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五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五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個月之間的關係。

2.幼兒學習製作“年輪”的小書。

3.培養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獨立性,體驗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教具:四個季節的圓拼盤

2.幼兒用製作小書用具,畫紙,筆等。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導入

幼兒聽音樂走線,依次拿“坐墊”。

音樂停,幼兒按老師要求的方式--盤腿坐。

二、年輪的認識

1.告訴幼兒我們今天進行“年輪的認識”。

2.老師示範操作:

(1)老師取來一個圓告訴幼兒:“這是一年!”

提問:“那你們知道圓可以分成幾個半圓嗎?”

(分成兩個半圓),

教師:對了,可以分成兩個半圓,那一個半圓我們叫它爲半年,那另一個呢?(也叫半年)

兩個半年合起來是一年。

(2)提問:那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有四個季節)

他們的名字叫什麼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老師分別取來綠色的'春天、紅色的夏天、金黃色的秋天、白色的冬天,並且把他們拼成一個圓

教師:你們看,這四個季節合起來變成了一個圓,(是一年)

(3)教師:那你能來試試擺嗎?(幼兒操作)

(4)教師:你們能告訴老師一年有幾個月嗎?”(12個月)

老師取來綠色的春天,上面寫着三月、四月、五月,幼兒認識。

用同樣的方法介紹夏天、秋天、冬天,瞭解十二個月與一年的關係。

(5)請幼兒操作,老師並給幼兒複習一遍。

三、製作--年輪的小書

1.教師:有誰願意跟老師來製作--年輪的小書?

2.幼兒自願跟老師製作小書,其餘幼兒自選工作。

3.老師記錄下幼兒的認識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水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發現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小容器、蠟燭、顏料等若干份,圖書《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螢火蟲”畫叢)。

活動過程:

活動(一)凍冰花

1.帶領幼兒在院子裏或幼兒園附近尋找結冰的地方。師生一起在一塊平坦的'土地上潑一些水,建造一個小小滑冰場。

讓幼兒在自己建的小冰場上滑冰、拉冰車,充分地感知冰的特性(涼、滑、硬、脆),享受冰上游戲的快樂。

2.請幼兒用一個小容器盛上水,在水中放些顏料或彩紙屑。將盛滿水的小容器放到室外。

第二天早晨,讓幼兒看看自己的小容器中的水發生了什麼變化。取出自己凍的冰,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水爲什麼會凍成冰。

活動(二)小實驗

1.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小實驗。鼓勵他們用各種辦法把冰塊變成水。如太陽曬、暖氣烤、開水澆、涼水泡等。讓幼兒比較哪種方法能讓冰融化得快一些。

引導幼兒發現溫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2.當冰化成水後,再向幼兒提出新的問題:水還能變成什麼?怎樣才能讓水發生變化?鼓勵幼兒繼續進行實驗,用各種辦法將水加熱,觀察水變成蒸氣的過程。

以上實驗結束後,教師可繼續向幼兒提出問題:水蒸氣還會變成什麼呢?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思考。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冬季進行。如果在其它季節進行,可以重點放在“小實驗”上。或利用冰箱來製冰。

平時可指導幼兒閱讀圖書《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豐富關於水在自然界中循環的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色彩混合發生的變化,初步感知三原色變色規律。

2.嘗試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喜歡科學小實驗,享受實驗成功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探索三原色相互混合後發生的變化規律。

難點:記錄並能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記錄表(大和小),紅色、黃色、藍色橡皮泥若干,油畫棒人手一盒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談話導入活動教師與幼兒一起回憶故事前半部分。

師:"前幾天,我們一起欣賞了故事《紅黃藍,做朋友》,猜猜看,當紅色撞上黃色,咣咣咣,有可能變成什麼呢?"當黃色撞上藍色,咣咣咣,有可能變成什麼呢?

當紅色撞上藍色,咣咣咣,有可能變成什麼呢?

二、探索紅黃藍三原色變色規律。

1.幼兒自主操作探究。

師:"到底會變成什麼呢?試一試才知道。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紅黃藍三色橡皮泥,現在小朋友就根據記錄表的要求分別去試一試,注意,每做一次實驗就用同色蠟筆做一次記錄。"幼兒操作探究時,提醒幼兒探索兩種顏色變變變時要使勁揉捏,這樣變出的新顏色才比較明顯、均勻。

2.分享交流實驗結果。

請幼兒把做好的記錄表送到前面的展板上。

師:"小朋友,你們成功了嗎?誰願意跟大家分享你的`發現?"請幼兒到前面講解自己的記錄表,分享實驗探究過程。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進行點評驗證。

如:老師剛剛看了一下,大部分小朋友都認爲紅色撞上黃色變成橙色,也有小朋友認爲紅色撞上黃色變成一半紅一半黃,這是爲什麼呢?

請一幼兒到前面操作驗證,尋找原因:撞的力氣太小了。

小結:紅色撞上黃色變成了橙色,黃色撞上藍色變出了綠色,紅色撞上藍色變成了紫色。那紅色、黃色、藍色撞在一起會變成什麼呢?

3.拓展實驗:紅+黃+藍三、拓展延伸:顏色變變變顏色變化帶給我們很多的快樂,在我們的科學角里還有許多好看又好玩的顏色,小朋友可以去一玩,變一變。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夾子的用途和功能。

2、嘗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達表現,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夾子展覽(衣夾、被夾、髮夾、文件夾、醫用夾、食品家、新的老鼠夾等)、分類紙、ppt、球、書、糖果、紙、盒子、夾子葵花等。

三、教學過程:

(一)、認識各種夾子

1、幼兒參觀夾子展覽會,區分認識的與不認識的夾子並簡單介紹夾子的用途。

2、瞭解幾種特殊夾子的功用:

(1)、醫用夾:這是誰需要的夾子?

