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正確認識和區分物體的長短和高矮,能將物體按長短高矮排序。

在比較的過程中,逐步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能根據操作的理由,檢查操作的結果是否正確。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大小、長短排序的經驗。

物質準備:教具,學具。

活動過程:

彩色紙條的遊戲:

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交流:"你看過哪些顏色的紙?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在哪兒看到的'?"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

教師出示長短不同的紅色卡紙紙條,請幼兒通過看和觸摸,說說它是什麼紙,有什麼不同。

出示排序底版,鼓勵幼兒爲紙條排排隊

請幼兒介紹自己是按什麼順序排的,先排什麼樣的,再排什麼樣的,用的是什麼方法。

啓發幼兒思考:

你還有什麼排隊的方法?這些紙條還能怎麼排的?

小組操作活動。

(1)塗圓圈

(2)比較長短。

3、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3、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瞭解中國農曆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麼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瞭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並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教學反思:

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和體驗A段樂曲的平穩、B段節奏的跳躍和C段音樂的優美。

2、藉助啄木鳥個大樹捉蟲的情節和動作,初步認識和感受樂曲和曲式結構,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樂段的變化。

3、在分角色做運動時,注意與同伴進行眼神交流,體驗合作運動的樂趣。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⒈音樂(完整的ABC段、A段、B段、C段)。

⒉掛圖。

⒊圖譜。

活動過程:

⒈出示掛圖導入故事,激發幼兒欣賞的興趣。

教師:①這棵大樹怎麼了?(幼兒討論)故事:②在一個美麗的鄉村裏有一片蘋果樹,有些蘋果樹生病了,請來了啄木鳥醫生,經過檢查發現是蛀蟲在搗亂,於是啄木鳥醫生就"篤篤篤,篤篤篤"地把蟲捉完了。蘋果樹的病治好了,又長出了茂盛的樹葉,變得更美麗了。

⒉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平穩和優美。

教師:①老師爲剛纔爲這個有趣的小故事配上一首音樂,讓我們來欣賞吧!(第一遍欣賞音樂)②老師爲這首音樂製作了一張圖譜(出示圖譜)請你根據老師手指的'圖譜,完整欣賞音樂,瞭解音樂的結構。(第二遍欣賞音樂)這首音樂可以分爲3個部分?A部分講蘋果樹生病了,B部分講啄木鳥醫生爲大樹治病,C部分講蘋果樹的病治好了,啄木鳥高興的飛來飛去。

③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右手食指跟老師手指圖譜,欣賞音樂(第三遍欣賞音樂)。

⒊引導幼兒用動作參與欣賞。

問:①啄木鳥是怎麼給生病的大樹檢查的?(聽A部分音樂,做檢查的動作,如:由上到下均勻地撫摩樹幹等)②啄木鳥又是怎麼給大樹治病的?(聽B部分音樂,做捉蟲的動作。)③大樹的病治好了,啄木鳥高興得怎麼樣了?(聽C部分音樂,做有節奏地做飛的動作。)⒋欣賞音樂創編動作:

①請小朋友坐位置上扮演啄木鳥跟音樂做動作(教師指圖,第一遍欣賞)。

②請一位幼兒到黑板前指圖譜,其餘在位置上扮演"啄木鳥"聽音樂做動作(第二遍欣賞)。

③小朋友在坐位置上,找你旁邊的小朋友分別扮演"大樹"和"啄木鳥"聽音樂做動作。(第三遍欣賞)。

⒌指導幼兒學習分角色聽音樂表演。

幼兒在場地中間找空位置扮演角色聽音樂做動作。(要求:幼兒自選角色:啄木鳥或大樹,聽音樂角色做動作,引導幼兒注意與同伴眼神的交流)。

⒍活動結束:幼兒欣賞音樂,扮演啄木鳥到操場上捉蟲.

