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通用7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教案是教師爲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爲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通用7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和喜歡的顏色給自己畫像。

2.通過照鏡子觀察自己的臉,根據自己的觀察畫出五官的典型特徵。

3.愛護小鏡子,保持作品的整潔乾淨。

活動準備

白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小朋友們找個鏡子嗎?(出示鏡子)鏡子裏的你是什麼樣子的呀,你的臉上有什麼呀,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的樣子。

1.每個人長得都不一樣,你的臉上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說說自己與衆不同的地方。

二、教師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瞭解繪畫的方法

1.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位小朋友畫像。

2.這裏的小朋友和自己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3.假如你要畫自己,要畫些什麼?怎麼話呢?

三、引導幼兒自由繪畫

請小朋友爲自己畫一張像,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相,要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你。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自己的五官特徵。

2、用白描的方法畫出鏡子裏自己的樣子。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鏡子裏我的樣子

2、畫紙-我的臉,畫筆。

活動過程

一、照鏡子,說五官

1.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照照自己的臉,和同伴說說自己長什麼樣?

什麼地方像媽媽?什麼地方像爸爸?

2.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五官。

3.請個別幼兒到前面,在打紙上畫畫自己的五官。

二、觀察自畫像

1.教師和幼兒邊觀察邊總結人的五官。

(1)臉:長臉、圓臉。

(2)眼睛:大眼睛、小眼睛。

(3)嘴:大嘴、小嘴。

(4)耳朵:大耳朵、小耳朵。

(5)鼻子:高鼻子、塌鼻子。

2.幼兒相互看看同伴的五官。

三、幼兒作畫

提醒幼兒邊照鏡子邊畫畫。

教師巡迴指導幼兒繪畫。

四、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自畫像。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 篇3

活動目標: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認識自己和同伴,並願意在集體中交流。

2、有編歌曲的興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活動室或盥洗室裏的大鏡子(也可人手一面小鏡子)攝像機、電視機

活動過程:

1、照鏡子,認識自己:

幼兒照鏡子,觀看自己的小臉

―“你覺得自己臉上哪些地方長得最有趣?”

引發幼兒在鏡子中做各種可愛、滑稽的表情。

―“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讓他們變一變,做一些有趣的怪臉嗎?”

(說明:幼兒做各種怪臉時,教師在一旁及時地拍攝下來。)

2、看錄像,認識同伴:

老師逐一在電視上播放出幼兒的臉,並將畫面定格,引發討論。

―“這是誰?他叫什麼名字?他的臉上怎麼樣?(請錄像中的幼兒本人也說說自己的小臉。)”

老師根據幼兒自己的介紹及集體討論情況,即興編唱歌曲。

如:“這是我的小嘴巴,小小的;這是我的眼睛,圓圓的;這是我的頭髮,長長的;這就是我呀!我叫XXX。”

根據錄象中不同幼兒的臉部特徵,師生共同討論和編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編唱歌曲:

在音樂伴奏下,幼兒根據鏡子中自己的小臉,編唱“我自己”的歌。

―“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可愛的小臉,每張小臉都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請你們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編進歌裏唱一唱吧!”

在愉悅的音樂氛圍中,幼兒將自編的“我自己”的歌唱給好朋友聽。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每個人的體形不同,人與人的長相也是不同的,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如姓名、性別、年齡、外貌特徵等,增進同伴間的情感。

3、複習高、矮、胖、瘦的概念。

準備:能照出全身的鏡子4面,大紙若干,記號筆

過程:

1、請幼兒自己照鏡子,引導幼兒自由的用身體表現出不同的姿態,觀察自己的體形。

2、請幼兒分成兩人一組,觀察、比較各自的長相,例如:臉形、五官、手腳等,從中體會每個人的長相都是不同的。

3、帶領幼兒玩“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讓他們在遊戲中觀察各人的姿態,感受與同伴動作的不同。

4、幼兒輪流躺在大紙上做一個最舒服的動作,另一個小朋友替對方勾畫身體的外形,然後請幼兒在自己的圖畫上加畫五官、頭髮、服飾等,並寫上姓名,幼兒相互欣賞,介紹自己,如姓名、性別、年齡、外貌特徵等,引導幼兒進一步發現人與人的不同。

5、請幼兒運用“……比……高/矮/胖/瘦一點“的'句子,描述同伴的體形。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 篇5

活動目標

明白每天都要洗臉。

學會洗臉的步驟。

活動準備

《我愛洗澡》伴奏。

試衣鏡一個。

小貓掛圖一幅。

毛巾每人一條。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

1、老師今天帶來兩隻小貓,陪你們一起玩好不好?我們來看看這兩隻小貓?

