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九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九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後,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並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製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製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麼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爲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藉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話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手的圖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橢圓形

話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後來越轉越快,最後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裏,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這樣既有利於幼兒習得製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於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爲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裏,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纔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卜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話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話動總評

本次活動中,教師將幼兒科學教育要實現的核心價值,從追求使幼兒掌握知識,轉移到了使幼兒樂於探究解決問題、樂於獲得知識、知道如何去獲取知識,這些有益於幼兒終身發展的`大目標上。

縱觀整個活動,教師汲取了“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始終從幼兒的自身需求出發,立足於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講講中建構知識、提高能力。由於受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影響,幼兒常常用獨特的、不同於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猜測實驗結果,因此幼兒的猜測有時貼近實驗要求,有時卻不着邊際,但我們看重的是猜測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動起來。如:猜想過程中,有的幼兒認爲不管是什麼形狀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有的則認爲紙片是什麼形狀的,轉動起來也就是什麼形狀的;還有一部分幼兒的猜測則漫無邊際。對幼兒的任何猜測,我們都不作任何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正是有了多種多樣的猜測,幼兒纔會產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慾望,纔會主動去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驗證過後,有的歡喜雀躍,有的恍然大悟,還有的則觀察得更仔細,發現得更多。這一切都悄悄地向幼兒傳遞着一個信息,那就是: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親手試一試。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知識經驗,還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各種能力也在探究過程中得到了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計劃捉螞蟻的行動,明確活動的觀察任務。

2.對捉到的螞蟻能夠仔細觀察,並能將螞蟻的身體構造與功能進行表述和描繪。

3.在捉螞蟻的活動中萌生對螞蟻進行觀察研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昆蟲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塊紗布和皮筋、小鏟子。

2.雪糕棒、放大鏡、筆和畫板畫紙、背面貼有雙面膠的白紙。

3.選擇一處有螞蟻出沒的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

4.幼兒用書:《螞蟻》。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見過小螞蟻嗎?你們以前在哪裏見過螞蟻?今天我要去捉幾隻螞蟻來研究研究,誰願意和我一起去?

2.師幼一起策劃捉螞蟻的計劃

(1)師:螞蟻平時喜歡在哪裏?我們到什麼地方有可能捉到它們?

(2)根據幼兒的回答,用簡筆畫在貼有雙面膠的白紙上分別畫出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

(3)根據幼兒猜測的幾個地點將幼兒分爲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組長,將所猜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貼在組長的衣服上。

(4)師:去捉螞蟻有許多工作要做,先要當好“偵察員”,即能找到螞蟻活動的地方;然後要做“觀察員”,即能仔細觀察螞蟻是什麼樣子的;最後還要當好“記錄員”,即把你在哪裏發現了螞蟻,和你看到的螞蟻的樣子畫下來。

(5)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器材“去捉螞蟻,你覺得我們需要哪些東西的幫助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要求出示相應的材料:看看這裏的哪些東西在捉螞蟻的時候會用得着?昆蟲盒用來做什麼?放大鏡可以用來做什麼?紙和筆可以用來做什麼?去捉螞蟻時還要注意什麼?

3.師幼一起去尋找、觀察螞蟻

(1)教師帶幼兒外出尋找螞蟻,並請發現螞蟻的小組及時向大家通報,請捉到螞蟻的小組就地觀察螞蟻。

(2)用放大鏡仔細看看小螞蟻有幾隻腳?長在身體的什麼部位?小螞蟻是怎麼爬的?它的身體還有哪些部位會動?學一學它是怎麼動的?

4.組織幼兒交流捉螞蟻的經歷並扮演小螞蟻走路的姿態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螞蟻?你是在哪裏捉到的?

(2)你對螞蟻有哪些新發現?還希望知道小螞蟻的`哪些問題?

