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通用10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通用10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1

教學目標

讓幼兒瞭解驅蚊滅蚊的方法並掌握夏天蚊蟲叮咬後的處理。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讓幼兒和尋找相關蚊子的知識,相互交流增長內容。

教學準備

有關蚊子的謎語,蚊子的叫聲,圖片,蚊子咬人的視頻。

教學過程

1、用謎語作爲課程的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得積極性

2、出示蚊子的.圖片提問幼兒,讓其瞭解蚊子。

3、播放蚊子的叫聲的音頻文件。

4、播放蚊子咬人的視頻文件讓幼兒瞭解蚊子咬人的過程。

5、提問幼兒是否所有的蚊子都會咬人,針對幼兒的回答作補充或改正。

6、提問幼兒如果讓蚊子咬了該怎麼做,讓幼兒自由回答,針對幼兒的回答做補充或改正。

7、出示一些關於防蚊滅蚊用品的圖片和蚊子咬後所用藥品的圖片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有這些物品的映象。

8、小結一下驅蚊,滅蚊的方法和東西。

9、聽傳播疾病的蚊子,讓幼兒瞭解蚊子是如何傳播疾病和掌握被叮咬後的處理方法。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2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能借助圖譜感知樂曲結構。

2、大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象和蚊子的角色,體驗表現音樂的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圖譜。

2、音樂磁帶。

活動內容:

一、激起興趣,初步感知樂曲。

二、教師講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幫助幼兒理解樂曲內容。

提問故事內容。

三、欣賞樂曲,藉助圖譜感知樂曲結構。

1、教師出示圖譜,幼兒根據圖譜聽音樂感受樂曲。

2、看圖譜,引導幼兒發現樂曲結構。

3、幼兒傾聽樂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動作表現樂曲。

四、大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的提示,大膽用動作表現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師扮演大象,幼兒扮演蚊子,用動作表現樂曲。

3、交換角色用動作表現樂曲。

3、幼兒分角色表現樂曲。

4、與客人老師互動表現樂曲。

活動反思:

活動運用圖譜的演示,採用視聽結合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視聽欣賞的形式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着喜悅、好奇之心進入樂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與動作相符的動作感受理解樂曲,讓動作使樂曲更具體化、形象化,並加深幼兒對樂曲的印象。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3

設計意圖

夏天就要到了,討厭的蚊子又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雖然我們都不喜歡蚊子,但蚊子飛舞時發出的忽響忽輕的聲音,似乎就像蚊子在用高低不同的聲音“唱歌”,而我們有時拍打蚊子所發出的聲音又類似於某種節奏,這些讓我們聯想到了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元素,如長音與重音,音樂活動“打蚊子”由此產生。

在中班上學期,我們已經開展了多次音樂作品的欣賞活動,幼兒已經能夠感知音樂中出現的有規則的重音,但是他們對音樂中無規則的長音與重音還是很陌生,本次活動着重於長音與重音的聽辨,以及對幼兒有意傾聽以及記憶音樂能力的挑戰。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中的長音與重音,並能在聽辨中手眼協調地遊戲。

2、樂意參與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通過對歌曲的欣賞以及對歌詞的理解。

4、喜歡聽音樂,體驗隨樂表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制“捕蚊拍”、蚊子圖譜若干;音樂《七式音階》、童謠《小蚊子》的DVD:鈴鼓、打棒、小鼓、串鈴等樂器。

活動過程

一、利用不同方式感受蚊子“唱歌”的特徵

師:森林裏要舉行一場很大的音樂會,爲了防止壞傢伙搗亂,青蛙兄弟擔當起衛士的責任。就在大家都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中時,突然飛來了一羣搗蛋的傢伙,你們看它們是誰?它們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1、教師出示圖譜(高低不同的曲線,見下圖),讓幼兒直觀感受音的高低與連貫的特徵。

