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8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8篇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練習用正確的方法投擲。

2. 通過遊戲《老鼠過街人人打》,能將沙包準確投向制定目標。

3. 感受投擲沙包和“打老鼠”的樂趣。

4. 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5. 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沙包若干,老鼠紙盒。(檢查衣物,然後安靜的順序下樓)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1. 教師帶隊進入場地,站好隊形。

2. 有一羣壞老鼠搶了鄉下小老鼠的食物,小老鼠又要請小朋友們幫忙了,但是啊,我們要先練好本領才能幫到他。

二、 準備活動

1.頭部運動

2. 腕關節運動

3. 腿部運動

三、玩沙包:

1.討論:沙包要怎麼扔才能扔的遠。

2.教師示範沙包扔法,請個別幼兒嘗試。

3. 幼兒初步練習(先徒手練習,再實物練習),教師指導。

4.講解幼兒初步練習的情況

5.幼兒繼續練習

四、玩遊戲《老鼠過街人人打》

1.講解遊戲玩法:老師拉着老鼠紙盒在場地的起點和終點之間來回跑,幼兒站在場地兩邊向紙盒內投擲沙包。(可先固定紙盒投擲,後移動紙盒)

2. 教師遊戲示範,請個別幼兒嘗試。

3.初步進行遊戲

4. 教師點評遊戲初步進行情況

5. 繼續遊戲

6.集合,總結。

7. 教師帶隊回教室。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設計:

在幼兒園班集體中有少數或個別幼兒是不受同伴歡迎的,他們缺乏與人正確交往、相處的方法,不會處理與他人之間的矛盾,使得情緒多變、衝動,難以控制,做出攻擊性的的舉動。長期這樣,其身心健康會受到影響。因此,以心理輔導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引導他們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節,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與他人交往,體驗愉快的情緒,讓自己成爲一個受歡迎的小朋友。

輔導目的:

1、瞭解自己不恰當方式所帶來的後果,及他人對自己的。

2、能重新認識自己,樹立信心,並尋找正確與人交往的方法。

3、提高自己對情緒的調控能力,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愉悅。

輔導的形式:

1、看情景表演或錄像;

2、自由討論、小組討論;

3、區域遊戲。

重難點:

1、重點:尋找並運用適宜的方式與同伴交往,學者調控自己的情緒。

2、難點:引導幼兒瞭解、認識自己的不良情緒所帶來的後果,討論有效積極的方法,幫助幼兒獲得成功。

輔導前準備:

1、攝下生活當中相關情景錄像;

2、臉譜兩張(發怒、笑);玩具若干;

3、音樂磁帶:幸福拍手歌。

輔導時間:1課時

輔導過程:

1、出示兩張臉譜,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或小組討論。

① 猜猜他們發生了什麼事?

② 你喜歡什麼表情,爲什麼?

③ 你不喜歡什麼表情,爲什麼?

2、教師:笑很可愛,大家都喜歡;發怒很可怕,會給別人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是大家不喜歡的。

3、觀看錄像(一):

大家正在玩遊戲,豆豆突然搶過同伴的一個玩具就跑,同伴邊跑邊喊跟着追,豆豆繼續跑着,還大笑,之後將所搶的玩具一仍又去看小朋友的書,並用勁地往小朋友中間擠。小朋友不請他看,他氣地將手中的玩具高高舉起想砸向小朋友,被老師制止。他將手中的玩具猛地扔出老遠,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4、啓發引導幼兒討論:

① 你喜歡豆豆嗎?爲什麼?

② 豆豆的表現給同伴們帶來了什麼影響?

③ 你在平時的活動中有沒有過影響別人,是什麼時候?

④ 那怎樣做纔不影響別人呢?

5、觀看錄像(二)並討論:

錄像:豆豆贈送貼畫給小朋友們;與同伴友好的看書、玩玩具。

討論:豆豆做了些什麼?他爲什麼會改變?

看了錄像後你知道了什麼?

6、教師: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爲,不亂髮脾氣,努力做一個受歡迎、被大家喜歡的人。

7、幼兒進行區域遊戲,教師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討論:剛纔玩玩具時,小朋友願意和你一起玩嗎?

當你很想玩別人的玩具,或自己的玩具不夠時,你是怎麼做的?心裏感覺怎麼樣?

