我不但不認錯,反而和媽媽頂嘴,要和媽媽評理。對這一切,媽媽只是沉默……

晚上,媽媽送來一杯牛奶,溫熱的。媽媽沒有說話,但是平常,她總是會問上幾句的。

霎時間,我發現我錯了。剛纔那番話,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可是媽媽仍然送來了牛奶,沒有一絲怨言。我感受到了媽媽那濃厚的母愛。

回想一幕幕母愛的片斷:風雨中送傘的媽媽,病牀前照料的媽媽,比賽場外等候的媽媽……他*的一舉一動,都流露出愛女之情。

回憶,媽媽爲我的溼疹而嘮叨時,是關心我的身體;媽媽爲晚上不允許我看電視時的嘮叨,是關心我的學習……我忽然悟到,他*的嘮叨是母愛的體現。

”快睡覺吧,否則明天就早起不來了!“媽媽忍不住又嘮叨了。但這次不同於前次,我順從照辦了。窗外灑進月光,把一切都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柔和的月光,正像他*的手,輕輕地撫摸着我。

藉着明淨的月光,我陷入了深思。將心比心地想想,我覺得媽媽真好。

將心比心地想想,我總要求爸爸媽媽理解我,可卻從未想到要理解他們。爸爸媽媽爲我們付出了一切,可是,就在今天,我卻……

將心比心地想想,我總覺得爸爸媽媽不好,可是,我從來沒有想過他們對我的愛有多深。我發現,爸爸媽媽對我的愛遠遠超出了我對他們的愛。

將心比心,爸爸媽媽真偉大!

真的,將心比心,你會發現這一切……

學生第一讀後感2

這個學期學校給每位老師配備了《學生第一》這本書,一接觸到這本書,映入眼簾的事封面上學生參加各種各樣活動的照片,鮮紅的學生第一四個字,心中不禁一動,真的是以學生爲中心嗎?真的是把學生擺在第一位嗎?

看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北京十一學校以生爲本的教育理念。他們的育人目標是培養自我悅納、充滿自信的學生,所以他們開展了大量的、多姿多彩的、不拘一格的、省知識聞所未聞的活動。如:開學護照、世界文化藝術節、校園潑水節、校園裏面開公司、名生課堂、每月百星、學生影院、學生出版社、學生大使團、校長有約、共進午餐,並且帶學生參加和重要活動,模擬國際新組織,將未來職業素質要求告訴學生等等。這些活動讓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風。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園潑水節,這個活動組織簡單,活動起來熱鬧,尤其是適合夏季大家暑假之前的放鬆,而且這個活動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密切師生、生生的關係。

通過這些活動讓我感受到:孩子是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獲得了成長的經驗和經歷;在快樂中享受生活和學習!十一學校,學生們自己在經營、在打理;十一學子,是自己在成長、在發展!而十一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們默默地爲學生搭建起一個又一個寬廣的舞臺,舞臺的主角,永遠都是學生第一!學生永遠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指向學生,爲了學生,成就學生,總之一句話就是:“學生第一”。

我們不能夠給孩子生命中本來沒有的東西。我們只能夠小心呵護孩子生命中本來就有的東西。所謂好的教育,不是我們提供了多少好的東西給孩子,而是我們減少了多少損害,提供了多少保護。好的教育是在保護而不是在給予的層面存在着。在學校我們需要的只是創設條件,提供自由的空間與時間,給孩子驚異感與好奇心以進一步探索的慾望。我們更多的時候要想到的是,我們的教育行爲,是在損害兒童的天性,還是在幫助他們成長。永遠學生第一。

學生第一讀後感3

閱讀了北京市十一中學校長李希貴的《學生第一》,每一個故事都充滿着創新和智慧,凝結着十一中所有老師的心血與汗水,在每一個小故事中,都詮釋着李希貴校長的辦學思想——學生第一。這纔是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學校開展各種各樣的精彩活動,爲培養學生的自立、自強、自信提供展示的平臺。開學護照、校園機會榜、學生影院、學生大使團、帶學生參加重要活動、模擬國際新組織等,讓我們感到:學生永遠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爲了學生,“學生第一”

在十一中,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校所作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學生參與下完成的。李校長說: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產生好的想法;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產生更多更好的想法。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真實問題的解決中來,是我們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校長有約,共進午餐”:給學生表達想法提供了場所,並且努力使那些合理的、富有創意的想法在校園裏變成現實。請學生參加校務會,在校務會上響起學生的聲音,學生票決餐飲公司去留等,給予學生無限的尊重。