(3)讓我們來學一學小螞蟻,三個小朋友扮演一隻螞蟻,商量一下誰做頭、誰做胸、誰做腹,然後嘗試走一走。

2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花》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纔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裏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裏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裏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裏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可以瞭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4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啓發、探索。

(1)爲什麼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冬天

一、設計意圖:

無聲之間又一個冬天來了, 把秋天的最後一絲餘溫包裹在了冬寒冷的懷抱。但是孩子們卻沒有忽略這些細小的變化,我說話怎麼在冒煙阿?”“我的手好冷啊!”“我穿了好多衣服,都動不了了!”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對冬天是什麼樣的產生了好奇,而關於冬天的話題引來了更多孩子參與其中。於是,我們就本次活動,試圖讓幼兒在說說看看玩玩中,感受冬天的季節特徵,瞭解動物、人類不同的過冬方式。對冬天有一個更真切的認識。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冬天的季節特徵,瞭解動物、人類不同的過冬方式。

2、知道冬天的時候應該多運動,身體才能更健康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冬天的情景圖片若干

2、幼兒已瞭解一些冬天的特徵(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向爸爸媽媽瞭解)

三、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說說冬天是什麼?

1、師:現在進入什麼季節了?(冬天)冬天是什麼哪?冬天有些什麼變化哪?

2、教師鼓勵幼兒進行回答,並及時的表揚回答積極的幼兒。

3、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讓後再請幼兒進行回答冬天的特徵。

4、教師小結:重點關注冬天動物遷徙、人們衣着等方面的變化(冬天人們換上了厚厚的冬衣,戴上棉帽……)

(二)遊戲:找冬天

1、師:冬天還是怎樣的哪?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2、在衆多圖片裏找出冬天情景的圖片,並說說爲什麼?

3、以散文《冬天來》進行小結。

(三)閱讀《冬天是什麼》

1、請幼兒打開自制圖書《冬天是什麼》,邊看圖書邊欣賞教師朗誦散文

2、師:冬天是什麼?

重點:引導幼兒邊看圖書邊根據圖書內容進行回答。

3、師:冬天還是什麼哪?我們到處去找一找看一看吧。(可進行延伸活動――續編散文《冬天是什麼》)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遊戲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活動的快樂。

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影子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對探索影子的活動產生興趣,提高細緻的觀察力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一個美麗的布娃娃。

2.幼兒已獲初步經驗,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3.時間安排: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對影子的探索興趣。

1.教師:你們認爲人有影子嗎?你的影子在哪裏?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把它畫下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

1.教師: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呢?

2.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幼兒在陽光下做各種動作,觀察影子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3.藉助布娃娃玩具,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師:美麗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教師:布娃娃舉起雙手,她的影子怎麼變化了?

(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師:你和你的影子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四)繪畫記錄,請幼兒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畫下來。

1.教師提醒幼兒思考怎樣畫出自己的身體和影子。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是哪個?

3.教師和幼兒討論:影子在身體的什麼位置?

活動評析:

中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玩影子是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教師緊緊抓住幼兒這一特徵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爲導入,在循序漸進深入,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影子的舞蹈——進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奧祕——到戶外尋找影子,結束本次活動。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活動中,教師提供大量的圖片等操作材料,並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跳起舞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設計玩影子的遊戲,並教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更手影。(用應集燈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燈光中間,射到牆上的各種形態的影子,讓幼兒自由操作感受到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 向幼兒提問:爲什麼會產生影子呢?(通過幼兒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併爲他們提供手電筒和一些立體物體,請幼兒用手電筒往物體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麼不同,關掉手電,觀察還有沒有影子,並提問影子是怎樣產生的。通過實驗觀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產生的影子有什麼不同,並小結初,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產生了影子,讓幼兒發現光照方向與投影的關係。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並通過交流討論是幼兒感知,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從中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想:小朋友都喜歡照鏡子,每次到盥洗室洗手的時候,總有幾個孩子左照右照不願離開,我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發現一些科學現象,引起孩子探索思考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對鏡子的操作活動,使幼兒知道鏡子可以照人和物,會反光的現象。

2. 引導幼兒萌發探索鏡子的興趣和愛好。

3. 體驗遊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老師一面大鏡子,上面貼貓的圖案,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

2.《鏡子總動員》多媒體課件

3.找一個天氣晴朗、陽光充足的天氣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瞭解鏡子的特徵

1.每個小朋友一面小鏡子,請幼兒自由玩耍。

要求:觀察你的鏡子是什麼形狀的?摸上去感覺怎麼樣?鏡子是用什麼做的?

