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彙編15篇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彙編15篇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

【《灰雀》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簡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了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三隻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深受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城實和天真。

通過言語和行動的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動物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本文篇幅較長,難度的句子和詞語較多,文章中有幾個生字是平常不常見的,很容易讀錯,部分詞語的意思比較抽象,給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增加了難度;列寧的循循善誘學生也不易領會。《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結合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本課的教學着力體現“以讀爲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歡快、麪包渣、

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1.列寧發現灰雀消失之後,通過難心,得體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

2.通過人物的神態和語言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五、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題,激發興趣。

1.出示列寧的照片,指名學生談談對列寧的瞭解。

2.學生交流後,教師簡介列寧。

3..出示灰雀圖,板書:灰雀。 師:我們來和這隻灰雀打打招呼吧。齊讀課題三遍。

指導書空“雀”

師:灰雀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列寧的故事,爲了這隻可愛的灰雀,列寧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生了一個什麼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美美的去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初讀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學習生字,新詞。重點指導讀準“胸脯、白樺樹、散步、婉轉、麪包渣、誠實”,。

3.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師適時指導。

4.生自由讀,以小組爲單位賽讀課文,互相評價,幫助。

5.分角色朗讀課文。

6.理清文章脈絡。

課文那幾個自讓段是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設計意圖:養成讀書自學的好習慣。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讓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讓段。說說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課文是怎樣描寫三隻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讀,體會灰雀的可愛。

藉助多媒體,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列寧喜歡灰雀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指導朗讀,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

4.齊讀課文第一自讓段。

5.就是這樣惹人喜愛的灰雀,第二天,那隻胸脯深紅色的灰雀竟然不見了,它到哪裏去了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積累文中的詞語。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 .分組出示“渣、胸、脯、惜、低、誠” “郊,步,或,散,敢,者”

2. 說說這些字有什麼特點?你是怎樣記住這字的。

3. 指導書寫。第一組強調左窄右寬,第二組強調“或、步、者”。

4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 學生作業講評。

設計意圖:養成正確,規範的寫字習慣。

五、課堂作業

1. 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 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預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擡着頭向上看。 ( )

2 書寫生字並組詞。

設計意圖:鞏固字詞的學習。

板書:

兩隻粉紅 一隻深紅

三隻灰雀 惹人喜愛

來回跳動 婉轉歌唱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語句。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三隻灰雀在枝頭唱歌,跳躍的畫面。

2.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的唱歌,多麼惹人喜愛。列寧每天都來這兒散步,和他們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寧發現風有一隻灰雀不見了,那隻灰雀去哪兒了呢?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讀課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幾段話是列寧講的,那幾段話是小男孩說的?找出來。

2.灰雀不見了,列寧的心情是怎樣的?(急)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指導朗讀。

3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對小男孩說了什麼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2) 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4)會飛回來?

細細讀這些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指導朗讀。列寧的關心,惋惜,焦急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字來概括,是什麼呢?(板書:愛)

4.聰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兒了呢?你是從哪兒知道的呢?說一說。

出示:1) 沒……我沒看見

2)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

3)一定會飛回來。

細讀這幾句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嗎?指導朗讀。

5.小男孩爲什麼要捉這隻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麼不同?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列寧的愛是給小鳥自由,小男孩的愛卻奪去了小鳥的自由,列寧纔是真正的愛鳥。

6 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10自讓段。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出示灰雀在枝頭歌唱的畫面。在列寧真該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頭歌唱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11---13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麼疑問嗎?

學生質疑,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願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3.朗讀課文最後三個自讓段。

設計意圖:感受孩子的誠實,列寧對孩子的愛。

4課堂練筆:1)(課件出示)如果你是那隻重新站在枝頭歌唱的灰雀,你想對小男孩和列寧說些什麼呢?請在課本的空白處寫下你的“三言兩語”。

2)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拓展延伸

1.這個故事寫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感動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時改正了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2.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聯繫實際,拓展知識。

五、課堂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1)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我從“……”體會到

2)“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我從“一定”和“!”裏推測出男孩當想什麼?

2.摘抄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

【教學總結】

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流暢的態勢,如在文中的泡泡裏提出了一個問題 “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爲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學生讀書思考。然後,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我覺得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啓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爲他們創設一個合適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流露出。但在這下面,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 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纔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範朗讀,可我卻忘了這麼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後,這一環節,在學生並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2、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並不是說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彙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紮實。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從多個方面介紹了香港的美麗與繁華。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從地理位置、貿易。金融、商業、服務等方面簡要介紹香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別從香港的市場、美食、海洋公園和夜景具體介紹香港的繁華和美麗,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題,讚頌了香港真是“我國南海之濱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

教學目的:

1、體會課文優美的語句,感受香港景色特點。

2、選擇學習,深入理解,感情朗讀。

3、瞭解香港的美麗和繁華,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把香港稱爲“璀璨的明珠”的原因。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脈絡層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中國 1997年7月1日 迴歸 地名

以聯想題引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相機板書課題。

2、揭題,理解“璀璨”、“明珠”意思。

3、過渡語:爲什麼說香港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通讀課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2-5自然段的中心詞,整體感知課文。

相機板書:萬國市場 美食天堂旅遊勝地 燈的海洋

三、 合作探究, 精讀感悟

(一)引導學生小組內自主學習喜歡的部分

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課文2--5自然段中的其中一個自然段,把自己喜歡的詞句做上喜歡的記號,小組內交流感受。

通過知識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佈置蒐集有關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課中交流對香港瞭解的知識,讓學生對香港有感性認識。

(二)小組彙報,指導朗讀:(可不按課文順序)

1、學習第二自然段。

藉助課件中的有關圖片讓學生理解“琳琅滿目”“ 應有盡有”,進而理解香港是“萬國市場”。

(1)香港的面積並大,爲什麼說她是“萬國市場”?

