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彙編15篇)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1K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彙編15篇)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的重難點:

要着重引導學生通過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有關於作者的資料、寫有課文新詞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剛學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進發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將使你感受到母愛的深沉。

2、板書課題:慈母情深(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釋詞:“慈”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慈母”呢?

學生動手查字典,然後指名回答。

3、閱讀課文的導讀部分,明確學習要求。

4、展示資料,簡介作者

學生先介紹各自蒐集的作者資料,然後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樑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樑曉聲的創作以小說爲主,現已創作長篇小說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臺灣出版,並譯爲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二、檢查預習,交流感受:

1、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

2、出示小黑板;學習生字(先自由讀,再指名來讀,再全班齊讀)

3、重點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注意多音字“龜”在這裏的讀音)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動筆寫在課本上)

5、預習了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總體印象)

過渡: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呢?

三、品讀課文,感受母愛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在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作簡單的批註。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據學生髮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教師適當補充,其主要爲:

(1)“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幾隻燈泡烤着我的臉.”(反映出媽媽工作的辛勞,勞動環境極差。)

(2)“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這段話突出了母親工作的勞累,還看出母親爲“我”的到來感到驚訝;通過省略號還可以體會到“我”爲母親這樣的勞動而感動,爲自己貿然要錢而內疚。)

(3)“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說明母親的錢來之不易,是一點一點勞動得來的.通過“龜裂”一詞看出母親的艱辛。)

(4)“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從中可以看出母親支持兒子讀書,反映出她內心的喜悅。)

(5)“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段話運用排比句講母親爲了整個家而不知疲倦地勞動,珍惜一點一滴的勞動時間。)

(6)“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錢跑了出去……”(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我”當時爲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爲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內疚。)

b.你畫出了哪些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波浪線和橫線分別畫出)

(1)指名讀句子,體會從這些描寫中知道了什麼?

(2)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3)全班分角色朗讀,評議。

四、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1、總結:說說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的母親

(結合板書,將重要詞語填入括號內)

2、拓展:讀一讀“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紙船一一寄母親》是冰心早年寫的一首詩,寫的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作者借紙船抒發了對母親、對祖國的深深的思念。)

3、延伸:課外讀一讀歌頌母親的文章或古詩

提示:以前學過的那首古詩也是描寫母愛的?(《遊子吟》)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2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學,去領會任務性格。讓學生們在讀中學,在讀中理清課文脈絡。引導學生領會人物形象。作爲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讓學生們有重新的認識,深入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講講武松打虎的故事。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1、(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水滸傳》裏邊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請同學們自由讀讀文後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理解重點詞語。

指出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近代白話文,個別語句表達上與現代白話文有所不同。

如何:爲什麼。但凡:凡是,只要。豈不枉送:難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2、閱讀情況彙報。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1、(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水滸傳》裏邊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請同學們自由讀讀文後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麼關係?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理解重點詞語。

指出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近代白話文,個別語句表達上與現代白話文有所不同。

如何:爲什麼。但凡:凡是,只要。豈不枉送:難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2、閱讀情況彙報。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學習第三部分(打虎部分)。

你覺得寫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認真閱讀,然後和大家交流,談談自己的理由。

(2)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了老虎。

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可以分爲幾層?每一層就是一個要點。

(猛虎出現、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3)這一段表現了武松的什麼性格特點?從什麼地方最能體現出來?

(表現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的特點。)

① “那隻大蟲又飢又渴,把兩隻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撲,從半空裏躥下來……”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爲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麼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

②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能看出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羣。)

(4)小組討論:這段是通過什麼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

(這段是通過人物的行動來表現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羣的性格特點的。)

(5)朗讀指導。

讀時速度可以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以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三、學習第二部分(上岡)

1、指讀提問: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了武松打虎的經過。我們仔細閱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有什麼聯繫?

2、默讀第二部分,思考: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麼?(武松的心理活動。)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麼性格特點?

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武松好強、無畏的特點。)

4、這一部分並不是重點,它有什麼作用呢?

(這一部分雖然不是重點,但是對於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思想活動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爲下文作了鋪墊,對於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

四、學習第四部分(下岡部分)

1、指讀課文,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武松的心理活動,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隻大蟲來,卻怎麼鬥得過?”)

2、此時武松的心裏有點畏懼,這與武松勇敢無畏、武藝超羣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武松畢竟是個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隻大老虎相當艱難,況且此時已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寫他精力旺盛,準備再戰猛虎就不真實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後一段的作用更真實地對武松這個英雄人物作了補充,使這個人物更真實、更具體,讓讀者更喜歡他。)

五、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後果

1、店家只給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是——這條景陽岡少說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就有大蟲,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原因是——勇敢無畏,武藝超羣。

4、武松能打死老虎,卻提不動那隻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已經將力氣用完了。

六、再讀課文,總結分析武松的性格特點

1、豪放性格特點:豪放倔強、勇敢的性格。

2、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充分自讀自悟,然後組織交流,通過交流,理解課文內容和武松的性格。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品味學習課文的語言。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本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分析:本篇可以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點題,引出對少年讀書生活的回憶。藉助一連串的比喻,渲染由回憶帶來的愉悅之感。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記述少年時代的讀書作文的情況。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由回憶往昔轉到抒發今天的感慨。添上這兩段,不僅使文章首尾呼應,更重要的是把作者與讀書,作文、讀書與體驗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給人以更多的啓迪。

課文的第二部分很長,是全篇的主體內容。這一部分的層次大致如下。

第一層,第3自然段:交代有關的背景情況,講自己因讀書而歡悅的心情。

第二層,第4~12自然段:記述看小畫片和上小學時讀書作文的情況。這一層又可以分爲四個小層。

第一小層,第4、5自然段:看小畫片;

第二小層,第6自然段:讀真正的連環畫;

第三小層,第7自然段:讀文化站的圖書;

第四小層,第8~12自然段:因讀書而提高作文水平,獲得榮光,悟出一點寫作的道理。

第三層,第13~17自然段:記述上初中讀書、作文和創作的情況。這一層又可以分爲兩個小層。

第一小層,第13~15自然段:讀大部頭小說,作文受到好評,又悟出一點寫作的道理;

第二小層,第16~17自然段:學着“創造”,寫出小小說並發表,這是因大量讀書而得到的果實。

2.本文是以什麼爲線索的?