8、集體跳《幸福拍手歌》,進一步體驗愉快的情緒。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隨着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幼兒園體育教育教學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是以“身心健康”爲主要指導思想的,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運動,在運動中快樂。幼兒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

活動目標:

1、學習肩上揮臂投準的動作技巧。

2、鍛鍊手臂力量,增強幼兒的目測力和動作的準確性。

3、激發幼兒對投擲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勇於嘗試的精神。

4、瞭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沙包40個。

2、教師自制托盤7個。

3、筐子6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幼兒入場。

教師帶領幼兒以兩路縱隊進入活動場地後,聽教師口令散開成兩個半圓。

師:齊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向左轉。小朋友們,請散開,5,4,3,2,1,立正。

2、熱身操練習。

師:小朋友們,請跟着老師一起來做運動。準備好了嗎?立正。

第一節肩部運動(小腳打開,小手放肩上),4個八拍;

第二節體側運動(小腳打開,左手叉腰,右手上舉),4個八拍;

第三節腕關節運動(雙手交叉合十),4個八拍;

第四節踝關節運動(小手叉腰,一腳踮起),4個八拍;

第五節跳躍運動(立正站好),4個八拍。

師:覺得熱的小朋友,請把外套脫下來拿在手上,請女孩子放衣服,請男孩子放衣服,立正。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活動材料直接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手上有什麼呀?(沙包、自制托盤)

師:今天,小王老師要帶你們學習用沙包投準托盤中心的本領。

2、教師講解動作要領並示範。

師:那是怎麼投的呢?請小朋友們仔細聽。投沙包時,手臂彎曲在肩上,兩腳前後分開放,身體後仰,看準托盤,肩上揮臂,用力蹬地投向托盤中心。老師示範一遍,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

3、幼兒徒手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師:小朋友們,請跟着老師一起來練習這個動作,準備,一,二,三,立正。

4、自由練習。

師:剛剛我們練習了投擲的動作,現在請小朋友們搭好小火車。

師:立正,小朋友們,看到托盤裏有什麼了嗎?(沙包)

師:每人拿一個沙包,向後退×步,按剛纔老師教的本領練習,當聽到老師吹口哨時,把沙包送回去,立正站好。現在請小朋友們開始練習。

5、遊戲——“誰的本領大”。

師:小朋友們,請搭好小火車回去,立正。

師:小朋友們,剛剛都練習了投沙包,現在,這兒有客人老師想看看誰的本領大,給我們準備了三筐相同數量的沙包,以小組爲單位,每人投一個沙包,投完站到小組的後面。等筐子的沙包全都投完之後,看哪組小朋友投到托盤上的`沙包多,並且投擲動作準確,就是本領最大的。

師:那我們現在就比給他們看,好不好?(好)

師:小朋友們,我們男孩子和女孩子各分三組,先由男孩跟男孩比,女孩做拉拉隊爲他們加油,由我做裁判,評出男孩中本領最大的一組;男孩比賽完後跟女孩交換,由王老師做裁判,評出女孩中本領最大的。比賽全都結束後,本領最大的兩組小朋友回教室後獎勵大紅花。請小朋友們搭好小火車。

開始玩遊戲,遊戲後帶女孩子開火車到男孩子前面,成兩個半圓,再小結,評出兩組勝出。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請散開,5、4、3、2、1。比賽時小朋友們表現得都很棒,都累了。現在請跟着老師一起來放鬆放鬆。請你學我甩甩手,請你學我捏捏手,請你學我錘錘肩,請你學我甩甩腿,請你學我拍拍腿,請你學我小鳥飛,請你跟我飛回教室。

活動反思:

我組織的本次活動屬於競賽性的活動,其中還運用了開火車的小遊戲來完成隊形的變化,都是大班幼兒所喜愛的,符合他們的特點。在活動中,小朋友們很乾興趣,都積極參與,但在組織時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進。

讓幼兒學習肩上揮臂投準的動作技巧,這個目標基本是沒用達成的。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講解動作要領時不明確,投準和投遠沒有理清,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在示範時沒投準,給了一個負面示範,大大的影響了此目標的達成。