(2)“萬國市場”是什麼樣子的,哪些詞語可以體現她的特點?(。)

(3)“萬國市場”裏的商品這麼齊全,你能通過讀來展現嗎?(抓住“琳琅滿目 應有盡有 物美價廉”指導朗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結合課件中有關美食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一應俱全”,感受“美食天堂”,並指導朗讀。

(1)你認爲哪個詞語最能體現香港的美食特點?(一應俱全)

結合句子理解:一應俱全

(2)到底有哪些美食可以讓人們盡情享用呢?請你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讀一讀。(課件演示)

( 3)看到這麼多的美食,你有什麼感受?能用幾個詞來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嗎?

( 4)朗讀:這麼多的美食,這麼好的地方,你能通過讀來展現嗎?想想該怎樣讀?

3、學習第四自然段。

抓住詞語“出色”及相關句子感受海洋公園的“舉世聞名”。

(1)喜歡海洋公園的同學說說爲什麼喜歡它? 在這裏,你看到了什麼?

(2)海豚和海獅表演得怎麼樣?能從文中找出一個詞來形容嗎?(出色)

(3)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海豚和海獅出色的表演,劃出來,讀一讀。(4)如果你看了海豚和海獅的表演,你的心情怎樣?請你試着把你的心情讀出來。

(5)試用“一會兒……一會兒……” “有時……有時……”說句子。

4、學習第五自然段。

抓住中心詞和兩個比喻句引導學生感受香港夜景的美。(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1)這一段的中心詞是什麼?(燈的海洋)( 課件出示: 香港夜景圖片)

(2)“燈的海洋”從哪兒可以看出?

(3)文中用了兩個比喻句來形容香港美麗的夜景,讓我們一起來讀出香港美麗的夜景吧。

5、學習第六自然段

(1)、談話引出最後一個自然段。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香港是一個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有著名的海洋公園、美麗的夜景。她是旅遊者嚮往的地方。所以,作者最後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嘆:香港着是我國南海之濱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

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香港真是我國南海之濱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

四、總結昇華,激發學生熱愛香港的感情。

香港在經歷了100年的滄桑後終於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我們爲我們的祖國擁有這樣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對香港,這顆我國南海之濱璀璨的明珠說些什麼呢?(課件出示香港區旗圖案,同時歌曲《東方之珠》響起)

五、趣味作業。

裝扮解說員,向遊人介紹你最喜歡的那方面的內容。

板書設計: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萬國市場

美食天堂

旅遊勝地----海洋公園 燈的海洋

作業佈置:書寫生字 完成同步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3

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從多個側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無論是閱讀還是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都與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這一主題密切相關。這次習作是學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延續,即寫一寫自己的課餘生活。習作範圍寬廣,和課餘生活相關的都可寫。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個完整的意思。

2、激發學生習作興趣,調好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建立信心。

教學建議:

1、由於學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議教師要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建立習作的信心。

2、習作時,教師提出的要求不要過高,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個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詞造句上要求切勿過細。

3、評價時,要以表揚和鼓勵爲主。

習作設計

一、想一想

同學們,在口語交際課裏,我們交流了各自的課餘生活,現在讓我們把它記下來好嗎?

二、說一說

1、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1)讀一讀習作要求,同組討論習作要求的範圍。

(2)可把自己想寫的先跟大夥說說,互相交流。

2、教師巡視指導

(1)自己參加過什麼活動,到過什麼地方,見到了什麼。

(2)你感到最高興的事,最有意義的事或你願意寫下來的其它事,比如,你參加了什麼比賽,什麼活動等。

三、寫一寫

開始寫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寫時要注意:

1、要把想說的事情寫清楚。

2、要把話寫通順。

3、寫完後,讀給你的媽媽、爸爸聽一聽,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習作的快樂。 教案《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習作》教案》,來自網!,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習作》教案-三年級語文教案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複習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重難點:

複習相關的語文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畫去括號內使用不正確的字

(詳祥)細 蜂(蜜密) 腳(印映) 究(競竟)

二、多音字組詞

三、按課文內容填表

駱駝的特徵 老人的根據

左腳有點跛

左邊馱蜜,右邊馱米

缺一顆牙齒

四、給下面一段對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老人說 你問的那隻駱駝是不是左腳有點跛

是的

是不是左邊馱着蜜 右邊馱着米

不錯

是不是缺了一顆牙齒

五、總結: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5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①教師引述。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

②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嗎?

③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同桌互讀,糾正錯誤。

③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a.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情況。

b.交流是怎麼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④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誰願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可板書“試驗”兩字)

②學習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請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課堂練習

①學習生字。

a.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麼。

b.書寫後,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學生寫的字。

②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祕的興趣。

2、理解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

3、通過資料,進一步瞭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難點:理解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①聽寫上堂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②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是怎麼做的。要求不漏述試驗的重要內容。

③試驗結果怎樣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①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①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②學生自讀體會。

③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麼說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

a.對於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交流嗎?

b.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寫的生字:測、括、確、誤、途、超,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麼。

②學生組詞書寫書,用實物投影展示,評議優點或不足。

拓展活動

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板書:

  14、蜜蜂

  辨認方向 能力強

  ? !

