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根據本班課題計劃,最近一直在進行扎染系列活動,孩子們對扎染活動興趣非常濃厚,自己嘗試製作手絹,活動中我結合了以前所學的扎染方法,並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和能力差異將操作材料分爲四組,通過此活動來完成本節活動的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扎染技能,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設計圖稿,選擇材料扎染手帕。

2.通過欣賞,激發幼兒對扎染的興趣。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皮筋、白色布、剪刀、染料、彈球、大小不一的珠子、細銅絲等。

2.師幼共同設計的圖稿和扎染的手帕四塊。(圓形、四角花、斜線花紋、曲線花紋)

【活動過程】

1.以謎語形式導入。(手絹)

2.出示四塊不同扎染方法做成的手絹,引導幼兒觀察、欣賞。

這是什麼?

與普通的手絹一樣嗎?

哪裏不一樣?

你喜歡那一塊手絹?爲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扎染的方法。

像大海波浪一樣的曲線花紋是把手帕對邊折,再扎皮筋做出來的。

圓形花紋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來的。

斜線花紋是把手帕對角折,再扎皮筋做出來的。

四角花紋是在四個角上扎皮筋做出來的。

4.出示圖稿和作品,啓發幼兒產生設計和扎染手絹的慾望。

(1).出示圖稿昨天,我們一起設計了一張手絹圖稿,看一看,上面都有那些花紋?

怎樣才能出現這些花紋呢?(在不同的地方紮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作品,引導幼兒比較異同。

這是我們扎染出來的手絹,看看和設計的一樣嗎?如何進行修改?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今天我們來做小小設計師,自己設計、扎染一塊漂亮的手絹。

6.放輕音樂,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和已具備扎染的技能設計的,在開始部分,我有目的選擇了四塊具有代表性扎染方法的手絹引導幼兒欣賞,啓發孩子過渡到自己設計圖稿自己扎染,孩子在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在活動中,個別孩子起初在設計圖稿、扎染方法和染色中顯現出茫然,但通過一次次的操作,每次扎染中意想不到的變化,都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扎染活動的無限魅力。

小百科:手絹最初由頭巾演化而來;也叫手帕,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等。現正逐步被紙巾替代。另外,手絹是部分劇種所用的道具,用雙手舞動或轉動以增加戲的效果,如二人轉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並瞭解一些常見的交通信號、交通標誌和交通標線的作用。

2、知道出行要按交通標誌行走,要服從交警指揮,有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識。

3、學習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通過交流分享主動獲取新知識。

4、體驗模仿的樂趣。

5、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準備:安全事例,幼兒蒐集的交通標誌記錄單(附後),彙總題板、

活動過程:

一、講述交通事故案例,導入教師講述交通事故:問你覺得爲什麼會發生車禍的呢?(幼兒交流討論可能發生車禍的原因。)師:發生車禍太可怕了。爲了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交通管理部門設計了很多交通信號和交通標誌,提醒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和信號

1、分組交流。

師:老師知道你們蒐集了許多交通標誌,現在請把你的.記錄單和好朋友交流一下。看看哪些是一樣的,哪些是不一樣的?你是在哪裏看到這種標誌的?表示什麼意思?把你認識的標誌介紹給你的朋友,對那些你還不認識的標誌可以從好朋友那裏尋找答案。

2、集體分享。

師:請每組推薦一個代表來介紹你們小組的交流成果。

師:小朋友介紹的交通標誌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查一查

師:小朋友說得都很好,看來小朋友已經認識不少交通標誌和交通信號了,現在我再向你們介紹一下:交通標誌一般分爲幾大類,常見的有指示標誌、警示標誌和警告標誌,藍底白線爲指示標誌

3、認識標誌。

師:現在我想考考小朋友。看,我帶來了一個交通標線,有沒有小朋友認識?你在哪裏見過這標線?

師:對了,這標線表示這裏是出人口,不能停車等待。爸爸媽媽開車的小朋友要記得提醒他們哦。

師:(出示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指示標誌)誰認識這個標誌?說說是什麼意思。

師:小朋友來上幼兒園,爸爸媽媽用電瓶車送你的話應該在哪裏開?

