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經典]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

[經典]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社會活動:鼠寶寶找朋友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用簡短的語句進行表述。

2.感受小動物的特點和故事的情緒。

3.學習用'會……又會''會……不會……'的句式說一句話。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鼠寶寶找朋友》、木偶:鼠寶寶,小鴨子,小青蛙,小貓,布娃娃各一個;閱讀材料1《鼠寶寶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出示鼠寶寶木偶,引發興趣。

這是誰?鼠寶寶是怎麼叫的?他有什麼本領呢。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鼠寶寶找朋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做什麼?鼠寶寶要找一個什麼樣的朋友呢,都遇見了誰?

3.出示教學掛圖,操作木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

提問:鼠寶寶先找到誰呢,他是不是鼠寶寶想找的朋友?出示布娃娃,讓幼兒說說布娃娃的特點,不會跑也不會跳,笑眯眯,教師注意用'不會……不會……'的句式,迴應和提升幼兒的回答,模仿布娃娃笑一笑。

提問:鼠寶寶還找了誰?他是不是鼠寶寶想找的朋友?爲什麼?出示小鴨子,引導幼兒說說小鴨子的特點:會跑不會跳,教師注意用會…不會…的`句是,迴應和提升幼兒的回答。

提問:小鴨子是怎麼走路的呢?集體模仿小鴨子走路的動作。

提問:鼠寶寶又找了誰?他是鼠寶寶想找的朋友嗎?爲什麼?出示小青蛙,引導幼兒說說小青蛙的特點,會跳不會跑,教師注意用會…不會…的句式迴應和提升幼兒的回答。

小結,鼠寶寶找的布娃娃不會跑也不會跳,小鴨子會跑不會跳,小青蛙會跳不會跑,他們都不是鼠寶寶的好朋友,鼠寶寶急得眼淚往下掉,很傷心。

提問:出示貓,這是誰?他會跑又會跳,爲什麼鼠寶寶趕快跑?

提問:鼠寶寶最後找到朋友了嗎?他的朋友是怎麼樣的?引導幼兒學習,並表演小老鼠的動作、叫聲。

小結,原來鼠寶寶要找的朋友也是跟他一模一樣的鼠寶寶。

4.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再次欣賞故事,並小聲跟讀。

5.引導幼兒遷移經驗講述。

提問,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什麼樣子的?請你用"會…又會…""會…不會"的句式說說你找的好朋友。

鼠寶寶找朋友。

鼠寶寶要找一個好朋友,要會跑,會跳,鼠寶寶找到布娃娃,他不會跑也不會跳,坐在一邊咪咪笑。"不要,不要"。

鼠寶寶找到小鴨子,他會跑不會跳,搖搖擺擺去洗澡,"不要,不要"。鼠寶寶找到小青蛙,他會跳不會跑,呱呱呱呱,整天叫"不要,不要"。鼠寶寶找到一隻大花貓,他會跳又會跑,哎呀,鼠寶寶嚇得趕快跑。

鼠寶寶找不到好朋友,急得眼淚叭啦叭嗒往下掉。

'吱吱吱,我來了',原來也是鼠寶寶,會跑又會跳,鼠寶寶找到好朋友,樂得吱吱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用點、圓圈等表現出水果的形狀、大小。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能用點、圓圈等表現出水果的形狀、大小。

【活動難點】能正確使用顏料並採用不同顏色表現水果的形狀、大小。

【活動準備】

1.與活動相關的圖片。

2.事先畫好的果園背景圖。

3.顏料、調色盤、畫筆、抹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水果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果園裏看看吧!

二、瞭解不同水果的特徵。

1.出示圖片—蘋果樹。

提問:這是什麼?長在哪裏?它是什麼樣子的?

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蘋果?

2.出示圖片—桔子樹。

提問:這是什麼?長在哪裏?它是什麼樣子的?

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桔子?