  遇到問題 實驗求證 得出結論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6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結合課文,聯繫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哪位同學訂閱過《兒童時代》?你知道這份兒童刊物的最早創辦者是誰?宋慶齡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利用自己尋找到的資料,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向大家介紹。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她小時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書課題)。

初讀感知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裏的注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順暢。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

3.討論疏解:

a.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b.文中講到了哪幾個人?他們間有着怎樣的聯繫?

爸爸 伯伯家

宋慶齡

媽媽 小珍

c.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爲了守信就留了下來。

分角色朗讀

1.交代任務:前後四位學生爲一組,分角色朗讀,一位讀旁白,其餘三位分別讀爸爸、媽媽和宋慶齡的話。先組內練習,然後小組間比賽。

2.組內安排角色,各組練習,教師巡視。

3.挑三四個小組進行比賽。

4.同學評議,推選優勝組。

討論深化

1.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宋慶齡做得對不對?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你是怎麼處理的?讀了本文後有何感想。

3.小結:俗話說“一諾千金”,誠實守信是我們做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希望以後大家也能像宋慶齡一樣重諾言,守信用。

板書:

  8、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慶齡

  媽媽 小珍

  誠實守信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7

單元教材簡析

本單元有4篇課文。其中《掌聲》《一次成功的實驗》《給予樹》爲精讀課文,《好漢查理》爲略讀課文。課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一個“愛”字貫穿全組課文,課文的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人間真情。本單元的各個環節的教學都體現了愛的專題,都是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讓學生能實實在在感受到這種感情。例如:導語告訴學生:愛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都能獻出自己的愛;所選課文都是發生在兒童之間的愛的故事;口語交際也是通過誇獎身邊的同學來表達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體現整合的教學思想,圍繞專題組織教學活動。各篇課文簡介如下:

29《掌聲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30《一次成功的實驗》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遊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讚揚有了危險先爲別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課文的對話樸實、簡潔,意味深長,最能表現人物品質。從小女孩對同伴和教育家說的話中,可以看出她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先人後己。

31《給予樹課文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32 《好漢查理》這篇略讀課文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弱點的故事。

單元總體目標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認識23個字,會寫38個字,利用多種識字方法減少錯別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會正確讀寫49個詞語。學生能夠主動積累ABB形式的詞以及“不假思索、興高采烈、沉默不語、如願以償、彬彬有禮、戀戀不捨、風餐露宿”等成語,養成良好的積累意識。學生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查字典(詞典)等方式理解詞語。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組課文。《掌聲》一課要讀出人物情緒的變化,《一次成功的經驗》中人物的對話也應讀出不同的語氣。

3.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學生能夠通過人物外在的語言、動作感受人物內在的心情和精神品質。

4、逐步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合作的能力。如蒐集聖誕節卡片、閱讀有關合作的小故事。誇誇身邊的同學。讓學生能夠多從同學身上發現優點,真心實意地讚揚同學。

5、背誦《三字經》,瞭解成語,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和有趣,繼承傳統美德。

二、教學重點:

1、通過整理時間順序、記敘文的三要素等方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查字典(詞典)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1、利用多種識字方法減少錯別字,培養識字能力。

2、通過人物外在的語言、動作感受人物內在的心情和精神品質。

四、推薦書目:《愛的教育》《三字經》

單元教學建議

1.整體構思:

學習單元導語,瞭解這個單元有哪幾篇課文,圍繞什麼主題,寫了哪些內容。能初步概括每一篇課文的大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這四篇課文均來自學生的生活。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如每課教學設計的課前體驗。佈置學生觀察身邊殘疾人的生活都有哪些不便,蒐集反映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相關資料《張海迪的故事》;準備實驗用的瓶子、小石塊;瞭解聖誕節,準備卡片。

2.具體建議:

可以採用“課前體驗──課中閱讀──課後拓展”,以一篇帶多篇,拓展閱讀面。具體安排如下:

(1)渲染氣氛,導入課題。教師可以從快樂的氛圍導入新課,如遊戲、歌曲等。

(2)初讀課文,自主質疑。四篇課文均以記事爲主,都可以採用以下模式。讓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課文。要求讀出問題來,在自己體會最深和感覺還有問題的地方做上記號。接着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簡單問題立刻互相解決,遇到稍難的問題可保留。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3)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掌聲》一課,老師可以抓住兩次“掌聲”,讓同學們思考:“同學們的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有什麼不同?”《一次成功的試驗》可以引導學生抓一些關鍵詞語來深化學生理解。例如,“順利”、“不假思索”兩個詞。《給予樹》一課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是難點。“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這句話的表達方式是把“實物”和“精神品質”聯繫在一起,顯得新穎而別緻。在體會句子含義時,教師可以提問:“媽媽爲什麼說金吉婭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呢?”引導學生認識到媽媽通過這件事看到了女兒身上的可貴品質。《好漢查理》這篇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邊讀邊思考,查理髮生了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談一些真實的看法,如怎樣看待“壞”孩子等。這也是爲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做一個鋪墊。