分析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它使文章中所有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整體。有的以人物爲線索,有的以物品爲線索,有的以感情變化爲線索,本篇充當線索的是書籍(長生果),這條線索非常鮮明,貫穿始終。

3.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分析:本篇作爲記事散文,主體部分基本上是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作敘述的。下面把有關的語句依次摘出來,從中可見其清晰易辨的特點:

最早的讀物……

後來,我看到幾本真正的……

我又發現了一塊綠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作文……

上初中後……

我終於開始學着……那是上初中二年級時……

4.本文是怎樣突出中心的?

分析:本篇內容涉及的時間跨度大,事情、頭緒也比較多,但無不圍繞着一箇中心——強調讀書的重要性,闡明閱讀與寫作的相輔相成的關係。這就是平常所講的“形散神不散”。

集中並不完全等於突出。要想讓中心突出,就得有典型的材料。本篇詳細記述了兩次作文的情況以及從中悟出的道理,揭示讀與寫的內在聯繫;學寫小說一事,記述得雖然簡略(或許這是由於搞文學創作不是中學生必做的事),但作者敘事之後馬上附以議論,用力地扣在中心上——“假如不是讀幾百部真正的小說,我決不可能寫出那800個字”。除了選取典型事例,作者在行文中時時注意從不同的側面去揭示中心,比如:

—-“那時,就是因爲酷愛書到了連一片帶字的紙頭都不放過的地步,我纔對文學發生了越來越濃的興趣。”

—“醉心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閱讀也大大擴展了我的想象力……”

—“做筆記鍛鍊了我的記憶力,也增強我的理解力。”

—“……平常看的那些描寫苦悶心境的詞全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

這樣,圍繞中心選材,所選的材料有“面”也有“點”,又注意不斷地顯示中心,本篇散文的中心就既集中,又突出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本文是怎樣過渡和照應的?其作用是什麼?分析:先看過渡。第5自然段,是過渡段。從“看得津津有味”到“不過癮”,去閱讀“真正的連環畫”,這是兒時閱讀生活的變化。前後兩個階段的內容,藉助這個過渡段,自然地連接起來。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開頭,都安排了過渡性的語句,用以連接前後的內容,使結構層次和敘事的條理更爲清晰,上下文的聯繫更爲緊密。

再看照應。第一部分裏,有“憶及……”的說法標明轉入回憶,第三部分則以“至今……”諸語加以照應,如第3自然段中的“歡悅”,第6自然段聽“癡迷”“迷醉”“酷愛”,以及後面的“榮光”“如癡如醉”“說不出地高興”等,前後連成一氣。再如,第13自然段中提到“記書中優美的詞語”,第14自然段就有“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後念念不忘的詞句”之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15自然段結尾與第16自然段的開頭,前邊提到“創造”,後邊緊承此意,兩段之間語意和文氣連接得十分緊湊,“我終於開始學着‘創造’了”一句既是照應,又是過渡。

作者注重過渡和照應,使文章內容的整體感增強了,眉目也更加清楚。

6.“在記憶的心屏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閡跳躍着歡快音符的樂章。”這句話怎樣理解?

分析:此句,承前一句“涌起視聽的愉悅之感”而來。兩個比喻,一個從“視”的角度形容(畫頁),一個從“聽”的角度形容。“心屏”,這是新出現的詞,把心說成是電視屏幕,其上可以傳出畫面和樂章,這就與後面的兩個比喻聯繫起來。“幅”讀fú(統讀),是量詞,“一幅”猶言“一張”。“閡”讀“quù,也是量詞,一首歌或詞叫“一闋”;這裏中心詞是“樂章”,其量詞用“個”而不用“首”,故句中的“一閡”猶言“一個”。附註;樂章,指成套的樂曲中具有一定主題的獨立組成部分,一部交響樂一般分爲四個樂章。

7.“我讀得很快,囫圇吞棗,大有‘好讀書不求甚解’的味道。”這句話怎樣理解?

分析:“囫圇”讀hú lún。“囫圇吞棗”比喻讀書不作細緻的分析,籠統地接受。“好讀書不求甚解”,一般斷句成“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是晉代詩人陶淵明在短文《五柳先生傳》中的自況之語,文中,其後還有一句:“每有會意(領悟),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說讀書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理解透徹;一種是“不鑽牛角尖”的意思。陶淵明的本意恐怕是後一種,不然他怎麼會“每有會意”,就高興得連飯都忘了吃,一再涵泳深思呢?作者引用陶語,所表達的意思,與陶語本意也有某些一致的地方,後文“牽腸掛肚”一詞可證。但小學生畢竟水平有限,“不求甚解”更多的是不得已而爲之,因讀不懂而放過去。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大概一提起寫作文,不少人就會叫苦,不願寫也不會寫。怎樣擺脫這種困境呢?只要認真閱讀葉文玲的文章《我的“長生果”》,一定會受到很大啓發。如果你按照作者說的辦法去做,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學生查工具書,掃清詞語障礙。

(三)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路,並列表概括主體部分的主要內容。

提示:

(四)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怎樣通過敘述讀書作文的情況,揭示閱讀與寫作的相輔相成的關係。在這個基礎上,歸納中心,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突出中心的。

(五)指導學生分析過渡和照應方面的特點。

(六)指導學習品味語言。

1.“我的‘長生果”’/“書,人們稱爲人類文明的‘長生果’。”/“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把這幾句話放在一起來理解。思考:“長生果”與“營養品”含義完全一樣嗎?爲什麼標題不說是“我的書”或“我的精神營養品”?