2、幼兒模仿蚊子“唱歌”,根據圖譜發出“嗡”的聲音,曲線的高處聲音響,曲線的低處聲音輕。

3、選擇恰當的樂器(串鈴、鈴鼓、雪鈴等),用樂器發出聲響,模仿蚊子“唱歌”,重複表現高處聲音響、低處聲音輕。

4、播放童謠《小蚊子》,感受童謠的語言節奏,並配合肢體動作表現蚊子飛舞時的樣子,在童謠結尾處加上一句“啪!蚊子死光光啦”,讓幼兒用拍蚊子的動作強化對重音的感受。

二、在遊戲中進一步聽辨長音與重音

1、播放音樂《七式進階》,再次感受音樂中的長音(蚊子飛)和重音(拍蚊子),並用各種肢體動作(拍手、跺腳等)表現打蚊子的動作。

2、幼兒在音樂圖譜上用筆來“打蚊子”。

幼兒人手一份圖譜,上面畫有和音樂中重音出現次數相等數量的蚊子,當幼兒聽到音樂中的一個重音時,就畫去一個蚊子,依此類推。

3、師生合作,共同遊戲。

幼兒扮演“蚊子”,教師持“捕蚊拍”扮演“打蚊人”,在《七式進階》的音樂中,當幼兒聽到長音後做“蚊子飛”的動作,聽到重音時,教師做“拍蚊子”的動作,“蚊子”要盡力逃開。

4、小組合作完成遊戲。

幼兒分組遊戲,一組幼兒持鈴鼓搖出“蚊子飛”的聲音,一組幼兒扮演“蚊子”,還有一組幼兒扮演“打蚊人”,在音樂中進行遊戲。

活動反思

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幼兒在“打蚊子”的遊戲中,不僅強化了對於長音與重音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幼兒體會到了音樂活動本身帶來的快樂。在設計和組織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其一,注重教學手段的關聯性

多感官參與、多通道感受似乎已成爲幼兒學習音樂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但是多種教學手段之間應該相互關聯且層層遞進,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更加自然流暢。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讓幼兒感受和表現長音與重音,如活動之初我先利用圖譜中有規律的曲線來表現蚊子“唱歌”時高低不同的聲音,給幼兒最直觀的視覺感受;其次,我提供了多種樂器,讓幼兒直接用樂器表現聲音的輕響,打開了聽覺通道;最後,在童謠聲中用肢體動作表現蚊子飛舞,用動作幫助幼兒強化對於重音的感受。此外,我還通過多種遊戲樣式的設計,如幼兒個別遊戲、師幼共同遊戲、小組遊戲,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完成了較爲複雜的音樂學習。

其二,注重音樂活動中的規則

音樂活動中的規則似乎一直是個具有爭議的話題,我們曾經將幼兒是否遵守規則視爲評課的標準之一,但有的教師又感到太多的規則會限制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於是規則漸漸地“讓位”於幼兒的自由。缺少規則的音樂活動的確能夠讓幼兒更自由自在地表現,但音樂技能的缺失卻成爲必然的結果。由此我認爲,在音樂活動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規則,這是保障音樂活動有效性的前提。在本次活動中,雖然我們給予幼兒自由的表現空間,但規則卻是貫穿於整個音樂活動的。

在本次活動中,也有一些有待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第一,當幼兒不能準確表現重音時,教師該怎麼做?在本次活動中,我們要求幼兒用各種方式表示聽到的重音,但幼兒的實際表現總是慢半拍,我們認爲如果過於強調錶現結果,可能會削弱幼兒學習的熱情,所以當幼兒不能準確表現重音時,我並未加以干預,這使幼兒在音樂表現上顯得過於隨意。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教師並不一定要刻意迴避,當幼兒出現錯誤時,如果及時將這一問題呈現出來,讓幼兒自己通過討論加以解決,反而有利於強化幼兒的有意傾聽和記憶音樂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兒初次學習新的內容時,可以進行合作嗎?音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機會,因此我們在音樂活動中常常會設計滿足交往需要的合作遊戲環節。在本次活動中,當幼兒之間開始合作玩遊戲“打蚊子”時,之前的有序狀態完全被打亂,“蚊子”在教室裏亂飛,“打蚊人”奮力追打着,音樂反而被他們遠遠拋在腦後。中班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調節能力較弱,特別是當他們在學習新的內容時,合作對他們來說可能不太適宜。針之間建立一一對應關係,學會辨識體重秤指針(順時針方向)越向前表示體重越重的常識。此舉既讓幼兒熟悉了故事內容,又爲最後大象產生的疑問奠定了“合理”的基礎。