師:你們說得好。但現在很多電瓶車都開到機動車道上去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小朋友要提醒爸爸媽媽遵守交通規則。

4、瞭解簡單的交通指揮手勢

師:在十字路口,交通安全離不開信號燈和交通標誌,但更離不開交警叔叔的指揮,當信號燈出現問題或路口出現交通堵塞時,尤其需要交警叔叔現場指揮。

師:小朋友們好!剛纔你們認識了不少交通信號和標誌,現在我來做一個動作,請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意思。回答正確有獎品的哦。

師:想不想學一學?現在請小朋友起立,跟我學交通指揮動作好嗎?

師:小朋友真聰明,大家不但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還要提醒身邊的人遵守交通規則,做個義務宣傳員,好嗎?

教學反思

這個集體活動以“遵守交通規則”爲話題,以“瞭解交通標誌”爲切入點,通過“瞭解標誌”、“遵守交通”、“體驗生活”等環節,提高孩子獨立在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識,學習保護自己。在以遊戲、情景表演活動,鞏固幼兒對標誌的認識的部分,我引導的有些過於簡單,再上這堂課的話我將單獨設立一個課時,讓小朋友們多遊戲,充分演練,告訴他們交通標誌在我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交通標誌,那馬路上的車就會隨意亂行,沒有規則,互不謙讓,很容易引起車禍;如果沒有了交通標誌,人們就不知道什麼是停車場,那車輛就會隨意停放,這對我們的行走和生活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了交通標誌,上班的時候馬路就會混亂,這樣會影響人們的工作的等等,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交通標誌是社會生活環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符號;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去執行這些交通標誌所表達的含義,做一名優秀的交通小標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幼兒園的孩子是最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他們對於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感到非常新奇,總想一探究竟。爲了讓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慾真正地成爲孩子發展的動力,我就嘗試着在我們的探索型主題活動中來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下面我就主題活動“鳥”來介紹一下。

一、主題來源

陽春三月,春意濃濃,世界萬物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慢慢甦醒過來。飯後,我帶着孩子們來到後操場的草坪上找春天,當孩子們歡呼雀躍地討論着自己的發現時,徐季超小朋友拿着一片小小的羽毛來到我身邊,用他稚嫩的聲音問道:“趙老師,這是什麼鳥身上的羽毛呀?”旁邊圍觀的孩子都搶着說:“我知道,是燕子身上的。”“不對,是麻雀身上的”……這時候,徐季超又擡起頭來問:“趙老師。是不是有人用槍打了小鳥後,小鳥的羽毛纔會掉下來的?”看到孩子們這麼關注這片輕輕的羽毛,而且還想到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構想,就是讓孩子們去了解鳥、發現鳥的祕密,從而去關注鳥、愛護鳥。於是,我們就開始了“鳥”的主題活動。

(分析:孩子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會特別關注,從而會產生豐富的聯想,提出質疑。那麼碰到這種問題時,成人應給予相應的關注,讓孩子的聯想得以實踐,讓孩子的疑惑得以解決,這樣孩子的這種瞬間產生的好奇心的火花纔不會熄滅,並且會生生不熄地燃燒下去。)

二、調查已有經驗

爲了瞭解孩子對鳥的已有認識,我們首先進行了一個調查活動,讓孩子們說說“我知道的鳥的名稱”,孩子們說了很多很多鳥的名字,當蘇開明小朋友說到“雕”時,胡陳超馬上說出他自己的意見:“我知道,雕就是老鷹。”這個觀點引起了其他孩子的爭論,有的說:“雕和老鷹的名字不一樣,所以雕不是老鷹。”有的說:“雕和老鷹長得一樣,所以雕就是老鷹”……爭論不休中,有的孩子爲了證實他的觀點是正確的,就走上來問我:“趙老師,雕到底是不是老鷹?”我故意搖搖頭:“我也不知道。今天小朋友問了這個問題非常好,回家以後你們就去找這方面的資料,看看到底誰說得對。”於是,我們首先就展開了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孩子們終於獲得了答案,原來雕不是老鷹,但是它們是同一科的,都是猛禽類。

(分析:由於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豐富,容易混淆事物,所以對事情就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從而引發爭論。但是我覺得這些爭論正是培養問題意識的導火索,有了爭論就有質疑,有了質疑就會產生問題,重要的是老師如何點撥這根導火索,如何讓孩子的爭論變成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

三、收集資料、交流介紹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們收集了很多鳥的資料,有圖書、圖片、識字卡、鳥的羽毛以及實物鳥等等。

