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8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8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意圖:

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的,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務的機會,通過此活動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另外也能使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處,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並萌發保護小手的意識。

活動目標:

1.知道手掌各部分名稱(手心,手背,指甲,五指)。

2.幫助幼兒理解,體會自己的小手很能幹。

3.簡單瞭解保護手的方法。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律動《我有一雙小小手》音樂,手的圖片,小鈴、圖書、手帕、充氣玩具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律動《我有一雙小小手》引出活動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小手的動作,感受小手的活動。

二、展開部分1)觀察小手,認識小手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自己的小手,告訴老師你們有什麼發現總結:我們都有兩隻手,一共十個指頭,我們的手指不僅不一樣長還不一樣粗。長得又粗又矮是大拇指,站在大拇指旁邊的是食指,個子最高的是中指,長得又瘦又小的是小拇指,剩下沒有名字的叫無名指。我們的小手上還有指甲,一面是手心一面是手背出示手的圖片,請小朋友們再熟悉一遍手心手背,指甲和五個手指2)小手的本領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

師:你的小手會做什麼事?

幼兒:我的小手會拍球、穿衣服……。

2、除了這些事還會做什麼?看看周圍有什麼東西,你去玩玩。

(在各個角落裏放有小鈴、圖書、手帕、充氣玩具等物品)。

3、在幼兒玩玩具時,老師詢問小朋友:你的小手在幹什麼?

4、引導說清手的動作:如:我的小手在敲小鈴、我的小手在疊手帕、我的小手捏捏它就響了等等。

5、老師:“誰還知道小手還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招招手)這是什麼意思?”

幼兒:再見或不要。

老師:(做“過來”的動作)這是什麼意思?

幼兒:來來來。

.......

老師小結:

原來小手它會說話。

3)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幹,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

教師提問:除了剛纔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麼?

(與旁邊的幼兒交流,請個別幼兒回答)老師小結:

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幹,可以做這麼多的事,那麼,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幹?

啓發幼兒想想:

如果什麼事都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小手會不會很能幹?

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教育幼兒講究衛生,保護自己的小手。

師:

小手這麼能幹,我們怎麼保護小手呢讓幼兒伸出手心向上看看小手髒不髒,接着交給幼兒洗手的正確動作,讓幼兒手背向上瞧瞧指甲長不長,教育幼兒勤剪指甲;此外還有不吸吮手指;不玩刀子,剪子,冬天洗完手要抹護手霜,出門要戴棉手套等。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一起用手變魔術、做手指遊戲等,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兒學着自己的事自己做。

活動評價:採用律動引入——師生討論——探索感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首先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通過觀察、比較、遊戲等形式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雙手,有手心手背手指頭。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然後通過玩遊戲操作,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發現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通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孩子萌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從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最後通過讓幼兒自我觀察。從而懂得了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遵守遊戲規則,教幼兒學會看簡單的標記,能按箭頭方向前進。

2、發展幼兒雙腳跳、跨步跳的動作能力。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教師在活動場地佈置好“小水窪”、音樂磁帶《我愛運動》。

2、用藍即時貼剪好小腳印

3、用紅即時貼剪頭的形狀,粘貼出前進的方向。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聽《我愛運動》的音樂讓幼兒做韻律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利用故事導入活動:炎熱的夏天到了,天空傳來轟隆隆的.打雷聲,不一會就下起了大雨,大雨過後,地上出現了很多的小水窪。小水窪邀請我們一起做遊戲呢。

2、教幼兒知道什麼是小水窪後,教師問:“在下雨天,你們看到小水窪都會怎麼做?”

3、引導幼兒學習兒歌,《門前一片雨水窪》:雨停了,天晴了,門前多了片雨水窪,雙腳跳,單腳跨,過了水窪就到你的家。

4、教師提出的問題:下過雨,地上都是一個個小水窪,怎樣才能既不弄溼鞋子,又能馬上到達朋友的家呢?

5、引導幼兒觀看“小水窪”,討論“兩個腳印”和“一個腳印”的不同含義以及箭頭表示的方向。(小朋友想一想,我們雙腳跳的時候,是兩腳着地的,單腳跳的時候是一隻腳着地的。)

6、遊戲開始:

7、教師先示範一次,邊念兒歌邊跳水窪,幼兒排好隊,一個一個越過小水窪。

8、活動反覆進行數次,幼兒可邊念邊跳。

9、播放音樂放鬆活動。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都順利安全的跨過了雨水窪,乾乾淨淨的到達朋友家。我們可以把今天學到的教給好朋友,和朋友一塊做遊戲。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名稱:健康——爸爸的大鞋子

 活動目標:

1、能穿着大鞋子協調地行走,發展平衡能力。

2、體驗穿大鞋子模仿爸爸的趣味。

 活動重點(或難點):

1、能穿着大鞋子協調地進行走路。

 物質準備:

1、紙盒製成的大鞋子或幼兒從家裏帶來的成人鞋(最好是男式的)。

2、自備一段輕鬆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活動身體,進入教學。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走走、跳跳、蹲蹲,動動我們的身體!