2、小朋友們這兩隻小貓是什麼樣子的啊?一隻小貓是不是很乾淨啊?另一隻小貓好髒,臉都變成小花貓了。

3、那老師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喜歡跟哪隻小貓玩啊?爲什麼啊?

二、出示試衣鏡

1、老師這有一面大鏡子,小朋友們也一個個的出來照照鏡子吧!

2、鏡子裏的你們小臉乾淨嗎?有沒有像小花貓的啊?

3、小朋友們平時是誰給你們洗臉啊?

4、那我們來學着自己洗臉吧!

三、學洗臉的步驟

1、播放音樂伴奏,教師先示範的做一遍。

2、教師帶領小朋友們邊做動作邊說說洗臉的步驟。

3、洗臉的步驟:打開水龍頭——毛巾搓一搓——關上水龍頭——擰乾小毛巾——先擦眼睛——再擦鼻子——再擦嘴巴——別忘了擦耳朵——再把小臉全部擦一遍。瞧!我的小臉真乾淨。

4、小朋友們以後洗臉就按剛纔所學的自己去洗臉好不?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鏡子的用途,知道鏡子能照出人或物體。

2、通過照鏡子和參與照鏡子游戲,感知鏡子中的我,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

3、樂意照鏡子,積極參與照鏡子游戲活動,對用鏡子觀察周圍的事物感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見過、並用過鏡子。

2、物質準備: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1、出示鏡子,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瞧!這是什麼?它是什麼樣的?

2、自由擺弄鏡子,探索、感知鏡子的特徵。

讓幼兒自主玩一玩,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自己對鏡子的認識。

3、“照鏡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師:鏡子裏有什麼?動一動鏡子,你還看見了什麼?

教師:瞧一瞧,鏡子裏的你是什麼樣子的?

讓幼兒照鏡子做各種表情和動作。啓發幼兒說說:照鏡子時,你發現什麼?

3、瞭解鏡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教師;你在哪裏見過鏡子?還有誰用過鏡子?

4、引導幼兒開展“照鏡子”的遊戲活動。

5、想幼兒介紹“照鏡子”遊戲的玩法,啓發幼兒想一想: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鏡子裏的人,老師做什麼,小朋友應該什麼?

鼓勵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着老師的動作而變化,感知鏡子裏的人和照鏡子人的動作的一致性,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讓幼兒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初步探索、感知了鏡子的特徵。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都非常的感興趣。對着鏡子做着各種各樣的表情和動作,但是讓幼兒說說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幼兒還不能表達。最後的“照鏡子”遊戲活動讓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着老師的動作而變化,通過遊戲體驗了照鏡子的快樂。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裏的我》 篇7

活動目標

1.發現“1”和“許多”,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即若干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個,許多個可以分成若干個1個。

2.知道班裏除了有1個我,還有許多個我的好朋友,體驗與小朋友在一起時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鏡子若干,大穿衣鏡1面。

活動過程

1.看看小鏡子,發現“1”個和“許多”個

給每人提供一面小鏡子,引導幼兒:“快看看小鏡子裏,有誰在裏面?有幾個你自己?”並告訴幼兒:“小鏡子裏還有你的好朋友。”讓幼兒試一試,能不能從鏡子裏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聲說:“×××,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後比一比,看誰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鏡子,體驗“1”與“許多”的關係

將幼兒集中到大鏡子前,提問:大鏡子裏有誰?(引導幼兒說一說有許多小朋友)邀請全體小朋友當小貓,和老師一起做“老貓睡覺醒不了”的遊戲。

遊戲開始時,主班老師面朝鏡子背對幼兒做睡覺狀。當主班老師(老貓)嘴裏唸到:“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悄悄往外跑”時,配班老師悄悄請一個幼兒起身躲到屏風或布簾後面去(不能被鏡子照到),主班老師睜開眼睛問:“幾隻小貓跑了?”幼兒回答:“1只。”遊戲重新開始,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躲到屏風後面時,老師問大鏡子:“每次只有1只小貓跑掉,怎麼我的許多小貓都沒有了?”(讓幼兒發現許多隻被分成了若干個1只)這時,配班老師逐一請幼兒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問:“幾隻小貓回來了?”該幼兒答:“1只。”如此反覆直至所有幼兒都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再問:“每次只回來1只小貓,我這裏怎麼會有許多隻小貓呢?”(讓幼兒再次發現若干個1只合起來就有了許多隻)

活動延伸

教師還可結合平時的各種生活、遊戲活動,讓幼兒反覆感知“1”和“許多”(元素與集合)的關係,例如分餐具、發點心等。

活動反思

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着遊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通過遊戲教學法、情景設置等手段開展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