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七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七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彈性的基本特性,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能積極參加科學探索活動,培養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準備:彈性及彈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彈性的物體(如鬆緊帶。海綿。彈力布皮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彈性。

A.幼兒操作,觀察用力拉或壓彈簧及有彈性的物體時它們的.外形變化。

B.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發現,瞭解彈性的基本特徵。提問:在玩的時候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發現的?小結:當用力拉或壓時,彈簧。鬆緊帶。海綿等都發生了變化,有的變長,有的變短,有的變形;不再壓時,這些物體都能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就是彈性。

(2)幼兒再次操作材料,發現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大小不一樣。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的彈性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小結: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的大小不一樣。

(3)說一說:有彈性的物體。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什麼方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動物的活動和生長有初步的興趣。

2.瞭解蝴蝶的生活習性。

3.觀察認識蝴蝶的外形特徵。

活動準備:

1.課件《蝴蝶》。2.幼兒用書:《蝴蝶》、《好餓的毛毛蟲》。3.教學掛圖:《蝴蝶》。4、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通過猜謎,引出蝴蝶的話題。

如:教師:猜猜這個謎語說的是誰?“有樣東西真美麗,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飛到花園裏,停在花上吸花蜜。”

教師:謎語裏爲什麼說的是蝴蝶呢?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課件《蝴蝶》。

如:教師:你見過的蝴蝶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憑藉已有的經驗,自由講述對蝴蝶的瞭解和認識。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的主要特徵:對稱的翅膀、細小的`身體、觸鬚等。

教師:蝴蝶什麼地方最美麗?(引導幼兒觀察翅膀對稱的花紋)。

教師:你們還見過哪種蝴蝶?

3.在教師與幼兒交流中引導引導幼兒瞭解蝴蝶的生活習性。

如:教師:蝴蝶最喜歡在哪裏飛來飛去?爲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圍繞蝴蝶自由提問和交流自己的認識。(幼兒可以講有關於蝴蝶的故事或兒歌,教師講述好餓的毛毛蟲,幫助幼兒瞭解蝴蝶的由來)

4.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蝴蝶。

如教師:蝴蝶是怎麼飛的?

教師:蝴蝶停在花朵上時,翅膀是什麼姿態?

教師和孩子一起跟音樂模仿蝴蝶飛。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遊戲《蝴蝶找朋友》。

如:小朋友們,讓我們把自己變成美麗的蝴蝶吧,去美麗的花叢中去尋找自己的小夥伴吧,看誰的朋友最多,誰的朋友多,誰就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噢!(幼兒相互找朋友)

教師總結:蝴蝶非常美麗,但它的壽命很短,所以我們不要去傷害蝴蝶,我們應該好好地保護它們,好朋友似的愛惜它們,我們也要像蝴蝶一樣,對他人多做貢獻,多做好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遊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能細緻觀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瞭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

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於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

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

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瞭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瞭解)

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裏?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繫)

原來每幅圖裏都藏着一隻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麼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觀看視頻,進一步瞭解昆蟲的保護色。

小結:昆蟲們爲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遊戲“比眼力”:幼兒細緻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

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遊戲吧!

5、遊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僞裝術”,產生探究的興趣。(遊戲中感知、體驗)

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裏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裏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後說說你找到了什麼?是在哪裏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祕密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白糖,冰糖,溫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回憶製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

T:……爲什麼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

C:"因爲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並做記錄。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裏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結果。

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後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後,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T爲什麼有的說是白糖,有的說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

幼兒一致確定後採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根據科學活動《爲什麼會響》的活動進行修改。設計思路:《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在指導幼兒觀察自然角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着搖晃,發出各種響聲,葉梓詢拿的瓶子裏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出的聲音最大,而湘湘的卻因爲瓶子裏裝滿了花生髮不出聲音。湘湘急着跑過來問我:“老師,爲什麼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爲教師的我們要爲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活動重點: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在瓶子中發出聲音大小的關係。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係,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於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說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閱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裏,爲什麼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由於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後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瞭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① 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② 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師: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③ 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係。(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裏,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並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②針對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6、活動延伸: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

千姿百態的睡姿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瞭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

讓孩子瞭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教師佈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佈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佈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後,請幼兒說說運動後的感受(想休息),並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麼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後,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並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後,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並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遊戲的形式學習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遊戲《它怎麼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

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彙: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爲止。比賽結束後,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遊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遊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 靜,不要大聲喧譁。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遊戲。

(3)增加遊戲難度、擴大遊戲範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 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麼睡覺 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於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後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後將結果與其餘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着睡、馬站着睡、貓頭鷹只睜一隻眼、蝙蝠

