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奶牛的特徵以及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2、在情景化的活動中,自然萌發感謝奶牛的情感。

3、使幼兒對探索奶牛感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前已積累有關牛奶的經驗,並自帶兩種奶製品;

2、幼兒情景表演準備,錄像準備,“奶牛媽媽”角色準備;

3、歌曲《小奶牛》磁帶、錄音機準備。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幼兒情景表演“蒙牛酸酸乳”廣告片)

2、“酸酸甜甜”的是什麼?你們還喝過什麼牛奶?

3、討論:這些牛奶是從哪裏來的呢?

(二)觀看錄像,走近奶牛;

1、觀看第一遍錄像,提問:

(1)奶牛長得什麼樣?(引導幼兒瞭解奶牛身上的花紋以及碩大的乳房等主要特徵)

(2)你還看到了什麼?(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

2、觀看第二遍錄像,提問:

(1)牛奶是從哪裏來的?(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表達。)

(2)你想對奶牛說什麼?(激發幼兒自然萌發對奶牛的謝意)

3、討論:草、奶牛與人之間有什麼關係?(教育幼兒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三)交流討論,好吃的牛奶;

1、今天,小朋友們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奶製品,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個別介紹自己帶來的奶製品。)。

2、集體互相交流自帶奶製品的種類、包裝、味道等。

小結:奶製品種類多、包裝精美、味道好,它們中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小朋友們都很愛吃。(再次激發幼兒對奶牛的感謝之情。)

(四)歡快體驗,親親“奶牛媽媽”;

1、“哞,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我嗎?”(與小朋友親切交流)

2、“你們爲什麼每天都要喝奶?牛奶對人們有什麼好處呢?”(幼兒與奶牛媽媽交流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小結:牛奶中含有對人身體有益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以及豐富的鈣質,它幾乎含有所有的營養物質,吃酸奶還有助於消化,提高免疫力。

3、多吃奶長得高、身體棒,我們應該感謝誰呀?(幼兒謝謝奶牛,與“奶牛媽媽”親切擁抱。)

4、歌表演《小奶牛》,表達對奶牛的熱愛之情。

(五)延伸活動,共享美味。

師幼共同品嚐好吃的奶製品,表達對奶牛的謝意。

活動重點:瞭解奶牛和奶製品的特點。

活動難點:知道爲什麼要感謝奶牛,自然萌發對奶牛的謝意。

活動反思:

《感謝奶牛》這個活動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作爲幼兒探索的對象。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作爲活動的主體,通過活動前的自主蒐集資料、積累有關經驗;活動中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以及活動後的經驗拓展和提升,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以及與環境的互動,整個活動也體現了幼兒自主構建的全過程。活動進行得比較成功,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蒙牛酸酸奶”和“奶牛媽媽”的動漫形象與孩子們進行互動。活動中氣氛活躍,濃厚的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活動中還運用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對離日常生活較遠的奶牛產生直觀、感性的認識,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的教學。幼兒在情景化的活動中對奶牛的特徵以及牛奶的來源、種類、味道、作用等進行主動地探索和交流,解決了一個又一個被情景引發出來的爲什麼,激發了幼兒熱愛和感謝奶牛的情感!

其次,整個活動較好地實現了情感教育內容,情感教育伴隨着活動的各個環節潛移默化地進行。當孩子們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一頭奶牛一天能產三十斤奶,夠一個小朋友喝兩個月;看到超市裏各種各樣的牛奶製品琳琅滿目;瞭解到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和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時,他們都由衷地發出“哇——”和“嘖嘖——”的讚歎聲,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對奶牛的謝意。當“奶牛媽媽”出現時,孩子們的擁抱和親吻將這種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活動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活動最後,大家互相打開奶製品包裝袋,分享自帶奶製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會品質也得到了培養。

此外,在活動中還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幼兒暢所欲言,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有關經驗的積累、豐富的材料準備、寬鬆的活動氛圍,讓孩子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整個活動尊重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科學、社會、健康、藝術等領域內容互相滲透,寓教育於輕鬆愉悅之中。幼兒在豐富自身生活經驗的同時,進一步認識到了動、植物與人類的關係,激發了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討論的環節時,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交流面,材料的擺放也給幼兒的互動帶來不便,在今後的活動中還應注意細節部分的考慮,爲幼兒的學習提供合理的活動空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學習3、4的組成,歸納、總結、學習3、4的組成 。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活動準備