3.出示圖片—櫻桃樹。

提問:這是什麼?長在哪裏?它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今天我們參觀了蘋果園、桔子園、櫻桃園,它們都是圓圓的,它們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紅色,有的.是黃色,還有的是綠色。

三、教師講解畫法,幼兒操作。

1.出示果園背景圖。

師:這兒有一片果園,可是這些果樹上都沒有果子怎麼辦呢?我們可以來畫一畫,那圓圓的果子怎麼畫呢?

教師講解畫法:請幼兒豎起二拇弟繞毛線,越繞越大。

請一名幼兒用畫筆沾顏料嘗試。

師:這是大大的果子,那小小的果子怎麼畫?

教師講解畫法:用點子來表示,點一點、點一點。

師:如果我想換顏色了怎麼辦?就要把畫筆放到杯子裏,重新換一支沾有其他顏色的筆。

教師提醒幼兒注意衛生,畫好後用抹布擦手。

2.播放音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下面請小畫家們慢慢走過來畫果子吧!(提醒幼兒不要擠在一張背景圖上畫,分散開來,注意換顏色)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把果園裝點的真漂亮,讓我們也展示給其他小朋友看看吧!

【活動反思】

本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新穎有趣,幼兒初次接觸顏料和毛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活動中幼兒都積極參加,認真配合。通過認識水果瞭解其主要特徵,用點、圓圈表現出來,幼兒完成的都很棒。操作過程中,個別幼兒總是不記得換顏色,需要提醒。另外,在幼兒人數較少的情況下,我應該爲幼兒人手準備一個調色盤,以免出現活動中一擁而上沾顏料的情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染紙的方法制作小絲巾,並喜歡染紙活動。

2.體驗染紙作品中顏色變化的美。

活動準備:

1.用不同的材料(餐巾紙、毛邊紙、生宣紙、布料)製作若干條絲巾範例;

2.請家長協助收集一些絲巾帶到幼兒園;

3.紅、黃、藍、綠等顏料若干盤,每人一張正方形宣紙,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開辦絲巾展覽會,引導幼兒參觀、觀察。

(1) 教師:請你們看一看,這些是什麼?它們漂亮嗎?你們喜歡嗎?

(2) 教師:你最喜歡哪條絲巾?它上面有些什麼?都有些什麼顏色?絲巾上這些漂亮的圖案是不是畫出來的?你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3) 教師:我們來用紙做出一條小絲巾送給媽媽,好不好?

(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產生自己動手爲媽媽做一條漂亮絲巾的願望。)

2.教師演示染紙方法,引導幼兒注意觀察。

(1)教師:下面老師就告訴你們漂亮的小絲巾是怎麼做出來的。

(2)拿出一張正方形的宣紙,對邊摺疊三次,或是對角摺疊三次。

(3)摺好後,手拿紙的一邊,用折出的尖角去輕輕地蘸顏料,拿起來,再換一個角,蘸另一種顏色,直到每個角都蘸滿顏色。

(4)輕輕地打開,晾乾即可。

(我邊講解邊演示,孩子們都睜大眼睛看着,當我打開紙的一瞬間,孩子們都驚呼了起來,迫不及待地要親手操作。)

3.幼兒進行染紙,教師指導。

(1)摺紙的方法可以有多種,不必非要按老師的方法去摺疊,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摺疊方法。

(2)鼓勵幼兒選擇不同的顏色進行製作。

(3)打開時提醒幼兒要小心,不要把紙弄破。可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大部分幼兒採用了老師教的兩種折法,只有三位小朋友先對邊折兩次後,再對角折;蘸顏料時有些小朋友手比較重,顏料浸透的面比較大,出現了重疊色,有的幼兒紙都破了。)

4.欣賞作品,體驗染紙作品的美。

(1)請幼兒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摺紙的`,用了哪些顏色等,引導幼兒體驗顏色變化帶來的驚喜。

(2)把全班幼兒的作品集中在一起進行展示,引導幼兒欣賞,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些作品,爲什麼喜歡等。

(每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作品列入最喜歡的作品中,很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5.活動延伸:把自己製作的小絲巾帶回家送給媽媽,並說一句祝福的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授課教師:劉莉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能認識一些簡單的水果;喜歡參與遊戲活動,特別是“開火車”遊戲;對兒歌的韻律、節奏非常感興趣;我抓住幼兒的這些特點,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兒歌、仿編兒歌、體驗樂趣。