(4)感悟體驗,注重朗讀。《掌聲》表現的情緒有起伏,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出這些變化。關鍵是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進入情境中,領悟到人物的喜怒哀樂。比如,課文的前半部分語調要低沉緩慢一些,後半部分要活潑跳躍一點,這些都是由課文描寫的氛圍變化決定的。朗讀指導要穿插在對課文的理解中,可以提示學生,你覺得這裏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爲什麼?例如,朗讀“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教她跳舞”這句話時,可以先聯繫英子的來信讓學生討論:英子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這是因爲英子從同學們的掌聲中感受到了愛,並從這種愛中獲得了動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她很珍惜同學們的掌聲。因此,這裏要讀出歡快的語氣。

(5)課後拓展形式多樣,如:說說生活中你見到殘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樣幫助殘疾人的;找一找通過合作、團結取得成功的小故事;談談自己讀文之後的感受等等。

(6)整體迴歸,拓展延伸。結合語文園地進行,可選內容如下:

A、基礎大會戰:字詞大比拼、成語擂臺賽等等

B、說說已經會背哪些《三字經》。

C、本單元學習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D、小練筆:自由練筆,與本單元學習有關即可。

3、教學中可採用的方法:

(1)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是理解人物的好方法。本組課文中人物都是隨着情節的展開有變化,所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理解人物的心理,可以創設情境,換位思考。

(2)注重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課後思考題的設置,我們就可以發現,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我們要引導孩子互相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正所謂“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流後,我們都擁有兩種思想。”爲今後的學習中能更好地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本組是上冊書的最後一個單元,往往在最後的一個單元,總要讓學生運用一些閱讀的方法更獨立地進行閱讀思考。課後的要求也很簡單,以交流和討論爲主。

(4)習作:自由習作。建議要寫新鮮的,不要重複過去的內容。

4、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幾方面內容:

(1)朗讀與默讀並重。默讀的訓練始終是我們關注的重要能力之一。

默讀的訓練要有耐心,不可能一步到位。我默讀了幾遍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或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大家應該關注這樣的表述——默讀了幾遍。是說明學生的無聲語言與思維要想同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要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的。在中年級,不應該特別強調默讀的速度,倘若過於重視速度,會造成孩子走馬觀花、不求甚解的閱讀習慣,反而得不償失。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要——巧借文本個性

在教材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課文是很有特點的,即所謂的“文本個性”。只是教師如若缺乏對文本的鑽研,那就會熟視無睹,會錯失訓練的時機。

方法一:摘句串聯法:我們要依據教材自身的特點就引導學生髮現構段規律,並藉以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從而輕鬆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學會用“摘句串文”的方式,很輕鬆就能理清了文脈。

方法二:以問促思法:這種方法應該是老師們最經常使用的常態方法。對於寫人、記事等文章都比較適用,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文章的思路。

(3)理解詞句的訓練:

中年級最爲重要的理解方法就是——聯繫(或聯繫上文,或聯繫下文或聯繫語境)但總歸是要在學生的思維裏建立聯前想後的能力,準確把握詞義的能力。三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該十分關注低中年級的銜接,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那麼,如何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如何理解詞語?如何理解段落?如何整體把握?這些都是提高理解力所必須跨越的障礙。需要我們進行逐項的訓練。

(4)段的訓練:閱讀教學中加強,習作練筆要跟進。

(5)習作:三年級的學生習作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轉換問題。由於詞彙、句式、表達感受、佈局謀篇等的積澱所限,孩子的表達應該是在寫好一個習作片段。學生要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得以準確地表達,須經歷觀察形成表象,展開思維、產生聯繫,提取詞彙,運用句型,形成內部語言等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中年級應該發掘和利用教材資源,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於提高學生書面語言的運用意義非凡。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8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

2、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3、向課餘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學學習,安排好自己今後的課餘生活,且認真執行計劃。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教學過程:

1.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民族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祕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餘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餘生活充實而又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這樂趣與大家分享。

2.前後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餘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自己在課餘都做了什麼事,有哪些收穫和感受?

a.可以講講課間課後同學間開展的遊戲、娛樂活動;

b.可以講講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小製作、小發明、調查考察活動;

c.可以講講自己讀了什麼好書,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講講自己在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

e.可以講講自己隨同學夥伴或家人外出遊覽、休閒獲得的新發現、增長的新見識;

……

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3.共同評議。

a.就剛纔幾位同學們交流的來看,他們的課餘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們評比誰的課餘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誰的課餘生活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課餘生活項目記錄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後達成共識:看誰的課餘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誰的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記錄本上記錄得多,而是要看誰的計劃安排得切實可行,課餘生活計劃中的各項安排得到真正落實。

b.評選出活動新穎、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穫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啓發大的同學,教師頒發“課餘生活之星”獎章。

c.談談了解了他人的課餘生活之後自己的打算。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發現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準確區別。

3、 讀“認”,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我的發現。

1.各自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麼發現,讀不準的字可同桌相互請教。

2.指名朗讀,要求橫着逐行讀。

師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幾位後進生讀讀,然後齊讀鞏固。

3.比賽:誰的眼力準,發現獨特正確。

交流各自的發現。每一行兩個詞語中帶點字字形相同,讀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學生還會發現,這同一個字在讀音不同的情況下意思也不一樣。如有這樣的發現該大力加以鼓勵表揚,並且引導其說說不同的讀音情況下的字義。

4.齊讀鞏固。

讀讀認認

1.各自輕聲讀本題中的各組字,讀不準的藉助注音拼讀。

2.比賽:誰讀得正確、流利。

3.談談這一題中每一組字有什麼共同之處。

這一題中除了後兩組“窮——穴”外,其餘的每組中兩個字讀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這一題中每組右邊的字都是左邊的字的一個偏旁。4.齊讀鞏固。