小結:鏡子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覺涼涼的、滑滑的,鏡子是用玻璃和水銀做的。

2.請幼兒說一說玩鏡子時發現什麼有趣現象。

提問:你是怎麼玩鏡子的?你發現鏡子有什麼本領?

小結:鏡子能照出人和物,還能反光

二.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瞭解各種各樣的鏡子

1.導語“我們生活中除了照人的平面鏡,還有許多鏡子,我們一起看一看還有哪些奇妙的鏡子”。

2.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知道還有凹透鏡和凸透鏡,對人們有很大貢獻。

三.遊戲《貓捉老鼠》,瞭解鏡子可以反光

把幼兒帶到室外,找一面正對陽光的牆壁。

1.用遊戲的口吻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老師的鏡子反射到牆上,你們看象什麼?”(貓)“你們也用鏡子反射光當老鼠,我們一起做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

2.一起玩遊戲,使幼兒體驗到鏡子反光的有趣現象。

活動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什麼東西可以當作鏡子使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班上一位小朋友把買的風車帶到了幼兒園,戶外活動時這個能轉起來的風車吸引了所有的孩子們。接着的幾天裏孩子們陸續從家裏帶來了各式各樣的風車,在玩風車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紙做的風車很容易就破損壞掉,“用什麼紙製作風車更好”成了孩子們爭論的話題,他們都要自己製作風車,並且還提議要進行風車比賽。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讓幼兒在製作風車、玩風車的過程中探索什麼紙適合做風車。

活動目標:

1、根據自己的猜想選擇紙張製作簡易風車,並體驗製作的樂趣。

2、通過玩風車驗證什麼樣的紙更適宜做風車。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蒐集幼兒猜想做風車的材料:紙張(報紙、宣紙、瓦楞紙、手工紙、掛曆紙、皺紋紙、錫紙)、吸管、安全釘若干、幼兒個人猜想記錄、集體記錄表。

2、經驗準備:幼兒有玩風車的經驗,並知道製作風車的方法,在玩的過程中提出了提問,對什麼紙適合做風車有了疑問並做了猜想。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根據風車的轉動情況進行記錄,並與同伴交流分享。

難點:探究發現不同紙張製作的風車是否可以轉動的實驗過程。

活動過程:

1、說一說。

(1)結合牆飾引導幼兒回憶猜想製作風車的紙張。

教師:小朋友們都猜想了哪些紙適合做風車?

幼兒:報紙、手揉紙、瓦楞紙、宣紙、圖畫紙。

(2)分享自己的猜想。

教師:你是怎樣猜想的?爲什麼?

幼兒:瓦楞紙結實,不會破。

幼兒:手揉紙柔軟,會轉得快。

幼兒:圖畫紙硬,會轉得快。

教師:怎樣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成功呢?