活動目標:

1、 理解兒歌內容,能用簡短的語言回答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 願意與老師、同伴交流,能安靜地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

3、 樂於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音樂、PPT、小火車圖片人手一張,記號筆人手一支

活動重點:理解兒歌的內容

活動難點:仿編兒歌

活動過程:

1、 以遊戲進入情景,熟悉兒歌

(1)先聽聲音。聽!這是什麼聲音?誰開過來了?(播放《火車開啦》(伴奏)是火車開過來了(邊說邊出示火車)。原來是西瓜爺爺開着火車準備去旅行啦,我們和西瓜爺爺打聲招呼吧。(西瓜爺爺你好!)師邊說邊有節奏的拍手:“西瓜爺爺開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誰知道旅行是什麼意思?卡嚓卡嚓又是什麼聲音?(開火車的聲音)

(2)西瓜爺爺還請了其他的水果寶寶一起去旅行,我們來看看都有誰吧,(出示蘋果)是誰啊?(蘋果)老師要用好聽的話請蘋果寶寶上火車,小朋友們仔細聽:“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師幼一同請蘋果上火車)

(3)小朋友,穿着黃色的衣服,長得像月亮的水果是誰啊?(幼回答香蕉,教師出示香蕉)那誰會用剛剛我們學的好聽的話請香蕉上火車呢?(請個別幼兒回答後全體小朋友一起念一遍)

(4)老師這還有一個謎語,你們猜猜是誰來了。它長得圓圓的,有好多好多顆圓圓的,穿着紫色的.衣服,是誰啊?(葡萄)原來是葡萄,那位小朋友用好聽的話請它上火車啊?(請個別幼兒回答後集體念一遍)

(5)西瓜爺爺請水果寶寶們坐上了火車,咔嚓咔嚓,水果寶寶去旅行。

2、播放PPT,完整欣賞兒歌

(1)西瓜爺爺請了這麼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興了,它一高興就給我們唱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他的名字叫《水果寶寶去旅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水果寶寶去旅行。(師邊念邊播放音樂)

(2)小朋友們好聽嗎?現在,我們看着西瓜爺爺開的火車一起來學唱這首兒歌吧。(師

幼隨音樂同念兒歌一遍)

(3)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老師要請幾個小朋友們上來表演了?誰願意請舉手。(請個別小朋友上臺念兒歌)

3、仿編兒歌

(1)小朋友們你還想請什麼水果上火車啊?你們可要用好聽的話請它上火車哦。(請個別幼兒回答)

(2)現在老師給大家一人一輛小火車和一隻神奇的筆,你要用神奇的筆把自己喜歡的水果請上火車一起去旅行。準備好後老師還要請小朋友像西瓜爺爺一樣唱一首好聽的歌。(幼兒繪畫後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活動反思:

在組織活動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將水果擬人化,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充分地吸引了幼兒,不但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我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經驗,將認知內容巧妙地融人各種遊戲之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啓發引導,探索發現,形成了“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教育效果顯著。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活躍了氣氛,拓寬了教學途徑,符合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充分地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說、敢說、願意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的環境。不足之處是,孩子仿編的水果有一定的侷限性,一般都是常見的、常吃的那幾種。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音樂可以給人快樂,可以讓人忘記煩惱,還可以帶走寂寞。總之,音樂雖然不是萬能,但和金錢一樣,沒有它萬萬不能。

除此之外,音樂還能造就天才。科學研究表明,音樂的波動能以生物電的形式影響人的記憶神經元,刺激大腦的神經迴路,像架設橋樑一樣,它可以使大腦的神經元上的突觸數增加、軸突變粗,從而使大腦內的信息交換加快、思維能力增強,即記憶力增強、思考反應能力變快。

幼兒園小班音樂遊戲《咚咚啪》

目標:感受音樂的節奏,能在唱到"咚咚啪"時做出相應的動作。

內容:音樂遊戲------咚咚啪重點:喜歡做不同的"咚咚啪"難點:樂意跟上音樂一起做形式:集體準備:音樂過程:

一、禮物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史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禮物,猜猜是什麼?想不想知道是什麼?來,一起喊:一、二、三………2、哦!原來是面大鼓。"嗨!小三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的名字叫大鼓,你們願意和我做朋友嗎?那你們知道我是怎麼玩嗎?來,誰來試一下?