提示:“長生果”與“營養品”都是比喻的說法,含義有重合之處,但並不完全一樣。“營養品”主要指出對人有教育作用,使人在精神方面充實、強健、發展。“長生”也含有這層意思,但不止於此。這個比喻還指書本身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人創造出來的最好的精神產品(果實),此其一;其二,人類文明凝結於書,書又是促進人類文明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條件,這種雙向的活動是“長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遠不會衰敗完結的。本篇雖然重點講的是個人的經歷和體會,但作者把立足點放在很高的層次上,所以標題裏用了“長生果”而不取“精神營養品”等,含義顯得更深,給人的啓發和聯想餘地更大。

2.改寫第2自然段,刪去所有的比喻,然後與原文比較,體會其語言特色。

提示:可以改爲——“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悅之感。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豐富多彩,令人高興歡快。”原文一共有四個比喻。前兩個是一組,對仗比較工整,所描繪的景色與天籟富有詩情畫意,語言也很美,這些都渲染了“歡愉之情”,使它成爲可見可聞可感的東西,讀者心裏好像也出現了那種美妙的感覺。後兩個比喻是一組,又是從畫面與聲響(樂音)兩個方面加以點染,與前一組比喻暗暗溝通(彷彿蜂蝶飛進了畫頁,天籟小巧玲現入了樂章),二者之間用“視”“聽”二字聯絡,用“愉悅”一詞總領。

3.畫出課文中讀書使“我”入迷的詞句,前後聯繫起來品味和分析。

提示:有關的詞句有——

……幾套連環畫,叫我看得癡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淚仇》又叫我淚落如珠。”

……只要手中一有書,就忘吃忘睡……

……酷愛書到了連一片帶字的紙頭都不放過的地步……

……他們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

……如飢似渴地閱讀…醉心閱讀……

圖書又像磁石吸引了我……使我如癡如醉……我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花在借閱圖書上。

看了巴金的《家》後念念不忘……

讀過幾百部真正的小說……

仍盼天天能扎進頭去醉心讀書……

把這些詞句聯繫起來,可以看出“我”讀書的特點是“入迷”。最能體現這種“入迷”程度的字眼是“癡”和“醉”,文中多次使用,此外還有多種類似的說法。如果讀的是好書,那麼“入迷”是一種很好的讀書境界。唯有“入迷”,才能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去,得到最多的收穫。當然,不能止於“入迷”,還要繼續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評析、鑑賞等);讀書要有所選擇,格調不好、境界不高、文字不精的書,壞書,也可能會讓少年人一時“入迷”,這對身心發展是有害的。

4.熟讀第10自然段,選出幾個自己認爲用得最好的詞加以評點。

提示:“拂”“撤”“擋”“捧起”“奉獻”這一組動詞可以放在一起品評;三個“愛她的……”,這一組排比句可作評點:“燦爛”這個形容詞用得大膽、新穎,有特殊的表現力。

5.熟讀第12自然段,思考:“別出心裁”和“與衆不同”互相換一換好不好?使用“鮮味”這個口語化的詞好在哪裏?

提示:“別出心裁”和“與衆不同”是同義詞,有時是可以互換的,但課文裏的這一句,前面講的是“構思”,而“心裁”恰恰指心中的設計籌劃,所以“別出心裁”用在這兒恰到好處,不宜換成“與衆不同”。“鮮味”含有新鮮感強、不落俗套的`意思,這樣的寫法和語言必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不已。使用這個口語化的詞,符合少年人的心理特點和表述習慣。

6.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已經讀過的書,與她所說的“社會人生這部深奧綿長而無頁碼的大書”,有什麼不同?

提示:書一旦成爲書,它就定型了,凝固了,雖然來源於社會人生的土壤,但已經屬於過去的事物、代表着過去的認識。“社會人生”則不然,它時時刻刻在變化、發展,隨時有新的事物新的情況出現,隨時有新的矛盾新的問題等待人們去認識去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講,筆寫的書再多,也只是“社會人生”這棵大樹的一個果實。此外,筆寫的書是從“社會人生”中來的,不聯繫書的母體,就不能真正把書讀懂;讀了書不去實踐,懂了道理學了知識不去運用和驗證乃至發展,讀書的意義也就喪失了。總之,一本書容易讀懂,而“社會人生”之書,要想讀通,絕非易事。作者因此頗有感慨,這也啓發讀者——應該把醉心讀書與深入實踐結合起來。正如古人所言,既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始於“博學”而終於“篤行”。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7個一類生字和12個二類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體會人物的語氣,想象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瞭解故事的發生、經過和結果。

3、理解高尚的真正意義,懂得以誠待人,幫助生活中的弱勢羣體。

教學重點難點:

能理解卡羅納高尚的行爲表現在哪裏,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提前安排學生閱讀《愛的教育》。

教學時數:

兩課時

基礎知識:

耽:延誤、延遲。

耽誤耽擱

厲:①嚴格。②嚴肅、厲害。③猛烈。

厲害厲聲淒厲嚴厲變本加厲

腹:①即肚子,軀幹的一部分,在胸下面。②指內心。③指地區中心部分。

腹部腹地心腹空腹

抄:①謄寫,照原文寫。②搜查並沒收。③走簡捷潔的路。抄錄抄襲抄寫

擾:①擾亂、打擾。②混亂。③感謝別人款待時說的客氣話。擾民紛擾干擾

卑:①低下。②表示謙恭。③低劣、下流。

卑鄙卑賤卑微自卑

恥:羞愧、羞辱。恥辱恥笑可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梳理課文脈絡,學習生字。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閱讀過《愛的教育》嗎?對於這部書你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全書共10卷,每卷10個故事。通過一個小學生用日記的形式敘述了小學生在一年中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二、初步讀課文,學習生字。