再如,嘗試讓幼兒人人蔘與稱重活動。在體驗稱重前要求幼兒看清楚此時體重秤指針的位置;站上體重秤觀察指針的變化;走下體重秤時再一次觀察指針的位置。<來、源星星教、案網>如此啓發幼兒關注稱重時體重秤指針變化的全過程,目的在於讓幼兒建立離開體重秤後,體重秤指針歸“0”的經驗。這是繪本中省略的畫面,也是幼兒經歷中缺乏的經驗,更是解決大象疑問的關鍵問題。

最後,組織幼兒展開交流和討論。針對幼兒獲得的新的認知體驗,啓發幼兒用清晰的語言來回答大象的疑問,變常態的教師小結爲幼兒的自主小結。

此外,課件製作也起到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的作用。

我們力圖尊重原作的繪畫風格,整個課件採用了原作的黑白單色,這樣有利於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體重秤上,特別是用動畫的方法來表現每個動物稱重時體重秤指針的變化及位置,引發幼兒關注。在幼兒解釋大象的疑問時,仍舊採用動畫的方法來表現體重秤指針前進和倒退的動態變化過程,強化幼兒在觀察、思考以及自身體驗後找尋問題的正確答案。

調整教學方案後,再次開展教學活動時,有80%以上的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稱體重的經驗來理解體重秤指針轉動與體重的關係,都願意幫助故事中的大象來解決疑問。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執教教師,自身的整合意識和把控教學節奏的能力,尤其是教師對幼兒提要求時所運用的語言是否清晰和富有條理,對完成教學目標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4

【設計思路】

這首童謠音樂曲風幽默風趣、節奏清晰明瞭,蚊子的習性和幼兒生活非常貼近,爲孩子們將生活轉化爲藝術進行肢體表現做好了鋪墊。我把它作爲素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孩子們在遊戲中體驗、探索、表達和合作,充分領略音樂的有趣。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樂句與節奏,用動作表現趕蚊子、蚊子叮、生氣、拍蚊子等情節。

2、通過觀察、討論、模仿的方法來共建遊戲玩法。

3、體驗和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蚊子指偶、幼兒會念兒歌

【活動過程】

1、體驗蚊子飛和趕蚊子的音樂情節和節奏。

(1)教師講‘小孩兒睡覺,蚊子叮小孩,小孩兒趕蚊子,最後打蚊子’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遊戲內容。

(2)“蚊子怎麼飛?”(哼樂句學習動作)“它飛來了,趕快把它趕走吧!怎麼趕?一起來趕一趕!”(哼樂句一起學趕的動作)

(4)“我們來做做蚊子飛和趕的動作吧!”(帶幼兒跟音樂進行飛和趕交替動作)

(5)師幼進行兩遍角色互換(一個當蚊子,一個當小孩兒)的樂句交替練習。

2、體驗蚊子叮的音樂情節和節奏

(1)“(出示蚊子教具)它飛到手上來叮我了!蚊子還跟着兒歌的節奏一下一下叮我呢!”(教師示範叮的動作和節奏)

(2)“把你的一根手指頭變成臭蚊子,在你身上一下一下的叮!(播放兒歌)

3、討論、觀察和創造生氣的姿態。

(1)你們被叮醒了生氣嗎?生氣的樣子是什麼樣的?

(2)蚊子一個一個叮過來了,被叮的`孩子醒過來做一個不一樣的生氣的木頭人。

(3)你們生氣的都想把蚊子怎麼樣了?一起來拍蚊子吧!什麼時候拍呢?仔細看。(教師示範,引導幼兒知道在“打幹淨”後面拍。共同練習幾次。)

(3)“聽!這兒也有拍蚊子的聲音呢!”(播放聲音)“還有個奇怪的聲音你覺得是什麼?”(死掉)“你覺得蚊子在空中怎麼樣以後才死掉的呢?再聽一遍!”(引導幼兒理解蚊子轉圈圈,死掉了!請個別幼兒表演‘轉圈圈,死掉了!’的樣子,之後一起表演。)