二、反覆練習"咚咚啪"1、我也想試一下,你們看我是怎麼敲的

2、誰看到我是怎麼敲的?咱們一起試一下。

3、剛纔,咱們做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啪,現在做一個"很小很小"的"啪"。 你們想想,怎麼樣做就是"很小很小"的啪呀?(再小小的,咚咚啪)4玩累了沒有、咱們一起休息一下吧!好了,伸個"大懶腰"吧!好舒服呀!咱們做一個"大懶腰"的咚咚啪,好不好?(大懶腰,咚咚啪)

4、剛纔做了一個"大懶腰"的咚咚啪,走路時的"咚咚啪"怎麼做?(走來走去、咚咚啪)

5、你們看我在幹什麼?(師做轉個大圈,咚咚啪)5、你們看我在幹什麼?跑得時候怎麼做呢?(跑來跑去、跑來跑去、咚咚啪) 《強調跑的時候不要擠》

三、欣賞VCD,讓幼兒完整充分地感受旋律,同時激發幼兒的`表現欲

老師這也有些小朋友會做"咚咚啪"想不想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四、跟上音樂動起來

他們做的好不好?咱們和他們比一比吧!你們準備好了嗎?那咱們開始吧!

五、通過互動來鞏固動作

1、剛纔,小三班的小朋友做的真棒,現在,老師要請幾個小朋友來做一下,然後每個小朋友再請一個客人老師和你一起做。

2、咱們請所有的客人老師一起做,好嗎?(客人老師,咱們一起做,好嗎?)延伸:

幼兒創編其它的"咚咚啪"附:歌詞大懶腰,咚咚啪,大懶腰,咚咚啪,咚咚啪、咚咚啪,再小小地咚咚啪;走來走去、咚咚啪,走來走去,咚咚啪咚咚啪,咚咚啪,一起前進咚咚啪;跑來跑去跑來跑去咚咚啪,跑來跑去跑來跑去咚咚啪,咚咚啪、咚咚啪、我們轉個大圈咚咚啪。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雨水能幫助植物生長。

2、嘗試用水粉顏料自上而下地點雨滴,表現給花兒喝水的情景。

3、感受色彩對比。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準備:

1、雨天的課件

2、花園背景

3、顏料盆、棉籤若干

4、幼兒第一課時畫好的作品

活動過程:

一、觀察交流

1、(播放下雨的聲音)聽!這是什麼聲音?(下雨的聲音;教師迴應——春天到了,這是春雨的聲音。)

2、春雨都會落到哪裏呢?(大樹上、屋頂上……)

3、(出示課件1):看看春雨到底落到了哪裏呢?(小朋友的雨傘上、大樹上、花草上)

4、(出示課件2、3):春雨落到了大樹上,大樹說:“春雨真好喝”!春雨落到了小花、小草上,小花、小草說:“春雨真甜真甜!”)

5、小樹、小花、小草爲什麼都喜歡春雨呢?(喝了雨水能夠長高、長大)

小結:小樹、小花、小草都喜歡春雨,因爲它們喝了春雨就會長大長高。

二、操作嘗試

1、傷心的小花

1)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的花園裏面也種了許多植物,是什麼呀?(小花)花園裏都開了什麼顏色的花朵?(紅、黃、藍……)。

小結:對呀,花園裏開了五顏六色的花!