2、做一做(製作風車)。

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選擇紙張製作風車。

3、玩一玩(感知風車的轉動)。

讓幼兒動手玩一玩自己親手製作的小風車,讓幼兒感覺、發現誰的風車轉得更好。

孩子們來到戶外迫不及待地嘗試着讓風車轉動。玲玲高高舉着自己製作的風車快速地跑着,她從操場這邊跑到那邊,已經跑了好幾個來回,可她的風車卻一點也不動。“你的風車怎麼了?”我問道。她皺着眉撅着嘴說:“皺紋紙太軟了,看它的風葉都折到後面去了,還怎麼轉呀。”魏晨天:“王老師,我的風車怎麼也不會轉呀?”他邊跑邊問。“爲什麼會這樣?”我問。他停下來,氣喘吁吁地望着風車說:“瓦楞紙太硬了。”“瓦楞紙還太沉了,跑得時候總會掉下來,你看我的不也沒轉嗎?”和他選擇一樣紙的韓一凡說道。王冰瑩說:“我的錫紙風車跑快時轉得慢,我跑慢一點它就不轉了。”高艾迪說:“手工紙做的風車轉得可快了,我們換換,我試試你的。”汪倚峯說:“報紙有點薄,有點軟,有時轉,有時不轉。”宗吳天:“掛曆紙風車不硬、不軟,不厚、不薄,轉得特別快。”

4、想一想(由分享個人驗證結果引出集體驗證表進行經驗梳理)。

教師:你的驗證結果是什麼?是哪裏出了問題?(引導幼兒分析“爲什麼用瓦楞紙、皺紋紙製作的風車轉不起來”。)

教師:你的風車轉得很快啊,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麼樣的紙製作的?(引導幼兒總結什麼紙適合做風車)

5、評一評(集體驗證結果,選出最適合做風車的紙)。

教師:能轉動的風車是哪些紙做的?哪些紙最適合做風車?

6、活動延伸。

教師:在這些能轉動的紙風車中哪個轉得更好呢?下次我們再來比一比,好嗎?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問題是孩子學習的開端,也是教師瞭解孩子的窗口。本活動正是抓住了孩子們在玩風車的過程中提出“用什麼紙製作風車更好”這一問題生成的。孩子們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他們學習發展的過程,也是他們積極思維、發展個性、培養良好學習態度和方法的過程。

2、活動中的不足:

由於前期經驗鋪墊不夠充分,有的幼兒因爲對製作風車的方法不是很熟練,所以即使選擇了適合做風車的紙張也沒有得到成功的體驗。針對此種現象,教師並沒有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

主要內容:

1、老師“心中有目標”,把科學活動目標從有形轉化爲無形,滲透到遊戲之中,讓幼兒在遊戲中自由主動地學習。

2、創設了探究式科學活動的氛圍,有探究纔有創造,有疑問纔有發現。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恰當把握時機,當老師知道有的幼兒想用皺紋紙做風車後,老師沒有急於否定,而是等幼兒發現皺紋紙做的風車轉不起來時,才引導幼兒分析“爲什麼用皺紋紙製作的風車轉不起來”。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活動的閃光點,教師能抓住這些教育契機及時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綜合評析:

1、本活動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生活化特徵。活動生成源於幼兒在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材料也是根據幼兒猜想,提供了生活中常見而又熟悉的紙張,如報紙、掛曆紙、錫紙……並使幼兒在戶外遊戲和玩中充分感知和探索,讓他們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科學就在身邊。

“風車轉轉轉”活動中讓幼兒自我猜想、自我驗證,在遊戲中引導幼兒積極主動探究“什麼紙張最適宜做風車”。活動遊戲性、操作性強,體現了讓幼兒在做中感受,做中學習的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流暢,環節層層遞進,教師的提問啓發性強。活動中記錄方法新穎,採用實物(具體紙張)記錄的方法,既具體形象,又縮短了幼兒記錄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於探究紙張的適宜性。

2、教育活動可以更開放一些,如不一定非得讓幼兒猜想哪一種紙張適合做風車,可以讓幼兒猜想哪些紙張適合做風車,然後讓幼兒製作多個風車,這樣幼兒可以將幾種紙張製作的風車進行比較(也可以與同伴比較)從而得出更科學的答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裏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爲什麼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中班科學:大蒜哥哥,蔥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標: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瞭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徵。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準備:

1韭菜 .大蒜 .蔥。

2筐若干個(三隻以上)。

3小花盆若干。

過程:

一 .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 .大蒜 .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 .揀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裏。

2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討論:爲什麼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爲什麼要這樣分開 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

4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剛纔我們說了爲什麼要把這三種蔬菜分開,那誰能來說說這三種蔬菜,它們有什麼特徵。如果它們是一家人的話,你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又像妹妹呢?