一天,張心儀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蝴蝶圖片,她向大家介紹說:“我帶的鳥的名字叫蝴蝶。”這時,翁少航聽到了馬上站起來說:“不對不對,蝴蝶不是鳥。”其他孩子也爭論起來,我引導他們提出問題:“剛纔我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爲蝴蝶是鳥,一派認爲蝴蝶不是鳥。我們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聰明的王若愚小朋友把手舉的高高的:“我知道,是‘蝴蝶是不是鳥’的問題。”經過我的提點後,孩子們的問題產生了,而且學會了概括和提煉。以後,他們就針對這個問題去深入探究。徐季超帶來了他觀察後的發現:“我發現蝴蝶有觸角,小鳥沒有的。”趙君磊帶來了他姐姐的一本生物書介紹說:“蝴蝶是毛毛蟲變成的,小鳥是從鳥媽媽生的'蛋裏出來的。”由此,我們得出了結論:蝴蝶不是鳥。

又一天早晨,貢弈楨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圖書,他向大家介紹說:“有的鳥是不會飛的,企鵝就不會飛。”汪凱迪覺得很奇怪,馬上問:“爲什麼企鵝不會飛呀?”這個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後來,貢弈楨把他帶來的圖書和同伴一起分享後才發現,原來企鵝的翅膀已經退化了,所以不會飛了。發現了鳥的這個祕密後,季雨又產生了新的問題:“老師,我看到動物園裏的孔雀也不會飛,是不是有很多鳥不會飛呀?”根據這些問題,孩子們樂次不疲地去尋找着、探究着。

(分析:孩子們在接受同伴信息的同時自己也在反饋、思考,在和他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碰撞。在這種碰撞中就會產生疑惑、發現問題,只要成人稍加點撥,

孩子就會很自然地提出問題。另外,孩子在提出問題後一定要去關注它、想辦法解決它,那麼,孩子纔會保持長久的提問習慣,也會更深入、更有目的地提出自己的問題。)

四、參觀、採訪

孩子對一些圖片資料上的鳥是不滿足的。因此,我們就帶孩子去實地參觀了我們鎮上唯一的一個鳥店。一來到鳥店,我們就被淹沒在一片嘰嘰喳喳、百鳥爭鳴的鳥的海洋裏。孩子們滿懷興奮,但更多的是一種新奇,恨不得伸手去摸一摸、抱一抱。他們拉着鳥店裏的老爺爺,爭相提着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王若愚:老爺爺,那隻綠色羽毛的鳥是鸚鵡嗎?它會說什麼話呀?

胥冰清:老爺爺,這隻長長尾巴的鳥叫什麼名字呀?

翁少航:老爺爺,那種紅色羽毛、一點點大的鳥叫什麼名字呀?

徐嘉浩:老爺爺,這些鳥喜不喜歡吃飯?

趙君磊:老爺爺,這些小鳥關在一起要不要打架的呀?

汪凱迪:這些小鳥的嘴巴很尖,會不會咬我們的手指呀?

季雨:這些小鳥要不要經常洗澡的?

徐燕:老爺爺,這些鳥食都是些什麼東西呀?

……

一次次的提問,在老爺爺一次次耐心地解答中獲得滿足。於是,孩子們知道了很多鳥的名字:嬌鳳、鸚鵡、八哥、芙蓉;他們也知道了要經常清洗鳥籠,經常給小鳥清理羽毛;他們還知道了那些小鳥喜歡熱鬧,喜歡和同伴住在一起……

(分析:環境是培養孩子問題意識的源泉。孩子們在環境中感受、體驗、發現和思考。因此,我們應多帶孩子進行實地觀察和採訪,在自己的發現中產生問題、提出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民間傳統工藝――藍印花布。

2、學習使用染料、圖案貼紙等材料製作藍印花布。

3、能積極與同伴合作,分享製作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瞭解過藍印花布的民俗特色。

2、活動室佈置:“藍布風情”展示區。

3、製作工具:染料,毛筆,溼毛巾,熨斗,各種圖案的成品貼紙,有各種鏤空圖案的塑料板,空白貼紙,勾線筆,剪成不同形狀的白布,“茉莉花”音樂(輕音樂,鋼琴曲及民樂合奏,網絡下載)。

