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合9篇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合9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熊貓的外形特點,瞭解熊貓的生活習性。

2、瞭解動物、獸類、野獸、熊貓的關係,學習歸類,並學習用比喻、形容詞來描述熊貓的形態。

3、知道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幻燈片-熊貓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熊貓,引發幼兒對熊貓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

謎語: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裏安家。

二、觀看幻燈片,感知像貓的外形特徵。

1.提問:你知道熊貓生活在什麼地方?熊貓長的是什麼樣子?他們喜歡吃什麼?讓幼兒和同伴自由交談。

2.教師講解熊貓生活的相應區域“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知道熊貓是雜食動物。

三、感知講述熊貓的形態和生活習性。

1.講述熊貓的外形特徵。

2.提問:熊貓的頭上有什麼?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麼?熊貓的身上和身下有什麼?

3.引導幼兒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觀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貓的形態。

表達自己對熊貓的喜愛,講述熊貓性情溫和、憨厚、胖嘟嘟的樣子,十分逗人喜愛,以及熊貓走路、爬樹慢悠悠的'姿態。

教師:你知道熊貓喜歡生活在哪些地方?它們是怎麼生活的?

四、知道熊貓是我們珍愛的國寶。

1.教師:熊貓爲什麼是我們的動物寶貝?

(熊貓是我們獨有的動物,熊貓的數量很少,熊貓生出來的寶寶很小,只有150克,

媽媽每次只生1-2只,兩年後離開媽媽生活,壽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師:熊貓被全世界人們喜愛,是我們國家珍貴的一級保護動物,我國除了在各地的動物園有熊貓展覽館外,還把它作爲珍貴的禮物送給一些有好國家,你知道我們送給哪些國家的朋友觀賞嗎?

五、欣賞教師朗誦兒歌《大熊貓》,感知可愛的大熊貓形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相關教師教學資源。

2.皮球若干、球針、水、大盆。

活動過程

(一)說說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是怎麼玩皮球的?(用手拍)嗯,用手拍,那你能上來拍一拍給大家看看嗎?還有什麼玩法?除了剛纔說的玩法,誰還有不一樣的玩法?(請小朋友到前邊演示)。

2.剛纔小朋友們都很會玩皮球,真不錯!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時候,你發現皮球是怎樣動的?小朋友們先來看我們拍球的時候,皮球是怎麼動的(會蹦),滾皮球的時候呢(滾動),踢皮球的時候呢(會飛)。

3.皮球會蹦、會滾、會飛,小朋友們能用自己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和飛起來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來學學皮球運動時候的樣子吧!現在小朋友們和老師都變成小皮球了,我們先來學學皮球蹦跳的樣子,再來學學滾的樣子,再來學學飛起來的樣子。

4.剛纔小朋友們模仿的`真好,可是皮球爲什麼會蹦、會滾、會飛呢,一定有什麼東西在裏面,會是誰住在皮球裏面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看看皮球裏究竟住的是誰?

(二)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裏》

1.播放故事視頻。

2.故事看完了,皮球裏住的是誰呀?有的小朋友說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說是輪子,又有的小朋友說是氣。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塊來驗證一下。

(三)瞭解、驗證空氣住在皮球裏

1.看,皮球上有個小洞,我把球針用力插進去,聽,什麼聲音?對了,哧哧的聲音,小朋友們再來試一試,(把皮球裏的氣放出來並朝幼兒臉上。)問:你們感覺到了什麼?

2.所以皮球裏住的是什麼?(空氣)

3.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來驗證一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還有皮球、還有球針,一會小朋友們像老師剛纔那樣把球針插到皮球裏,然後把有球針的一邊放到水裏,用力的擠壓皮球,看看能發現什麼?操作的時候我有幾個要求:1.四個小朋友一組,如果夠了四個就去別的大盆邊;2.小朋友們可以兩個人合作把球針插進去;3.不要把大盆裏的水弄到地下;4.把袖子挽起來,現在小朋友們就挽起袖子到後面開始試驗吧。

4.你們發現了什麼?(有氣泡)這些氣泡就是裏邊的空氣,現在皮球裏沒有了空氣,皮球變成什麼樣子了?(乾癟)小朋友們都來試一試,他還能蹦起來嗎?