三、再讀課文,梳理文章的寫作順序。

發生:老師還沒來,教室不比較亂,同學們拿科羅西取笑。

經過:科羅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不巧砸在老師身上。老師調查此事,卡羅納想爲科羅西承擔責任。老師繼續調查,查出了真相。

結果:老師寬恕了他們。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大意,體會人物形象。

一、指名讀課文,認真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二、讀課文,找出課題“高尚的行爲”指什麼行爲,在文中找出對這種行爲進行直接描寫的句子。“見沒人答話……”

三、找出故事的起因。說一說科羅西爲什麼要用墨水瓶砸弗朗蒂?同學們是怎樣嘲笑他的,你怎樣看同學們的做法?

四、在這種情況下,卡羅納除了承擔責任,還做了些什麼?想象一下他可能對老師說了些什麼?

五、你怎樣理解卡羅納德行爲是高尚的,爲什麼?

六、總體把握內容,試着複述課文。

積累:

亞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1886年出版了《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部作品以一個小學生恩利科的名義,通過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了很多小故事,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亞米契斯倡導的“愛的教育”,包括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等人類美好的情感。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5

學習目標

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

拓展學生視野,引領學生積累有關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明確內容

“望着雲彩,思念故鄉.思念故鄉,望着雲彩”這詩句表達了一種什麼情感?

這思鄉情是人世間一種美好的情感,本組課文表達的都是思鄉之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收穫了什麼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板書課題:回顧?拓展),賞讀片段.感悟鄉情

讀着一篇篇思鄉的課文,一些感人的描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裏,下面這些內容還記得嗎?出示相關語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裏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這些語句出自哪些課文?從這些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詩人觸景生情;通過寫具體的事表達外祖父的思鄉之情;通過寫景物抒發懷念故鄉之情.)

過渡:課文中這樣的描寫還有哪些呢?本組的幾篇課文是通過哪些人、事、景、物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見

回顧課文內容,找出作者或寫事或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內容讀一讀,邊讀邊批註.

你找到了哪些這樣的描寫?小組裏互相交流,暢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言.

a.課文中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b.課文中通過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小結:表達思鄉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應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體現.作家的作品是這樣,我們的習作也要這樣.

平時我們的習作是怎樣表達感情的?(結合本次習作中的典型例子進行交流.)

詩文鏈接,內化積累

回顧課文的學習,通過充分交流,我們收穫了很多,不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表達,還積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誰能背誦一兩段?

表達思鄉情的詩文還有很多很多,讀一讀下面的詩句(日積月累中的),你能把它們印在腦海裏嗎?練習背誦.(個人背,同桌背.)

你還讀到過這樣的詩文嗎?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嗎?(指名讀背.)

趣味語文.激發興趣

學生自讀“推敲的來歷”一文,不認識的字.

同桌互讀,糾正字音;小組互問,解決不懂的問題.

全班交流對“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對語言文字進行推敲的實例.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聲不吭”等詞語。對世界二戰有所瞭解,認識法西斯的罪惡。

2.根據提示語,有感情地朗讀人物語言,自主嘗試以人物、事件、爲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感受孩子們對法西斯的痛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1.感情朗讀人物語言,自主嘗試以人物、事件、爲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感受孩子們對法西斯的痛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出示圖片,積蓄感情

1.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課文《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還記得嗎?那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什麼?(爲了……爲了……爲了……讓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的確,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令人難以忘卻!不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體出示“戰火中的孩子”一組照片,讓學生感受戰爭的殘酷,積蓄感情。

2.今天我們學習《六個孩子的故事》,出示課題,齊讀。

二、介紹作者、背景,整體感知主要內容

1.課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師介紹作者(詳細見教參)

2.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學生交流有關二次世界大戰,教師歸納補充: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期間以德國、意大利、日本軸心國爲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爲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範圍內進行的人類歷規模空前的戰爭(中國學術界認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爲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至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爲“大戰的序幕與爆發”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參戰國家多達61個,捲入戰爭的人口達17億,動員的武裝力量總人數超過1.1億。參戰國軍隊傷亡總數爲5000萬人以上,再加上平民,傷亡總數達9000萬。參戰國軍費消耗總額爲13520萬美元,再加上財政消耗和物資損失,損失總數達40000億美元。

3.指名分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描寫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遠在捷克的六個孩子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們對法西斯的憎恨。)

三、讀悟體會,感受情感

1.分組學習,閱讀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麼物品當時的神態、動作交流,板書完成表格。

2.學生自由再讀課文,思考,這是一羣怎樣的孩子?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來說明。(這是一羣天真、可愛、貧窮、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討論:這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嗎?既然是,爲什麼還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挑選最能打動你的一句話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結合猶豫、莊嚴、一聲不響、惋惜、慚愧等詞語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

5.教師引到讀課文,根據表格,自主嘗試以主要人物、事件爲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安東尼、甫蘭傑克、羅達、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時間、起因、事件的意義用概括的語言歸納。

(課文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捷克的安東尼、甫蘭傑克、羅達、依沃塞夫等六個孩子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們對法西斯的憎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

3.使學生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應放在品位詩句,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設景激情:

1.師導:同學們,課前老師做了一項小調查,發現我們班的同學真了不起,XX同學,現在已經能背?首古詩,能背幾首以上的同學有?個。古人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相信大家只要堅持下去,也會成爲一個個小詩人的。

2.(過渡)今天老師要同大家共同來學習一首新詩------《泊船瓜洲》。(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3.解題:誰能來說說“泊船瓜洲”是什麼意思?(注意:泊是什麼意思)。

4.介紹作者:師問: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課前老師已經佈置大家收集有關資料,現在誰來簡單介紹一下王安石?