【活動過程】

1、情景:和幼兒一起相互欣賞討論自己服飾的特點。

“剛纔我們班可愛的小女生們向我展示了她們漂亮的衣服。瞧,宋雪娜的衣服上釘了個小洋娃娃,董佳琪的衣服上貼了個神氣的卡通圖案,殷樂的衣服上繡了美麗的花朵……,在我們的‘藍布風情’展示區也展出了一些花紋好看的服飾,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欣賞“藍布風情”展覽區的各種成品,“這裏有衣服,裙子,帽子,頭巾,它們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發現了嗎?”(藍底白花,藍印花布製成)。

“除了這些,藍印花布還有很多作用呢,它的圖案也有很多種。請小朋友自己到展示區找一找,看一看,然後和同伴一起說一說。”

欣賞藍印花布的圖片,感受藍印花布的圖案和色彩特點(播放輕音樂:茉莉花)。

教師小結:“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藍印花布不僅可以做衣服,頭巾,還能做成傘,掛飾,毯子等。它的圖案也從簡單的花發展到動物,字畫等。”

2、“領略了優雅的藍布風情,那你知道藍印花布是怎麼做出來的嗎?”(根據經驗說出傳統工藝製作的.藍印花布)。

“看來製作不是很複雜,你們想不想試試做一做屬於自己的藍印花布?”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各種形狀的白布,就請你來把它變成好看的藍印花布吧!”

教師介紹製作方法,並示範。

(1)成品貼紙直接粘貼後上色,熨幹。

(2)在貼紙上按圖案板上的輪廓勾畫,剪貼後上色,熨幹。

(3)自己設計文樣,剪貼後塗顏料,熨幹。

注意點:

(1)貼紙要貼出花形,貼牢。

(2)刷時要均勻,避開花紋。

介紹各組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選擇製作。

3、幼兒製作,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幼兒剪貼要儘量精細。

4、作品展示:藍布風情時裝秀

“小朋友們真能幹,把原本毫不起眼的白布都裝飾成了漂亮的藍印花布。來,讓我們用這些藍印花布打扮自己,展現一下我們大二班的藍布風情!”

幼兒穿上藍印花布服飾,佩戴藍印花布飾品,在“茉莉花”的民樂合奏聲中表演“藍布風情”時裝秀。

活動反思:

1、首先創設了逛藍印花布店的情景,讓幼兒一開始就走進一個藍印花布的世界,從而來吸引幼兒的眼球,讓他們進入到感知藍印花布美的情感。在逛逛藍印花布染布坊、飾品店、江南布衣閣中,讓幼兒初步感知藍印花布的美。爲了給孩子營造這樣一個美的氛圍,所以在一開始就放江南的古典音樂,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給孩子美的享受美的體驗,利於下一個活動的開展。

2、在第二個環節上,通過自己去找自己喜歡的藍印花布飾品的過程中,在看看、找找、摸摸的親身體驗中,讓孩子自己去找尋藍印花布的美,這是對藍印花布第二次的欣賞。在幼兒自己說說喜歡的理由的基礎上,教師在進行經驗的提升。

3、最後一個環節中,雖然還是讓幼兒進行操作,但是改成了多種形式來表現藍印花布的美。有第一研和第二研中的製作和設計藍印花布,更有新增加的讓幼兒挑選音樂來秀秀藍印花布的美,還有讓幼兒自己用藍印花布裝飾各種東西,這是對藍印花布的故爲今用。

4、活動設計條條理清晰,有順序地引導幼兒從整體到局部地欣賞、觀察藍印花布的花紋、圖案及排列方式,感知藍印花布素雅寧靜耐看的主要特點孩子的興趣高,參與積極性高,特別在用多種形式表現藍印花布的美的環節中,孩子們都能主動、大膽地進行操作和表現,而且都樂於表達自己的體驗與感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誰都有自己的童年,誰都有自己的夢,而童年的夢總是和童話故事聯繫在一起的。童話故事總能給聽過、看過它的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起點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老太婆的極度貪婪,老漁夫的善良懦弱,以及小金魚的知恩圖報,使我們永遠記住了貪得無厭不會有好結果。相信幼兒能從這則故事中認識到,不勞而獲的幸福生活是不能長久的,美好的生活只能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創造!

活動目標

1.根據畫面前後的聯繫,理解漁夫四次向金魚索要禮物的故事情節,懂得人不能過於貪婪,只有付出纔有獲。

2.能初步認讀簡單的符號和文字,並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有一定的閱讀經驗,知道漁夫是做什麼的。

2.物質材料:教學大書1本,幼兒用書人手1本,小圖片(如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漁夫和金魚。你們知道漁夫是幹什麼的嗎?他和金魚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師講述故事前半段(1~4頁),激發幼兒興趣。

(3)師:漁夫捕到金魚了嗎?老太婆是怎樣說的?漁夫會去向金魚要木盆嗎?