倒掛着睡、貓趴着睡、烏龜縮進殼裏睡。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解在水裏,感受水的“變化”現象;

2、能將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3、願意參與實驗活動,對科學實驗有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調製好的各種味道的水。

2、溫開水,奶粉、果珍粉、白糖、紅糖若干盤,小勺、水杯人手一個,吸管、一次性紙盤紙杯、紙巾。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多杯白開水,請幼兒觀察然後猜猜是什麼?請幼兒進行品嚐。

(師:小朋友們,用你們那機靈的小眼睛看一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好東西了,

再用你們的小鼻子聞一聞,用小嘴嘗一嘗它們的味道,看哪個小朋友猜的最快最準。)

(沒品嚐前可能說出:水、酒。品嚐完以後說:水。)

(小朋友們真聰明,這個算是簡單的,老師給小朋友出點難題,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

二、教師出示調製好的`各種飲料

(教師用透明的杯子出示一杯杯不同味道的水,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水?

請個別幼兒品嚐,說說是什麼味道的,猜測活動:水怎麼會是甜的?

(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實驗活動:水娃娃的魔術

師:這是老師給小朋友們變的魔術,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學這個魔術呢?

師,在變這個魔術之前,小朋友們先來認識一下桌子上擺好的這些東西是什麼?

教師出示白糖、紅糖、奶份、果珍粉,引導幼兒說出,必要時教師告知。

引導小朋友這個魔術師將水和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自己自由選擇方法。並用吸管攪拌,加快溶解。

自由選取一種飲料分進行魔術注要求:

1、只能選擇一種飲料粉進行衝調。

2、水倒得不要太滿。

3、使用過的物品(小勺、水壺)要放回原處。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幫助。

做完後互相觀察交流,比較、探討“飲料粉”到哪兒去了。

(幫助幼兒理解“溶解”,並引導幼兒發現:怎樣才能使飲料粉溶解的方法。)

絲、品嚐活動說說調配好的水是什麼味道的。

可以請其他小朋友或聽課老師進行品嚐,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4、表述結果,教師記錄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衝調方法、步驟。

(讓孩子大膽的說,激發其他幼兒對另外的飲料粉產生興趣,爲再次試驗做準備。

5、再次衝調飲料

提出要求:

(1)選擇另一種材料進行衝調。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衝調。

6、幼兒操作。品嚐,交流。

四、教師總結:小朋友們把糖、奶粉、果珍粉放在水裏,就會藏起來,看不見了,是他們溶解在水裏了。

五、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手裏的東西整理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的設計意圖:

氣球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是幼兒較喜歡的玩具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段幼兒,基於他們的年齡特點:

活潑、好玩,同時他們對新奇、有趣的事物有了一定的好奇心,常常看到他們三五成羣地圍着一樣東西在觀察。作爲教師,我們除了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幼兒的求知慾,還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生成新的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幼兒對事物與現象的探索欲。

新綱要指出,教育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傳授的過程,而是要幼兒通過自身主動地觀察、發現、感知、探索,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轉化爲自身的知識經驗。本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爲什麼氣球被突然放飛會到處亂竄等等。

科學活動:我和氣球做遊戲

教學目標:

1、知道氣球變鼓是因爲充入了空氣。

2、從氣流吹在臉上的感覺,感知空氣的存在。

3、感知空氣從氣球中突然衝出的有趣現象。

教學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若干,充足氣的氣球一隻。

2、打氣筒若干。

教學過程:

一、 氣球喜歡吃什麼

分別出示未充足氣的氣球和充足氣的氣球。

這是什麼?有什麼不一樣?

再出示未充足氣的氣球,引出故事《氣球吃什麼》

1、氣球喜歡吃餅乾、饅頭、糖果嗎?

2、氣球究竟吃什麼才能鼓起來,變得胖胖的?(氣球喜歡吃空氣)

感受氣球輕輕吹在臉上和快速吹在臉上的不同感覺

二、 我幫氣球吃空氣

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裏溜出來,怎麼樣讓氣球吃得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呢?(幼兒個別回答)

教師示範,重點是如何抓住氣球的嘴。

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可以兩兩合作。

玩氣球:摸摸氣球胖乎乎的肚子、和氣球碰一碰(身體的各個部位),說說有什麼感覺。

三、 放飛氣球

猜猜:氣球突然放飛會怎樣?

請個別幼兒模仿氣球亂竄的樣子

爲什麼氣球放飛後會到處亂竄?是誰給了氣球力量?

四、 遊戲:流星球大戰

組織幼兒來到空地

遊戲:聽到教師喊“放射”的口令,全部幼兒放飛氣球,表現流星球大戰的情形。

延伸活動:

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流星球大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