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熟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3、積極參與展示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積極參與展示活動

教學過程:

讀讀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要讀一首唐代詩人胡令能寫的《小兒垂釣》。教師範讀

2.短短四句話二十八個字把一位垂釣孩子的外貌、姿勢、環境、神情勾勒得生動傳神,躍然紙上。請大家各自試着讀一讀,不認識的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模仿老師的樣子,讀準韻律。3.朗讀比賽。指名朗讀,看誰讀得正確,讀得有韻味。4.師生合作,表演古詩短劇。

教師準備荷葉、漁竿、竹簍等道具。學生演稚子垂釣,教師演路人,詩句作臺詞,師生演練後可再請學生合作演練。

5.競賽背誦。爲先背出的學生髮獎品。

展示臺

1.課前觀察展示臺中的圖片,閱讀學習夥伴的話,小組內交流各自展示什麼內容,以什麼形式展示;共同討論,互相協作,考慮本小組採取何種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協商統一後分頭準備。

2.班長或學習委員瞭解各組的展示準備,協調展示情況。

3.舉行“多彩的課餘生活”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後參觀學習。

4.評選最佳展示組,視情況評選“惜時獎”、“毅力獎”、“才藝獎”、“創造獎”、“能手獎”、“勤勞獎”等個人獎,教師頒獎。

總結: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讀懂課文,體會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並學習這種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1.蒐集李四光的生平、圖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詞卡片。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奇怪的大石頭》。

2.過渡: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同學們想知道的很多問題,我們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簡介(結合課後的資料袋和自己蒐集的資料,說一說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各自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預習情況。

(1)認生字:教師出示生字詞,學生認讀,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2)指導生字書寫: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總結應該怎樣寫。

(3)教師點撥下面的詞語。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燬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爲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後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

3.教師播放課文範讀,學生聽讀,思考:課文圍繞大石頭寫了一件什麼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三、自由朗讀課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業設計

1.教師點擊課件,學生隨堂完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鞏固新詞,朗讀課文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並組詞。

2.分組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感受體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他常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圍着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一起前往現場,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着巨石捉迷藏的。

請大家自學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

(2)李四光和夥伴們怎樣圍着石頭捉迷藏的?

(3)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這是爲什麼?

2.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是怎麼問的?老師是怎樣回答的?李四光聽後是怎麼想的?同桌之間對問對答。

引導學生思考:聽了老師的回答,李四光的疑問解決了嗎?爲什麼?

3、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最後這個疑問得到解決嗎?怎麼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後兩自然段。

讀後交流:李四光怎麼解開這塊巨石之謎的?

教師主要引導:

(1)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許多年;

(2)長大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裏甚至上千裏。

(3)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於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裏來的。

(4)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麼重大成果?

帶着問題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適度拓展

1.總結:孤零零的巨石聯繫着千萬年前的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着巨大價值。願小朋友們保持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

2.我們知道李四光和大石頭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這方面的知識?

教師點擊小閱讀,補充兩則小故事。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0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連詞多讀幾遍。

(1)自讀,互讀。

(2)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我來考考你。

一學生拿着生字卡片,讓另外學生讀出讀音,然後再組詞(如有可能再說一句話)。

(2)我來說你來猜。

出示詞語:

精心憧憬依然蹤影似乎凌空飛起

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半沉半浮翩翩飛舞

一學生說出詞語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動作),其餘學生根據他的話或動作,從上列詞語中找出該詞語。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1.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讀後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感悟課文,體會“我們”的心情變化

(一)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二)找出“我最喜歡的部分”。

1.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地方。

2.說出你爲什麼喜歡這部分。

(1)做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精心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①說一說爲什麼喜歡這部分。

②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強調“依然”。

板書:依然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③練習把“雖然……但是……”加進“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裏去,進一步體會“我們”快活的心情。

(2)放風箏。

重點句子: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①說一說爲什麼喜歡這句話。

②你認爲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快活的心情?

板書:拼命

③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3)找風箏。

重點句子: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裏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①讓學生分別找出這幾句話,教師出示這幾句話。

②學生連起來讀這幾句話,整體體會“我們”當時心情的變化過程。

③找出最能表現當時心情的詞語。

板書: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哭垂頭喪氣

指讀,挑戰讀,再指讀,齊讀

④練習用上面幾個詞說幾句話,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困難、麻煩時的表現。

三、拓展想象

讀課文最後部分,思考“我們”找到“幸福鳥”了嗎?

讓學生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如有時間可以讓學生寫下來。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四人一小組討論。

3.每組選代表發言。

四、感情朗讀課文,初步體會“我們”心情的變化

自由讀課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交流。

板書:

  10風箏

  做風箏 高興

  放風箏 高興 真實的生活 真實的體驗

  找風箏 難受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1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蒐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爲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a、語言引述:同學們,這一段時間我們欣賞了五彩繽紛的秋色,聆聽了美妙的秋天的聲音,感受到秋雨帶給我們的歡樂,也體驗到在秋陽中放飛風箏的樂趣。在這美麗的秋天裏,你們快樂嗎?讓我們進行一次快樂的展示會,把所有的快樂與大家分享,好嗎?

b、師生共同制訂快樂展示會的規則:

◇把事情過程說清楚。

◇講的時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樂表現出來,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2.快樂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裏所拍的照片或親手所畫的圖畫,可以張貼在教室四周牆上,全班學生一起觀看、欣賞。

b、分組介紹:

c、課堂展示:

◇各小組代表參與課堂展示,可用實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圖畫,有感情地講解。

◇ 評選最佳展示員。

總結: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進行我的發現、讀讀背背的教學。

3、 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和積累能力。

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積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我的發現

教師引趣:漢語的構詞方式非常奇妙。這堂課我們來了解一下有關顏色的詞語,看看從中能發現什麼。

教師可先將“黃色”和“綠色”這兩組詞語卡片貼在黑板上,並把學生分成男女兩組,各讀一組詞語,看誰先有所發現。

學生交流發現:“黃色”一組詞語是由“事物+顏色”這種構詞方式組成;“綠色”一組詞語是在“綠”字前加上表示顏色深淺的詞語。再讓學生按這兩個特點分別組詞,豐富詞彙。

讓學生讀“紅色”與“蘭色”兩組詞語,說說這兩組詞語在構詞上分別有什麼特點。

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說“黃、紅、綠、藍”顏色的詞,看哪一組說的詞最多。

二、 讀讀背背

教師引述:我國的語言文字非常豐富,有時候人們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詞語成對的用在詩文中,用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先來看看語文園地裏的對子歌。

採用多種方式朗讀這兩段文字,激發學生興趣。

引導學生髮現哪些詞語是相對的。

讓學生再讀讀這兩段文字,並說說讀後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試着背背對子歌。

三、 總結:有什麼收穫?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進行我會填、趣味語文的教學。

3養學生的發現能力和積累能力。

教學重難點: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我會填

口頭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通過交流,激發興趣,開啓思路。

各人在書上填寫。

讀讀各人填寫的詞語。適當組織評議。

二、趣味語文

繞口令比賽。

教師:下面我們進行一次繞口令比賽,要求是看誰的口令繞的最準、最快。

給學生一定的自讀時間,讓學生讀準、讀熟並背出。

在小組裏先進行比試,選出一至兩名最佳選手。

各組選手進行比賽。

評比後授獎

三、拓展活動:

鼓勵學生課餘蒐集繞口令,在下一次比賽中再大顯身手。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2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紅軍被成爲菩薩的原因。

三、教具準備:

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憶,揭題導入

1.回憶《朱德的扁擔》,談談對朱德的認識

2.揭題

3.指名朗讀與課題相對應的課文段落

4.解題: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說的是誰?

5.再讀課題

(二)探究體悟

1.躲紅軍

反動軍隊對老百姓做了哪些壞事?

師穿插介紹紅軍

(PPT)理解“藏族同胞……誰也不露面。”

(1)抓住關鍵詞體會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導朗讀

朱德總司令得知後急得不得了,因爲他擔心——,他憂慮——,他不想看到——。

對比:反動軍隊的司令會着急嗎?

2.找藏胞

(1)(PPT)指名讀

(2)加標點再讀,體會語氣

(3)對比:要是反動軍隊會去找找藏胞嗎?

(4)指導朗讀

(5)生自由讀四至七段,思考: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們有菩薩般的心腸?

3.搶春耕

(1)彙報:“不能讓藏胞來年捱餓……結果……”

指名讀並說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話就是怕藏胞捱餓。

因爲種自己的地來不得一絲一毫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戰士用心耕種。

指導朗讀

理解第二句話並指導朗讀

瞭解紅軍在長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對比:反動軍隊會這麼做嗎?

(2)彙報:“這也怨不得……搶種上。”

擋住百姓眼睛的烏雲是誰?

朱總司令着急嗎?爲什麼而急?

對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讀朱總司令的三段話

4.誇紅軍

(1)得知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園,也許他們在想什麼?

(2)看到紅軍不僅不拿他們的一針一線,還打掃,整治,他們又會說什麼呢?

組內練說

班內交流

(3)他們以前傷心流淚是因爲——,他們現在感動得流淚是因爲——。

(三)延伸內化

1.過渡:同學們,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解放軍繼承了他們的優良傳統,不僅把種子種在了藏胞的心間,也種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坎裏。

2.看圖感受: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迴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讀題)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獲得啓示。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難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獲得啓示。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1、你能說說“失信”是什麼意思嗎?(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義詞是什麼嗎?(守信)這個題目還可以怎樣說?(我要守信)

2、課題質疑:“我”指的是誰呢?是說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麼宋慶齡是怎樣的一個人物?自由讀“資料袋”裏的內容。

課件出示宋慶齡的照片,並配有文字。指名讀。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個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們應該怎麼來讀呢?你有好的方法嗎?

出示朗讀要求,學生齊讀:①藉助拼音讀課文。②難度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③用序號標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糾正字音。同時出示本文生詞及幾個難讀的詞學生認讀:照耀、早餐、疊花籃、解釋、歉意、道歉。

3、以小組爲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展開探討交流。(出示課件)

a.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b.文中提到了哪幾個人?他們之間有着什麼樣的聯繫?

板書:

爸爸 去↗伯伯家

→宋慶齡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媽媽 留↘小珍

c.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說故事內容(提示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出示課件)

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時間),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爲了(守信)決定(留下來)。(人物、事情)

三、自讀自悟。

(一)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慶齡守信?