課件-數學:2-64分開聚合,2-65分開聚合,2-67,分開聚合。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遊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2的好朋友是幾和幾?2的好朋友是1和3)

二、初步學習3的組成。

1.課件演示:2-64分開聚合

教師:這裏有3個漢堡,請小朋友想一想,3個漢堡能分出多少種不同的分法。

幼兒看課件說出:

3個漢堡能分成1個漢堡和2個漢堡

3個漢堡能分成2個漢堡和1歌漢堡

小結: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

3可以分成1和2,

3可以分成2和1。

2.課件演示:2-65分開聚合

1個漢堡和2個漢堡合起來是3個漢堡

2個漢堡和1個漢堡合起來是3個漢堡

小結:

1和2合起來是3;

2和1合起來是3。

三、初步探索4的組成。

1.課件演示:2-67,分開聚合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4塊西瓜有幾種分法?

幼兒根據課件說出:

4能分成1和3

4能分成2和2

4能分成3和1

2.老師寫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還有3和1這兩組數都有一個相同的數字幾?它們的數字相同,但是它們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種分法後,將兩個部分數的位置交換一下,就是另一種分法,左邊的數後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多1,右邊的數後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少1,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4。

小結:4分成兩份有三種分法,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3和1,

4可以分成2和2,

1和3,3和1,還有2和2它們合起來都是4。

四、幼兒操作練習

鞏固遊戲----“找朋友”:

3的'好朋友是2和1(1和2)

4的好朋友是1和3(2和2,3和1)

五、集體講評幼兒操作練習,進一步鞏固3、4的組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知道多種植物種子的特點。

2.在觀看視頻、配對遊戲中自主瞭解種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產生繼續探究其它種子旅行方式的慾望

活動準備:

1.根據圖畫書內容製作的動畫課件。

2.圖畫書《一粒種子的旅行》、種子實物若干、放大鏡24個。

活動過程:

一、聊一聊旅行,導入活動。

教師:孩子們,你們外出旅行過嗎?是怎麼去的?

師:你們有的乘坐汽車、有的乘坐火車、還有的乘坐飛機去旅行。旅行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地方的風景。有一羣植物的種子也想去遠處旅行,它們是誰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

二、觀察交流,知道植物種子的特點。

1.分組觀察。

教師:請你們到後面的桌子上仔細認一認,有哪些植物的種子,這些種子長得怎麼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交流觀察。

教師:誰來介紹一下你認識的種子,它長得怎麼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3.。

三、觀看視頻,自主瞭解種子的旅行方式。

1.觀看視頻,自主學習。

2.幼兒交流,播放視頻。

師: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是怎麼旅行的?

3.教師:

在植物世界中,種子們各有他們特殊的本領。有的藉助風力旅行,有的藉助彈力旅行,有的藉助動物出租車去旅行。

四、配對遊戲,根據種子的特點選擇旅行方式。

1.介紹操作要求。

2.操作。

五、觀看視頻,拓展經驗。

1.觀看水力旅行的視頻。

教師:其實自然界的植物除了運用風力旅行、彈力旅行、藉助動物旅行,還有些植物會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活動:

教師:鴨腱藤是怎麼旅行的?這些種子真聰明,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還有其它很多種子,它們又是怎麼旅行的呢,這個祕密就藏在這本圖畫書裏。圖畫書的名稱是《一粒種子的旅行》。活動結束後,我們可以再讀一讀這本圖畫書,瞭解更多關於種子旅行的祕密。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科學區投放《一粒種子的旅行》等關於種子旅行的圖畫書,幼兒繼續閱讀了解植物種子的祕密。

2.生活活動:在散步等活動中,引導幼兒繼續觀察瞭解植物種子的特點及旅行方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複習6以內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分合方法。

2、進一步感知數的互補關係。

3、在活動中,獨立思考,認真書寫。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習過6以內數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記錄紙和筆。

