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老師,您好!》教後反思

四年級語文《老師,您好!》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老師,您好!》教後反思一

本課是一首抒情詩,詩歌不同於其它的課文,它有自身的特點,語言凝練,感情充沛,結構性強。因此,詩歌教學的着眼點要放在讀上,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憑藉有形的文字產生無盡的想象。

四年級語文《老師,您好!》教後反思

首先是讀。讀是有層次的,一開始抓住重點的詞句讀,如“老師,您好!”這句,反覆出現了好幾次,還有些難以理解的句子,如“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那是甘露輕輕地灑向茁壯的新苗”等,通過多讀這些重點句,訓練學生對讀整篇詩的朗讀能力,進而再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如分節讀、對讀等,在讀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詩句是不能逐字逐句的分析的,只有引導學生們通過讀激發他們的感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同時也把自己對老師的崇敬、感激、愛戴之情充分表現出來。

其次是想。理解詩歌內容之後,要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腦海中呈現詩歌的意境。讓學生對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所感知。要鼓勵學生就課中的一些詞句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

課文每一小節都有一箇中心句,在教學中,我就抓住了這兩個中心句進行教學。

第1節中“啊,教師的事業多麼崇高!”是中心句,中心詞是“崇高”。

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爲了突破教學難點,我是這樣教學的:

教學“在今天與今天之間鋪設大道,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架起金橋。”時,我想到大道和金橋都是兩種形象的事物,我可以利用簡筆畫來把抽象的語言轉變成形象的畫面,讓學生通過形象的畫面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於是我在黑板上畫了大道和金橋,大道的一邊是”昨天”,一邊是”今天”,引導學生引出老師。在橋的一頭寫上“現在”,另一頭寫上“理想”。

教學“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着教師的心血!哪一項創造不蘊含着教師的辛勞!”這句時,我引導學生先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詩句的理解,然後再展示經典的故事來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片斷:

生:我還從“在昨天與今天之間鋪設大道,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架起金橋。”讀出老師的崇高。

師:談談你的.理解。

生:……我知道“鋪設大道”是鋪路。

師:理解得不錯,還有什麼地方你懂的?

生:架起金橋,是造橋。

師:好,改說於你的理解,以後不要輕易說自己一點都不懂,明白嗎?(生點點頭,顯得有信心了一點)

師:還有誰來說說你懂的。

生:我知道“昨天與今天”是指過去和現在。

師:說得好,在昨天與今天之間鋪設大道,怎麼理解?……

生:(陷入了沉默)

師:想想看,老師是幹什麼的?

生:(興奮地)我知道了,老師是教知識的,是把知識一代一代地傳授下去。

師:太好了,傳授知識,將過去的文化文明一直傳承到今天,你說,崇高不崇高?

生:崇高!

師:下一句誰來談談,什麼又是“現實和理想”?

生:理想就是自己的願望,將來想幹什麼?現實就是這個理想實現了。

師:舉個例子,比如你的理想是……

生:我的理想是長大之後當一個設計師。

師:好,這是你的理想。假如——假如二十年之後,你真的成了一名設計師,這就叫什麼?

生:現實。

師:要想實現這個理想,離不開誰的幫助?

生:老師的幫助。

師:是老師幫助你實現了理想,架起了一座金光閃閃的橋樑呀!請你來讀這兩句詩。

(生讀得很有感情。)

第2節中“啊,教師的事業多麼美好!”是中心句,中心詞是“美好”。 我抓住了中心詞進行教學。

教學“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那是甘露輕輕地灑向茁壯的新苗。”時,我引導學生聯繫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來理解“春蠶”、“理想的絲線”、“甘露”、“茁壯的新苗”的意思。並且啓發學生詩人是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什麼比作成什麼。"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這一句,我首先告訴學生李商隱的《無題》有這樣一句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會淚始幹。後來,人們就把老師比做春蠶。學生漸漸清晰.

反思:課堂需要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當教師看到學生的思維沒有進入深層次,表現出了思維惰性的時候,採用了激勵性的引導,使學生不得不動腦筋思考問題,哪怕說得不對,但也要肯定和鼓勵,這是對孩子今後能不能積極有效思考問題的一種保護,思維的過程是痛苦的,這種痛苦是必須的,是珍貴的體驗,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經歷了想說說不明白,說不周全,說不到位的時候,教師稍加點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點睛之筆,和學生一起共同得出最好的答案,實現共成長,學生自己會嚐到一種成就感。

  《老師,您好!》教後反思二

說句實在話,做爲教師的我上這種內容真的有點兒不自在。

平時我們都教育學生要謙虛,但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讓學生通過詩句體會教師職業的崇高和美好。真的,我在課上的感覺就是在自我吹噓。吹得我很不自在,感覺很不好意思和學生多說什麼。