在將幼兒帶入活動場地後,讓其等待太久;在熱身操練習時,口令喊得太生硬,太過嚴肅;在示範動作時,剛開始沒有做到鏡面教學,我用了右手投沙包;在徒手練習環節,安排的練習時間太倉促,沒有關注到他們的動作是否正確;在自由練習時,沒講清楚怎麼練習,沒有關注到全體幼兒,也沒有進行過多的個別指導;在玩遊戲的環節,講解玩法時較囉嗦,沒有介紹遊戲場地,在玩遊戲時沒有增加難度,讓遊戲層層遞進,在講評結果時,第一輪應主要看動作的正確性,第二輪再看在動作正確的基礎上看投準率。最後是在整個活動中,我的語言較平,沒有語氣、語調的變化。

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激發幼兒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因此如何激發幼兒鍛鍊的興趣應成爲教師的一個關注點。教師出於安全考慮“束縛”幼兒,表面看來似乎可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實際上剝奪了幼兒嘗試的機會,使他們無法盡情地活動,無法體驗自我挑戰帶來的成就感,從而對參與體育活動失去興趣。因此,適當“放手”,讓幼兒自我探索、嘗試是很有必要的。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肢體表現的動作。

2、培養幼兒身體的節奏感和能快樂的與同伴合作。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瞭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5、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八音盒一個。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導入活動。

(1)做第一套廣播體操。

(2)音樂:對列入場

2、基本部分:

(1)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和一段優美的舞蹈。請小朋友們看看!(幼兒欣賞)

(2)提問:小朋友剛纔看到了什麼?(小娃娃跳舞)那我們也來學學這個娃娃跳舞好嗎?(幼兒開始學跳,提醒幼兒速度要慢)再提問:你做完以後又什麼感覺?(…)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因爲…)(引導幼兒說出轉)你是怎麼轉的?(…)教師總結:小朋友說的很對,那聽我來說: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體順着一個方向轉圈,這就叫旋轉。(請幼兒再次嘗試)

(3)全體幼兒坐下休息,我們討論一下,除了用身體做旋轉以外,還可用身體的什麼地方旋轉。(幼兒討論,回答,並請幼兒進行示範)。

(4)全體幼兒起立:音樂:教師帶領幼兒跟着音樂,將說出的旋轉動作結合音樂做一遍。(做完後,小結,再來一遍)

(5)啓發幼兒相互結合着做旋轉的遊戲。教師:剛纔呀!每一個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體部位旋轉,那如果兩個兩個小朋友,三個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還能旋轉嗎?(我們試一試,請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夥伴討論一下)教師對每一組小朋友進行指導。音樂:待每組小朋友準備好後,教師放音樂,請每組小朋友而跟着音樂做自己的動作

3、結束部分:每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教師:小朋友剛纔只玩了其中的一個,還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提醒幼兒遊戲可以互換…)延伸活動;各種旋律的物品:球、木棒、橢、螺帽、沙包、瓶子、風扇。

活動反思: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物體就有平移、旋轉、對稱的變換,本單元就是貼近現實尋找數學知識,在具體形象的基礎上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而在研讀教材和實際授課中發現學生對於實際生活中的物體和抽象以後的平面圖形不能很清晰的辨別出來,從這裏我意識到在教材研讀中,對於“題目”要正確的領悟,本單元的課題就是:圖形的變換,這些變換在實際的物體(也就是立體圖形)能夠實現,並且存在,那麼平面圖形也可以經過這些變換得到美觀好看的圖案,特別對於“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學生分辨的不夠清晰,在後續練習課加強。

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旋轉的生活實例,如關門、摩天輪、旋轉木馬等,讓學生感知旋轉的含義,通過觀察鐘錶和風車的運動進一步理解旋轉,“旋轉”和“平移”一樣,是一種運動的過程,是一個動詞,而“旋轉”強調的是物體繞着某個點或某個軸轉動的過程,“平移”強調的是物體沿着某條直線的移動的過程。

通過觀察鐘錶指針的轉動,掌握旋轉的三個要素:點、方向(包括順時針和逆時針)、角度,並學會將這三個要素合併起來描述一個物體的旋轉情況。

難點就是讓學生能夠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度的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啓發思考,討論交流,然後教師示範。進一步指導學生練習鞏固,練習層層遞進,先畫一條線段的旋轉,再畫一個簡單圖形的旋轉。