1、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爲能說明宋慶齡守信的語句找出來劃上線,並好好讀一讀畫出來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2、交流。(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引導學生認識宋慶齡的這種品質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並相機板書:語言、動作、表情。提示:本單元的習作就是寫一個你熟悉的人,那麼,要想使你寫的人也能像宋慶齡這樣特點鮮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寫這個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約好了,今天他來我們家,我教她疊花籃。“宋慶齡說。

宋慶齡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爸爸見慶齡停住了腳步,當時就很好奇,於是他就奇怪地問———,慶齡回答說———)

她當時只是停住了腳步,可見她還是有點猶豫的,是嗎?

指名朗讀。

小結:從這句話中,確實讓人感受到宋慶齡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

指導朗讀: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這裏可以看出什麼?(慶齡的話說明她已認識到儘管明天教小珍疊花籃是可以的,但是讓她來了撲空會使自己對不住小珍;如果說父親問慶齡怎麼不走時,她的回答還略顯猶豫的話,那麼此時“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則直截了當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

引讀:正當爸爸拉起慶齡的手就要走的時,慶齡又一次想到了小珍,連忙說———

小結:從這裏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並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

指導朗讀:

正當爸爸和慶齡在一旁遲疑的時候,媽媽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在一旁說———— 可是慶齡覺得這樣好不好,她是怎麼說的?(如果說宋慶齡在回答爸爸的建議時還只是想到會讓小珍撲空從而對不住小珍的話,那麼她在回答媽媽的建議時則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爲沒有忘記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現,這種明知故犯的失信,比無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對了。也更說明了宋慶齡人品的高尚。)

小結:這裏也可以感受到宋慶齡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來就很想留在家裏,對嗎?從課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說。

a、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着到這位伯伯家去了。

指導朗讀。

b、伯伯家……

指導朗讀。體會: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個孩子爲守信做出犧牲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3、引讀守信的句子:

小慶齡當時是多麼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當她走到門口,想起今天要教小珍疊花籃的時候,她便停住了腳步,對爸爸說:——————

爸爸讓她改天再教,拉起慶齡的小手要走時,她連忙說:——————

這時媽媽也給她建議,讓她回來向小珍道歉,她還是拒絕了,並且說:——

從這一系列的語言和動作中,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小慶齡是個 的人。

(二)當時,媽媽深有感觸(出示媽媽的話)。

媽媽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媽媽當時爲什麼要笑?

慶齡又爲什麼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讀,師讀父親、母親的話,學生讀宋慶齡的話。

五、交流感受。

小結:通過大家的朗讀,一個誠實守信的小慶齡彷彿就站在我們面前。俗話說得好“一諾值千金”,誠實守信是我們大家做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宋慶齡一樣守信用,重諾言。

六、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1、你還知道哪些誠實守信的成語、俗語或故事?請介紹給大家。

2、課外收集有關誠實守信的成語、俗語記在日記本上,找有關誠實守信的故事讀一讀。

3、寫一則日記,描寫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或一件事。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4

《親人》也是看圖學文的課文。圖畫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樹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掛着溼漉漉的牀單和衣服。顯然,這些是剛剛洗過晾上去的。圖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裝,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漢族人。老奶奶雙手捧着小姑娘的頭,把熱乎乎的臉緊貼着小姑娘的臉,似乎在說些什麼。屋子的旁邊立着一根柺棍,說明老奶奶的手腳不靈便。

課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寫是圖上的內容。前面四個自然段交代了在一個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漢族人。有一位漢族人的鄰居是一位快80歲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女兒在縣城教書,家中無人照顧。漢族母女倆盡心照顧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說: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

1、瞭解我國各族人民友好相處,親如一家人,“我”和媽媽尊敬老人、助人爲樂的品德。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樣用詞句表達圖意的。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問:什麼樣的人叫親人?

2、教師說: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是講誰把誰當作親人呢?

二、指導看圖。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苗族村寨)

2、樹杈上有什麼?(溼衣服和牀單)

3、圖上畫的有誰?

(引導學生從牆邊立着的柺棍,來判斷她們的不同年齡;從觀察她們穿着什麼服裝,來判斷她們的不同民族。)

4、她們在幹什麼?(引導學生聯繫圖上的景物想一想)會說些什麼?

5、把這幾個問題聯起來說說,這幅圖反映了——件什麼事?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分組查字典。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難點。

朗:左半部分不要寫成“良”。

縣:裏面是兩橫。

替:上下結構。第八筆是“乙”,不要寫成“、”。

顧:左右結構。第四筆是“l”,不要寫成“l”。

(3)理解詞語。

硬朗:指老人健壯。

靈便:靈活。

畢竟:到底,究竟。

及時:指需要的時候就立刻去做。

照顧:照料。

替換:把原來使用着的衣物調換下來。·

四、試讀課文。

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圖上畫的內容,找出來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出示掛圖。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圖上畫的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圖,讀第五自然段,說說“我’’在做什麼?

(我正在晾幫助老奶奶洗的牀單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麼表現呢?

(1)學生默讀第五自然段,畫出相關語句。

(2)出示這段話。

老奶奶高興地從屋裏走出來,把柺棍立在一旁,雙手捧着我的頭,把熱乎乎的臉緊貼着我的臉,竿呼呼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該怎麼謝你們呢!”

分組討論思考題。

a、老奶奶爲什麼會這樣做?這麼說?

(表示對“我”這樣照顧她十分感激,對我非常喜愛。把“我’’和媽媽當作她的親人,甚至超過了她的女兒。)

b、說說用上帶點的詞語好在哪裏?