(幼兒在場地上自由行走,邊走邊活動關節。)

2、教師引導幼兒向前走、向後退着走、向上跳跳、向下蹲蹲。

二、我們來穿爸爸的大鞋子。

1、教師出示大鞋子,小朋友這是誰的鞋子呀?

2、穿着你的大鞋子走一走,你有什麼感覺?

(幼兒初步體驗穿着大鞋子走路的獨特感覺。)

3、你穿着爸爸的大鞋子走路怎麼樣?要注意什麼?

4、穿着大鞋子,比賽走路。幼兒分組站在場地的一頭,聽教師的指令開始比賽,教師引導幼兒儘量平衡自己的身體。

5、幼兒遊戲行3——4次,提醒幼兒注意平衡,適當休息。

三、學學爸爸的經典動作、經典語言。

1、小朋友,你的爸爸最喜歡說的話、最喜歡做的動作是什麼?(最有趣的動作和語言。)

2、幼兒自由表現爸爸的動作和表情,如刮鬍子、打電話、看報紙等,並和同伴交流爸爸的經典話語。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學習脫、穿鞋的方法。

3、建立孩子的秩序感,培養幼兒的專注力,獨立意識,促進幼兒協調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每人一雙小球鞋(貼上錯誤控制點)、部分蒙氏教具

活動過程:

一、蒙氏線上活動:

1、音樂走線(在舒緩的音樂中,陶冶幼兒情感,訓練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2、線上遊戲:“小手爬“(熟悉幼兒身體部分名稱。)線上兒歌:《小貓小貓你別吵》(帶領幼兒練習發音,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學說普通話。)

二、蒙氏集體展示活動:

《學習脫、穿鞋》

1、命名“今天我們來學習脫、穿鞋子請小朋友用眼睛仔細看。”

2、脫鞋:教師兩腿盤好,左手握左腳腳腕,擡左腳,右手按鞋後跟,脫鞋,左腳退出。(教師示範時動作稍慢些,過程清楚,便於幼兒模仿。)右手握右腳腳腕,擡右腳,左手按鞋後跟,脫鞋,右腳退出。

3、錯誤控制:兩隻鞋並排放好,觀察錯誤控制點。防止左右放錯。(教師不用語言,只用動作示意鞋子放正了。)

4、穿鞋:將左腳伸進左邊的鞋子,雙手將大拇指從鞋的兩側插進鞋子往後提起,整理。右腳相同。(雙手與腳的動作協調,穿鞋時更輕鬆。)

5、錯誤控制:穿好後觀察有沒有穿反。

三、幼兒穿脫鞋子練習

“好,我們一起來做一遍。”(放音樂)(教師示意幼兒利用鞋子上的錯誤控制點進行自我檢查。觀察幼兒動作是否協調,是否有秩序感,對待學習的內容是否有興趣。)

四、線上遊戲

開小門(訓練孩子腳部的靈活性。)

五、蒙氏活動自選

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自由選擇。工作時充分展現幼兒專注、協調、獨立意識,以及的幼兒的秩序感。教師觀察幼兒的工作狀態,並進行記錄、分析。

六、結束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練習輕輕的走和跑。

2、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準備一個老貓頭飾一個,小貓頭飾若干。在場地周圍放些障礙物供幼兒躲藏。活動前學習遊戲中的兒歌。

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帶領幼兒歲音樂做模仿小貓走的動作。

2、展開:

(1)教師講解遊戲玩法,組織幼兒進行遊戲。

(2)遊戲中教師應指導和提醒幼兒走和跑時角邀輕輕落地,以免被老貓聽見。

(3)幼兒熟悉遊戲後請幼兒輪流扮演老貓。

3、結束:帶領幼兒散步。

教學反思:

這樣的活動,要想一下子讓幼兒養成什麼都輕輕的習慣是比較難的,我和班級的老師交流,並對孩子們提出要求,只要能堅持在老師要求“輕輕地”情況下,老師就會獎勵他們一顆小紅花。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並且有家長們的配合,孩子的良好習慣一定會養成的。

小百科: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爲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一般的貓:頭圓、顏面部短,前肢五指,後肢四趾,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夜行性。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生病時才需要吃藥。

2、知道在成人的指導下服藥,不隨便吃藥。

3、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木偶:藥片寶寶、藥瓶寶寶。

2、水果、蔬菜、米麪、糖果、巧克力、牛奶等食物圖片,師幼共同收集的藥盒、藥片如含化片、藥液瓶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收集到的藥盒、藥片、藥瓶,瞭解它們的名稱。

1、教師(出示藥盒、藥片、藥瓶):這些是什麼?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2、幼兒分別說說自己收集來的藥的名稱。

3、師:這些都是藥,當我們生病時,它們能幫助我們恢復健康。

  二、觀看木偶表演,瞭解藥片的作用。

1、教師出示木偶藥片寶寶,並以藥片的口吻與幼兒交談。

師:我是藥片寶寶,小朋友們好。

2、幼兒與藥片寶寶打招呼。

3、教師繼續以藥片的口吻與幼兒交談。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哪裏見過我?

