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6篇

【精品】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1K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6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摺紙扇的方法,掌握對邊折的技能。

2、養幼兒對摺紙的興趣,發展其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張正方形或長方形的色彩手工紙。

2、油畫棒、膠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用小動物手偶創設情景,並出示已製作好的扇子,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二)展開部分。

1、將一張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彩色手工紙對摺。

2、在剛纔摺疊的基礎上進行同方向的對摺,使對摺的兩部分均等。重複進行,直到整張紙被折完。

3、再將對摺的紙完全打開。

4、將紙完全打開後,將第一條摺痕向上翻折,第二條摺痕向下翻折,第三條摺痕再向上翻折,第四條摺痕再向下翻折····依次重複下去,使整張紙形成一個“紙條”狀。

5、將“紙條”從中間對摺。

6、將紙的對摺面用膠棒粘住。

7、將對摺面用膠棒粘住,依次將摺痕打開。再用手捏捏粘好的底部,這樣小扇子的把子就做好了。

  (三)結束部分。

幼兒手拿自制的扇子游戲。

活動延伸:教師將幼兒製作的作品展示在美術角。

  :

1、教師教摺扇子的過程要慢,讓幼兒仔細觀察。

2、幼兒折的時候教師要求幼兒一定要對齊。

3、對摺的較不規範的幼兒進行指導。

4、鼓勵幼兒將做好的扇子給同伴看,並試着說“你好”等禮貌用語。

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數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自主探索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是一個忠實的觀察者、聆聽者、記錄者。教師要儘量讓幼兒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尋找答案、自己在嘗試解決問題的情景中去發現事物中有趣的數量關係。因此,本次數學活動我基本上沒有設計很多集中的大集體教學活動,而是讓幼兒分組活動,在多次遊戲、比賽操作過程中去學習偶數,學習累加。在幼兒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我設計了相應的問題情境以啓發幼兒思維,給幼兒提供必要線索的反饋,發展幼兒判斷、交流、反思和評價的能力,促進幼兒知識的建構,通過示範、講解,尤其是提煉和概括,幫助幼兒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其次爲了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做中學,我在操作過程中,讓孩子們自己運用自己的方法進行統計計算總分,然後將自己的方法與同伴們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總結經驗,得出:相同數字2的連續加,可以兩個兩個數下去,比較方便快捷。同時在合作中,引導能力較強的幼兒去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從而達到不同的幼兒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提高。

教案目的:

1、複習20以內的單雙數,進一步瞭解單、雙數的意義。

2、會運用標記記錄得球分數,並嘗試用累加的方法統計分數。

3、能遵守遊戲規則,認真傾聽操作要求,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教案准備:

1、知識經驗:已經學過20以內的單雙數。

2、教具:投籃6個、小籃球6個、教師範例大記錄卡1張、幼兒操作記錄卡6張、記號筆6支、數字卡(1——20)。籃球比賽DVD。

教案流程:

1、玩遊戲“抱一抱”,複習20以內的單雙數。

(1)規則:教師任意出示1—20中的一個數字,幼兒根據數字做相應的動作。(單數——自己抱一抱,雙數兩個人抱一起)

(2) 遊戲反覆進行,教師不斷變化數字,期間問幼兒爲何要自己抱住自己或兩個人抱在一起的理由。 2、播放籃球比賽DVD,引起幼兒興趣。

“剛纔看到的是什麼比賽?你喜歡籃球賽嗎?談談你對籃球賽的認識。”

3、告訴幼兒:“今天我們班要開展一次投籃比賽哦!”

發球員比賽號碼,玩奇、偶數的遊戲。(瞭解單數又叫奇數、雙數又叫偶數。)

4、分組比賽:投兩分球。

(1)交代比賽要求:

①分成六組,分組合作,給自己隊取個隊名。每組的每個幼兒都有一次投球機會,並要將各組的投球情況記錄下來。

②出示記錄表格,講解記錄要求:投進一個球就畫兩個圖形(自己喜歡的圖形),也就得到2分,最後還要算出你們一組的總分。(邊講解邊示範記錄方法),並想一想如何算出總分?

(2)幼兒分組開始比賽、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5、分享比賽結果,各組推薦一名選手上來講述自己一隊的得分情況,重點講述你們是如何算出總分的?

