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小班音樂兒歌教案《小傘花兒》適用於小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知道傘對我們的用處,喜歡下雨天,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感受花朵色彩美,瞭解兒歌的含義,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音樂兒歌《小傘花兒》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感受花朵色彩美。

2.知道傘對我們的用處,喜歡下雨天。

3.瞭解兒歌的含義。

2.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五顏六色盛開的小花朵、下雨的視頻、下雨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並觀看下雨的視頻觀看下雨的視頻(注意引導幼兒觀看下雨時,雨水滴落是冒泡的樣子)指導語:

1.什麼天氣?(下雨天)

2.下雨了,人們都是怎麼躲雨的?

3.雨水滴落到地上怎麼樣了?(冒泡)

二、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今天老師也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於下雨天的兒歌,聽聽看,兒歌裏下雨天發生了什麼事。

出示一朵盛開的小花朵,引出兒歌前半段。

下雨拉,冒泡拉!小花傘兒都開拉。

出示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小花,引出兒歌后半段。

赤橙黃綠青藍紫,我採一朵笑哈哈!

2.交流兒歌內容,小花傘兒怎麼了?都有什麼顏色啊?

3.配樂,幼兒完整欣賞兒歌小花傘兒都開拉,赤橙黃綠青藍紫,我是怎麼做的啊?

4.配樂,根據圖片幼兒跟念兒歌

5.配樂,邊念兒歌邊用動作輔助表演。

三、小結提升下雨的時候,傘可以爲我們來擋雨,那想想看,小花傘兒可以爲誰來躲雨呢?回家可以去問問爸爸媽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認識漢字:月亮、星星。

3、能積極大膽地參與活動。

4、欣賞並理解詩歌,能在集體前複述詩歌。

5、引導幼兒充分想像合理的詩歌經過,鍛鍊自己口語的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月亮和星星》課件。

2、月亮、星星圖片及漢字卡片。

3、星星頭飾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星星,吸引幼兒注意力。

老師邊唱邊出示“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咦?你們看,這是什麼呀?”師:“今天,星星也來做客了,我們和她打個招呼吧!”幼兒: “星星,你好!”師:“小朋友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星星啊?”幼兒:“晚上”。師:“星星住在哪裏?”“那晚上天上除了星星還有誰?”幼兒:“月亮”。

2、觀看課件,初步欣賞詩歌,感知詩歌內容。

老師:“晚上的天空中真漂亮,不僅有彎彎的月亮還有許多許多星星,老師這裏還有一首好聽的詩歌《月亮和星星》,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第一遍傾聽後提問:

詩歌的名字是什麼?詩歌裏都有誰?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月亮和星星。

第二遍傾聽: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詩歌中的月亮和星星都扮演了誰?”

(1)、詩歌中的月亮是誰?幼兒學習詩句:月亮月亮是媽媽。(教師採用等待、留空的方法引導幼兒初步學唸詩歌。)

(2)、星星是誰呢?幼兒學習詩句:星星星星是娃娃。

(3)、月亮的嘴巴會怎麼樣?(笑一笑)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月亮是怎樣笑的。

(4)、星星的眼睛又會怎麼樣呢?(眨一眨)

師:誰來學一學星星眨眼睛?

3、學習朗讀詩歌。

(1)、師:“這首詩歌真好聽,我們一起來看着屏幕跟着念一遍詩歌吧。”

幼兒看課件學習朗讀一遍。

(2)、師:“小朋友唸的真好,老師想聽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來念這首詩歌”。

4、認識漢字:月亮、星星。

(1)、附圖認識。

(2)、教師手持卡片,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幼兒邊讀邊拍漢字卡片。

(3)、看課件,點擊圖片跳出相應的漢字。

5、在音樂活動中結束活動。

師“星星看到小朋友們這麼聰明可高興了,他說要來和小朋友們跳個舞,你們願意嗎?”