4、加入前面的飛和趕的情節完整進行遊戲。

(1)第一遍教師哼,第二遍跟音樂。

(2)個別幼兒當蚊子進行遊戲。

(3)一半兒幼兒當蚊子,一半兒有當小孩兒,進行兩兩遊戲。之後交換

5、結束

把好玩的遊戲教給其他的朋友,做滅蚊專家。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5

設計意圖

夏天到了,討厭的蚊子又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雖然我們都不喜歡蚊子,但蚊子飛舞時發出的忽響忽輕的聲音,似乎就像蚊子在用高低不同的聲音“唱歌”,而我們有時拍打蚊子所發出的聲音又類似於某種節奏,這些讓我們聯想到了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元素,如長音與重音,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及興趣特點,結合他們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選擇了和蚊子這兩種幼兒在生活中熟悉的並在形態上反差大的動物,將生動有趣的故事人物與音樂、節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幼兒在傾聽、欣賞、和遊戲的過程中,自由表達對音樂的理解這就是這個音樂活動的總體設計思路。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段落、音樂與《與小蚊子》故事情節的匹配,初步嘗試用身體動作體驗和表現故事情節。

2、能運用小象散步、蚊子叮、趕蚊子等故事情節記憶動作順序,和同伴分角色玩音樂遊戲。

3、感受遊戲中小蚊子“叮”與“趕”有趣的逗樂情趣。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並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大膽想象,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感受樂曲結構,嘗試自己用身體動作大膽變現出來。

活動難點:能隨音樂完整表演。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根據故事情節記憶動作順序,並和同伴分角色扮演。

活動準備

1.和小蚊子PPT課件(包含故事圖片、分段的音樂)

2.和小蚊子完整版音樂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與小蚊子》,故事裏的這頭,長得可大啦,腦袋大大的,身體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當碰到了小蚊子,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鼓勵幼兒想象猜測創編)

師:我們還是一起去聽一聽、看一看吧!

(二)、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教師跟隨音樂節奏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感受走路的音樂節奏

師:(點開PPT課件圖,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講訴故事)有一天,出門散步,它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累了,就趴在大樹下打起了瞌睡

提問:你剛纔看到是怎麼走路的呀?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走路的樣子

吧!(引導幼兒創編走———走———跳跳跳的動作)

跟隨音樂節奏播放課件,感受蚊子飛來了的音樂節奏

師:睡的可香了,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飛來了一羣小蚊子嗡——嗡—

—嗡——嗡(點開PPT課件圖,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

提問:小蚊子是怎麼飛的?(引導幼兒創編動作)提問:小蚊子看到在睡覺的時候,說了一句什麼?(哇,好可愛的屁股啊,讓我們去叮叮它吧)

跟隨音樂播放課件,感受蚊子叮時的音樂節奏

師:(點開PPT課件圖④,教師一邊播放多媒體課件,一邊念節奏看見了

———叮,看見了———叮……

提問:小蚊子是怎麼叮屁股的?(引導幼兒回答,並創編看見了———叮的動作)

④跟隨音樂播放課件,感受趕蚊子時的音樂節奏

師:小蚊子一直叮,被吵醒了,他會怎麼趕走小蚊子? (點開PPT課件圖⑤,教師跟隨音樂節奏播放課件)

提問:是怎麼趕小蚊子的?(引導幼兒創編動作,扇——扇——扇蚊子……)

師:小蚊子被趕走了,又重新換了一個地方繼續睡覺,可是,這時候,被趕走的.小蚊子又來了(點開PPT課件圖⑥,教師跟隨音樂節奏播放課件)

⑤跟隨音樂播放課件,感受生氣跺腳時的音樂節奏

師:小蚊子又來叮了,這一次,終於生氣了(點開PPT課件圖⑦,教師跟隨音樂節奏播放課件)

師:說了什麼?(我——生——氣——了跺腳:咚——咚——咚——咚,引導幼兒編動作)

提問:的腳使勁一咚,聲音大的把小蚊子都給嚇死啦

(三)、欣賞完整音樂,動作還原

播放完整音樂,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節奏做身體動作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和蚊子》的音樂故事裏,做了哪些動作?(請個別幼兒講述並示範:走路和耳朵扇蚊子,教師再現)

提問:小蚊子又做了哪些動作?(飛和叮的動作)

師:那我們一起來跟着音樂做做動作吧!(播放完整音樂)

(四)、分角色音樂遊戲

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我來當小蚊子,你們來當怎麼樣?(播放音樂)

師:這次我們交換,老師當,小朋友當小蚊子好嗎?(播放音樂)幼兒交換角色再次遊戲一次,教師完全退出。

教師小結:哎呀,玩了這麼久,天都快要黑了,今天和小蚊子都快回家去睡覺了吧!我們下次又來玩!