學具:(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

(2)組成連線:做成各種小動物形狀的底紋,頂部寫有6以內的總數,其他地方分爲兩排,可以使組成總數的數字或點子。

活動過程:

1、快樂碰一碰。

◎“碰球”遊戲。教師和幼兒共同玩“碰球”遊戲,複習6以內各數的組成。

◎ 找朋友碰一碰。請每個幼兒自己做一張5以內的數卡,貼在胸前,聽音樂《找朋友》唱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號朋友,握握手,碰一碰,我們合起來就是6。邊唱邊拍手找朋友,找到朋友後與他握握手,碰一碰身體。唱完以後還要再說一說:×和×合起來是6。

2、操作活動。

◎填空格。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分合式填空格。

◎幫瓢蟲找花。觀察花盆上的算式和瓢蟲身上圓點的數量,請你連線幫瓢蟲找花。

◎給鄰居塗色。觀察樓房裏居住的動物,請你用相同的顏色給他們的鄰居塗色。

◎看算式填空格,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數一數動物的數量,圈出相應的數字。

3、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活動過程及結果。

◎對能獨立思考,按要求認真書寫的幼兒給與表揚和肯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物體的數量,探索、發現自然數列的等差關係。

2、學習用語言表述“x比x多1,x比x少1”。

3、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可以掛在幼兒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別畫有1-10個實物,反面標有相應的數字,每種數字的卡片數量相等。

2、多媒體音樂3、教學ppt。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好(老師好),我想問一下小朋友,誰能告訴我他是誰?(出示爸爸去哪兒中村長的扮演者李銳)。

2、原來是村長呀,他來幹什麼呢?我來問問。哦,原來他想邀請我們班小朋友去參加《爸爸去哪兒》的節目啊,你們高興嗎?(高興)。那我們一起出發吧,閉上眼睛。

3、出示ppt,進行講解。

小朋友玩的開心嗎?我們休息吧。

活動反思:

1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學生在幼兒園已有初步的接觸,接受起來不是很困難。但學生大多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爲此,教學的重點就要落在“爲什麼是這樣的”,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弄清比較大小的方法,真正會比較數的大小。另外,大於號、小於號的運用也是個難點,學生容易混淆,所以要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兒歌形式教學,便於學生記憶,從而降低難度,正確應用。另外,在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

遊戲:排排隊。請10位學生上來當數字娃娃1、2、3、4、5、6、7、8、9、10,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它們排排隊嗎?

(1)按大小排隊。(學生可以用數字卡片自己擺擺看,再交流)

(2)誰最大?誰最小?你能選出其中兩個數比大小嗎?(每個學生用“﹤”“﹥”擺一擺)看誰想的多!再上臺彙報。

這一設計,是在學生已認識了1-10各數及大於、小於、等於的基礎上安排的一個開放性練習。在這樣的題目中,學生既可以得到基礎性的訓練,又可以開闊思路,發散思維,同時增加了練習的樂趣,避免了呆板、枯燥的練習。與常規練習相比,學生更樂於參與這樣的遊戲練習,效果較好。

並且在課的結束,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下課後請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誰和誰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幾等於幾?我們下節課交流,比比看誰找得多!

這樣就把簡單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原來藏有這麼多的數學知識,而學好了數學又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悄悄的播下了“學好數學大有用處”的種子,也使他們體會到“數學並不遙遠,就在身邊”,從而樹立起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意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摺紙活動的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開發幼兒智力。

2、教幼兒學習折衣服的方法,學會看過程圖。

3、培養幼兒細緻、認真的手工習慣。

4、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正方型白紙、水彩筆或油畫棒。

2、衣服的摺疊過程圖及範例(經過裝飾和沒經過裝飾的)。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師:小人國要舉行慶新年聯歡會了,可是有許多小人還沒有演出服裝,請小朋友幫助他們設計製作漂亮的衣服。

2、欣賞範例。

讓幼兒觀察範例(裝飾的和不裝飾的)是怎樣做成的,說說哪件衣服最漂亮,爲什麼?