(2)、領夾:錄像裏的爸爸告訴我們什麼?領夾有什麼用?

(3)、鼻夾:看了圖片後,你知道這是什麼夾子嗎?

(4)、鼠夾:它的用處和貓的本領是一樣的,它有什麼用呢?

3、教師小結: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夾子,有的能打扮我們,讓我們變得更漂亮;有的是幫助我們的小工具,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二)、用肢體語言創編夾子動作

1、幼兒自由發揮,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夾子。(配以輔助材料讓幼兒夾一夾)

2、幼兒交流演示各種創編動作。(配合兒歌) 附兒歌:夾夾夾,夾夾夾,我的小手是夾子。夾起一張紙。

3、教師小結:我們身體的'許多部位可以變成夾子。

(三)、延伸活動:利用夾子進行藝術創作 出示夾子葵花,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藝術創作。

教案設計說明

在進行“小工具”主題活動時,幼兒收集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工具,其中有少部分幼兒帶來了一些晾衣夾,引起大家對它是否屬於工具的爭論。隨後幼兒開始收集不同種類的夾子,漸漸幼兒對夾子的不同功用產生了關注的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節活動,以幫助幼兒梳理並提升已有的零星經驗,同時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分爲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夾子的功用,我以幼兒的認知經驗爲出發點,根據幼兒對夾子的瞭解情況,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第二部分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動靜交替的方法,讓幼兒通過肢體動作的創編演示瞭解夾子的一個共性特點:能夾住東西。同時它也是整合理念下,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第三部分延伸活動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教學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將夾子展覽會中的夾子按自己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兩種情況進行分類,看似不經意,卻充分體現出老師對孩子知識經驗的關注,將幼兒推上活動主體的位置,老師隱藏其後並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爲。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體現老師觀念的轉變。

第一環節認識夾子,通過幼兒介紹自己認識的夾子來引發生生互動,達到經驗分享的目的。老師對幾種特殊、幼兒可能不認識的夾子估計得很準確,運用照片、實物、錄象等不同的展現方式來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活動目標1在這一環節得以充分落實。

活動第二個環節是爲目標2服務的。老師在提供讓幼兒嘗試夾一夾的材料時,非常有心地投放了一個大大的健身球,幼兒一人夾是無法夾起來的,從而激發幼兒產生合作的意識。 幼兒在介紹自己用身體創編的夾子時,老師過份強調用兒歌的形式來進行介紹,想着整合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幼兒的情緒體驗。實際可以更爲寬鬆些,如:讓幼兒與同伴說說自己是怎樣變的;或者用動作示範一下,這樣能讓更多幼兒的表現慾望得到滿足。課改以後,整合意識強了,但整合應該很自然沒有痕跡,此處的整合顯得非常僵硬。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內容分析:

在進行單元主題教學活動“驚奇一線”孩子們通過尋找活動,認識了生活中對我們有幫助的各種各樣的線,有一天,孩子們發現身體上也有很多有趣的線,頭髮絲,眼睫毛,掌心線,血管、、、、還有指肚上一條條的指紋呢,孩子們對指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二、幼兒分析

中班幼兒已經有了前期的知識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通過日常的訓練也提高了很多,因此,幼兒對創新思維並不陌生,能積極主動的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展開想象,本次活動設計,切合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根據幼兒的好奇和探索需要,由幼兒的興趣生成新的探究內容,爲幼兒和已有的經驗搭建了橋樑,讓幼兒通過實踐經驗,自主獲得新的認識。

三、設計思路:

手--我們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指紋本身對幼兒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本次活動在課前帶領幼兒觀看《名偵探柯南》,積累了幼兒的感性經驗,活動中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活動開始以遊戲方式展開,動靜結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活動中注意體現出創新思維的方法,擴散、由一點向多點發散思維活動、創新想象與操作活動等。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爲日後的創造力培養打下基礎。活動名稱:指紋的祕密

四、活動目標:

1、喜歡大膽聯想與想象,能夠根據一種物品聯想到與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2、瞭解指紋的基本形態(簸箕形,鬥形),提高觀察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3、體驗手指印畫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性思維。

五、活動重難點:

重點:根據一種物品聯想到它相似的其他物品。

難點:瞭解指紋基本形態,發展幼兒創新意識。

六、活動準備:印泥,彩筆,課件,背景音樂

七、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手指遊戲

(二)小朋友請坐,向阿姨問好。

師:小朋友,剛剛我們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做的遊戲?

幼:小手。

師:我們的小手上有很多的祕密,今天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找找手指肚上的祕密,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手指第一節,看看哪個小朋友發現的`祕密最多?

幼:一條條細細的線、、

師:小朋友手指上有一條條細細的線?這就是“指紋”

(三)出示課件

1、指紋圖片(鬥形),請幼兒說說指紋像什麼?幼兒自由回答,指紋是一樣的嗎?

2、觀看對比圖片認識指紋的基本形態(簸箕形、鬥形狀)

教師總結: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

(四)1、每個小朋友的指紋是不一樣的,那怎麼能把指紋變到紙上?

簡單涉及指紋還可以用來做什麼?(用途)鞏固指紋的形狀是不同的,提取指紋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幼兒想象並回答

2、那現在小朋友在幼兒園裏指紋可以用來做什麼?幼兒想象並回答

教師示範時,指紋變變變,看看能變成什麼?請幼兒觀看小朋友也試試好不好?

(五)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請幼兒相互說說自己創作的是什麼,體現幼兒的互動。

(六)作品展示,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