5 .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 .種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蔥(有根的)。

1 .剛纔我們瞭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徵,現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麼種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後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麼。

你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

3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裏,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裏,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 .幼兒種植蔬菜

5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着照顧,並觀察其生長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氣球吃什麼》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與充氣玩具變鼓是因爲充入了空氣。

2.探索充氣的多種方法。

3.體會與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氣球嘴”的必要性。

活動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人手一份。

2.腳踩式打氣筒,各種充氣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氣球吃什麼

1.出示充好氣的氣球和未充氣的氣球。

這個氣球圓鼓鼓,胖乎乎,這個氣球呢,癟着肚子,好像沒吃過飯。

2.教師手拿未充氣的氣球,引出《氣球愛吃什麼》。

提問:氣球喜歡吃餅乾、饅頭、糖果嗎?

討論:氣球吃什麼,才能鼓起來,變的胖胖的呢?

二、我幫氣球吃空氣。

1.教師: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裏溜出來。

怎麼樣讓氣球吃的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

2.教師示範吹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以及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溜走。

3.幼兒每人一隻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讓氣球很快“胖”起來。

4.告訴幼兒爲了不讓空氣溜走,他們可以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扎住“氣球嘴”。

三、充氣玩具吃空氣

1.出示充氣玩具。

氣球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氣球一樣喜歡吃空氣。我們也來幫幫他們,讓他們也吃得圓鼓鼓、胖乎乎的。

2.幼兒自由結伴給充氣玩具吹氣,摸一摸充滿空氣後胖乎乎的“身體狀態”。

3.幼兒玩一玩這些充氣玩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啓發、探索。

(1)爲什麼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花》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中班科學教案:會變的顏色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裏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纔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麼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親近自然,產生關愛自然的情感

練習目測數羣,嘗試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進行8以內的數數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目測一部分,接着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

難點:能較快地目測5以內的數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能目測簡單數羣

物質準備:學具:標有5、6、7、8點子卡片的布條若干,點子排列如圖1;標有5、6、7、8朵花的紙袋若干,如圖2。場地:帶幼兒到園內落葉較多的大樹下

活動過程

一、練習按點子數撿落葉

1.老師:“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落了一地,好美啊。我們來玩一個撿落葉的遊戲吧。 (出示帶點子卡片的布條)請小朋廢看清卡片上有幾個點子,就撿幾片葉子,再用布條把葉子捆成一捆。”

2.幼兒自選點卡,目測卡片上的數羣,聽音樂撿落葉。

二、檢查點卡和樹葉的匹配情況

討論:你們怎麼知道卡片上有幾個點子的你發現怎麼數速度最快 (重點學習“接數”的'方法,即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練習按接着數的方法撿落葉

鼓勵幼兒多次取不同卡片,撿、捆紮樹葉,比一比誰撿得又對又快。

四、給落葉裝袋。

1.出示4只貼花紙袋,請幼兒給紙袋編號(如圖2)。

2.請幼兒將剛纔捆紮的樹葉,放入與其對應數字的紙袋中。

延伸活動

請孩子們把落葉帶回教室,放在區角繼續練習數數,也可進行手工粘貼等活動。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幼兒園現有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教育功能,讓幼兒在環境中接受數教育,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薰陶,從而產生親近自然、關愛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動的宗旨。本次活動把課堂搬進了大自然,把隨處可見的落葉這一自然物作爲幼兒練習數數的工具,既節省了教師製作教具的時間,又巧妙地發揮了環境中事物的潛在教育功能。通過撿落葉和數落葉的遊戲情節,爲幼兒創設了一次親近自然的絕好機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情感的薰陶。