6、師生共同總結髮現“2”的累加的最佳計算辦法是:兩個兩個數。

7、播放籃球賽音樂和比賽畫面,幼兒模仿籃球運動員,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嘗試投三分球,並記錄統計總分(探索“3”的累加)。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欣賞兒歌意境。認識牽牛花的特徵。

  活動準備

搭配小種籽「牽牛花」、兒歌掛圖、互動式教育光碟、槭葉牽牛花、矮牽牛、馬鞍藤的照片。

  活動過程

1老師以謎語「什麼花,像喇叭,它不牽牛隻開花。什麼花,到處爬,爬滿我家竹籬笆」,讓幼兒猜測這是什麼花?(牽牛花)

2翻開小種籽「牽牛花」,欣賞畫面,詢問幼兒看到什麼(如:蝴蝶、牽牛花的藤蔓纏繞支柱往上爬)。

3老師以槭葉牽牛花、矮牽牛、馬鞍藤的照片〔參見課程計畫光碟〕介紹這三種花,請幼兒仔細看看,找出之間的差異,老師再公佈它們的名稱。

4帶領幼兒觀察這些花相同的地方,如:花朵形狀皆是漏斗狀、由花心向外擴散的五條紋路、花蕊藏在花冠筒等。

5討論這些花不同的地方:以葉子來區分,如:馬鞍藤的葉子長的像馬鞍狀,矮牽牛的葉子呈卵圓狀,槭葉牽牛花的葉子呈掌狀深裂;以藤蔓纏

繞區分,馬鞍藤只會在地上蔓生,槭葉牽牛花會纏繞攀爬,而矮牽牛可直立生長。

6播放互動式教育光碟兒歌「牽牛花」,帶領幼兒唱跳一番。

  評量

能愉快的唱跳兒歌。

能指出牽牛花的特徵。

  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完成「花兒,變變變!」學習單。

進行花汁畫:將牽牛花的花瓣沾水潤溼,再用紗布包起來,就能擠出牽牛花的花汁作畫了。

幼兒園教案 篇4

經常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肥皂,有香皂、藥皂、增白皁等。然而幼兒雖然知道肥皂,卻對肥皂的種類、用途等還不太瞭解,,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發現幼兒玩肥皂、搓肥皂泡的現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肥皂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肥皂的特徵、用途等的理解。爲此我設計了這次科學活動,正如《綱要》中所說:“既帖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目標預設: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徵,知道肥皂有去污的作用。

2、通過操作分類活動,瞭解肥皂的種類。

3、在看、摸、聞、搓、吹的活動過程中,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定位於感知肥皂的特徵,瞭解肥皂的用途。

2、是通過分類活動,瞭解肥皂的種類。

設計理論: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中,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以外,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學有:操作、遊戲、嘗試、體驗等方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搓一搓、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中獲得感知;教師還鼓勵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着不同的分法,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瞭解肥皂的種類;讓幼兒在洗一洗、搓一搓、吹一吹的遊戲活動中加深對肥皂的認識,並體驗了肥皂的用途。最後,最後,幼兒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與小猴姐姐一起到小猴王國去旅行,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到太陽下玩吹泡泡的遊戲,會有什麼發現呢?讓幼兒在遊戲的愉快氣氛中感受到科學活動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設計思路:

我採用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此次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徵,瞭解肥皂的基本用途。

2、樂於參與活動,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在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過程:

一、調動幼兒已有生活經驗,認識肥皂

猜一猜,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嗨!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猴姐姐,今天我想帶你們去小猴王國旅行,你們看,小猴姐姐這裏有一隻神祕的盒子,盒子裏有一樣東西,猜猜看會是什麼呢?

1、讓幼兒猜一猜,摸一模,聞一聞。

2、原來是肥皂寶寶,請一幼兒把肥皂寶寶請出來

二、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的肥皂,說說自己的發現和肥皂的作用。

1、小猴姐姐這裏還有許多的肥皂寶寶,我們也趕快把它們請出來吧。幼兒來桌子邊圍着一起喊:肥皂寶寶,請出來!(老師打開蓋布)

(1)哇,這麼多的肥皂寶寶呀,請你們每人挑一塊你自己喜歡的肥皂寶寶,拿在手中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說說你的肥皂寶寶是什麼樣子的?