放音樂《閃爍的星星》幼兒戴頭飾邊唱邊跳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兒歌,兒歌中的形象是幼兒熟悉喜愛的月亮和星星,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的把“月亮的嘴巴笑一笑”,“星星的眼睛眨一眨”展現了出來,加深了幼兒的印象,喚起了幼兒的真摯情感,它所營造的動態情境,激發了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活動結束後,感覺此次活動還可以增設一些師生互動的環節,這樣更有利於幼兒熟記詩歌。比如,老師戴頭飾扮演月亮,幼兒扮演星星,邊欣賞詩歌,邊表演。也可以師生一對一表演,利用眼神,動作表情的交流增進師幼之間的親切感,使活動氛圍更加溫馨,幼兒能更加投入。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雞出殼的全過程。

2.體驗小雞鑽殼的樂趣。

活動準備:小雞出殼課件、音樂、圖片等

活動重點: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入

提問:這是誰呀(小雞寶寶)小雞住在又黑又擠的哪裏?(蛋殼裏)它想幹嘛?它想見誰呀?

小結:那現在我們所有的寶寶們都躲到蛋殼裏去。我們把自己變成一隻躲在蛋殼裏的小雞,我看看誰躲好了。現在我們都躲好了那快來聽聽看雞媽媽會跟我們說些什麼吧?

二、小雞出殼(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

1.提問?雞媽媽對我們說什麼啦?

雞媽媽是在告訴我們,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把蛋殼弄破,那小雞寶寶們想一想我們身體的那些部位可以碰蛋殼呀

2.你們幫小雞想想辦法怎麼出來?(請個別幼兒用肢體表現)

3.出示小雞寶寶的各部位圖片

小雞寶寶真聰明相處了用嘴巴、頭、翅膀、腳的辦法,那我們現在跟着音樂用我沒想到的這些辦法,看看這顆蛋寶寶會怎麼樣?能不能把這顆蛋寶寶打破。

三、遊戲:小雞出殼(完整感受音樂)

看我們的蛋寶寶在晃,它破了嗎?那我們能出去嗎?沒關係雞媽媽說它要告訴我們一個辦法,想不想聽,

小結:原來雞媽媽的辦法就是讓我們把這些辦法都用上,小雞寶寶你們行不行呀?那我們來試試吧。

1.蛋殼破裂:

快看我們的蛋殼怎麼樣啦(裂開啦)

2.再次遊戲感受小雞出殼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如西瓜籽、蘋果核、南瓜籽、梨核等等。這些核幼兒看是經常看見,也非常熟悉,卻沒有把它當成一回事。然而對植物的由來、變化卻充滿了好奇心,有着強烈的探索慾望。因此,組織有關果核的教學活動不但幼兒能夠接受而且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培養觀察、探索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完全符合《綱要》的精神即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教學目標】

1、在找找、看看、說說、做做中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果核的祕密。

2、在交流中能注意傾聽,聽懂別人的意思。

3、認識幾種常見的核,知道種子的簡單生長過程。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核。

活動難點:種子的簡單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1、各種果實的圖片。

2、各種果實及果核蘋果核,桔子核,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柿子核等若干。

3、故事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出示果核,引發興趣

1、提問啓發、幼兒自由議論。

(1)這是什麼東西呢?教師傾聽幼兒的議論呀,是垃圾,不對,是核,是籽,這是蘋果核,我在家看到過的……

(2)引出名稱果核:它們長得怎樣?

幼兒自由想象,大膽回答問題。

2、提問:果核有用嗎?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回答問題。

二、看懂圖意,瞭解果核。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2、幼兒交流對圖的理解

老師輔助提問:樹上的蘋果和地上的蘋果一樣嗎?小雞有什麼變化?爲什麼呢?

3、老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4、教師提問,蘋果發生了什麼變化?小雞呢?