(師過渡)看來同學們都準備得很充分,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被罷官後回到故鄉鐘山,應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學士,途徑瓜洲泊船時而作。

5.同桌互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讀給同桌聽,注意讀準多音字、詩句讀通順。

6.指名讀:誰願意來讀一讀這首詩?

(你預習得真充分。詩中的多音字,你都讀對了。第一句詩中“一水間”的“間”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多音字注音)

7.真好,誰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麼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節奏聽清楚嗎?好,開始。(教師適當講評)

8.!同學們,讀詩,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當然要讀得好,必須要先理解古詩的意思、蘊含的感情。

二、合作彙報: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註釋及你們查找的有關的資料,小組內互相交流,說說詩句的意思。(生交流,師巡視、觀察學生的學習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學習一、二句

1.師總結過渡:剛纔同學們討論得都很熱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研讀這首詩。

2.先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句詩;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鐘山在什麼地方?教師板書:(師標畫瓜洲和鐘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燈片8、9、10)

3.提問:王安石的故鄉是?

4.看板書理解: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長江的南岸,他們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a.“一水間”一水指?間什麼意思?誰能用“間”組詞。(練習:用間組詞。)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與京口隔着什麼?

“數重山”什麼意思?表示路途近還是遠?從哪裏知道?(摳住“只”補充介紹。)

一道長江水,數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遙遠。爲什麼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書:只隔。)

5.感情朗讀指導:讀一讀,讀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讀。)

(二)學習三、四句:

(過渡: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路經瓜洲,發現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這樣靜寂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那時作者有何感慨呢?)

1.請讀第三、四句:提問:這兩句詩那句寫景?那個字寫出景物特點?“綠”什麼意思?

師導:是啊!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閉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麼樣的美景?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用上“我彷彿看到……”

(生說話訓練,教師激情點評)。

2.體味“綠”字。說話訓練。

師總結導: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綠了,田野綠了,綠滿了山崗,綠遍了江河兩岸,到處是綠的----?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剛寫這首詩時,不是用綠字,曾用過十幾個字,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爲“綠”。看課文插圖,你能猜猜他用過那些字嗎?(激情研論)

討論用那個字好?指名談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對你有什麼啓發?

教師小結:是啊!一個“綠”字,使王安石煉字成了千古佳話。同時告訴我們寫文章要字斟句酌,反覆推敲的道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詩導:其實,這句詩精彩是“綠”字,重點卻是“又”字,大家想想,這句詩中的“又”字是什麼意思,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在草長鶯飛的春天,五十多歲的王安石又要再次離開家鄉,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詩人赴京城再次爲官,什麼時候能回來呢?)。

請大家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句詩什麼意思,那個詞表現出作者的心情?什麼意思?表現出作者什麼思想感情?(板書:何時。)

4.(師設景讀):詩人王安石被列寧譽爲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變法,卻屢遭保守派的反對,被免除宰相職務後回到家鄉,第二年皇帝又啓用他,在赴京路上,思鄉情節更濃。想想我們應該怎麼讀這句詩?

此時詩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遠離家鄉了,再讀:

詩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幾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思鄉的期盼,再讀:

詩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幾十年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心靈的遺憾,再讀:

詩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這是一種精神的痛苦,再讀:

5.說說兩句詩的意思。

6.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四、通讀全詩

1.配樂朗讀:(過渡)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詩人剛剛離開家鄉、就想着回來的那種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請大家一起隨着音樂有感情朗讀這首詩。

此時你就是詩人,站立船頭,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請同學們帶着這種感情再來讀一下這首詩。(生讀)

2.背誦全詩。

師:通過課堂的多次朗讀,同學們都會背誦了嗎?(會)誰願意背給大家聽呢?

3.齊背古詩:配樂感情背誦。

五、音樂欣賞:

過渡:古詩是中華文明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講究平仄押韻,言語精練,意境深遠。學習古詩,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上,還可以將古詩與音樂結合起來,用唱的辦法來學習。大家想試一試嗎?(課件)

六、拓展延伸

(過渡)同學們,其實從古至今,像王安石這樣身在異鄉,思家心切的詩人還有很多,也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思鄉詩。課前,老師收集了十首有關思鄉的古詩,送給同學們。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們學習《泊船瓜洲》的方法,讀讀、議議、背背、唱唱,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一起來賞讀。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裏,謝謝大家!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8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馬古詩,誰來讀讀課題?通過預習,你知道課題是什麼意思嗎?

2、古人對馬可謂情有獨鍾,不論是叱吒風雲的將士,還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吟詠駿馬的佳作不勝枚舉。詩人杜甫又是怎樣描寫房兵曹的這匹胡馬的呢?

二、預習古詩,整體感知:

1、請你認真聽老師讀這首詩,一邊聽一邊想,這匹馬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範讀。

2、遠觀胡馬,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請你自己好好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3、指名讀。齊讀。

三、品味古詩,感受意境:

1、讀了這麼幾遍詩了,那胡馬到底來自何處呢?大宛是個什麼地方?

2、傳說大宛產一種汗血寶馬,日行千里,奔跑的時候脖子上會流出像血一樣鮮紅的汗水。爲了得到它,漢武帝曾兩次派兵遠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鵰英雄傳》裏也寫到了汗血寶馬。房兵曹的胡馬雖然沒有這樣神奇,卻也是一匹良駒。我們來看看胡馬什麼樣。

3、請你找出描寫胡馬樣子的詩句,好好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給同桌聽。

4、指名彙報。這匹馬瘦骨棱棱好比山峯,怎麼能稱得上是一匹駿馬呢?和杜甫同一時代的詩人李賀告訴了我們答案。

5、(出示《馬詩》)請四人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員一起學習這首詩。先自讀《馬詩》,再根據下面的註釋說說詩句的意思。然後交流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6、指一小組彙報。

7、通過這首《馬詩》的補充學習,我們不難發現,古人選馬以兩耳豎立,骨骼清峻挺拔者爲上品。這裏的“瘦”並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馬體態俊健。讓我們帶着讚歎之情,一起來讀讀描寫胡馬樣子的詩句。

8、這樣一匹駿馬跑起來什麼樣呢?這裏的“入”字可否換成“吹”或者別的字?我們來看這樣一組畫面。

你看到了什麼?