3、摺疊衣服:邊示範邊講解,教幼兒看簡單的摺疊符號進行摺疊。

4、裝飾衣服:鼓勵幼兒自己設計花樣裝飾衣服。

5、服裝展覽:將幼兒摺疊的衣服展覽在作業袋中,組織幼兒欣賞、評論,對作業認真、細緻、有創造的給予表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初夏陽光的溫暖,萌發熱愛自然的情感。

2、初步瞭解太陽能的應用。

3、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並與同伴共享實驗成果。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積極參與實驗,學會操作方法,感受陽光帶來的樂趣。

2、難點:初步瞭解太陽能的應用。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掌握初淺的風、火、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有關知識。

2、物質準備:教具——活動前將太陽能設備圖片張貼在活動室;自制的太陽能熱水箱;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放大鏡、凹面鏡、浸過四氯化碳液體的實驗紙。

四、活動過程:

(一)體驗陽光的溫暖。

1、幼兒熱身運動。

2、幼兒裸着上身(可身穿背心),自由玩耍。

3、指導幼兒觀察天空,向着太陽呼叫,體驗在太陽光照射下的感覺。

(二)探索陽光轉化爲熱能。

1、實驗一:手拿放大鏡在陽光下玩耍。

(1)提示幼兒不要透過放大鏡直視太陽,以免灼傷眼睛。

(2)用放大鏡玩一玩,你能發現什麼? (發現放大鏡與太陽光的關係)

(3)把一張紙放在白光上,你又會發現什麼?在樹蔭下,幼兒席地而坐,自由交談剛纔的發現。

2、實驗二:出示簡易的太陽能熱水箱。

(1)幼兒試試水溫。

(2)然後把它放在太陽下,實驗後試試水溫,說出感受。

3、實驗三:將放大鏡放在太陽底下,再用實驗紙放在放大鏡的下面,發現紙會燃燒。

小結:小朋友都發現了在太陽光下用放大鏡會使紙燃燒、箱子裏的水變熱了。

(三)交流討論太陽能的應用。

1、提問:

(1)根據這一原理人們製造了許多太陽能設備,你知道有哪些?

(2)太陽能設備用不用燃料,太陽能會不會用完?

(3)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利用太陽能製造什麼?

2、延伸活動:

回家向爸爸媽媽瞭解有關太陽能的用途及知識。

3、活動評析。

五、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我們進行了風、水、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教學,幼兒已初步瞭解能源的有關知識及其運用。有了這一基礎,讓大班幼兒瞭解太陽能是可以接受的。

太陽光是幼兒常見的自然物,如何讓幼兒理解太陽光轉化爲熱能源,初步瞭解太陽能的初淺知識,根據幼兒認識特點,設計了室外科學活動,來幫助幼兒在實驗操作中理解。爲達到寓教於樂,以“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形式,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着手:追逐太陽、向着太陽呼叫。並通過提供放大鏡、實驗紙、太陽能熱水箱、圖片佈置、環境設置等,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成爲活動的主人,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玩得愉快,學得輕鬆。

六、效果分析。

整個活動構思巧妙,內容生活化,強調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每個環節在做做、玩玩的基礎上加上想想說說,特別是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爭相發言,孩子們把自己的一點一滴發現都說出來與老師、同伴分享。在最後環節中對實驗的經過、發現進行交流討論,將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獲取的、以往積累的種種零亂、模糊的經驗加以組織提升,使其想象創造出更多的太陽能設備,不僅讓幼兒獲得一些環境的知識、懂得環保的道理,也發展了幼兒主動參與改善和保護環境所需要的動機、能力等環境素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3.比較6、7兩數的關係,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卡:[1-66]按照線寫數字, [1-67]按照線寫數字

2.蝴蝶、小兔卡片若干,數字6、7卡片若干,紅、藍兩色圓片若干。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拍手遊戲:小朋友拍手的次數要比老師的多1下,老師拍4下,小朋友就拍5下。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利用蝴蝶與小兔的圖卡比較6、7兩數的關係。

(1)圖卡上的蝴蝶與小兔玩捉迷藏,有幾隻蝴蝶?幾隻小兔?

(蝴蝶6只,小兔7只)

(2) 6只蝴蝶用數字幾來表示?7只小兔用數字幾來表示?