一位優秀的校長,一位優秀的教師,能俯下身子,蹲下步子,以平視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姿態教育孩子,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裏想法。創造一個真正屬於孩子們的學校,把學生的需要和成長放在第一位,給他們搭建舞臺,提供空間,創造條件,這就是李校長和他的同事們努力探索和踐行的教育理念。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樂園,學生是學校的真正主人,在十一中,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校所作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學生參與下完成的。

課堂、課本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不一定給學生們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在十一學校推行的素質教育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相信十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都體會到了這種“幸福”。《學生第一》讓我們教師用這種力量去愛每一個孩子,真正做到學生第一。

學生第一讀後感4

今天,朱老師讓我們看了每學期都要看的《開學第一課》今天老師沒上課好開心啊!這次的開學第一課講的是父母教會我。

開學第一課總的分了有四節課,第一節課講的是孝,第二節課講的是愛,第三節課講的是禮,第四節課講的是強。我先來講孝,因爲,孝的故事我記得最清楚。第一個出場的是鄭淵潔,他說了他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他第一次寫的書叫《皮皮魯外傳》他寫這本書的時候是用鋼筆寫的,他最討厭的是寫到一半筆就沒墨了,後來去裝完墨回來的時候,思路就全亂了。有一天他寫一本書,寫了三天三夜,結果墨總是用不完,他感覺很奇怪,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他聽見書房有聲音,結果上去一看,原來是他爸爸每天晚上都在幫他填墨。有一天鄭淵潔帶着他的兒子去買電視,回家的途中,兒子發現路程不對,就問爸爸,這是去哪呀?鄭淵潔說這是去爺爺奶奶家,兒子又說電視不是自己看嗎?爸爸說,爺爺奶奶已經老了,我們的生命還有很長,以後還有可能去看原子彈電視機呢!就這句話兒子就不再問了。晚上回到家,我們買了幾隻對蝦,由於對蝦很貴,我和兒子一人一個。爸爸看着兒子吃完了對蝦,就對兒子說我吃蝦過敏這隻對蝦就給你吃吧!兒子知道爸爸對蝦不過敏,就說,我的生命還更長,到時候吃原子彈對蝦都有可能,這句話打動了鄭淵潔。

開學第一課教會了要好好對待父母,現在他們是火車頭,拉着我們走,我們是車廂,到時候我們長大了,我們就是火車頭了,父母就是車廂,我們不能把車廂落下來不管!

學生第一讀後感5

愛是什麼?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

昨天晚上,我看了中央二臺的《開學第一課》,非常感動。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三班馬鵬飛同學的故事。

馬鵬飛8個月大時就與奶奶相依爲命。奶奶一個月只有二百元的退休金,所以他們的生活非常艱苦。而且奶奶患有糖尿病,還需要花錢買藥吃。可是,爲了讓鵬飛生活得好一些,奶奶把自己買藥的錢省下來撫養鵬飛。就這樣,奶奶的病由於長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療,病情越來越嚴重,導致了雙目失明。

於是,馬鵬飛從五歲開始就學會了做飯、洗衣服、照顧奶奶。上學後,馬鵬飛就更加細心地照顧奶奶了。他一直是跑着上學放學的,爲的就是能早點回家照顧奶奶。看看馬鵬飛的作息時間表,永遠都是排得滿滿的,因爲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即使是這樣,他也沒落下自己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班上20名以前,連老師都覺得馬鵬飛真是太不容易了。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哭了。馬鵬飛真了不起,他那麼小就懂得愛是承擔,愛更是一種責任,他覺得照顧好奶奶就是自己的責任。和他比起來,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我們有愛我們的爸爸媽媽,家人朋友,老師和同學。我們也要學會愛,學會承擔。在學校裏,我一定要積極幫助同學,愛護同學,要做好老師的小幫手;在家裏,要多愛爸爸媽媽,有機會我要向媽媽多學做幾道菜,做媽媽的廚房小幫手,經常爲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活,讓媽媽也分享到我的愛。

愛,會讓祖國變得更美麗,愛,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學生第一讀後感6

書中除了有飽含教育智慧的文字外,還有一幅幅溫馨和諧、風清日麗、鳥語花香的教育圖畫,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李希貴校長給我的印象,可以說既模糊又清晰。模糊的是這麼多圖片我竟然記不清李校長的樣子,因爲只有幾張合影中有他,況且位置還在旁邊;清晰的是李希貴是一位從普通教師成長起來的集教育專家和教育官員爲一體的當代教育的風雲人物。做普通教師,他在班內搞教育改革和實驗;做校長,他在全校推行教育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做高密市教委主任,提出“讓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推進大範圍的教育改革;做濰坊市教委主任,把濰坊教育改革弄得轟轟烈烈,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在十一,他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所以當合影時,他在後排、在邊角,因爲他的心裏裝着老師、裝着學生;當看到他和學生共進“校長午餐”時,彼此親密無間的談話與交流真正體現了學生第一,而這恰恰是另外一種“校長第一”,是付出與責任的第一,是管理智慧的第一。