本節課成功的地方就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了學習的內容,複習鋪墊很到位,基本上將上節課遺漏問題解決,併成功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方法上的基礎,備課和課堂教學中體現以課本爲主體的教學原則,圍繞教材進行備課和教學。

遺憾的就是沒有進行高濃度的課堂總結,課堂把控時間上有待提高,儘量規範和精簡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對於學生的把握不足,好的學生吃的不夠,基礎差一點的學生又沒有很好的照顧到,另外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不足,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所以在課堂上儘量留時間讓學生想象,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希望今後教學中能夠因材施教,真正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上有所發展。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豆製品,知道其名稱和價值,從而喜歡吃豆製品。

2、嘗試自己使用調味品進行涼拌豆腐,體驗活動的樂趣。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活動準備】

1、將香乾切成若干小塊、牙籤、黃豆若干。

2、百葉、豆腐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幾種常見的豆製品。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吃的東西,你們認識嗎?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

教師小結:這些吃的東西都是用黃豆做的,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豆製品。

二、出示香乾,幼兒品嚐香乾。

教師:你知道你吃的是什麼?它是用什麼做的?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豆製品?

三、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豆製品有很多,豆製品營養豐富,小朋友要多吃豆製品,對身體棒棒的哦!

四、涼拌豆腐。

教師:老師這裏有一些豆腐,我們來做涼拌豆腐。

教師介紹調味品,示範涼拌豆腐。

幼兒進行涼拌豆腐,互相品嚐涼拌豆腐。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雙手相互拋接大球,發展幼兒的投擲能力和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2、培養幼兒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3、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大皮球塑料圈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聽口令練習走及變換隊形:大圓 四路開花 八路開花 大圓 四路縱隊。

2、基本部分。

(1)交代遊戲名稱後,教師講解遊戲的玩法:將全體幼兒分成兩隊,分別站在相距3米的線上,各請一幼兒站在中間做奪球人,每隊排頭幼兒拿一個大皮球。遊戲開始,兩隊幼兒用雙手相互拋接大皮球,奪球人在中間奪球,如果奪到球,立即與拋球人交換位置,遊戲繼續進行。

(2)交換規則:拋、接球時不得踩線,奪球者只能奪拋出的球,手觸到球即爲奪到。

(3)幼兒進行遊戲時,教師提醒幼兒遵守規則,如奪球者長時間奪不到球,可另換人。

(4)複習遊戲“過小島”,交代“過小島”的遊戲規則。

3、結束部分。

放鬆整理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做秋風吹、樹葉飄落的動作,動作柔軟,以起到放鬆作用。

教後感:本活動發展了幼兒的投擲能力和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幼兒能從中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活動反思:

本節課通過讓幼兒玩球感受和同伴玩球的快樂,知道如何用腳去踢足球,通過這節課讓幼兒學會了踢足球,也達到了段練的目的。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歡出去旅遊,每次旅遊回來都希望把自己見到的、好玩的事情說給老師、小夥伴聽。結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我班開展了“快樂的旅行”這一主題。隨着活動的不斷延伸,一次孩子們在進餐中竊竊私語,老師蹲下身仔細傾聽孩子的對話,才知道他們有一個新的“發現”:食物在肚子裏會“旅行”嗎?多有趣的問題呀!孩子們都關注着呢。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食物,孩子們總是吃不夠、說不完。爲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食物的旅行”主題活動由此生成展開。爲體現新課改精神,我以整合的觀念,目光短淺是讓幼兒在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的同時,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合作能力。爲使活動真正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我注意靈活採用教法:首先設置問題情境(從孩子們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東西哪去了?”)觀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發現——食物在人體裏的消化過程)操作法(以孩子喜愛的操作形式展開——動手動腦拼圖、“構建”消化系統圖)等等。爲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親手製作課件,使學習活動更爲具體生動且有趣味性。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2、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講解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讓幼兒明白不良飲食習慣對胃的傷害。

難點:知道人體消化器官的順序及功能保護。

【活動準備】 (1)Flash課件《食物的旅行》以及相關的故事。

(2)音樂:《幸福拍手歌》

(3)人體消化系統圖,即時貼消化系統卡片圖,小蛋糕,小餅乾。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旅行吧?旅行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什麼有趣的事呢?

2、出示小蛋糕,“看,這是誰?”(小蛋糕)小蛋糕它也到了一個特殊的地方去旅行了,今天,小蛋糕也要把它的旅行故事講給大家聽,小朋友想聽嗎?