駿馬疾馳,似奔雷、似閃電,“入”字形象地將一匹夾裹着凌厲之風的駿馬帶到我們面前,讓我們不能不感嘆,詩人用筆之妙啊!9、詩人用短短的兩句就將胡馬之神之靈寫得入木三分。來,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二句詩。

10、這一句是什麼意思呢?

一匹戰馬竟然可以讓主人將生死託付給它,這是怎樣一種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國演義》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馬。這馬渾身上下火紅,只有四蹄雪白。人們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極言這匹馬之神勇。但赤兔馬在主人關羽死後,極度悲傷,數日不食而死。少年時候,每讀到這個故事,我都會被馬對主人的忠誠所打動。那麼你在課外閱讀中,又有哪些馬兒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請拿出你的摘錄筆記,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11、馬是忠誠的,馬是高貴的,馬是將士最值得信任的夥伴。所以杜甫感嘆——

12、杜甫還想對房兵曹說——(指名讀)。

他想說什麼?房兵曹有這樣的好馬,當然可以橫行萬里爲國立功。你知道嗎?此時年僅29歲的杜甫更渴望騎上這樣的駿馬馳騁沙場、殺敵建功!我相信,當你瞭解了詩人的遠大志向後,再讀最後一句,一定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誰來讀?全班讀。

13、詩歌的前兩句主要是通過描寫馬的外形特點來刻畫馬的神駿,詩歌的後兩句則是通過轉寫馬的品性來抒發自己的豪邁情懷。看到房兵曹擁有如此的好馬,詩人靈感勃發,創作出了這幅形神兼備的“胡馬”圖。千年之後再讀這首詩,我們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詩人的壯闊胸襟。讓我們一起用朗讀還原這副雄壯的“胡馬圖”,好嗎?

14、自古以來,人們對馬觀察之微、刻畫之細、感情之深,令人讚歎。人們還將馬的印象延伸到藝術的各個領域,課前,你又收集到哪些關於馬的藝術品呢?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9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寫"範圍""一剎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感受海上日出壯觀景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三、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解題釋意,範讀課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電影,電視裏我們都看過紅日東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達;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暢;那麼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會給人怎樣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寫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這個問題。

2.板書課題,提問:《海上日出》是什麼類型的課文?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麼?(寫景的課文,日出:是太陽升起來;海上:點明在什麼地方看日出,從題目可以看到課文是寫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範讀課文

(二)按預習題預習

(三)檢查預習情況

1. 檢查學生生字掌握情況,聽寫生字。

2.輕聲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一剎那:形容時間極短

重圍:層層包圍

奇觀:指少見的雄偉美麗的景象。觀,景象

3.想想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海上日出的?引導學生討論各自然段內容並歸納。

第一部分(1)爲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

第二部分(2-5)敘述了幾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體描寫了日出過程中景色的變化。

第三部分(6)觀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文中找出讚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問:"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是什麼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真是偉大的

奇觀!

2.讓學生思考:尾句中"這"和"奇觀"是指什麼,與題目有什麼聯繫?("這"和"奇觀"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題目點明瞭"奇觀"指的是什麼?尾句讚美了"海上日出")。

3.誰能把題目與尾句合成一句話?(海上日出真是偉大的奇觀!)

4."奇觀"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交代了些什麼?

時間:天還沒有亮 人物:我

地點:海上 事情:看日出

環境:周圍很靜

(2)"爲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說明什麼?與下文有什麼聯繫。(說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結:"海上看日出的偉大奇觀是怎樣的?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5.聽寫詞語:

淺藍 紅霞 範圍 擴大 奪目 光彩 分辨

燦爛 紫色 奇觀 目不轉睛 一剎那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瞭解文章的記敘順序,學習文中的排比句。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背誦6—8自然段。

課前準備:

初步瞭解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中國歷史狀況。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讀題。

理解題意。

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開國大典”。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領導全國人民爲推翻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頑強鬥爭。八年抗戰,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戰、保家衛國;三年的解放戰爭,中國人民終於推翻了蔣介石的反動統治,迎來了全國的大解放,迎來了“開國大典”的盛況。從此,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二、自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

要求:

a、通讀課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學會字詞。

b、畫出課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C、思考: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畫出描寫不同場面的連接句。

d、提出不懂的問題,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決。

三、交流。

讀課文第一句話,解釋課題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據會場、典禮、閱兵、遊行四個場面可以分爲四部分。)

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隨機學習生字新詞。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自由讀課文。

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成員多,到會羣衆範圍廣:“四面八方、彙集”而來;來得早:早上六點鐘就入場;人數多:成了人海;熱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

指導朗讀。注意體會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四、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書寫生字及詞語。

練習讀熟全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第二部分

學生默讀,理清典禮的過程。

典禮開始,領導就位——奏國歌一毛主席宣佈政府成立——升國旗,鳴禮炮——宣讀公告

練習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開國大典的典禮過程,體會開國大典盛況。

畫出反映人們心情的句子,並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朗讀。

重點句: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指全國各地。“長城”“大江”代表中國,再用“內外”“南北”這樣相對的詞語,既表達了全國各地的意思,又使語言非常生動、整齊、有力。“全國人民一齊歡躍起來。”“歡躍”,歡騰跳躍。毛主席的宣佈,震動了全中國,使全中國人民感到無比歡快、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它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聯繫下文,課文對天安門廣場慶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的寫照和縮影。)