活動反思:

1、在農村幼兒園中,在一個幼兒教學班裏,幼兒的實際年齡常常是有區別的,這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來進行備課,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2、注重對幼兒進行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的培養,能爲幼兒提供適宜的空間,提供自主活動的機會,並適當的給予指導,重視對幼兒情感的培養。

3、幼兒在活動中情緒積極,主動性強,能夠獲得一定的技能。

4、由於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很好地駕馭教學過程,較好地達成了活動目標。

5、教態自然,親切,有情感交流,能理解和尊重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利用輪胎學習各種走法,發展幼兒對走、跑的控制能力。

2.發展幼兒的協調性、創造性。

3.培養幼兒勇敢、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活動準備

1. 輪胎若干 。

2. 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隊列練習

1) 幼兒聽口令做動作:稍息、、向前看齊、原地踏步走

2) 隊形變化:六路縱隊一一三路縱隊——六路縱隊——一個大圓——螺旋形走——開花一一六個小圓——六路縱隊。

3) 聽音樂,在教師帶領下做運動操《小小運動員》。(自編)

2、基本部分

1) 幼兒分散玩輪胎,鼓勵幼兒玩出多種花樣。(獨自玩)。教師:“今天我們用輪胎來鍛鍊身體,請小朋友每人拿一隻輪胎分散玩,比—比誰的玩法多,誰的玩法最有趣。”

2) 幼兒集中.交流玩法,將新穎。有趣的'玩法推廣:(滾、鑽、旋轉、跳、爬、躺、 划船等)

3) 幼兒再次玩輪胎。(引導幼兒合作玩輪胎)。教師:“輪胎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許多人玩,請你和好朋友一起玩輪胎,看哪些小朋友花樣玩得多、合作得好。”

4) 幼兒集合成六路縱隊,請部分幼兒示範表演合作玩輪胎。

5) 學習新玩法:走輪胎

玩法1:將輪胎擺成大圓形。幼兒圍成圓形隊伍,成一定間隔後面向圓心站好,老師隨意指定幼兒從圓形輪胎的間縫中走一圈,回到原來位置,以速度快的幼兒爲勝。 (規則:必須按照蛇形路線走完一週回到原位置)

玩法2:老師和幼兒一起將所有的輪胎建成一座高山,幼兒們在輪胎高山上行走,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和勇氣

玩法3:輪胎一個挨着一個平放在地上,踩着輪胎兩端走過去。

四、活動結束:

1. 聽音樂做腰、腿等部位的放鬆運動。

2. 組織幼兒整理輪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掌握長頸鹿的基本形態,學會以長頸鹿頸部方位變化來表示其簡單動態。

2、教育幼兒學習長頸鹿,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頭、頸、身體分開的長頸鹿圖片。

2、畫有草地、天空、樹林的背景圖。

3、油畫棒、記號筆、圖畫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與討論

(1)(出示長頸鹿)教師提問:這是誰?爲什麼它的名字叫長頸鹿?它的脖子象什麼?(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引導幼兒說出長頸鹿的脖子象大吊車、梯子、天橋。)

(2)一天,小動物和長頸鹿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可是,草地前有一條小溪,小動物跳不過去,長頸鹿一聲不想,立刻把自己的脖子變成了什麼?(變成小橋,讓小動物從橋上走了過去。)請幼兒轉動長頸鹿的脖子成水平變成“橋”。

(3)小動物來到草地上,想找個滑梯玩,可是哪裏有滑梯呢?長頸鹿一聲不想,又變成滑梯,它是怎樣變成滑梯的呢?(把脖子伸向草地,讓小動物從它的.脖子上滑下去。)請幼兒轉動長頸鹿的脖子成傾斜變成“滑梯”。

(4)長頸鹿肚子餓了,長頸鹿看見樹上結着許多大蘋果,就把小動物一個個送到樹上吃蘋果,它是怎樣把小動物送上樹的?(它象大吊車一樣,把小動物吊起來,送到樹上。)請幼兒再試作大吊車轉動。

(5)太陽快下山了,長頸鹿有變成一輛旅遊車,載着小動物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二、提出創作要求

長頸鹿爲什麼會做這麼多的好事?(因爲他有會轉動的長脖子。)請那麼把長頸鹿的好事都畫出來。

三、幼兒作畫,教師知道要點

(1) 每位幼兒畫一件長頸鹿做的好事,可結合故事內容,也可大膽想象。

(2) 提醒幼兒把長頸鹿的脖子畫長,並畫出不同姿勢。

(3) 注意長頸鹿與小動物的相對大小。

(4) 要求有目的地選擇與動物相似的顏色。

四、引導評價

(1) 長頸鹿做了哪些好事?它是怎麼做的?