3、播放課件,講述故事《小蛋糕的旅行》。

故事:《小蛋糕的旅行》小朋友最喜歡吃小蛋糕了,小朋友把我放到嘴裏,嚼呀嚼,把我弄得癢癢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會兒,我到了一條長長的管子裏,就像坐滑梯一樣,真好玩!還沒等我玩夠,就滑到了一個大袋子裏,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會一邊分泌出一些液體,還一邊慢慢地蠕動,把我磨得呀越來越碎,越來越碎...被磨碎的我接着到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管子裏,像迷宮一樣,好不容易出了迷宮,我就到了一條皺巴巴的大管子裏,在這我的營養都被吸收掉了,最後我就被排出了體外。

4、聽完小蛋糕的故事,你知道小蛋糕它去了什麼地方旅行嗎?

二、觀看動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瞭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引導幼兒逐幅觀看Flash動畫課件

1、放第一段食物從口腔到食管的動畫。

提問:小蛋糕從哪裏進去?知道那叫什麼名字嗎?(口腔)它在我們的嘴巴里怎麼樣了?

(牙齒把食物嚼碎了,方便吞下去)

經過嘴巴後,小蛋糕被吞了下去,到了什麼地方?知道那長長的管子叫什麼嗎?(食管)

2、放第二段,瞭解胃的功能以及胃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提問:接着小蛋糕從長長的管子滑下去,到了一個在袋子裏,這個大袋子叫什麼名字呢?(胃)它有什麼作用呢?(教師小結)

3、放第三段,知道小腸的作用

提問:剛纔小蛋糕的旅行經過了嘴巴、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裏呢?那條彎彎曲曲的是什麼呢?(小腸)它有什麼作用呢?

4、放第四段,理解大腸的用途

提問:小蛋糕又到了哪裏呢?這是什麼地方呢?

三、讓幼兒品嚐餅乾,想象食物進入各個器官,並排出旅行路線圖。

1、師:聽了小蛋糕的旅行故事,小餅乾羨慕極了,它也想到小朋友的身體裏去旅行,小朋友願意帶它去嗎?

把幼兒分成四個旅遊團,“小餅乾的旅行開始了!”

2、請各組小朋友品嚐餅乾,並根據提示把小餅乾旅行的順序排列出來

提示:(1)這是旅行的入口(口腔),在這裏給它拍張照吧!(出示口腔圖片)

(2)我們的牙齒先把小餅乾咬破,嚼碎了,吞下去,到了哪裏哪?(食管)

(3)食管這個細細的管子,把食物送到哪裏去了啊?(胃)胃裏有許多的消化液,小餅乾在這裏停留了很久,誰能找到小餅乾休息的胃呢?

(4)胃磨啊磨,把餅乾磨得更碎了,到了哪裏了?(小腸)小餅乾的營養大部分在這裏被吸收。

(5)小腸把小餅乾裏的營養都吸收了,然後到了哪裏?(大腸)大腸轉呀轉,把沒有用的殘渣都排出去了。

小餅乾的旅行也結束了,

3、評析每個小組的排列情況。

四、結束部分,聽音樂做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聽了小蛋糕旅行的故事,也帶着小餅乾到我們的身體裏旅行了,你們的心情怎麼樣?

我們把食物吃下去以後,還需要做些輕微的活動幫助它們消化,現在請小朋友們輕輕起立,和老師一起做動作。(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讓幼兒跟隨音樂做律動。)

【教學反思】 本活動選取的內容接貼近幼兒的生活,深受孩子們的歡迎。活動的設計做到動靜結合,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層層深入,並把科學知識與健康、語言、藝術等領域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給孩子開創了廣闊的學習空間。下面談談教學後的幾點體會。

一、優點: 1、運用課件輔助教學,優化教學過程。

爲了讓孩子能更直觀、逼真、有系統地瞭解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過程,以及食物進入消化器官後的消化情況,,我準備了活潑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積極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進行主動探索學習,讓幼兒看看、聽聽、說說,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掌握科學知識,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2、利用材料創設情境,體驗遊戲樂趣。

