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姓氏歌》說課稿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姓氏歌》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38K 次

採用多種方式識字,注重識字教學的應用性——《姓氏歌》說課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姓氏歌》說課稿

一直以來,在識字教學中,低年級的識字與寫字是重中之重,多識字是爲了便於我們在生活中運用,便於我們讀更多的書,學更多的知識。因此,面對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將枯燥的識字學習變得饒有趣味,讓學生感興趣?我不斷思考,並在《姓氏歌》一課中嘗試着在豐富多元的學習活動中引領學生認識漢字,規範書寫。

下面,我將結合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從教學背景、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學習效果評價和設計特色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根據《百家姓》編寫的韻文,一問一答,音韻和諧,朗朗上口。課文通過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認識中國的姓氏,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學生在識字的同時,認識更多的姓氏,提升識字的樂趣和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能夠學以致用,學會用結構的方法、組詞的方法、說筆畫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紹自己的姓氏。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是11個,要求會寫的字是7個。同時,認識三個偏旁。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相處一學期,有些同學對於班裏其他同學的姓名已經能認識,所以在學《姓氏歌》時,認識同學的姓,介紹自己的姓,這樣的內容他們很感興趣。通過創設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引導學生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將習得的方法用於互動交流,不斷激發學習動力,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但由於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不認識同學的名字,不認識這些姓,也有極少數學生不明確自己的姓和名,不明白“姓氏”的意思。基於這樣的學情,既要保護能力強的學生的成就感,也要照顧能力弱的學生的學習,保證他們都學會,同時引導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設置

基於以上的思考與分析,我針對第一課時設定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問答的形式,認識“姓、氏”等11個生字。

2.會寫“什、麼”2個生字,認識“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3個偏旁。

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鞏固識字。正確朗讀課文。

4.模仿課文一問一答的形式做問答遊戲,積累語言表達。

本課時重難點:

多種方法識字。

正確朗讀課文,學會寫“什、麼”。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提出這樣的目標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

識字教學要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運用多種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本節課的設計貼近學生的實際,關注兒童心理特點,力求調動學生的興趣,以學生讀爲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師生、生生互動活動,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識字的樂趣,在習得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溝通與協作的交際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從而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有意識地爲培養適應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素養而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闡述:

接下來,我將結合教學過程具體闡述一下我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落實。

在教學中,我將嘗試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引領學生走進《姓氏歌》,正確朗讀,認識更多的姓氏。

1.激趣導入揭題識字

2.初讀兒歌隨文識字

3.回讀兒歌指導寫字

4.交流評價總結拓展

(一)激趣導入,揭題識字

由認讀同學姓名導入學習,說說自己姓什麼,揭示課題後相機認識“姓氏”。

(二)初讀兒歌,隨文識字

1.讀兒歌第一節,隨文識字。

2.指讀兒歌,再互相聽讀、指正。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初讀兒歌時,邊用手指邊讀是最有效率的認讀方式。發揮小夥伴的合作學習作用,互相聽讀,檢查初讀情況,進行交流,指正或點贊。這樣又促使他們讀兒歌,熟悉兒歌內容。

3.交流姓氏,認讀生字,朗讀兒歌。

通過認讀不同的姓氏,加強對學生識字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字。通過同伴問答朗讀練習、師生合作朗讀、生生互動朗讀、創編兒歌這些形式,提高識字的趣味性,體現實用性。

4.多種方法識字,多樣形式朗讀。

通過自讀、指名讀、師生問答讀、生生問答讀、齊讀、配樂拍手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兒歌,通過加一加、組詞、說筆畫等多種方法識記漢字,瞭解不同的姓氏,引出《百家姓》,滲透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激發學生課後主動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標所倡導的。通過這樣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也實現了識字的目的`,體現出交際運用的價值。並且多種形式朗讀,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教學活動,關注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還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回讀兒歌,指導寫字

本節課,在學生完成了兒歌整體朗讀後,我引導他們整體瞭解本課書的生字表,並聚焦本節課要學寫的“什麼”這個詞。引導觀察漢字的寬窄、高低、長短,關注關鍵筆畫的佔格位置和書寫,培養學生讀帖的能力,持續關注寫字姿勢,重視對書寫的評價,指導生生互評。

寫字環節我是按以下5個步驟進行:

1.觀察詞語“什麼”。

2.交流,師示範書寫。

3.生描紅,臨寫。

4.交流評價再臨寫。

5.同桌互評。

課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帖、寫字,在學生用心描紅、臨寫之後,進行展示交流,引導學生評價,進一步明確字的間架結構,關鍵筆畫的佔格位置,再次臨寫,之後再次同桌互評,真正落實書寫練習,提高效率。教師在學生獨立寫字時進行巡視,隨時給予糾正和評價,再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書寫,讓學生互相評一評小夥伴的字。這樣通過師生、生生間的多向互動,在探究和發現中體驗到寫字的樂趣。學生邊念口訣“頭正、肩平、足安、心靜,一拳、一尺、一寸、按本”,邊檢查自己的寫字姿勢。在整個的寫字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寫字習慣,如:坐姿、執筆姿勢和筆順等,時時注意好習慣的養成。(四)交流評價,總結拓展

指導學生自我感受漢字的書寫,對於寫得不好的筆畫,再次書寫時能夠有所改進,引導學生生生互評,互相欣賞,共同提高漢字的書寫能力。提示下節課學習內容。

學習效果評價方式

1.課堂表現觀察:

(1)學生聽講、朗讀情況(2)反饋、書寫情況(3)同伴互讀、互查學習情況

2.激勵性語言評價

教學設計特色

本節課立足於激發學生興趣,結合班級學生的姓名開展識字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讀爲本,根據學情和身心特點,在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中開展識字教學,在設計教學環節上有以下特點:

一、立足學情,促進自主學習

在指導學生認讀姓氏時,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我既鼓勵孩子勇於展示,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又通過多種形式朗讀,瞭解識字方法,從而正確認讀。

在指導書寫漢字的環節設計中,我關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學生觀察的時間、表達的機會,指名當小老師指導大家書寫,儘可能多地爲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不斷激發學習動力。

二、引導發現,設計多元活動

通過指名讀、分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地朗讀《姓氏歌》,通過結合姓氏自編兒歌,通過配樂有節奏地朗讀,避免單調枯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感受識字的重要性,感受介紹姓氏的實用性,促進學生傾聽和朗讀的能力,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三、重視基礎,培養良好習慣

“提筆即是練字時”。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個學期,但他們的握筆姿勢、寫字姿勢仍然需要特別提醒,時時提醒。在兩次書寫中,都始終關注正確的寫字姿勢。在朗讀、交流中,鼓勵學生敢於表達和展示,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聲音洪亮,姿態大方。

四、關注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引導

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學生傳承,學生只有先對傳統文化感興趣,才能願意去學習,去探究,通過共同學習、互相交流,增強學生對姓氏文化的認知了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爲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