5.小皮球不能蹦了,可傷心了,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讓他再蹦起來。

6.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氣管,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給小皮球充氣吧。

7.小朋友們再試一試皮球能蹦起來了嗎?現在我們拿着小皮球到戶外去玩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2、感受“保護色”的神奇,對昆蟲及其“保護色”產生興趣,萌發探究動物保護色的願望。

活動重點:

瞭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活動難點:

根據對昆蟲“保護色”的認識,幫助昆蟲隱藏在合適的地方。

活動準備:

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圖片、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調動原有經驗,引發探究昆蟲的`興趣。

提問:你見過什麼昆蟲?在哪裏見到過?

2、尋找花園裏的昆蟲,初步瞭解“保護色”。

找找看,花園裏都有誰?

爲什麼有的昆蟲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難發現它?

小結:原來昆蟲躲在與自己身體顏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發現。

3、觀看視頻和圖片,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觀看視頻,簡單瞭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幾種昆蟲利用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初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枯葉蝶:這是什麼?會有什麼變化?——觀察後教師講解枯葉蝶的典型特徵。

尺蠖:猜猜看這裏會有誰?仔細觀察又有什麼新發現?——觀察、猜測後用圖片進行驗證。

花螳螂:猜猜看,美麗的花裏藏着什麼小祕密?——猜測後用圖片進行驗證。

小結:枯葉蝶藏在樹葉中,尺蠖藏在樹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裏,這樣藏起來真安全,小鳥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蟲圖,請幼兒找出隱藏在各種背景中的昆蟲,進一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小結:自然界中有些昆蟲就是這麼奇妙,它們能把自己巧妙地隱藏在周圍的環境中,讓敵人很難發現它。用這樣的本領保護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兒操作,運用有關“保護色”的經驗幫助昆蟲藏起來。

玩白板遊戲:昆蟲捉迷藏。請幼兒在白板上操作,根據昆蟲的顏色、形狀將昆蟲藏在背景圖中。

4、觀看視頻,拓展動物保護色的經驗。

除了昆蟲,自然界裏有很多動物也有這樣保護自己的本領,我們一起看一看。

剛纔你看到動物們是怎麼隱藏自己的?它們隱藏自己的本領大不大?

結束語:還有許多動物都有這樣特殊的本領呢!回家以後可以查查資料,找找看,再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動手操作的觀察中,瞭解紙有吸水的特點,感知不同質地的紙張吸水性不同。

2、教幼兒初步學會做觀察記錄

3、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紙折睡蓮若干、碟機、碟片、盆7個;

2、報紙、臘光紙、彩紙、牛皮紙、白板紙各若干;

3、記錄卡幼兒人手一分、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紙的吸水性。

1、幼兒將各種質地的'紙放入水中觀察,瞭解紙的吸水特點。

2、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紙能吸水。

二、看“睡蓮”碟片,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老師帶了一段很美的錄像,我們一起來欣賞。

2、提問:“剛纔,碟片裏有什麼?”

三、初步實驗,進一步瞭解紙有吸水性。

1、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一朵睡蓮,看看它是什麼做的?

2、把它拿起來放在桌上,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3、想一想,把它放在水裏,它會有什麼變化?

4、試一試吧!

5、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爲什麼它在桌上不開,放在水裏會開?

6、幼兒討論,教師小結,紙能吸水。

四、分組實驗,瞭解紙質不同,吸水性不同。

1、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卡片上的紙有什麼不同?

2、大家聽口令,同時將不同水聯放入水中,看看有何現象?

3、提問:看到了什麼?它們是同時開放的嗎?爲什麼有的先開,有的後開?(幼兒討論後回答)

4、小結:這五種紙厚薄不同,軟硬不同,光滑度不同,因此它們吸水的快慢速度也不同。

五、學做記錄。

1、再次實驗,把結果記在心裏,再寫到卡片上。

2、驗證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嘗試拼接小正方形,觀察、理解圖形分合、旋轉的變化規律。

2.通過圖形的創意拼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準備:

1.自制小正方形64個,每個小正方形上貼有兩個分別爲紅、藍顏色的等分三角形(如圖1)。

2.可鑲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塊,每個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鑲嵌4個小正方形(如圖2)。

玩法:

玩法一:選取4塊小正方形,將其嵌入一塊底板,以此類推,直至將64塊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塊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個大正方形與4個小正方形的組合關係(如圖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礎上,拼接、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如圖4)。

玩法三:嘗試變更原拼搭圖案中的某幾塊圖形,使之變換出不同的圖案(如圖5)。

規則:

1.自主拼搭,獨立完成。

2.不能將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評析:

“拼拼樂”遊戲集鑲嵌遊戲與拼圖遊戲於一體。材料設計看似簡單實際上並不簡單,因爲每個小正方形上有兩個等分的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從而使拼搭遊戲有了多種可能。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其中的奧祕在於材料的'結構性較低,幼兒可以任意組合、創意拼搭、重複把玩。該遊戲實質是讓幼兒在不斷旋轉、移動、拼合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發現平面圖形之間的組合規律。幼兒從隨意組合到創意拼圖,提高了觀察力、專注力和想象力。

教師的指導重點是關注幼兒在遊戲中能否獨立思考與探究,而不是急於求成。教師要放手讓幼兒充分嘗試,在“分、合、拆、拼”的過程中發展方位知覺能力,積累創意拼圖經驗,發現、感悟平面圖形的組合關係。遊戲初期,材料可以適當減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兒因挑戰過大而氣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發現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複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準備:

1、每人收集同種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張記錄表。

3、植物葉子。

4、一個相同形狀的雪花片和一個不同形狀的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他們一個樣兒。

1、請幼兒把積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觀察比較這些積木是否一個樣兒,說說它們是怎麼做的一個樣的。

2、請幼兒說說這些積木各有什麼特點?

3、你在那裏看到過一模一樣的東西。(礦泉水、報紙、書、巧克力等)分別是什麼工廠生產的'?

4、爲什麼人們要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

二、尋找複製品。

1、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的過程,叫做複製。你們能找出活動室裏哪些東西是複製品嗎?

2、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一模一樣的東西。

3、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我們一個小小的活動室就有這麼多相同的東西,真沒想到!如果我們走出幼兒園,肯定會有更多的發現!以後,你們一有發現,就及時告訴大家,好嗎?

三、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1、出示植物葉子,引導幼兒發現各種植物的葉子是不同的。

2、引導幼兒產生探究自然界中的複製現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能站起來的特徵。

2、培養幼兒大膽發表自己操作過程的能力。

活動準備:

海洋球、可站立的積木、鉛筆人手至少3支、橡皮筋若干、橡皮泥若干、杯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操作(桌上放置一個小筐,內有海洋球、可站立的積木)

師:請你們試一試,筐裏什麼東西能站起來?把它請到老師前面的桌上,幼兒操作。

師:哪個東西站起來了,它們爲什麼能站起來呢?

老師請每個小朋友摸一下積木的底部,感受它的底部是平的。

:底部平的物體能站起來,海洋球的底部不平,所以不能站起來。

二、幼兒第二次操作(橡皮泥、杯子、海洋球)

師:積木站起來了,海洋球說:我也想站起來,你們能幫幫我嗎?桌子上有些材料你們可以請它們幫忙,也請站起來的海洋球到老師的桌上來。幼兒操作(用橡皮泥固定底部,用杯子套住)

師:你們用什麼辦法使海洋球站起來?

:你們想出那麼多的.辦法使海洋球站起來,這些辦法都是把海洋球的底部固定住的,小朋友真愛動腦筋。

三、幼兒第三次操作(人手至少3支鉛筆,橡皮筋人手1根)

師:瞧,鉛筆也來湊熱鬧了,它能站起來嗎?這回我們可要用到橡皮筋了,看誰先想出辦法?

幼兒操作

師:你用什麼辦法使鉛筆站起來?

:把數量三支以上的鉛筆用橡皮筋捆綁在一起,鉛筆就站起來了,而且還站的很穩呢。

四、遊戲結束

遊戲:伸開雙臂走在教師地上的線上,不能站到外面去,感受不伸手臂與伸手臂的不同。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筷子的種類和區別。

2、通過多種遊戲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潛能,激發幼兒對筷子的興趣。

[教學準備]

讓幼兒瞭解有關筷子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入主題。

兩姐妹,一樣長,酸甜哭辣她先嚐。(筷子)

“筷子”是每天要和我們見面的小夥伴,它在吃飯的時候幫助了我們,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今天我們都帶來了一雙筷子,誰願意先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你帶來的筷子?

二、說說:各種各樣的`筷子

1、幼兒介紹

2、教師與幼兒一起觀察筷子,瞭解筷子的種類和區別。

(材料不同,顏色、圖案不同,長短、粗細不同等。)

三、幼兒討論,筷子有那些作用?

(用餐、敲打、玩具等)

1、幼兒夾珠子比賽(看誰夾的又快又多)

2、聽音樂,跳筷子舞。(注意安全,不要隨便舞動筷子,小心碰着周圍的小夥伴。)

3、幼兒想象筷子還可以幹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4、幼兒欣賞筷子拼圖作品

活動延伸 :幼兒三三兩兩玩拼圖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發現現象。

1. 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櫃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幼兒教案《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並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櫃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