2.閱讀指導

幼兒自主閱讀5~l 5頁,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1)出示圖片l,請幼兒根據圖片符號的提示閱讀書的第5一l5頁。

(2)思考:漁夫去向金魚要了幾次東西?分別要了什麼?

5.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故事發生髮展的線索。

①老太婆讓漁夫去向金魚要了哪些東西?一共要了幾次?(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2、3中的相應小圖)

②漁夫每次去向金魚要東西,大海發生了什麼變化?(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4中的相應小圖)爲什麼?

(2)師幼共同整理圖片(圖片5),梳理故事情節。

4.情感昇華

(1)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2)師:你們喜歡老太婆嗎?爲什麼?如果是你,你該怎麼做?

小結:老太婆因爲太貪心,結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須付出,不勞而獲是沒有好結果的。

活動反思

童話故事總能喚起孩子的幻想和美夢。《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其中《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漁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經歷的因貪慾過度而最終無所獲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對本活動的理解和看法。

從教學目標來看,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明確,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活動環節清晰,且層層遞進。

從教學策略來看,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經驗導入——自主閱讀——理解閱讀——情感昇華,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來理解圖畫故事的意義,將幼兒引入文學欣賞的氛圍,感受閱讀的快樂,最終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過展示與故事相關的圖片,清楚地交代故事發展的過程。最後,請幼兒觀察每次漁夫去找金魚時海面發生的變化,通過集體討論,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貪婪。

整個活動,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努力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麼,就應該付出,過度貪慾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

改進建議

1.教師的.有效提問。提問應簡潔、明瞭,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染力,提問應該落在對幼兒的關注、瞭解上,在活動前要多準備、多思考。

2.教師除了具有良好的語言素養、較高的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演繹作品,感情要投入。教師的語言、語氣、語調、肢體動作都是演繹作品的關鍵。《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活動有一個較完善的設計,有畫面的衝擊,再加上教師的全情投入,相信演繹的效果也會更好,幼兒也會更投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給孩子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師生之間、幼兒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爲了讓幼兒瞭解三年來自己的成長變化,感受自己已經長大,體驗畢業離園時的惜別之情,萌發做小學生的願望,我設計本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並能有感情的朗誦。

2.能清楚、連貫地講述自己三年來的最大變化,感受他人對自己的幫助。

3.引導幼兒在詩歌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向自己的父母瞭解自己初入園時的.模樣和表現。

2.可以請父母幫助準備能說明自己已經長大的實物。如:小班時自己的照片、衣服、鞋、襪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小時候的自己。

(1) 激發幼兒對話題的興趣。

(2) 分組交流,要求每位幼兒輪流在本組講述自己三年的變化,教師注意發現典型。

(3)討論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有誰幫助過自己。現在要離開他們心情如何,如何回報他們。

(4) 教師小結幼兒成長的變化,並表達爲孩子們即將成爲小學生而高興的心情和孩子們即將離開幼兒園老師的惜別之情。

2.學習詩歌《畢業詩》。

(1) 激發孩子學習詩歌的願望:小朋友都講述了自己三年來的成長和變化,你們都長大了,即將畢業上小學了,老師把你們的講話編成了一首詩,名字叫《畢業詩》送給你們,希望你們牢牢地記住它。

(2) 教師示範朗誦詩歌1-2次。

(3) 讓幼兒說說聽了詩歌的感受。

(4) 指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3.請幼兒表達對老師或對自己好朋友的不捨,說一句話或送一個擁抱。

延伸提示

在畢業典禮上朗誦詩歌。

畢業詩

今天是我最後一次站在這裏。

和老師、小朋友在一起,

我是多麼歡喜。

再過幾天,

我就要進小學,

做個一年級小學生,

坐在明亮的教室裏,

讀書、寫字,多神氣!

親愛的老師、阿姨,

我有很多話想說給您。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這裏,

玩具扔滿地,還要發脾氣,

今天站在這裏的還是我自己,

臉上再沒有泥,

手帕襪子自己洗,

還會唱歌、跳舞,

畫畫、講故事,

懂得了很多道理。

親愛的老師、阿姨,

我從心裏感謝您,

再見吧,老師!