2) 聽!是誰在哭呀?(是我,小花,嗚嗚~~)小花你爲什麼哭呀?(我口喝,沒水喝~~)它們沒有水喝會怎麼樣?(枯萎)那該怎麼辦?(澆水、下雨)

2、示範給小花喝水

1)這時小花的哭聲被天上的烏雲聽見了,它飄了過來決定要幫助小花,我們用什麼請烏雲出來?(紙團,教師邊說邊用紙團蘸上灰色的顏料在紙頂端畫上“烏雲”:蘸一蘸、按一按)烏雲飄來了說明天要~~~?(下雨了,烏雲裏藏着小雨滴)

2)教師演示給小花喝水(輕輕地從一團烏雲處,一點一點地點下來,直到點到一朵花上):下雨啦,下雨啦,一滴小雨滴、兩滴小雨滴、三滴小雨滴……,從上往下落下來,小雨滴們排隊啦!快快親親小花朵!

重點提示:自上而下地點雨滴,讓每朵花都喝到雨水。

3)誰也來試一試,讓我們一起請小雨滴出來。(請個別幼兒上來點小雨滴)

三、繪畫表現

1、花園裏還有許多花兒也想喝水,我們一起來請小雨滴出來吧!

要求:小雨滴藏在烏雲裏面,我們先用紙團把烏雲請出來哦,讓烏雲飄過來。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重點:

l 從雲團到花朵,從上到下地用小點連起來。

l 讓每一朵花都喝到雨水。

l 引導幼兒快快把小雨滴請出來。

3、將作品展示在“小花園中”。

1)花園裏的花喝到了雨水長得更加漂亮了,我們一起和它們跳舞吧!

我們幼兒園裏還有許多小花,它們沒有喝水,我們一起去幫幫它們吧!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下雨天並不陌生,也喜歡雨水落在樹葉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喜歡落在雨傘上發出“啪啪啪”的聲音,喜歡落在小河裏發出“咚咚咚”的聲音……

可是這些都是孩子們對雨天的耳觀感受,視覺感受卻還是相對陌生的,因此我貼合主題展開了此次活動,活動的重點偏美術,讓孩子們能嘗試用水粉顏料自上而下地點雨滴,表現給花兒喝水的情景。

在活動教具的準備上,我所創設的小花園情景是孩子們在第一課時親手繪畫好的花朵,我再加以修飾,孩子們對自己“栽種”的小花園興趣極濃,都很樂意去爲花兒澆水。而我另外所要孩子們和我共同創設的“烏雲”情境也是建立於他們已有的經驗之上,此外,孩子們對棉籤棒的使用也是並不陌生的,所以本次活動的重點便很自然地偏向了“自上而下”點畫這一繪畫方式上。但可能由於我在示範中,未足夠明確強調每一朵花兒要喝足夠多的雨水才能長大,所以孩子們在第三環節自己操作的.時候出現了“一一對應”的情形,使得整副畫面失去了我預想的效果,但在我後來的補救中,如“小花說‘我還是很渴’”等語言幫助幼兒更好地完成了整副作品。

總的說來,此次活動幼兒的興趣還是很濃厚的,我也將在以後的美術活動中更關注對幼兒示範畫的表現和言語上的輔助,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繪畫的要求等。

小百科: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導電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屬於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於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正負離子,導電性增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去年的一天週末,我去鄉下的果場玩,帶回幾種秋季水果放在園裏的自然角,我班幼兒們見後就議論開了。欣悅說“我也去過果園,那裏橙子可多了”,語菲說“我也喜歡吃橙子,還喜歡吃沙糖桔”,晨晨說“昨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裏面的水果可多了,有香蕉、蘋果、桔子,還有葡萄”……幼兒們圍繞着水果的話題聊了起來。如此,我想幼兒對季節的認識是從身邊一點一滴的見識慢慢積累起來的,現在是秋天,大量水果上市,可以從水果爲切入點,引導幼兒觀察秋天,感受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培養幼兒親近大自然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也就是這次活動的主題。

活動目標

1、加強幼兒對各種秋季水果的認識,能運用自身各種感官感知水果的特徵,並對它們進行分類。

2、學講普通話,學習使用禮貌用語,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教學重點、難點

按水果的形狀、顏色、大小歸類。

活動準備

活動當天要佈置幼兒事先從家裏帶來1到3種各一個的秋季水果。

活動過程

1、先請幼兒相互介紹自己所帶來的水果。

2、然後請幼兒將各種水果互相混合起來,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玩一玩,並從水果的形狀、大小、顏色等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1)、用“買水果”擺櫃檯的方式,激發幼兒對水果分類的興趣。

(2)、我耐心引導幼兒把各種水果進行分類:它們有什麼不同?可以怎樣分類?按顏色怎麼分類?按形狀怎麼分類?按大小怎麼分類?按味道怎麼分類?