指導朗讀課文,感受人民羣衆的心情。(激動、興奮、喜悅。)

練習用“人民羣衆爲……而激動”而說話。

重點練習朗讀: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感受自豪,揚眉吐氣。)

找出描寫人民羣衆心情的語句,初步瞭解課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聲;轟雷似的掌聲。

排比:四個“傳到”。體會排比句的氣勢,練習朗讀排比句。

(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羣衆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瞭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練習背誦第7自然段。

二、篡閱讀第三段

自由朗讀描寫閱兵式的語句。

畫出寫人民羣衆觀看閱兵式心情的句子。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5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許地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落花生》是許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實的風格著稱。因原文的行文不易於小學生讀懂和理解,所以在選入課文時做了“翻譯式”的改動。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見功夫,所謂“無技巧”,修改後更是顯得簡單平易,學生對課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會有什麼困難。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強,主要部分是以“實錄”的對話形式出現,主要通過父親對花生的談論,讚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爲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如何在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挖掘這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是這課教學首先應考慮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啓示”,這一單元在要求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領會作者所受到的啓示”的基礎上,以“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爲訓練重點。考慮到初升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本課設計力求引導學生提出真問題,並教給方法幫助其解決問題,以此品析關鍵詞句,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以及行文的好處、妙處,使學生真學、真想、真收穫、真提高。對談及做人的兩句話,爲能正確、深刻地理解,同時體現一二課時的特點,本課設計將其放在第二課時解決。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讀準輕聲詞、多音字,理解生詞。

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話部分。

3、學會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質疑、解疑,從而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

4、理解父親談論花生的話,領悟父親是通過談花生,希望我們做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人。

5、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二、教學準備。

1、根據需要製作多媒體課件。

2、佈置學生預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詞;查資料瞭解花生果實形成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託着希望。

2、猜謎語(花生)。介紹花生,瞭解爲什麼叫“落花生”。

3、這還是許地山的筆名。介紹許地山。對這筆名有疑問麼?

4、引出許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書課題。進入課文學習。

(二)檢查預習。

1、回顧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詞。

2、讀兩組詞語:

(1)多音字;

(2)輕聲詞(本課出現較多)。正音。

3、讀一個句子:“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亭裏過這個節。”考察“後園”、“茅亭”的讀音、含義;檢驗是否掌握輕聲的讀法(吩咐),是否能讀通本文中較長的句子。

(三)初讀,整體感知,梳理文脈。

1、朗讀全文,注意讀準多音字、輕聲詞,讀通句子,同時思考:這篇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讀,品詞析句,領會道理。

1、默讀課文,就一個標點、一個詞、一句話質疑,做標記,把想法簡單寫在空白處。

2、自由質疑。簡單的隨機解決,較難、有探究價值的,整理歸納於黑板上。

預設:

(1)收穫後爲何用“居然”?

(2)父親來爲什麼說“實在很難得”?

(3)爲什麼父親說花生埋在地裏“最可貴”?

引導學生就父親談論花生的話發現問題,並作爲重點問題留待解決。

4、合作解疑。

提示: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聯繫其他資料;大膽猜想。問題較多時,重點問題必答,其他問題可選擇討論。

5、全班交流。

預設:

(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們,種出花生實屬意外驚喜,同時也顯出花生的生命力強。指導朗讀。

(2)很難得?父親忙於公務。指導朗讀。來不是爲吃花生。爲下文埋下伏筆。

(3)最可貴?──是說什麼可貴?爲什麼“最可貴”?最,有比較。和之前我們兄妹說的比:有諸多好處,卻深埋土裏;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實,供人挖掘收穫。點出“借物喻人”。明白父親前來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

此外,結合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簡略處不簡單,樸實處卻深刻。

這一環節放得開,實際形散神不散,重點仍在理解父親的話,同時又使學生學得活、學得真。

(五)存疑,結課。

父親說“你們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我”到底有沒有理解父親的話?又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下節課再學習。

第二課時(簡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含義,懂得不能只講體面,而要對他人、對社會有用。

2、瞭解“落花生”筆名的含義,對許地山用生命踐行理想感到欽佩。

3、能將自己從身邊事物受到的啓示用一兩段話寫下來。

4、能規範、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讓學生討論,說真話,講理由。

教師可做類似小結: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麼用也沒有,可取麼?

──不可取。過渡:我們來看看少年許地山是怎麼理解父親的這句話的。

(二)理解“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體面”什麼意思?講體面有錯麼?只講體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樣就是有用?舉例。

(三)瞭解父親的話對許地山的影響。

結合課文結尾及許地山生平,明白許地山爲何以“落花生”爲筆名以及這筆名對他做人的影響。產生敬佩之情。並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寫字。

觀察“吩、咐”及“榨、榴”,指導書寫。學生自己觀察仿寫其它字。

(五)課後小練筆。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

2、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3、通過熟讀課文,引導學生學會換角度審視問題。

4、積累閱讀資料。

教學重點:

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教學難點:

從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會想到什麼問題?把你想到的問題和同桌交流。

板書課題:(兩個農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2、兩個農夫各自有怎樣的盤算,結果如何?

3、你怎樣看待這兩個老農?

三、鞏固課文

1、練講故事指名講故事。

2、小組內交流。

3、選出課文好的部分,全班交流。

四、討論

組織討論:這兩個農夫最後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爲什麼?他們還應該想到什麼?