活動反思:

活動運用圖譜的演示,採用視聽結合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視聽欣賞的形式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着喜悅、好奇之心進入樂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與動作相符的動作感受理解樂曲,讓動作使樂曲更具體化、形象化,並加深幼兒對樂曲的印象。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沙錘、手鈴、小鼓的名稱,能感知對鮮明的聲音的強弱與快慢的變化,並能在瞭解大鼓和沙錘所表現的聲音形象的基礎上參與遊戲。

2、幫助幼兒通過和蚊子的故事情節的理解,瞭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係,並做出相應的遊戲動作。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沙錘、手鈴、小鼓的名稱,能感知對鮮明的聲音的強弱與快慢的變化,並能在瞭解大鼓和沙錘所表現的聲音形象的基礎上參與遊戲。

難點:瞭解故事與樂器演奏的對應關係,並做出相應的遊戲動作。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大鼓、沙錘各一個,小鼓若干;、蚊子的提線紙偶各一個,每人一個串鈴。

經驗準備:活動前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故事情節。

活動過程:

1、聽風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沙錘,(教師悄悄發出沙錘的聲音,請幼兒猜這是什麼聲音,學一學,然後出示,認識。)

2、教師將樂器藏在身後,發出沙錘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這個聲音像什麼?誰來學一學這種聲音,並猜一猜這種樂器的名稱。

師:咦?小朋友們有沒有聽見什麼聲音啊?快點來仔細聽聽這個聲音像什麼?誰來學一學?(幼兒回答)

師:(出示沙錘)剛剛的聲音就是這個沙錘發出來的,我們一起來說一下叫什麼?(沙錘)

師:“請小朋友聽一聽現在是誰在唱歌?”(小鼓)(出示鼓讓幼兒認識)

師:今天小鼓要來給我們唱兩首歌,但是小鼓偷偷的告訴劉老師,它今天要考考我們小朋友,那就是要我們聽仔細了,聽聽小鼓唱的兩首歌是不是一樣?哪裏不一樣?(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老師手腕上帶的是什麼?(小鈴)。"今天小鈴、小鼓、沙錘都來到了我們班級裏,我們把它們一起請出來和大家打個招呼吧,三種樂器出示,認識後,簡單小結,讓幼兒鞏固對這三種樂器的認識並區別聲音的輕重。

教師:小鼓、沙錘、小鈴要講故事了,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小鈴在故事裏變成了什麼?

2、看提線紙偶戲《和蚊子》。

教師事先做好一羣小蚊子,用線將小鈴鐺和紙折的蚊子串在一起。

出示提線紙偶,伴隨三種樂器講故事:有一頭,長的可大啦!腦袋大大的,身子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來很慢很慢,“咚——咚——咚——”(敲擊出輕緩的鼓聲)

有一天,出門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羣蚊子飛來了(伴隨着紙蚊子的出現,小鈴發出嘩啦的響聲),他們發現了的屁股,說:“哇!好可愛的'屁股呀!讓我來叮叮他吧!”於是蚊子們就圍着的屁股叮了起來,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用尾巴來趕蚊子,“刮——刮——刮”(沙錘晃動三次代表甩尾巴)。蚊子被趕走了。又打起瞌睡。剛睡着,蚊子又飛了回來(小鈴伴隨着故事再次進入,發出響聲),只好又用尾巴趕“刮——刮——刮”(沙錘晃動三次),把蚊子趕跑了。可是,過了一會兒,蚊子又來了,這次終於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擊兩下)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震暈了!(蚊子紙偶紛紛落地)

3、以樂器在故事中發出的聲線爲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

師:故事裏面講的是誰和誰的事情?(和蚊子)

師:(搖動小鈴)嘩啦啦的小鈴聲是誰來了?(一羣小蚊子)

師:(敲奏小鼓)咚——咚——咚的小鼓聲是誰發出的聲音?它們在做什麼?(是在走路,它在散步)

師:(晃動沙錘)刮——刮——刮的沙錘聲在故事裏是什麼聲音?是誰在做什麼?爲什麼要那樣做?(是在甩尾巴,它要趕走蚊子,不讓蚊子叮它)