二、效果分析

本次數學活動,教師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境中的落葉進行了數數練習,自然地滲透了環境教育。整個活動以“撿落葉”的遊戲形式貫穿始終,趣味性極強。最後的“裝袋”遊戲既檢查了幼兒的數物匹配能力,也讓幼兒再次練習了目測數羣后接着數的方法。孩子門邊聽音樂邊撿落葉,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特別輕鬆愉快,從而油然而生一種與自然親密無問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在奔跑、跳躍、游泳等方面的高超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本領的興趣,樂於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關於動物本領的圖片、圖書等資料。

2、體育活動場景圖1張,不乾膠粘紙1張。

3、《動物的.超級本領》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自己觀察掛圖,說一說這些動物在幹什麼並自由模仿。

2、引導幼兒交流“動物運動之最”。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並互相講一講這些動物中誰最有耐力?誰跳得最高?誰是大力士?誰是最有名的“雜技演員”?

3、玩遊戲“動物本領大比拼”。

(1)和幼兒一起商討動物運動會的項目,並確定適合不同動物參加的運動項目。如:長跑、跳躍、游泳、舉重、雜技等項目。

(2)結合幼兒資源包中有關“動物的超級本領”的操作卡,引導幼兒按“比賽項目”對各種動物進行粘貼分類。

4、教師和幼兒一起交流,初步瞭解人們運動和動物運動的關係。

(1)請幼兒想想說說,自己瞭解人類的哪些運動項目是從動物那兒學來的。

(2)教師小結:人們從動物的運動中得到啓發,創造了很多運動項目,如:游泳、拳擊、賽跑、跳遠等。

5、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蒐集有關動物本領方面的圖片或圖書並與同伴交流、分享。

教學反思:

每個環節缺乏科學合理的小結,特別是在最後總結動物超級本領與人類的關係時,沒能表達人類的本領還有很多,不僅是模仿學習,能舉出實例會更好。雖然環節之間自然過渡,但是語言組織還是缺乏科學嚴謹性和邏輯性,需要多要斟酌。由於緊張,語速有些過快,操作環節,給幼兒留的時間有些短,沒機會讓幼兒進行充分討論,我會在以後的活動設計中,合理分配時間,爭取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幼兒對水的喜愛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們總愛在水裏玩耍、嘻鬧,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約,無法盡興地去玩水。我們經常發現在洗手時幼兒們經常把衣服袖子弄溼,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長的時間。他們相互澆水,潑水,並堵住出水口囤積水……玩得不亦樂乎。《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探索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爲了徹底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尊重他們對水的興趣,使他們對水有更多的瞭解,我由然而生,何不安排一次《玩水》的活動,讓他們從自由玩水到有選擇地使用工具玩水。爲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加充分感知水的特性的機會,讓他們在玩水中積累更多的生活體驗,充分體現"玩中學"這一教學理念,使幼兒在豐富適宜的環境中獲得自然的發展。於是我設計了教學活動《運水》。

二、活動目標

1、幼兒在運水遊戲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兒能認識和選擇在不同情況下適宜運水的工具、材料,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3、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玩水帶來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水、充氣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鏟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紙、海綿等。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水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玩過水嗎?""水是什麼樣的?""玩水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溼)

(二)通過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運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務。

師:孩子們,我們今天接到一個新任務,就是把這邊的水運到那邊的水箱裏去。我們一起用手把水捧過去吧。

(2)、幼兒徒手運水。

(滲透教育"水是很珍貴的,別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導幼兒發現把手指閉得更緊,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師小結用手運水情況,鼓勵幼兒尋找更好的運水方法。

師:孩子們,來看看我們的水運得怎麼樣了?(引導幼兒在說用手運水的困難時,進一步感受水的流動性。)用手運,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辦法嗎?(用 工具運)

2、 活用工具,巧妙運水。

(1)、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並自由選擇工具運水。(增添教師語言)

(2)、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選擇和判斷出適宜且高效的運水工具。

教師參與到運水中,鼓勵孩子們敘述他們做的事,並與孩子們分析爲什麼有些工具更有效。("這個水桶好大,可以裝那麼多水!""這個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來越少了,觀察幼兒是否會轉換工具運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變得不適用了,觀察幼兒是否用小工具操作。)(開始拿着小工具運水的孩子會發現,此時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來)(用小工具舀起來就運會很累,孩子們會用小工具舀起水裝進大工具中再運)

(4)、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用吸水材料運水並用語言說出吸水材料是怎樣運水的。

師:水只剩一點點了,我們要把水池裏的水運得一滴也不剩。看看還有哪些材料我們沒有用過?