(2)先與旁邊小朋友互相講一講,再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

(3)老師小結:這麼多肥皂寶寶是不是一樣的?什麼不一樣?(有各種形狀、各種顏色、聞起來有的香味,有的藥味。)

2、欣賞課件,認識新式肥皂,進一步瞭解肥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幼兒看課件認識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鏽鋼肥皂、竹碳肥皂等。

老師小結: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來更漂亮,用起來更方便,對我們的健康越來越有好處,所以人們越來越喜歡使用肥皂。

3、說說肥皂的用途。

那你們在什麼地方也見過肥皂寶寶?

肥皂寶寶是用來幹什麼的呢?它有什麼用?

什麼時候要洗手(在飯前便後、手髒)、洗澡(保護皮膚)、洗衣服(乾淨、香)等

教師小結:肥皂的用處。

三、感知肥皂遇水後的變化。

小猴姐姐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肥皂寶寶有一個好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玩遊戲知道它是誰嗎?(水)你們也想跟肥皂寶寶和水一起來玩玩?(先把袖口捲起來)

1、老師提出要求:看一看,肥皂在水裏會有什麼變化?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幼兒嘗試跟肥皂寶寶和水一起玩

(1)現在小猴姐姐想知道你們是怎麼玩的呢?

(2)幼兒試一試

(3)你們是不是讓形狀相同肥皂寶寶們在一起玩、或者味道相同的肥皂寶寶們在一起玩呢?

(4)幼兒說說自己的做法。

(5)幼兒再嘗試操作

3、幼兒合作:引導幼兒在玩中發現肥皂的小祕密:發現很滑。用手搓一搓開始能產生白白泡沫,漸漸白白泡沫變成黑黑泡沫,能溶在水裏。白白的水變成黑黑的水。<

4、把肥皂放在筐中,到一邊去把小手洗一下,然後用毛巾把小手擦乾。再過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

(1)肥皂在水中摸起來有什麼感覺?(滑滑的)

(2)小手搓一搓會發現什麼?(白泡泡變成黑泡泡)

(3)剛開始的水是沒有顏色的,然後呢?現在呢?(溶在水中,水變白了,就叫肥皂水,肥皂水變成髒水。)

四、“吹泡泡”遊戲(在活動室一邊放四盆肥皂水,讓幼兒在輕鬆、愉快音樂聲中玩“吹泡泡”遊戲。)

1、小猴姐姐跟你們一起玩一

個遊戲名字叫“吹泡泡”,看誰吹的泡泡又高又大又多。

2、最後、小猴姐姐帶你們去小猴王國旅行。

五、延伸活動

到太陽下玩吹泡泡的遊戲,會有什麼發現呢?[ 內 容 結 束 ]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7的分解組成。

2、進一步感知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關係。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PPT課件、3個猴子圖片、桃子(磁性教具)、桃核、盤子、彩筆、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幼兒說小猴盪鞦韆的手指遊戲,教師:好了,小朋友們,誰能告訴老師,剛纔我們說的手指遊戲的名字是什麼?(小猴盪鞦韆)嗯,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猴子都在一起玩,可是漸漸地一起玩的小猴越來越少,最後一個都沒有了,它們都去哪了呢,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想)。老師也不知道,不過小猴的媽媽知道,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好不好?

二、基本活動

(1)教師出示PPT課件

教師:這位猴媽媽有兩個猴寶寶,月月和星星,今天它給兩個猴寶寶摘了7個桃子回來,叫小猴回來吃桃子,(哦?原來啊,小猴都回來吃桃子去了),吃完桃子,小猴想拿着這7個桃核去玩,可是猴媽媽不知道該怎麼給兩個猴寶寶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分,好不好?