活動反思:

過程中情境創設巧妙,幼兒身臨其境,假戲真做。故事內容與樂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動的一個創新點。重點體現爲提線紙偶和聲音特點突出的樂器交相出現,較好地引發了幼兒的興趣。因爲有了情境,幼兒進入活動的狀態非常積極,很快融入活動當中。幼兒通過看、聽、演的感受與體驗,辨別聲音強弱和快慢的不同,並在活動中初步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集體協作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自制鼓、手鈴、響筒。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3、根據故事情節集體來演奏。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

2、鼓一個、手鈴若干、響筒若干。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認識自制鼓、手鈴、響筒。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活動難點:

根據故事情節集體來演奏。

活動過程:

導入:通過模仿象和小蚊子來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們,我們來學一學象走路吧,伸着長長的鼻子,轟轟地走着。現在咱們再變成一隻小蚊子,嗡嗡地飛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們表現真棒!

一、開始部分

認識鼓、手鈴、響筒(以聽辨三種不同樂器的聲音,併爲後面的活動做鋪墊。)

1、玩遊戲“小鼓會唱歌”,感受聲音的輕與重和快與慢。

師:小朋友們,聽誰在給我們唱歌?你們認識它嗎?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師:“下面小鼓要唱兩首歌,家要仔細聽一聽,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個樣?”

幼:不一樣。第一首快,聲音輕;第二首重,聲音慢。

2、聽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響筒。

師:接下來又是誰呢?請小朋友聽一聽這種聲音。老師告訴小朋友:這件樂器叫響筒。(並讓幼兒再次欣賞響筒的聲音,並仔細地觀察其外形)。

3、師:“小朋友看一看,老師拿的`是什麼?手鈴要講故事了,請你們仔細聽一聽,手鈴在故事裏變成了什麼?小鼓和響筒在故事裏又變成了什麼?”

二、基本部分

故事《象和蚊子》。

1、教師結合樂器響筒、手鈴、小鼓講述故事。(伴隨樂器講故事,不僅能夠吸引幼兒,而且能夠讓幼兒瞭解到樂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問題,鞏固故事。

師:“故事裏面講的是誰和誰的事情?”(是象和小蚊子)

2、以樂器在故事中發出的聲響爲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

師:“咚咚咚的小鼓聲是誰發出的聲音?它在做什麼?”(是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師:“呱呱呱的呱呱筒聲在故事裏是什麼聲?是誰在做什麼?爲什麼要那樣做?”(是象在甩尾巴,它要趕走蚊子,不讓蚊子叮自己)

師:“在故事裏,小鼓最後爲什麼發出了‘咚!咚!’兩下重重的聲音?”(象生氣了,使勁跺腳呢)

師:“象跺腳後,發生了什麼?是什麼樣子?”

(幼兒回答並表演蚊子暈倒的樣子)

3、老師和幼兒一同表演演奏。

師:小朋友想自己來演奏嗎?那麼老師扮演象,需要用小鼓和響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麼呢?(手鈴)。

4、老師講故事,幼兒集體演奏。

三、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演奏的都非常好,現在這些樂器要回家休息了,咱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去吧。(播放音樂)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投放樂器,鼓勵幼兒在表演區進行表演。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8

活動目標:

1、瞭解蚊子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消滅蚊子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圖片:蚊子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課題

謎語:有個東西嗡嗡嗡,只會往人身上叮,人人見了都恨它,大家都喊消滅它。

2、出示圖片:蚊子

請幼兒仔細觀察蚊子的外形

瞭解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

3、討論它們對人體的危害。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質,被蚊子叮咬後,皮膚常出現起包和發癢症狀。

幾乎每個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事,事實上應該說被蚊子“刺”到了。

蚊子無法張口,所以不會在皮膚上咬一口,它其實是用針狀的構造刺進人的皮膚,這些短針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針一樣;當蚊子吃飽喝足、飄然離去時,留下的就是一個癢癢的腫包。

4、說說蒼蠅和蚊子都生活在哪

(垃圾堆、廁所、髒水坑)

5、你們知道怎樣才能消滅它們嗎?