(2) 你最喜歡哪幅畫,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數的組成和加減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大班幼兒已經學習過6到9的組成和加減,對於數的組成和加減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手操作、記錄結果,在教室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複習9的加減。

2、通過幼兒實際操作,學習10的組成,在感知組成的基礎上,掌握組成的遞增規律、遞減規律、互相交換規律;學習10的加減。

3、發展幼兒觀察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操作笑臉、記錄表格、筆。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開火車"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出示9點字樣,說明火車是在9點的時候開。當老師說:"嘿嘿,我的火車6點開"幼兒說:"嘿嘿,我的火車3點開。"(老師說的點數和幼兒說的點數合起來等於9)二、複習9的加減1、出示笑臉小朋友,請你們根據看到笑臉的顏色,將加法算式填寫完整。

2、出示蜻蜓仔細觀察蜻蜓的數量,發現蜻蜓變少,寫出減法算式。

三、學習10的組成1、幼兒動手操作師:"老師這裏有10個笑臉,要把他們分成兩份,看看我們小朋友能分出幾種方法。在操作的過程中,請小朋友把自己分的方法記錄下來。"2、師幼共同總結10的九種分法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10的組成規律教師小結:把一個數分成兩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減少個1,即遞增遞減規律;把一個數字分成兩部分,數字不變,位置互換,這就是互換規律。

四、學習10的加減,看圖列算式師:"這裏有10個藍色的'圓圈,你發現有什麼不同嗎?"引導幼兒發現顏色的不同,根據顏色列出算式。

五"碰球"遊戲鞏固10的組成出示數字10,,對學生說:"嗨、嗨、我的6球碰幾球?"幼兒說:"嗨、嗨、你的6球碰4球。"學生說出的數必須與老師說出的數合起來是10。

備註:本節課選自《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大班下學期P135《10的組成和加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大肌肉運動,四肢協調活動的能力。

2、通過遊戲,讓幼兒主動探索每種車的不同玩法,體驗玩車的快樂。

3、初步培養幼兒同伴之間友好相處、互相謙讓的品質。

4、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5、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玩法:

1、 扭扭車:

a、能用不同的方法讓車子往前,例如:坐在車上,雙手握住車把手扭動;雙膝跪在車上,雙手握住車把手扭動;單膝跪在車上,一隻腳蹬地使車子往前等。

b、鼓勵幼兒扭動車子滑上小橋,能掌握車速,不讓車子滑到橋邊。

c、設置障礙,讓幼兒在滑動車時鑽過一定高度的橡皮筋。

2、 三輪車:

a、設置快慢車道以滿足不同能力的幼兒,讓幼兒知道“交通規則”。

b、設置障礙,讓幼兒在障礙中呈S形往前行駛。

c、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玩,一人騎車,一人站在車後,在規定的.路線上行駛。

3、 獨輪車:

a、樂意推動獨輪車,掌握平衡。

b、在一定的路線中行駛,車上可放置物品,增加遊戲的樂趣,例如:運西瓜,送禮物等。

小百科:車(chē)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20xx年)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四。 宋末元初的夷族入侵,更導致了車姓子孫足跡遍佈於福建、廣東等地局面的出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名稱:

滾動的輪子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男孩子較多,對交通工具很感興趣,對於圓頭圓腦的輪子更是有無窮盡的探索樂趣,每次活動後,都圍着我嘁嘁嚓嚓,意猶未盡。我便由此想出再讓孩子對於輪子有進一步的探索。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測量等操作活動,瞭解我們的周圍世界有各種輪子。他們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形狀,使得輪子能滾動,並能使物體移動。

2、學習測量技能,發展幼兒觀察、操作能力,擴展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請每一個幼兒帶一個輪子或有輪子的玩具。

2、教師準備有輪子和缺一個或二個輪子的玩具幾個,短繩子若干條。

活動過程:

教師:“請你們把帶來的輪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動,然後告訴我,是什麼使你們的.玩具移動的?”

幼兒:“輪子”

教師:“請你們觀察一下輪子是什麼,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允許幼兒互相觀察玩具。

教師:“你們還可以用小繩子量量它有多長。”

教師示範用繩子量輪子的大小,講述量的方法,允許幼兒相互測量玩具。

教師:“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鐵,有的用橡膠做的,它們做的材料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都是圓形的。”

教師:“你們想過嗎?爲什麼輪子都是圓的呢?”

“現在你們可以再玩玩,觀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發現,請告訴大家,爲什麼輪子是圓形的?”

:“圓形的輪子能滾動,長的、方的積木不會滾動,有輪子的玩具移動省力。”

“你們在幼兒園、家裏、街上還看到過有哪些東西有輪子?”

“如果這些東西沒有輪子將會怎樣?輪子壞了又會怎樣?”

教師:“請你們以後在街上、家裏、商場裏各個地方觀察有輪子的車子、機器他們是怎樣工作的?以後請你們再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