(幼兒分別回答數字6、7後拿出數字擺在實物後面)

2.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蝴蝶多還是小兔多?小兔比蝴蝶多幾隻?蝴蝶比小兔少幾隻?

(2)7比6多幾?6比7少幾?

(請幼兒完整回答)

(3)怎樣才能讓蝴蝶和小兔一樣多?

3.掌握相鄰兩數之間的轉換關係。

(1)知道“添上”(加上)一隻蝴蝶,變成一樣多。

(2)知道“拿走”(減去)一隻小兔,變成一樣多。

4.教師引導幼兒用拍手問答的方式說“數字問答歌”,

複習鞏固6、7兩數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玩遊戲:我來說,你來做

請幼兒兩人一組,一名幼兒分別拿出6個紅色圓片、7個藍色圓片,請另一名幼兒將紅色圓片和藍色圓片變成一樣多,可交換進行。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樂於探索,能積極參與、大膽創新。

2、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紙桌能站起來、站得穩的方法

3、在討論交流中積累和提升經驗,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每人三張紙,雙面膠若干,積木。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利用自身的經驗,嘗試製作紙桌,探索紙桌能站起來的原因。

1、教師提問:“紙可以做什麼?”引出製作紙桌的課題。

2、教師簡單介紹紙桌的製作方法

3、幼兒製作,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製作。

4、教師提問:“你的桌子站起來了嗎?”引導幼兒給站不起來的桌子尋找原因。

5、通過向紙桌吹氣的小實驗,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探索桌腿高矮、粗細對桌子站得牢的影響。

二、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並吸取同伴的長處,探索製作一張站得穩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師簡單小結桌子能站得穩的方法(桌腿要粗,矮),並啓發幼兒再做一張站得穩的桌子。

2、幼兒第二次製作,教師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創新,想辦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師提問:“你的桌子站得穩嗎?爲什麼?”讓幼兒簡單介紹自己的製作方法,並加深對桌子站得穩的認識。

4、教師提問:“你的桌子上能放東西嗎?”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

三、引導幼兒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積木,體驗成功的快樂,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

能力。

1、教師提問:“你的桌子能放東西嗎?”讓幼兒在桌子上進行放積木的嘗試。

2、教師以比賽的方式,引導幼兒儘量多地放積木。

3、通過比賽,以“誰的積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等問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的桌腿對桌子承重能力的影響。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健康

設計意圖

第一次閱讀《你不知道的三個朋友》這本繪本時,我就被其生動有趣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內容所吸引。如何將這樣一個有一定理解難度的繪本帶給孩子們呢?在對繪本內容進行了畫面的取捨和呈現順序的調整後,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認真觀察、閱讀繪本。理解繪本內容。

2.能在生活中保持愉悅的心情,並樂於做一個傳遞快樂的人。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體現心情的場景圖片4幅,心情卡片、照片、心情標記、記號筆若干

3.心情魔法罐2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活動主題

師:你們有自己的朋友嗎?跟朋友在一起是什麼感覺?(幼兒講述)

師:從你們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擁有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兒,對嗎?其實還有三個朋友每天也陪伴在我們身邊呢!

2.觀察封面,激發閱讀興趣

提問:認識他們嗎?猜一猜,他們可能是誰?

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認識肚子先生、心小姐、腦教授。

師:原來肚子先生、心小姐、腦教授就是“你不知道的三個朋友”,一起來看看這本繪本吧!

3.分段閱讀,理解故事內容

(1)認識三個朋友所處的位置

畫面一:在你出生的那一天,有三個好朋友住進了你的身體裏,腦教授住在頂層、心小姐住在一層的左邊、胖胖的肚子先生則住在地下室。

提問:這三個朋友分別住在哪裏?(幼兒指認)

師:心小姐住的地方比較神祕,一下子可能不一定感覺到,不過我有一段視頻可以幫助到你們哦!(教師播放心跳的動畫短片)

師:讓我們跟隨心小姐一起來跳一跳。(教師帶領幼兒原地跑一跑、跳一跳,然後引導幼兒將手按在心臟部位,感受心跳)

師:原來這三個朋友就住在我們的身體裏,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三個朋友每天在我們的身體裏做什麼工作呢?