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瞭解各消化器官的名稱及作用,便設置了遊戲活動—“食物的旅行”。先請小朋友品嚐自己喜歡的食物——小蛋糕,讓小朋友體會小蛋糕到人體的各個消化器官中去旅行一次,然後讓幼兒合作拼一幅完整的消化系統圖這是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環節,既滿足了幼兒動手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合作能力,整個遊戲過程中幼兒熱情高漲,興趣濃厚,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在愉快的氛圍中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同時,在孩子們玩得意味猶盡時,教師及時地拋出新問題,使活動向更深層次發展,達到了活動目標。

二、存在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傾聽、觀察、捕捉幼兒的信息,並使之成爲豐富和調節活動的資源,讓活動中的指導更具體、更有針對性,有待加強培養、訓練。此外,在活動中應給與孩子更多的拓展思維,還可以利用現場的資源,讓幼兒與更多的同伴或老師交流。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談論"胖和瘦"的話題是爲了引導幼兒探究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識。活動根據大班幼兒渴望與他人共享知識,願意闡述自己想法的特點,用他們樂意參加的"辯論賽"形式組織。幼兒在知識經驗的碰撞中提高了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感知和理解,從而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鞏固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活動中,幼兒並不是單純地探討"胖和瘦",而是深入瞭解胖和瘦對身體和生活的影響,從而建立起愛護身體、愛惜生命的觀念。

本活動需要準備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幫助幼兒瞭解辯論賽的基本規則;二是教師、幼兒以及家長共同蒐集有關資料;三是幫助幼兒明確胖和瘦的概念;四是讓幼兒自願分組,和教師共同製作展板,豐富本組的材料。這其中不僅有物質材料的準備,更有語言和知識經驗的準備。準備過程中的交流不僅可激發幼兒主動參與辯論賽的積極性,開拓幼兒思考的範圍,而且可爲他們在辯論賽現場流暢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奠定基礎。

活動中全體幼兒分別擔任三種角色,即辯論賽的雙方隊員、觀衆。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辯論賽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胖和瘦的看法。

2.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5.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展板。

活動過程:

1.辯論賽選手入場,教師擔任主持人介紹辯論賽主題:"胖胖和瘦瘦"。

2.幼兒扮演辯論選手自由發言:什麼是胖,什麼是瘦?

3.主持人出題:你覺得胖好還是瘦好?爲什麼?

4.雙方選手進入第一輪辯論。

①辯論選手自由辯論。

②辯論代表小結。

胖胖隊代表:我覺得胖好,胖的人力氣大,不怕冷;胖的人看上去可愛,就像熊貓一樣,熊貓是我們的國寶。

瘦瘦隊代表:我覺得瘦好,因爲瘦的人很苗條,穿衣服好看;瘦的人吃得少,只要吃一點點東西就飽了,可以節省糧食。

③請部分"觀衆"發表觀點。

5.主持人出題:胖和瘦會給生活帶來哪些煩惱?

①辯論選手自由辯論。

②辯論代表小結。

胖胖隊代表:太瘦的人身體不健康,有些人因營養不良會生病。

瘦瘦隊代表:胖的人怕熱,夏天會出很多汗。太胖的人跑也跑不動,會生很多病。

③請部分"觀衆"發表觀點。

6.主持人小結:胖和瘦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煩惱。只有不胖不瘦,纔是一個棒棒的人,纔是最健康的人。

7.討論:怎樣才能成爲一個棒棒的人呢?

8.主持人引導幼兒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首先要有合理的膳食營養,過胖和過瘦的人都要學會調整飲食結構,保證身體有足夠的營養。其次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煉。

活動反思:

互動是本次活動的特色,也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動力。幼兒之間的互動有情感的交流,也有知識經驗的分享,更有不同觀點的碰撞和提升。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們希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被他人接受和認同。他們通過互動,一一展示胖、瘦的優缺點,從正反兩方面討論、思考健康的意義,懂得了日常生活與健康的密切聯繫。

教師在活動中從"臺前"退到了"幕後",但這種"退"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進"。教師藉助主持人身份不僅可以靈活調控活動節奏和氣氛,而且可以充分觀察每個幼兒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和鼓勵,並能以提問的方式引發幼兒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和思考。

小百科:胖是一個漢字,讀作pàng,是指人體內含脂肪多,安泰舒適,古代也指祭祀用的半邊牲肉等。出自《儀禮·少牢饋食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