師:我常常出現在醫院裏,醫生、小朋友喜歡我,可小病菌不喜歡我,你們知道爲什麼嗎?

4、教師總結:藥片、藥液常用來消滅病毒和細菌。

  三、認識藥品的用處

師:藥片寶寶什麼時候才能吃?能不能隨便吃?(藥片寶寶雖然穿着花花綠綠的衣服,也有甜味,但是不能隨便吃)

師:藥片在什麼地方能買到?(在藥房裏可以買到,在醫院裏也能取到,小朋友生病時才能吃)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教育一直是幼兒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孩子們自我意識薄弱,對任何的事物都充滿的好奇心,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所以我在班裏和孩子們開展了一個健康活動:《藥片寶寶的話》,活動主要讓孩子們要懂得藥片不能隨便吃,吃錯會對身體健康帶來危害,知道在成人的指導下服藥,不隨便吃藥,並培養小朋友的安全意識。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有興趣看看、說說、嚐嚐不同的糖果,瞭解各種糖果的名稱和特徵。

2、引導幼兒嘗試按某一特徵將糖果分類,培養幼兒的判斷、分析能力。

3、讓幼兒懂得多吃甜食容易蛀牙,要從小保護牙齒。

活動準備:

活動前帶孩子們參觀過超市的糖果櫃。

幼兒分四組,每個幼兒一個小籃子:

第一組:不同顏色的糖 第二組:不同形狀的糖

第三組:軟硬不同的糖 第四組:不同形狀、顏色的糖

幻燈片(不同的糖果)

課件:《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活動重點:瞭解不同糖果的名稱和特徵,懂得多吃甜食會蛀牙。

活動難點:按糖果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交流回憶〉--〈給糖果寶寶分家〉--〈撕、剝糖果〉--〈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一、交流回憶

1、師:前幾天我們一起去了超市,你們有沒有看到糖果寶寶?多不多?它們一樣嗎?

2、你們看到了哪些糖果寶寶?

3、觀看幻燈片,瞭解不同的糖果。(根據幼兒講的常見的糖果)

二、給糖果寶寶分家

1、讓幼兒看看說說自己籃子裏的糖果。

師:現在請你們看看籃子裏有哪些糖果寶寶?它們長的怎麼樣?

(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軟硬來表述)

2、現在我們和糖果寶寶玩個遊戲,給它們分分家,想想看可以怎麼分?(讓幼兒自由交流)

a)老師提醒幼兒按照某一種特徵進行分類:比如可根據顏色、形狀等。

b)讓幼兒嘗試按糖果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教師巡迴觀察,對幼兒提出建議)。

c)請幼兒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

三、幼兒自己嘗試撕剝糖果

1、請幼兒討論糖果怎麼吃。(讓個別幼兒示範)

2、幼兒自己撕剝糖果(包裝紙邊緣爲齒形的糖果)

四、延伸活動:觀看課件

1、請出蛀牙的小朋友讓大家看。

師:他的牙齒怎麼了?爲什麼會蛀牙?我們應該怎樣做?

2、觀看課件<<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說出常見早餐食物的名稱;

2.能對早餐進行簡單的分類;

3.願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吃過的早餐。

活動準備:

"健康":《我的早餐》(參見幼兒用書)幼兒自帶的早餐(活動前提示家長準備,並告知幼兒早餐食物的名稱或者由幼兒園爲各班準備幾種不同的早餐)、白紙、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

T:今天吃早餐了嗎?都吃了什麼?最喜歡吃什麼?

2.和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中的《我的早餐》,瞭解不同種類的早餐。

3.請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帶來的早餐,看看有哪些不同種類的早餐。

4.將幼兒的早餐用圖示記錄在白紙上,大家一起來看吃了哪些早餐,哪些早餐吃的人最多。

5.討論:如果沒吃早餐,會有什麼感覺?

6.幼兒之間相互交換早餐,品嚐不同的早餐。

親子活動:

請家長在一週內儘量讓幼兒吃不同種類的早餐,並注意營養搭配,幫助幼兒瞭解早餐的名稱及搭配的簡單原因。和幼兒一起用圖畫或剪貼的方式記錄某天的早餐內容,並提醒幼兒帶到幼兒園向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