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福建民歌的特點,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活潑、愉快的情緒

2.瞭解舞蹈輕柔的動作、歡快的風格,嘗試用動作表現採茶的勞動情景。

3.培養對舞蹈的興趣及積極參與活動的願望。

  活動準備:

準備扇子、籃子、圍裙等小道具。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講一段簡短的故事,引導幼兒藉助故事清潔完整欣賞樂曲,感受樂曲的旋律、節奏和情緒。

2、幼兒跟隨教師練習採茶的各種動作。

3、引導幼兒根據後半段音樂漸輕的特點,想一想:採茶姑娘最後有沒有撲到蝴蝶?

4、啓發幼兒圍繞故事清潔想象採茶姑娘撲蝶的動作並進行創編,如:看見蝴蝶時高興的情緒、神情、撲蝶時輕柔的動作,蝴蝶飛走時焦急的神態,追逐蝴蝶時活潑地跳來跳去的情景。

5、啓發幼兒分角色創編動作結伴表演,如:有的幼兒當蝴蝶,有的當採茶姑娘,兩兩相對錶演,也可幾個幼兒共同圍成圈,先採茶後再撲蝶。

6、引導幼兒將創編的動作進行組合,並嘗試表演出來。

7、教師幫助幼兒練習,重點突出手腕的動作。

8、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作、方式、道具,邊聽樂曲邊做動作,把想象的內容用動作表現出來,並隨時提醒幼兒注意體驗美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

2、學習採茶舞的基本動作,樂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現情感。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樂曲:《採茶撲蝶》

2、能表現採茶情景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樂曲《採茶撲蝶》,說說聽完之後的感覺。

2、結合有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講述舞蹈動作及其所表現的採茶情景。

3、示範採茶舞,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採茶、拔樹枝、揹着茶籃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師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現的情景,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蝴蝶出現和撲蝶的情景。(如蝴蝶飛得高,蝴蝶停下來,蝴蝶有飛走了等)

5、鼓勵幼兒隨着音樂有節奏地舞蹈。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爲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3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裏響起了《採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什麼?

2、欣賞後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說什麼?第二段呢?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 她們是用什麼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採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範逗幼兒遊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小結遊戲玩法:蝴蝶隨着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評價: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1、遊戲第一遍:男孩採茶,女孩當蝴蝶

2、遊戲第二遍:女孩採茶,男孩當蝴蝶

3、遊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採茶

小結:剛纔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教學反思:

民間音樂活動《採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採茶人和蝴蝶的遊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遊戲。遊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爲了便於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採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後由教師做採茶人和幼兒一起遊戲。當幼兒熟悉遊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遊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藉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瞭解角色動作,便於更快的學習遊戲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