再見吧,阿姨!

以後我一定來看您,

向您彙報我的學習成績。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回顧的學習活動,所以我們也有必要對我們的幼小銜接活動作一個回顧。通過一個多月,確切地講,其實我們在大班這整一個學期都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從孩子們的行爲習慣、學習習慣、能力認知等全方位地進行準備。

可以說,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孩子們也很努力地配合着,他們也對上小學充滿了期待,他們也用自己的這份好奇,這份熱情,來迎接入學的到來,他們對入小學充滿了期待。這就是我們要的結果,我們要的狀態。孩子們對入小學已經做好了準備,正摩拳擦掌地等待着跑向人生的下一個目標。

包括接下來的畢業彙報演出,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幼小銜接工作的一部分。孩子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着,每個人都投入到這個活動中去,他們能夠意識到這個活動的重要性,他們似乎也正熱切地等待着迎接幼兒園、老師、家長對孩子們四年學習效果的檢驗,他們好像想要把自己所有的本領都展示給大家,向大家作一個彙報,用自己的本領表達對關心關愛他們的人進行感恩。在這裏,我當然也要預祝孩子們的演出能夠成功,也祝孩子們今後的路能走得更好,更順,一生平安,一生幸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1.《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以用貝殼、螺殼、樹葉等輔助材料給石頭化化妝爲主線,將自然資源引入幼兒園課程當中,體現了課程的生活化、發展性。

2.在藝術活動中,常常會出現“教與不教”兩個極端。一是害怕傳授技能就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舉步不前,也就流失了很多教育契機,使孩子得不到發展;一是傳統的你教我學,依葫蘆畫瓢,把“技巧”當做衡量孩子的標準,孩子沒有發揮想象的空間。本活動考慮到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藉助石頭特有的外形,利用材料進行裝飾,使孩子們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想象力,積累表達技能,發展創造力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石頭的外形發揮想象。

2.嘗試運用輔助材料裝飾石頭,發展個性化表達能力與創造力。

3.體驗在石頭上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形狀的石頭。

2.水粉顏料,皺紋紙、泡沫膠、吸管、棉籤、樹枝、樹葉、毛線、布料、橡皮泥、貝殼、螺殼等輔助材料。

3.人手一張墊板,一個紙盒。

4.有關石頭彩塑、塑造的圖書、圖片資料以及教師製作的欣賞範例。

5.課件:鵝尾神石園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以啓發孩子回憶參觀鵝尾神石園引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去過鵝尾神石園嗎?(利用演示文稿激起幼兒興趣,引導幼兒觀察)昨天,老師也去了神石園,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石頭,還用照相機拍了下來,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些石頭到底有什麼神奇。

師:(逐一出示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

幼:烏龜、大象、拇指、犀牛、河馬……

師:你看到的景象都是什麼組成的?

幼:石頭。

師:這是什麼?(把幻燈定格在五指山景象)

幼:手。

師:對,今天也請小朋友用靈巧的手爲我們大班建個神石園。

(反思:美術創作來源於生活,作品表現的是生活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孩子熟悉的鵝尾神石園.更容易引發孩子積極討論、自主探索的慾望。)

二、引導討論,啓發想象

1.交流、想象

師:(隨意出示一塊石頭)這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頭,你們看它像什麼?

幼:臉蛋兒、烏龜、蝴蝶、頭、大象、金魚、蝸牛、青蛙、魚……

師: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你能告訴大家,你想用哪些材料把它裝扮成人的臉蛋兒、烏龜、蝴蝶、金魚呢?

幼:用橡皮泥做成眼睛,用毛線做尾巴,粘在石頭上就成了金魚。

幼:用牙籤做須就可做成蝴蝶。

幼:用小海螺做眼睛就成了烏龜。

反思:通過想象和交流,孩子們發現,原來利用石頭的形狀和一些材料,可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他們暢所欲言,躍躍欲試。)

2.教師適時給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

師:(出示兩塊石頭)小朋友能用兩塊石頭變成什麼呢?

幼:變成人,一塊當臉蛋,一塊當身體。

幼:長頸鹿、老虎、船、小山、小樹、草地……

師:你用什麼材料把兩塊石頭粘起來?

幼:透明膠、雙面膠、白乳膠、橡皮泥……

師:這些方法待會兒請小朋友都去試一試,看行不行。

師:我今天還帶來一種材料(泡沫膠),也可以把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演示方法)

(反思:在一種面向全體幼兒的藝術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養應該不是最主要目的,它們應作爲幫助幼兒保持活動興趣、進行創造的手段。)

師:小朋友想一想,你在給石頭化妝時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嗎?