除了校長第一,他還有學生第一。以學生爲本就是他把學生作爲學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時時處處把學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學校改革和發展的首位,就是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去開展工作。就是以關心、關懷、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爲目的的,這就決定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講解傳授過程,更多的是文化傳承、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過程。

因而我們永遠要記住一句話:我們不能夠給孩子生命中本來沒有的東西。我們只能夠小心呵護孩子生命中本來就有的東西。所謂好的教育,不是我們提供了多少好的東西給孩子,而是我們減少了多少損害,提供了多少保護。好的教育是在保護而不是在給予的層面存在着。在學校我們需要的只是創設條件,提供自由的空間與時間,給孩子驚異感與好奇心以進一步探索的慾望。我們更多的時候要想到的是,我們的教育行爲,是在損害兒童的天性,還是在幫助他們成長。永遠學生第一。

學生第一讀後感7

每年一度的開學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都會講訴一個又一個別開生面的故事和有趣的遊戲,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主題就是“夢想”。

先介紹的是跳傘隊員付麗娟和航天員王亞平。一個從訓練一開始又累又想家到後來愛上跳傘的感覺;另一個在滿懷憧憬的看着神五飛天直到自己也成了大家的“太空老師”。她們難道是隨隨便便就有這樣的成就了嗎?她們是用自己的刻苦努力圓了夢想啊!“有夢纔有動力”,她們的故事也一定會激勵更多人去追夢去用努力實現夢想。

第二節課請出了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雙腿和女兒的“最美舞者”廖智,她作爲一個舞蹈家,失去了重要的腿,要是別人,肯定就要精神崩潰支撐不住了。可這個身殘志堅的.人,用自己的信念打敗了夢魔,靠着輪椅和假肢,重回了舞蹈,走向了舞臺。她無數次被打倒,卻每次都爬了起來,“有夢就要堅持”用自己的信念成就夢想,就算沒有成功,只要堅持過就不會後悔,只要不害怕圓夢過程中的困難,它也不是那麼難以戰勝。

鋼琴家朗朗,最初只是微不足道的第六第七替補,但他要做一個時刻做好準備的替補。“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要一直相信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另一位加油站媽媽,堅持不放棄自己的智障兒子,手把手的教兒子練鋼琴,終於開導了被所有醫生認爲沒有希望的兒子。事實說“有夢就能出彩”。

放飛夢想的儀式上,88歲的老師潘其華,即使是高齡老人也堅持誨人不倦。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匯聚了大家的夢想,大大小小的夢想匯聚在一起,就是大家的中國夢。

學生第一讀後感8

今天是9月1日,我們已結束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踏進了小學的校門,在學校的號召下,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天》,使我感觸很深。

《開學第一天》的主題是“幸福”。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看在你拿什麼標準來衡量,和對“幸福”的理解,而我認爲“幸福”是很奇妙的,它無形無色,看不見摸不到;但它卻可以活躍氣氛,感染別人,讓其他人的臉上也可以洋溢快樂的神色;它可分享,卻不會減半;它可獨享,卻不可增加......

對我而言,“幸福”就是一家人每天快快樂樂的在一起,體會家的溫暖,雖平凡卻不普通,無論貧或富,生活苦或甜,只要每天與家人在一起,有家人的關懷和理解,那麼你就是幸福的。

在《開學第一天》中,是我最有感觸的是孟佩傑姐姐的經歷,我十分佩服孟佩傑姐姐,8歲的孟佩傑從學校回來後,買菜,燒火,做菜,打掃,等家務都壓在了瘦小的肩膀上,8歲的她還沒有做飯的竈臺高,板凳上的她不知摔過了多少次。她從小父母便不在了,被養母收留,不知多少次被罵爲孤兒,好不容易有了個家,養父不幸去世,養母也身患重病,瘦小的她要扛起整個家的生計,還有每天幫助養母做治療。可她還是堅持學習,因爲她知道,只有擁有知識才會出人頭地,只有擁有知識,才能讓養母過上幸福的生活。經過她的不懈努力,她終須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可還是不忘自己的養母,每天周而復始的給養母按摩,壓腿,做着令人厭煩的事情。儘管現在養母已經成了她的負擔和累贅,但她依然祈求她的養母長命百歲,感受有媽媽的溫暖。她明白沒有你哪有我,這種溫馨平凡卻不普通。

比起孟佩傑姐姐,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生活在繁華的市區,在環境優秀設施先進的學校學習,吃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還能依偎在父母懷裏撒嬌,提一些無理的小要求。和孟佩傑相比我是何等幸運,我要以姐姐爲榜樣,爲理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