向幼兒介紹蚊香、蒼蠅拍。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9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體驗樂器演奏帶來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和根據故事情節與樂器進行匹配。

3、引導幼兒瞭解樂器發出的聲音,並樂意參與遊戲。

活動準備:

鼓、搖鈴、盤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股市情節與與樂器進行匹配,體驗遊哮來的快樂。

難點: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並能控制自己的樂器。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生問好

1、教師打擊樂器發出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剛纔聽到什麼聲音了?(鼓聲、鈴聲)

還有什麼聲音呢?(幼兒討論)

2、教師出示樂器,進行演奏,幼兒熟悉樂器。

師:今天老師請這三樣樂器寶寶來和小朋友作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做《象和小蚊子》。

師:1、器寶寶來當象和小蚊子,一起來聽一聽什麼樂器聲音像象走路的聲音?爲什麼?(幼兒討論)

2、邊搖搖鈴邊提問:搖鈴像誰的聲音?

(二)開始部分

1、教師邊講述故事邊表演樂器,瞭解基本情節,初步感知遊戲。

提問:

(1)、象是怎麼走路的?(幼兒表演)教師用鼓配合。

(2)、象打起了瞌睡,誰來了?蚊子是怎麼飛的?蚊子看見了什麼?它們要幹什麼了?(我們去叮叮吧)它們怎麼叮的?(教師用搖鈴配合小蚊子飛的'聲音)

(3)、象醒來了用尾巴趕蚊子,它是怎麼趕的?(教師用盤子刷刷的聲音表示趕蚊子的聲音)

(4)、象生氣了,一跺腳,咚!蚊子怎麼了?(死了)

2、教師指導幼兒用動作表演故事師幼共同表演。

3、幼兒分角色用樂器表演故事,教師講述幼兒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表現的真棒,小樂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們把他們送回家整理樂器

六、活動延伸

爲幼兒提供更多不同的樂器和材料,讓幼兒自己去探究還有哪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像象和小蚊子。

幼兒園中班教案《蚊子》 10

一、設計意圖:

隨着我愛小動物主題的開展,作爲班的孩子已不是簡單地對動物可愛形象感到有趣了,他們更多交流的是動物有什麼本領,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用處等。在經過幾次活動後我有意將動物的特性融於講述活動之中,在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講述時,同樣注意有重點講述的要求。

講述活動久已有之,班講述的目標之一,是助幼兒學會有重點地把握圖片、實物或情景的突出內容,有趣地講出某個圖片、實物或情景的突出特徵和關鍵情節。本活動運用聽、視覺相互影響的策略,助幼兒更準確、生動、有重點地去觀察理解圖片,促使幼兒詳略得當地進行敘述是有益處的。

同時我在設計此活動時思了我們的語言教育活動過程,通常是教師在於幼兒交往時常由教師一問到底,因此在本活動中我不僅注意了自己的提問方式,以開放性語言爲主,還增加了孩子質疑提問的機會,讓孩子在猜測、驗證中增加說的興趣。更好體現《綱要》中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設計:

(一)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圍繞“象如何救兔子”的.過程完整、連貫地進行講述,

2.通過比較性的“聽音”“看圖”,引導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二)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象救小兔”(四幅),及幾個兇猛動物形象:虎、狼、熊、鷹等。

2.表現故事的情緒、情節的音樂磁帶《兔子和虎》。

(三)活動過程:

1.運用“聽”“看”,引導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出示四幅掛圖:1、4正面;2、3面。

(2)引導幼兒用合適的詞彙、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緒,並引起了解“空白圖”所要表現的故事重點部分的興趣。

(3)放音樂,進一步激發幼兒表述故事“發展”部分情節的興趣。

(4)完整地出示圖片(將2、3兩圖翻過來)

A、教師引導幼兒緊緊地圍繞“誰救兔子?怎麼救?”進行感知理解。

B、引導幼兒運用準確的描述角色動態、神態的詞彙進行表述。

2、幼兒運用自己的理解,進行結伴講述。

(1)、幼兒自由結伴,根據掛圖的內容講述“象救小兔”的故事。教師在幼兒身邊傾聽幼

兒的講述。

2)、請兩位幼兒分別上來講述,請小朋友仔細聽聽他兩在講到“象救小兔”時什麼地方講的不一樣?

延伸部分:

幼兒取桌上的角色圖片自由組合,分組分角色的進行講述練習,以補充集體教學不能充分滿足每位幼兒想說充分說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