3、做遊戲:買賣水果。

選出一個幼兒當賣水果的小老闆,其他幼兒當顧客到水果店買水果,提醒“小老闆”和“顧客”都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4、幼兒共同品賞水果,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這個活動,幼兒對秋天的各種水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活動中幼兒根據水果不同的特徵進行了分類,使幼兒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學會了水果不同的分類方法,培養了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的發展。遊戲之中“小老闆”與“顧客”之間的交往活動來源於幼兒對生活的模仿,而且還培養幼兒學會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流。

在活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盡如意之處,如活動中有時會發生一些混亂,出現個別幼兒不按要求進行分類。

今後,我在幼兒教育教學的設計活動時,必須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和現實的條件環境,注意運用幼兒生活經驗融入教育教學內容裏,設計更爲豐富的環境,準備多式多樣的、有用的道具材料,儘可能讓幼兒做到在學中玩,在玩之中學到知識和發展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 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必須想盡辦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水果,能分辨紅、黃、綠、紫等顏色。

2、喜歡聽故事《河馬肚子大》,學說“河馬,我請你吃XX顏色的X X(水果名稱)”。

準備:

1、展板一塊,展示架四隻。

2、紅、黃、綠、紫色的小房子圖片各一,紅、黃、綠、紫色水果大圖片一份,小圖片幼兒入手一份,河馬操作玩偶(可用紙盒製作)6個,猴子頭飾一個。

3、動員家長帶孩子去水果店、超市購買水果,讓孩子認一認、嘗一嘗,積累有關水果的經驗。

過程:

一、分辨各種顏色的水果

1、表達已有經驗。

師(出示各種水果大圖片):果園裏水果大豐收了,有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綠色的西瓜,還有……(引導幼兒說出各種顏色的水果。)

2、遊戲:水果找家。

教師先介紹水果的新家——紅、黃、綠、紫色的小房子圖片,然後請幼兒將各色水果按顏色分別送到相應的小房子中。

二、欣賞故事《河馬肚子大》

1、引出故事。

師:水果大豐收,你們想不想吃呀?有一位動物朋友很想吃。它有一張大大的嘴巴,還有一個大大的肚子,它是誰呢?

師:對,它就是河馬(出示玩偶)。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河馬肚子大》的故事。

2、邊演示玩偶邊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3、用提問引導幼兒學習。

師:小猴請河馬吃了什麼水果?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這兩個問題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的。能力強的幼兒可以用一句連貫的話來講述,如:“小猴請河馬吃了紅色的蘋果和紅色的草莓。”甚至還可將其他顏色的.水果一起說出來。而能力弱的幼兒則可以這樣說:“小猴請河馬吃了蘋果,是紅色的蘋果。”)

三、分組遊戲:喂河馬吃水果

1、出示另外幾個河馬玩偶,啓發幼兒喂河馬吃水果。

師:河馬肚子餓了,你們願意學小猴喂河馬吃水果嗎?

2、學說句子:“河馬,我請你吃X X顏色的X X(水果名稱)”。

3、請一名幼兒演示。教師操縱的河馬在聽到幼兒說“河馬,我請你吃X X顏色的X X(水果名稱)”時才張開嘴吃。

4、幼兒分散遊戲。

(一部分幼兒操縱河馬玩偶,其餘幼兒喂河馬吃水果,遊戲可交換進行。配班教師及保育員進行配合。)

四、拓展經驗

師:河馬還沒有吃飽呢,你知道還有什麼水果可以餵給河馬吃嗎?