三、剝開果子,探索果核。

1、原來果核都是有用的,那我們找找這些果子是否都有果核? 幼兒自由探索有的用剝,有的咬,有的切找果核,並自由的議論。

2、交流找到的果核,看看是誰的寶寶?

3、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四、自主商議,繼續探索。

根據幼兒興趣去找找果核的媽媽,看看找對了嗎? 遊戲活動:果核找家 這些果核的家在哪裏?去找找它們的家。幼兒手拿果核,自由配對。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後種果核。

附故事:

秋天到了,蘋果樹上結滿了蘋果,秋風輕輕一吹,蘋果隨風輕輕地搖擺。突然,一隻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正好落在小雞的身邊,小雞問:“你怎麼啦?”蘋果說:“我長大了,熟透了,所以才掉了下來。”過了幾天,蘋果漸漸變成茶色了,軟軟的,象一攤泥,小雞着急說:“你生病啦?”蘋果說:“不,我已經是蘋果媽媽了,我正在腐爛,好讓寶寶鑽進泥土裏,生根發芽。你明年再到這裏,就能見到我的孩子了。”到了第二年,原來的小雞已變成了神氣的小公雞了,他沒有忘記和蘋果媽媽的約定,等到他再來時,已發現在原來的地方已經長出了一棵小蘋果樹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有自己吃飯的願望,初步學習正確使用調羹的方法。

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幅:熊媽媽喂小熊吃飯;一碗飯。

(2)小碗4只、調羹4只、小熊4只(此教具由幼兒和老師共同製作,幼兒帶一個較大的雪碧瓶來,老師貼畫小熊的頭,在嘴巴處挖個洞),小木珠做的飯粒若干。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自己吃飯的願望

出示圖片並講述小故事:小熊自己不會吃飯,總要媽媽喂。熊媽媽說:“別的寶寶都會自己吃飯,而你還要媽媽喂。”小熊說:“我纔不信呢!”他要媽媽帶他去看那些自己吃飯的寶寶。熊媽媽帶着小熊去看小貓吃飯,小貓的鬍鬚上沾滿了飯粒。小熊說:“小貓吃飯一點也不乾淨!”熊媽媽帶小熊看小鴨吃飯,小鴨的飯桌上也都是飯粒。小熊說:“小鴨吃飯一點也不乾淨!”一隻喜鵲飛過來,對熊媽媽說:“告訴你吧!幼兒園的小朋友,他們都是自己吃飯的,吃得又快又幹淨。”熊媽媽高興地說:“太好了,我要帶我的小熊去看看幼兒園裏的小朋友,他們是怎樣吃飯的,讓小熊學學他們的好樣子。”

提問:熊媽媽要帶小熊來看小朋友吃飯,我們是怎樣把飯吃得又快又幹淨的呢?

2.老師示範吃飯

(1)老師邊講邊示範:我用小調羹舀飯,不多也不少,把飯送到嘴裏,嚼呀嚼,嚥下去。(吃完第一口)

(2)老師示範吃第二口飯時,老師先說:“我用小調羹舀飯,不多也不少,把飯送到嘴裏,嚼呀嚼,嚥下去。桌上沒有飯粒,地上也沒有飯粒,嘴上沒有飯粒,真乾淨,真乾淨。”這樣共示範吃4調羹飯,每次均強調上述要求。

(3)示範吃完碗裏的最後一口飯,然後教幼兒把飯粒撥在一起,最後全部撥到嘴裏。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並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的沉浮經驗。

2.學會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3.培養幼兒探索求知的興趣,發展創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每張桌上放有蘋果、葡萄、土豆等果蔬和一桶水

幼兒每人一張記錄紙和各種蔬果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1.教師導入: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水果寶寶和蔬菜寶寶,你們看,它們都是些誰?請你選擇一樣自己喜歡的水果或蔬菜。

2.師幼交流:請你跟小朋友介紹一下你選擇的蔬果寶寶,它的形狀、顏色和大小?