小組內交流:選出好的全班交流

五、寫一寫

根據討論中大家提出的意見,分別給兩個老農提建議,然後寫下來。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了兩個農夫在秋收後都從自己角度出發,一個認爲趁天冷之前賣牛可以從中獲利,另一個認爲天冷前買牛節省金錢。買賣成交後,兩個農夫卻分別得到了不同的結果。

教學目標:

1、通過這個故事,揭示了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換個角度從別人的立場審視問題,從長遠打算,經過深思熟慮後在做出決定,同時還不能強調偶然的因素。

2、理解課文的內容,積累本課中的佳詞佳句。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不同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揭示看待問題,處理事情。

教學策略:

放手讓學生自學本課,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哪裏有不懂的地方,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相機的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展開討論:買牛者和賣牛者還應該想到什麼?用個農夫提建議的方法寫一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誦古詩兩首。

2、默寫兩首古詩。

3、說一說

從前面的課文中你懂得了什麼道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課文《兩個農夫》,看看從這篇文章中你又會有哪些收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遇到重要的詞句勾一勾畫一畫,在小組裏討論交流。

2、說說你初讀後有哪些收穫和疑惑?

三、理解課文

1、畫出兩個農夫買牛、賣牛的原因。

(1)你認爲他們的想法合理嗎?爲什麼?

(2)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你從中受到什麼啓發?從書中劃出相關的語句,感情讀讀,將自己的感悟可以寫在旁邊。

(3)這兩個農夫最後都受到了很大的損失,爲什麼?他們還應該想到什麼?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2、圍繞着文章的中心:通過這個故事,揭示了看待問題,處理事情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換個角度從別人的立場審視問題,從長遠打算,經過深思熟慮後在做出決定,同時還不能強調偶然的因素。

抓住關鍵的詞語,人物的語言來理解體會。

四、發散思維

賣牛者和買牛者還應該想到什麼?(提示:從雙方都能得到的利益提建議)

小組討論交流

五、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作業設計:

將你的建議寫下來。

板書設計:

兩個農夫

賣牛者

買牛者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4

1.古詩導入:出示孟郊讚美母愛的古詩《遊子吟》。

全班交流感受。

2.師小結:無論嚴寒酷暑,無論貧窮與苦難,總有一個人支撐着我們,這個人就是母親;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感動,這種愛就是母愛。今天,讓我們再次去體會母親濃濃的深情,一起來欣賞作家樑曉聲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書,齊讀課題。

3.初讀課文,請同學們快速瀏覽18課,瞭解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交流)

4.檢查預習,出示小黑板,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我一直想買《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於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裏噪聲(),我發現母親極其瘦弱,當知道我想要錢買書,母親用()的手將錢塞給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錢跑了出去。

1、交流讀《遊子吟》的感受。

2、自由讀課文。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

2、通過課文內容填空,完成教學目標1。

3.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抓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統領全文,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1.同桌交流

2.指名填空。

3.教學重點字詞

⑴括號裏有一個字很難讀:龜jun裂,理解詞語,讀詞,想像一下龜裂情形。

誰看到過龜裂的什麼?請具體描述一下。

⑵括號裏有一個生字特別難寫,哪一個?“攥”,我數過了整整23劃,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寫一遍。寫完的請舉手,牢牢記住的請把左手緊緊攥起來。

⑶聯繫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作者真的很喜歡《青年近衛軍》,他每天想這本書都失魂落魄的。什麼樣叫失魂落魄?見過別人失魂落魄過嗎?那是什麼樣子的?(心不在焉。心裏老想着其他的事,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走路的時候沒有勁。)

練習說話。

4、齊讀

1、理解詞語並運用。

2、全班同學讀句子。1.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目標的設置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本課的教學更立足於學生的學習需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讓學生由讀到悟到說,爲他們搭建的是一個鍛鍊語言、表情達意的平臺。

請生從課文中畫出描寫母親工作環境的一句話。

交流出示:“七八十臺破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1、七八十臺破縫紉機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理解詞語“震耳欲聾”。“欲”呢?

多麼可怕的嗓聲!帶着這種感覺再讀讀這個句子!

(1)耳朵都要震聾了!這樣的聲音,迎面撲來,你身在此環境中,會有什麼感覺?

但是我的母親呢?她在怎樣的環境下工作?她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呀,讀——

(2)同學們,這樣的聲音停止過嗎?瀏覽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說明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一刻也沒停止過呢?

“大聲說出了母親的名字”

“母親大聲問”

“向母親探身,喊”

這樣的地方比比皆是,還有嗎?

“接着又對我喊”

“大聲對那個女人說”

(3)這七八十臺縫紉機一刻也沒停止過,母親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齊讀——從我進入工廠,到我離開工廠,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一刻也沒停過。讀——

(4)小結:當你第一次發現母親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你有什麼感受?

這些感受交雜在一起,怎能不讓“我”鼻子一酸呢?

還有哪些地方令你鼻子一酸?

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氣。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5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後的收穫,引導同學體會讀書的樂趣,並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

2.讀背古詩句,積累古詩句,品味讀書的好處及方法.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介紹讀書方法的資料.

教學過程

回顧“詞語盤點”

1.同學自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組織記憶競賽、謄寫競賽,引導同學積累本組所學詞語.

交流平臺

1.圍繞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組內交流本組語文學習的收穫和體會.

2.全班交流、展示.引導同學口頭交流這段時間課外閱讀的收穫、綜合性學習的收穫:所瞭解的新的讀書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學習效果加以展示.

日積月累

1.激情導人.

俺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素以樂學好讀爲高尚美德,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這方面的警句,激勵俺們做個熱愛讀書的人.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

a.同學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

b.嘗試理解:同學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誦名言.

4.交流其他有關讀書的名言同學收集的以及老師推薦的,拓展積累.同學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聯)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俺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廣闊的海洋.——(瑞士)凱勒

至樂無如讀書.——鄭勝利

藏書不難,能看爲難;看書不難,能讀爲難;讀書不難,能用爲難;用書不難,能記爲難.——張潮

5.鼓勵同學課後將自身喜歡的讀書名言製作成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