(幼兒可以根據已有經驗充分表達,如果一時說不出,可以回家後繼續找找、說說,自然地將活動延伸到家庭中。)

延伸活動:

帶上紅、黃、綠、紫色的小房子到戶外進行“住房子”的遊戲。方法是:幼兒先說出自己是某種水果,然後住進與這種水果顏色相同的小房子裏,如先說出“我是黃色的芒果”,然後住進黃色的小屋裏。遊戲可反覆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繼《糖不見了》活動課之後,有一天李朝琪問我:“爲什麼老師杯子裏的“黑糖”沒有化掉,而是變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是呀是呀,變大了,好神奇!” “好像我爺爺杯子裏的茶葉也是這樣的。”……小班幼兒的好奇心是很強的,他們還沉浸在溶解的現象中,突然發現老師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沒有溶解反而變大了,他們對此感到很疑惑。結合我的個人子課題《“做中學”模式在小班科學活動中的探究》,考慮到小班幼兒具有直觀思維的特點,我決定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猜測、實驗驗證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對於活動材料的選擇,我事先做過試驗,發現胖大海膨脹需要的時間很長,像花茶之類的膨脹前後變化不夠明顯,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時短、膨脹前後對比效果明顯兩大特點,符合我們的課時需求。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小班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整個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嘗試探索,感知物體膨脹的有趣現象。

2.對膨脹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個。

2.盤子四個(內裝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徵。

1.師:你們看盤子有什麼?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2.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和觸感三方面來感知。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

師:摸一摸是什麼感覺的?

3.小結:黑木耳的顏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白木耳的顏色是有點白有點黃,看上去像獅子的臉、像花、像珊瑚……它們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分析:通過有目的的引導,讓幼兒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基本瞭解,爲幼兒進行大膽的猜測提供了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

二、通過猜測、實驗,感知膨脹現象。

1.師:如果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裏,你們猜猜會怎樣?(幼兒猜測並講述)

2.師:黑木耳和白木耳到底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幼兒操作並探索)

(分析: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他們的猜測會有對有錯,讓他們帶着自己的猜測去實驗,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初步感知膨脹的現象。)

三、對比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後的變化,共同討論膨脹現象。

1.師: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幼1:開花了。

幼2:變大了。

師:它們爲什麼會變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2.師:我們再來摸一摸它們,會是什麼感覺呢?

幼:滑滑的、軟軟的。

3.小結:像黑木耳、白木耳這樣原來乾乾的、硬硬的東西,放在水裏會變大、變軟的,就是膨脹現象。

(分析:通過形態、軟硬程度方面的對比,將幼兒的觀察進行集中,突顯本次活動的`重點,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事物膨脹的原理。)

四、延伸、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

1.還有什麼東西也像黑木耳、白木耳一樣,在水裏會膨脹的?

2.播放課件,當幼兒說出來即出示相應的物品圖片。

3.你們回家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和老師、小朋友說一說。

(分析:這是將幼兒的認知放大、擴寬,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讓幼兒認識、瞭解、熟悉、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節、思路很清晰,我在課前也做了很多的考量和工作,從材料的選擇方面、課件的準備等。活動分四個環節:首先,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在說說中感知、瞭解黑白木耳的基本特徵,幼兒的參與熱情很高。接着,讓幼兒猜測,驗證,使得幼兒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慢慢發現木耳在水中變大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育理念。然後,通過對比膨脹前後木耳的變化,分析其長大的原因,感知了膨脹現象,總結膨脹的概念。最後一環節又迴歸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從生活中找會膨脹的物體,幼兒在前,教師在後,以PPT的方式滲透了更多會膨脹的物體。

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由於出現了兩樣物體同時需要幼兒觀察,所以他們的觀察注意力不能夠全面顧及,所以我想如果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只選擇一樣白木耳而非兩樣的話,幼兒觀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些。在活動中有的小朋友說不知道杯中的黑白木耳已經變大了,可以讓他們參照盤中剩餘的黑白木耳,多對比一下、引導一下,那麼他們就會更加地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