3.教師:炎熱的夏天,我們都喜歡游泳,水果寶寶也很喜歡游泳!你們想看水果寶寶遊戲嗎?

4.引導幼兒猜想:如果把水果寶寶放到水裏,它們會怎麼樣?

5.教師小結: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有的覺得是沉下去的,有的覺得是浮起來的,它們在水裏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二、玩一玩

1.教師出示杯子記錄卡:現在我們一起試一試,請你們輕輕地把你的水果或者蔬菜寶寶放到水裏,然後觀察一下,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這是杯子記錄卡,你可以使用我爲你們準備的蔬果小圖片和記錄卡,分別把小圖片擺放在水面或水底。

2.第一次試驗:幼兒輪流把三種水果放到水盆中進行實驗操作,並記錄,教師巡迴觀察,適時指導。

3.幼兒完成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運用“沉”與“浮”來表述自己操作的結果。

4.師幼互動:教師把幼兒的操作結果呈現在黑板,集體驗證。

三、講一講

1.教師請幼兒把其餘的果蔬放到水中,進行操作觀察:小朋友,你發現了什麼?

2.第二次實驗結束,幼兒分享其發現,教師對其操作結果進行記錄。

3.教師小結:這些蔬果,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今天,請小朋友回去以後找找其他的水果和蔬菜,再讓爸爸、媽媽準備一大盆水,看看它們哪些是沉下去,哪些是浮起來的,明天來告訴我們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有節奏的念兒歌,嘗試用身體語言表現兒歌的節奏。

2、初步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3、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兒歌內容。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小娃娃的紙偶。

2、與詩歌內容有關的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今天,有個小娃娃來我們班做客了。我們來跟她打個招呼吧!

2、小娃娃要去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小娃娃幹什麼去了呀?——小娃娃,去買瓜。

4、小娃娃都買了什麼瓜?

二、感受兒歌,有節奏的學念兒歌。

(一)學念兒歌

1、除了你們說的,小娃娃還買了什麼瓜呀?我們再聽來小娃娃說一說。(邊念邊出示圖片)

2、小娃娃都買了什麼瓜呀?(對個別不認識的瓜稍作介紹)

3、現在,我們也來噹噹小娃娃,看着圖片一起去買瓜咯。(念3遍)

4、哇!小娃娃買了這麼多的瓜,我們還給它們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瓜娃娃”!我們一起來說說看。

(二)語言遊戲:捉迷藏

1、買了這麼多的瓜,你們都認識這些瓜了嗎?

2、你們唸的可真棒!現在,瓜娃娃要和小朋友們來玩捉迷藏了。

3、把你的小眼睛蓋起來。等我數到1、2、3。再把你的小眼睛睜開。

4、1、2、3,看看誰藏起來了?是不是呀?我們來念一念。

這一次,又有其他瓜娃娃想和我們玩捉迷藏了。我們把小眼睛藏起來。(遊戲進行3次)

(三)身體動作表現兒歌

1、你們認識的瓜真多!現在,我們在伸出我們的小手去買更多的瓜吧!

(嘗試用身體語言表現兒歌節奏:2~3遍)

2、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能幹,買了這麼多的蔬菜和水果,你們都喜不喜歡吃呀?

我也很喜歡吃呢,這些蔬菜和水果很有營養,能讓我們健康的快樂的'長大。

【活動延伸】

分辨水果和蔬菜:在活動區提供水果娃娃和蔬菜娃娃的家,請幼兒幫忙把瓜娃娃們送回家。

附兒歌:瓜娃娃

小娃娃,去買瓜,

買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黃瓜,

苦瓜菜瓜哈密瓜,

買回家,裝滿一籮筐。

教學反思:

《瓜娃娃》是主題“好吃的水果”中的一節語言活動,兒歌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學念兒歌也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通過朗誦兒歌、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等形式,豐富了幼兒對一些常見瓜類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愛吃瓜果蔬菜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嘗試用膠泥團圓,並用小竹棍串起圓球製作糖葫蘆串。