(這三個詞把人物高興、疼愛、激動的心情表現得更加具體,使語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強烈。)

集體彙報討論結果。

(3)指導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採取生練讀、評讀、師生配合讀的形式。

過渡:老奶奶說“你們這樣照顧我”,這裏的“你們”還指誰?媽媽是怎樣照顧老奶奶的7、

三、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自讀課文,說說媽媽是怎樣照顧老奶奶的?

(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裏勞動回來,總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時給她縫縫洗洗,有時替她買米買鹽。)

2、比較句子,說說用上括號裏的詞語好在哪裏。

(1)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裏勞動回來,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媽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天從地裏勞動回來(總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總要”說明媽媽一直、一貫地幫助老奶奶。)

3、媽媽是怎樣教育我的?

(放學回來,你也該幫助老奶奶做點事。少先隊員應該懂得尊敬老人,照顧老人。)

4、小結:“我”主動地爲老奶奶做事,是因爲“我”一直記着媽媽的教誨。

過渡;媽媽和“我”爲什麼像親人一樣照顧老奶奶?

四、學習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組讀課文,討論:媽媽和“我”爲什麼像親人一樣照顧老奶奶?

(討論歸納爲:

①老奶奶年紀大了,手腳都不靈便,女兒又在縣城工作,需要人照顧。

②尊敬老人,照顧老人是一種美德,人人都應該做到。

③鄰里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④各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團結幫助,友好相處。)

2、比較句子,說說用上括號裏的詞語好在哪裏。

(1)她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該買的不能出去買,該做的不能做。

(2)她(畢竟)上了年紀,手腳不靈便,該買的不能出去買,該做的不能(及時)做。

(用上“畢竟”說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歲了;用上“及時”說明該做的不能馬上、立刻做。)

(3)指導朗讀。五、讀課文,說說哪些內容是根據圖想象出來的?根據什麼想象?(老奶奶的困難,是通過立在牆邊的柺棍和老奶奶一頭白髮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斷出”我“這樣做的原因)

五、總結全文,想想課文爲什麼用“親人”做題目?

(“我”和媽媽對老人的照顧,不僅體現了鄰居之間的關懷和對老人的尊敬,而且體現了在我們社會主義祖國,各民族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課內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二、給下面宇加偏旁組新字,再組詞。

齊( ) 更( ) 其一( )

爭( ) 奐( ) 董一( )

三、寫出下列字的筆畫。

“朗”字共筆,第六筆是——。

“換”字共筆,第九筆是——。

“及”字共筆,第二筆是——。

“顧”字共筆,第四筆是——。

四、按課文內容填空,並按要求回答問題。

老奶奶——從屋裏走出來,把柺棍立在一旁,雙手捧着我的頭,把——的臉緊貼着我的臉,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們這樣幫助我照顧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該怎麼謝你們呢

1、給短文中缺標點的地方加上標點符號。

2、填上的詞語表達了老、奶奶怎樣的心情?老奶奶爲什麼把臉緊貼着“我’’的臉?老奶奶爲什麼說你們“真比我的女兒還親啊?”我國還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寫下來。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5

學習目標

1、認識“攝、媚”等8個生字。會寫“突、按”等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高爾基對小男孩無比慈愛、關懷備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了解關於高爾基生平故事、資料。

第一課時

揭題導入

1、上節課大家學習了前蘇聯革命領袖列寧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這個男孩是一個小攝影師。

2、板書課題。讀準生字:攝(shè)。

聯繫生活實際說說“攝影”是怎麼回事,“攝影師”是幹什麼的人。

3、出示教學掛圖,學生交流高爾基生平情況,教師相機補充講解。

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詞語,重點指導“鞠(jū)躬(gōng)”、“膠(jiāo)卷”,輕聲字“停當(dang)”、“打量(liang)”、注意:擺弄(nòng)聲母是n。

3、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提醒學生課文共15段,小攝影師給高爾基寫信的那部分內容屬於第1自然段。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5、齊讀全文後,完整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合作識字

1、小組合作,想辦法記住生字字形。

2、交流識記方法:利用熟字記生字(交—膠)、形聲字構字(輛—形旁“車”—聲旁“兩”)。並且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麼。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牆報鞠躬打量吩咐擺弄膠捲祕書雜誌社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爲單位,組長爲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爲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表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a、點評學生表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b、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你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之情。

c、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d、引讀第10自然段,注意高爾基的神態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我這兒有很多膠捲。”讓學生反覆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麼想留住小男孩,幫助孩子拍成這張照片,實現他美好的願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巧設疑問,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聯繫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據。

3、高爾基希望孩子來嗎?指導朗讀最後一句話,抓住“不過”、“一定”等詞表示的前後態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教學反思

《小攝影師》是一名少先隊員爲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捲未能照成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我在《小攝影師》閱讀教學中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在感悟語言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我在教學時緊扣“吩咐”一詞讓學生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理解,再通過說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情感結合起來,揣摩出高爾基對小男孩子的喜愛之情,突出教學的重點。

情感是附載在語言文字這一客體之中的。它需要靠讀者在讀中去感知與感悟。課文最後一自然段的兩句話集中體現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並且情感強烈。我讓學生自己去朗讀,通過朗讀去體驗、去感知、去感悟,通過反覆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情和“一定”要見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體現了他的高尚品質。

有了這種體驗和感悟,“高爾基爲什麼不願見記者而熱切希望小男孩能再來?”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再讀全文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學生想象,把他們引進課文的情境之中。有了前面的鋪墊,並且給學生提供了展開想象的空間,續寫“小男孩再來時會是怎樣的情景”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深刻。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