幼:怎樣才能把蝴蝶的須粘在石頭上。

師:哪個小朋友可以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幼:先用橡皮泥粘在石頭上,把牙籤插在橡皮泥上就行了。

(反思:創作過程中凸顯出的技能技巧問題不容忽視,當孩子思索怎樣把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時,教師的啓發與引導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師:請小朋友看看區角架上有什麼,可以用來做什麼,你準備用哪些材料。

(反思:作爲藝術領域中的美術教育活動,倡導的是自由表達、個性展示。我們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與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和審美感受,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要求:(1)先想好要用哪些材料,再拿一個盒子去取材料,在墊板上操作。

(反思:材料的投放給了孩子直接進入創作角色的機會,孩子在選擇時就非常明確自己要做什麼,需要哪些材料,怎麼做。)

(2)先觀察石頭的形狀像什麼.可以用來做什麼,然後再進行裝扮。

(反思:引導幼兒根據石頭特有的外形,選擇合適的輔助材料裝飾石頭,表現真實物體的主要特徵,提高作品的美感。)

(3)安靜操作,注意衛生,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師:我在區角架上放了一些老,師創作的作品,每個小組的桌上還有一本畫冊,待會兒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看(爲想象、創作有困難的孩子提供幫助)。

(反思:投放有關石頭的圖片、畫冊,使幼兒獲得技能技巧與表現形式的間接經驗;投放製作的石頭作品,引導幼兒觀察,如何根據石頭本身的形狀變出有趣的造型,並在欣賞中明確:要想將石頭變得更形象,就要將動物和其他東西的主要特徵表現出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孩子自由選擇材料製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給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引導幼兒個性化地表達。

師關注一:俞超小朋友要將兩塊石頭粘在一起時,先在石頭上刷顏料,再嘗試用橡皮泥、白乳膠、萬能膠、透明膠等來粘,都不成功;最後改成先用泡沫膠將兩塊石頭粘上,再給石頭刷顏料,終於成功了。

師關注二:心如小朋友在區角架旁來回走了幾次,都是空手而歸。我在她的墊板上看到,她用石頭做成了金魚的身子,用小海螺做成了金魚的眼睛,顯然她是在尋找用什麼材料做金魚的尾巴。我便牽着她的小手來到區角架旁取出樹葉、皺紋紙、卡紙等,請她試試。她遲疑了一會兒,高興地揀起一片樹葉,用小剪刀認真地剪起來……

師關注三:張濤小朋友手拿一塊石頭,反覆翻看着,眼神一片茫然。“張濤,你想出來要做什麼了嗎?”張濤搖搖頭,“你可以看看這些石頭作品畫冊,也可以到區域裏去看老師做過的一些作品,好嗎?”“好的。”張濤高興地拿起作品畫冊,開始了他的創作。

(反思:教師根據孩子的.創作情況,關注個別差異,當幼兒遇到麻煩,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擾時,應該適時提供可靠的支架,讓幼兒獲得恰當的幫助。這樣有助於幼兒獲得相關的經驗,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提升美術創造力。)

五、交流、分享

1.製作好的作品陳列在展臺上,引導孩子與客人老師共同欣賞

師:請小朋友把做完的作品放到我們班的“神石園”裏,沒有做完的作品插上一面黃旗也放到裏面,我們一起看看小朋友把石頭裝扮成什麼了。

幼:這是蝴蝶;這是螃蟹;這是帆船、鯊魚、昌魚、金魚……(孩子有的興奮地分享着,有的難免有些失落……)

師: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棒,盈盈用石頭做蝸牛身體,將海螺固定在石頭上做蝸牛的殼;吳宇用樹葉剪成兔子的耳朵,用小螺和卡紙分別做出了眼睛和嘴巴;雨婷用吸管做螃蟹的腳;怡穎雖然還沒完全做完,想法也很好,用兩塊石頭粘成了小人兒……

2.未製作好的作品待區域活動時繼續完成

(反思:評價幼兒美術活動時,不應過分強調最終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點放在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現上的差異,以積極評價爲主,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達。讓每個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臺上,讓人人都有成就感,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這種個性化的注重主體參與的評價方式有利於孩子學會自尊和尊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