(2)瞭解腦教授和肚子先生的主要功能

腦教授

畫面二:聰明的腦教授負責把你每天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嚐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收集起來,好讓你以後進行回憶。

提問:腦教授的工作是什麼?(幼兒講述)你們的腦教授現在在想什麼?

肚子先生

播放畫面三:幼兒觀察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引導歸納。

①肚子先生負責加工你每天吃下去的各種各樣的食物。

②燙的食物他會先幫你吹涼,冷的飲料呢?不加熱會發生什麼事情?(肚子疼、拉肚子等)

③碰到你不愛吃的或者吃飽了,貼心的肚子先生會幫你把喉嚨打個結。

④如果你吃得太快、太猛了,惹惱了肚子先生,他會送你一個嗝兒。

4.重點感知,理解心小姐的工作

(1)討論、表達

畫面四:心小姐負責照顧你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心。

提問:你們認爲這些心包括什麼呢?(教師引導表述自己遇到的快樂和不快樂的心)

(2)觀看視頻

①地震後災區的場景,人們紛紛向災區人民獻出愛心

師:災區人民現在是什麼樣的心?(傷心、難過、堅強)

捐錢的這些人是什麼樣的心?(關愛的心)

②哥哥和弟弟爲了丟失的玩具而吵架。

師:哥哥和弟弟分別是什麼樣的心?(哥哥——憤怒,弟弟——委屈)

(3)送心情標記

呈現四幅場景圖—快樂、憤怒、哭泣、害怕。

師:感受一下畫面中的主人公現在是什麼心情,請你從椅背上把心情標記拿下來,貼到相應的圖片上。

(4)畫“心”

①師:老師還爲你們準備了心情卡片,請你將遇到過的快樂或者不快樂的心畫下來。

②請l~2個幼兒說一說,然後把心情卡片送到心情魔法罐裏收藏起來。

(5)感知心小姐的工作

師:剛纔有小朋友畫了不快樂的心,心小姐是怎麼處理這些心的呢?

畫面五——畫面六:心小姐把流淚的心晾乾,把破碎的心粘好,把鬱悶的心抹平,然後把這些心小心地保存起來,好讓你送給別人。

師:當你不快樂的時候,你的心小姐還會跟你說些什麼嗎?

(6)觀看動畫,再次感知

①師:剛纔我們把遇到的心都收藏了起來,我把它交給心小姐,看看心小姐是不是可以把它們變成更快樂的心?

播放畫面七——畫面八:心小姐把不快樂的心變成快樂的心,從心情魔法罐裏跳出小朋友們快樂的心情卡片。

②教師從心情魔法罐裏取出貼有小朋友快樂照片的心情卡片(與視頻裏看到的相同),一一發給小朋友們。

師:讓我們把這份快樂藏起來,貼在自己的衣服上。

5.情感遷移,做一個樂於傳遞快樂的人

(1)師:小朋友們,你們快樂嗎?住在我們身體裏的三個朋友也很快樂哦!讓我們跟他們一起來段快樂的舞蹈吧!

(2)師幼隨着音樂《快樂song》,共同舞蹈。

(3)師:小朋友們,就我們快樂,行嗎?(不行]怎樣讓別人也快樂呢?(幼兒回答)

師:讓我們一起做個傳遞快樂的小小使者,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天天快樂!

反思:

本活動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對原繪本內容及呈現順序進行了調整,重點從情感角度出發,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

1.重觀察。繪本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孩子去發現、思考,進而表達,這也是繪本教學的三要素。本次活動中,從封面到內容,每一幅圖片的呈現,教師都積極地引導孩子進行觀察,讓幼兒去發現去思考,從而瞭解這三個朋友的主要功能。

2.偏情感。在初次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多數人會糾結這隸屬於哪一類繪本範疇,科普還是哲學?因爲繪本中容納的知識很多,從科學知識到生命教育,內容生動、豐富。執教者對繪本內容進行了取捨和調整,以情感爲重點,進行了活動設計。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感受不同的心境,難點是在生活中要保持愉悅的心境,並樂於去傳遞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