2、喜歡膠泥,感受泥工的樂趣,體驗活動的快樂。

3、不要將小竹棍對着自己和別人的臉。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已分好的各色膠泥、小竹棍、貨架、已有嘗試做棒棒糖的基礎

重難點:

掌握團圓和串的技能

能將糖葫蘆團揉得圓圓的

活動過程:

一、遊戲:猜猜看。激發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小結:冰糖葫蘆是我們中國北方人們常吃的一種傳統小吃,它酸酸甜甜的,你們喜歡吃嗎?

二、教師製作,幼兒觀察糖葫蘆的製作過程

討論:

1、手指要伸展、撐展,不能彎的,爲什麼?

2、教師展示自己做的糖葫蘆,讓幼兒說出它們的顏色

3、它和棒棒糖一樣嗎?爲什麼?

三、幼兒製作糖葫蘆,教師巡迴指導

四、指導幼兒將已做好的糖葫蘆放到貨架上。

結束部分:

共同欣賞,分享成功的快樂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通過實物:冰糖葫蘆引入話題,與幼兒圍繞冰糖葫蘆的味道、形狀、顏色進行討論,之後通過觀察製作步驟孩子們瞭解了製作方法。在孩子的操作中老師適時介入、指導,在操作中孩子學習了團圓和串的技能,整個過程井然有序,孩子們不僅體驗到製作糖葫蘆的樂趣而且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活動中鞏固了對三原色的認識和加深了對“一個一個成許多”的理解,整個過程循序漸進,效果很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有益的學習經驗:

1,說兒歌配動作,手口協調。

2.認識手指,喜歡有一雙能幹的手。

活動準備:

自制手指套若干(紙製)。頭飾“羊”“狗”。

活動與指導:

1.認識手指:

“一隻手有幾個手指?”五個手指一樣嗎?”比一比手指的長短、粗細。

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請小朋友記住手指的名字。讓幼兒指着手指記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

出示手指套,每個幼兒一個指套,玩“手指戴帽遊戲。教師說指名,幼兒將指套套在該指上,或幼兒任意自套自報指名。

2.引起說兒歌的興趣:“手指很能幹,能做各種動作。”教師演示兒歌中的手指動作。食指拇指碰碰,讓幼兒看看像什麼動物的嘴,(小雞)。做食指中指併攏分開(像剪刀)。捏個拳頭敲敲(像榔頭)。做翹起拇指(是讚揚)。

教師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後帶領幼兒學念兒歌,逐漸配上相應的動作,達到手口協調。

3.複習朗誦兒歌“小羊買魚”,出示角色頭飾“羊”“狗”,分角色表演兒歌。

附兒歌:

手指謠

食指拇指碰碰,

做只小雞叫叫:

嘰,嘰,嘰!

食指中指併攏,

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

五個手指捏捏,

做個小嘴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由來:

春天來了,天氣變暖和了,非常適合幼兒種植。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相對較差,宜種植種子較大、生長週期短、管理方便、幼兒熟悉的植物,因此,我特意爲幼兒選擇了大蒜,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摸一摸、剝一剝、種一種中掌握種植大蒜的基本方法,瞭解大蒜的生長變化過程。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大蒜、蒜苗的基本特徵,瞭解蒜的生長變化過程。

2、學習蒜的基本種植方法,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和能力。

3、知道吃大蒜對身體有好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

活動重難點:

知道種植時將蒜根朝下、蒜牙朝上。

活動準備:

1、蒜、蒜苗、小鏟子、澆水盆、泥土和花盆。

2、蒜的教學課件,種大蒜的兒歌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老師出示蒜苗,引導幼兒說出其名稱,表達對蒜苗的喜好。

老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蒜苗)你們吃過蒜苗嗎?是什麼味道?好吃嗎?