(2)幼兒操作實物

教師: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有七個桃核,想想如果你是猴媽媽,你要把這7個桃核給兩個小猴分完,該怎麼分?分好的小朋友輕輕的轉過身來,老師就知道你分好了,我們看看誰在分的時候又安靜又快,現在請小朋友輕輕的轉過身去動手分。

(3)教師提問:

教師:分好的小朋友面向老師坐端正,我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分好了,嗯,咱們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所有的小朋友都分好了,我請幾個小朋友把你分的結果告訴老師,(幼兒邊說,老師邊在黑板上記錄下幼兒說的結果,)

(4)教師:好了,小朋友們有這麼多分法,你看猴媽媽多開心啊,她想,有這麼多分法,以後我就不愁給寶寶分桃核的事了,可是,我一時記不住這麼多方法,你們能記住嗎?(能) 好,老師就來考考我們小朋友,(當老師說給月月分幾個,你們不說話,轉過身用手裏的桃核告訴老師你的答案,比如,當我給月月分一個的時候,星星就分六個,你們就把桃核分成一和六兩組,分好的小朋友就立刻轉過身來坐端正,老師就知道你分好了,明白了嗎?) 好了,現在我看看誰分的又對又快,給月月分兩個、月月分四個、月月分五個……

(5)恩,我們班小朋友都特別聰明,可以又快又準確的給小猴子分桃核。可是,猴媽媽沒有記住,我們一起來幫她找個更好的記憶辦法,好不好?(好),那我們現在來觀察一下兩隻小猴分到的桃核數有什麼特點,先看左邊(也就是小猴月月這邊),你發現了什麼?(從上往下數,數字逐漸增大,前面的數比後面的數依次大一,)這種的排列我們把它叫做遞增,再看看右邊(也就是小猴星星這邊),你發現了什麼?(從上往下數,數字逐漸變小,前面的數比後面的數依次小一),這樣的排列我們把它叫做遞減。

(6)知道了什麼叫遞增和遞減,我們現在一起來跟老師做一個遊戲好不好?老師說,小朋友,我問你,七可以分成幾和幾,請小朋友們按照遞增的順序從一開始回答,說,老師,我告訴你,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依次往下進行,明白了嗎?

(7)小朋友們幫助猴媽媽解決了難題,你看猴媽媽多開心啊,你們開心嗎?

三、鞏固練習

(1)咱們班小朋友這麼厲害,那老師倒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現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老師每人都準備了一份題,和剛纔玩桃核一樣,請小朋友輕輕的轉過身,每人拿一份題,一人一隻彩筆,做完之後立刻轉過身來,老師就知道你做完了,我們看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2)教師講評幼兒作品。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表現這麼棒,老師想獎勵一下我們班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師會獎勵什麼呢?那就請小朋友們排好隊到寢室裏去看看吧。

活動反思:

在學習7的組成時,我先以“看數拍手”的遊戲的形式引入幼兒興趣,孩子們在拍手遊戲過程中都顯得很有興趣,也特別喜歡這樣的遊戲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導幼兒幫助小動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想上來分,爭先恐後的舉手。邊分邊引導幼兒說左邊分了幾個,右邊分了幾個等。在這個遊戲過程中,孩子們基本能正確分配。也能很好的說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爲了讓每個孩子都有操作的機會,我利用操作材料(玩具)讓每個孩子都和我一起來分一分,提高孩子參與的興趣,讓每個孩子對數學更有興趣。從孩子的操作過程中看,她們基本上都能進行獨立操作了,並能進行口頭表述。

小百科:組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爲zǔ chéng,用於較大事物的個體部分,這個詞彙是相對於宏觀描述的,是在分割的基礎上表達宏觀意象。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感受家鄉童謠獨特的頂真迴環手法。

2、發現兒歌的規律,並嘗試續編。

3、嘗試和同伴一起用方言進行問答表演,感受萍鄉傳統歌謠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1、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名字叫“我來問,你來答”。今天的天氣怎麼樣?你們的心情怎麼樣?今天你是怎麼來幼兒園的?

二、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感知兒歌的頂真迴環特點。

1、教師:這裏有一首特別的問答兒歌,聽完之後,告訴我,你發現了什麼?

2、教師慢速地朗誦兒歌。

3、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4、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教師小結:這就是我們家鄉童謠的頂真迴環的特點,像是在轉圈圈,後面一個問題就是前面詞語的第一個字。

三、學習朗誦兒歌

1、教師和幼兒進行兒歌問答。

2、幼兒和幼兒進行兒歌問答。

3、你會用家鄉話一問一答嗎?我們來試一試?

四、激發幼兒思維,嘗試續編兒歌

引導幼兒發現續編的規則,並協助幼兒進行創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