("我一壓海綿,水就跑到裏面去了,再擠,水就流出來了""紙也是這樣""毛巾也可以"……)(孩子們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積累了經驗,現在也知道把水吸進材料裏擠在大工具裏再運)(有的孩子還是堅持用小工具舀,他們會把充氣水池按住,這樣水會方便舀起來些)

(三)師幼互相交流探索結果。

1、請出勤勞的工具。

師:水終於運完了,我們坐下休息一會兒吧!剛纔運水,寶貝們用了哪些工具呢?說給大家聽一聽。

(有目的地引導孩子說出爲什麼有的工具不可以運水;吸水材料是怎樣運水的)

2、工具寶寶細分類。

師:工具寶寶們幫我們運了那麼多水,也累了,他們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運水的工具寶寶的家在這裏,不可以運水的工具寶寶住在這個房子裏。請小朋友們把他們送回家。

3、檢查工具是否擺放正確。

(四)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的任務都完成得很好。下一次,我們還要想辦法把這些漏水的工具改裝成可以運水的工具。

五、活動反思

玩水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感興趣的事。利用孩子這一天性,在運水活動中,爲幼兒營造了輕鬆、愉快、自主的運水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運水活動中來,盡情地表達着、思考着、表現着。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水、運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帶來的樂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和材料來運水。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並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最大的啓示是:讓孩子們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樂,少一些約束,少一些畏懼。架起一座幼兒嬉戲與學習之間的橋樑,讓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一、活動題目:土壤——植物生長的搖籃

二、活動目標:通過實驗和動手活動,使幼兒感知土壤裏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和與植物的關係。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適用對象: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鏟子、衛生紙、可以種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隻盤子、四個紙杯(其中三個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個杯子裝水)、一隻量杯。

五、活動過程:幼兒提前兩天到種植園,拔出幾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離開土?觀察前幾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乾枯了。

(2)因爲它們的根離開了泥土,離開土壤就會乾枯。

探究的問題:土壤中有什麼?用小鏟子挖泥土。

(1)土壤裏有樹根,還有爛了的樹葉。

(2)土壤裏有死蟲子。

(3)土壤裏有蚯蚓、

輕輕捏捏衛生紙包的泥土。

(1)紙溼了。(2)泥土裏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氣泡。(2)泥土中有空氣。

說一說,植物爲什麼會在土壤裏生長?

(1)植物在土壤裏生長,是因爲土壤裏有肥料。

(2)因爲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氣。

比一比,三種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麼不同?將三杯土放在三隻盤子上,用量杯分別向三杯泥土中澆同樣多的水。

(1)砂土裏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盤子裏去了。

(2)壤土裏的水只流了一點,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裏的水都在杯口,滲不下去,下面的盤子裏沒有水。

想一想,植物種在哪一種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養分最充足?種一種,哪種土壤最適合植物安家?幼兒將青菜秧種在三種土壤中,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記錄青菜的生長情況。記錄青菜在三種土壤中的生長情況。

六、注意事項

1.幼兒取泥土包入衛生紙中時,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選取較溼潤的土。這樣,紙溼的效果較明顯。

2.幼兒向三杯土澆水時,水不宜多,以防水從杯口溢出流到盤中,影響觀察。

七、拓展思路啓發幼兒觀察、探索仙人掌爲什麼能生活在沙漠裏,瞭解不同植物對土壤條件有不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