課文每一小節都有一箇中心句,在教學中,我就抓住了這兩個中心句進行教學。

第1節中“啊,教師的事業多麼崇高!”是中心句,中心詞是“崇高”。在教學中,我就讓學生說自己喜歡的詩句,並說說爲什麼。

孩子們說不出什麼,詞語、句子、語言都很貧乏。有的學生能說到喜歡的句子,但卻不知爲什麼喜歡。語文的綜合能力還停留在二年級的水平上。沒辦法,只好忍耐住慢慢開始訓練吧。

這一節重點解決的問題是兩個的轉換。開始以爲有點難度,但有幾個學生開個了好頭,學生的思維好像開始活躍了起來,因此也覺得沒太大難度了,於是我便加強了口頭訓練。

對“浸透”一詞的理解先讓學生說意思,再對照老師的工作說說老師付出的心血。這個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但在理解的過程中,學生對老師的工作認識得不太深刻,後來我翻了一下幾年前教過的學生的課堂表現,再來對照今天課堂上學生的發言,真的是不能相比。一個是我教了三年,帶了三年的學生,一邊是隻接觸了兩三天的孩子,真是不能相比。所以課堂上出現這種表現我也就覺得不太那麼奇怪了。

按照我的初衷,我想讓學生對照現實生活中老師付出的心血和辛勞來表達對老師由衷的讚美和感激之情。但現在看來,這種情感無論如何也激發不出來。因此,在這小節的結尾,我便臨時改變了教學節奏和方法,將結尾的朗讀改成了連續四個引讀,從而加深了對“老師,您好”的理解。

第一次:古今中外,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着老師的心血;地北天南,每一項創造都蘊含着老師的辛勞。

我要深情地對老師說一聲:——老師,您好!

第二次:事實上,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也離不開老師的心血,所以,我想大聲地對老師說:——老師,您好!

第三次:不僅是各項發明創造離不開老師的辛勞,我們每天的作業都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勞動,所以,我想飽含感激之情對老師說一聲:——老師,您好!

第四次:每當看到時代在飛速地前進,我就想這些成果都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勞動,我就想由衷地對老師說一聲:——老師, 您好!

經過這四次的引讀,對第一小節的理解已經是水到渠成了。而對於第一句中對“昨天”和“今天”的理解本來就是個難點,而且也不需要這樣的去解釋,所以我也就簡單地一筆帶過了。

第二小節的教學相對來說是略有難度的,因此在教學中,我略微改變了一下教學辦法,採用直奔主題的方法,先設疑再讓學生不求上進來解疑。這一方法果然奏效。

以下是一個教學實錄:

師:你最喜歡哪幾句?讀給大家聽聽,並說說爲什麼喜歡。

生:筆尖飛舞,…………

師:爲什麼喜歡?

生搖頭微笑。

此時,我啞然。但同時又覺得這是個生成精彩的契機。於是,我話鋒一轉,又說:是的,這兩個句子的確很難,先讀讀,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等會兒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我已經巧妙地將這個學生的尷尬拋還給了學生。

片刻後,學生開始交流。

生:我知道“春蠶”是比喻老師的。“編織理想的絲線”說的是老師的教學成果。

師:是的,在這個句子中,詩人用了好幾個比喻。剛纔這個同學提到了一個,把老師比作春蠶。想想,平時我們還把老師比作什麼?

生:大樹。

生:太陽

生:蠟燭

……

說實話,這個地方我沒有充分用好資料,那是因爲時間來不及了。本來,我是想讀一首給學生聽的。詩的內容在《補充習題》上就有,但課前沒發這本書,課上也沒有時間了,所以我就省略了。如果在這個環節中安排補充閱讀的話,我想應該是個訓練說話的絕佳時機。這兒我可以讓學生仿照小詩的形式自己說上一兩句。

很遺憾,對學生的不瞭解使得課堂效率極爲低下。“有效課堂”還不能真正落實到行動上來。

師:讀到這兒,你想到了哪些讚美老師的詞語或詩句?

生一片茫然,有一個學生居然很天真地問我:偉大和崇高能不能說。更有一個學生問我:什麼是讚美老師的詞語?

我愕然!

最後只好板書了幾個成語,再讀了三個詩句,以算過了這一環節。

我在沉思:這纔是第一篇課文,有許多的語文基本常識學生什麼都不知道,以後,我該怎麼教?關鍵是課該怎麼備?

高效、潤澤?

不知道何時才能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我想我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習慣和課堂常規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