老師:老師也很喜歡吃蒜苗,因爲蒜苗可以預防流感等疾病。

老師:蒜苗這麼好吃,你們知道蒜苗是從哪裏來嗎?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出蒜苗的?

二、學習新課

1、老師出示大蒜,引導幼兒說出其名稱、特徵及用途。

老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大蒜)大蒜是什麼形狀的?

老師:讓我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剝一剝、掰一掰大蒜,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

提示:引導幼兒發現大蒜是由多個小蒜瓣組成的,蒜瓣圍成了一個圓圈,每個蒜瓣都有白白的蒜根,尖尖的地方是蒜芽,用手輕輕一剝,大蒜的衣服就扯破。

老師:你們吃過大蒜嗎?是什麼味道?喜歡吃嗎?(讓幼兒知道吃大蒜可以預防很多疾病,如癌症)

2、老師播放種植蒜瓣及其生長過程的教學課件,讓幼兒獲得初步的感官經驗。

老師:農民伯伯就是用這些小蒜瓣種出來,讓我們去看一看農民伯伯是怎麼種蒜瓣的。(播放種蒜瓣及其生長過程的教學課件)

老師:農民伯伯是怎樣種蒜瓣的?

老師小結:農民伯伯把大蒜剝成一個個小蒜瓣,把蒜瓣種在泥土裏,然後給蒜瓣澆水,蒜瓣就種好了。

老師:農民伯伯爲什麼種小蒜瓣,不把整個大蒜種在泥土裏呢?

老師:蒜瓣是怎樣長成蒜苗的?

老師小結:蒜瓣就長出了綠芽,綠芽往土外鑽,綠芽長呀長呀,就長成了一顆大蒜苗。

3、老師示範種植大蒜的步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老師:農民伯伯種出了蒜苗,讓我們吃到了好吃的蒜苗,讓我們也來種蒜苗吧!

老師:我們先把一個個圓形的大蒜,剝成一個個小蒜瓣,然後用小鏟子鬆鬆土,土鬆好後,拿起一個小蒜瓣,蒜根朝下,蒜芽朝上,將蒜瓣插進泥土裏,蓋好土,最後給蒜瓣澆點水,就種好了。

4、老師播放“種大蒜”的兒歌錄音磁帶,幼兒嘗試種植大蒜,老師巡迴指導幼兒正確種植蒜瓣。

老師:老師的大蒜種好了,現在,輪到小朋友們種大蒜了。

附兒歌:種大蒜

大圓蒜,手裏拿,輕輕剝,剝成小蒜瓣;

根朝下,芽朝上,插土裏,蒜瓣土裏坐;

蓋好土,澆好水,種好了,等着蒜苗長。

老師:小朋友們種好大蒜後,把自己的名字貼到你種的大蒜盆上,以後就知道你種的大蒜在哪裏了。

三、鞏固新知

1、老師引導幼兒交流種植大蒜的方法。

老師:小朋友們真能幹,會種大蒜了,你們能告訴老師是怎樣種大蒜的嗎?

四、結束活動

1、老師引導幼兒收拾物品,結束教學活動。

老師:小朋友們的大蒜種好了,讓我們慢慢等着大蒜長大吧!現在,我們要先收拾地上和桌子上的物品,要不然我們會被這些物品拌倒的。

活動延伸:

1、老師次日帶領幼兒觀察自己種植的大蒜的生長情況,交流自己看到的大蒜特徵,如果泥土比較乾燥,要引導幼兒給大蒜澆水。

2、在美工區或操作區,可投放大蒜的生長順序圖,供幼兒觀賞,模仿畫,按照大蒜的生長順序排序,鞏固對種植大蒜的知識。

溫馨提示:

1、幼兒園如果有空地,可以直接讓幼兒種在空地裏,然後用樹枝或石頭等來標誌,表示是自己種的大蒜,方便幼兒找到自己種植的大蒜,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