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爬天都峯》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爬天都峯》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爬天都峯》教學反思一

三年級上冊《爬天都峯》教學反思

今天上課講了《爬天都峯》這一課。開課時以《黃山奇石》一課爲導入,本計劃讓學生把這篇課文回憶着背一下,結果學生都忘得差不多了,於是我只得引學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學生回憶起當時的金雞叫天都了。接着以爬的前後爲線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理解。在找自然段時,學生先講學生們說前兩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過程,我當時覺得學生說得有道理,就很贊同,然後我們就這樣進行了練習朗讀及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對話和動作,說明他倆在比,這一點學生體會得較好,邊想象了當時的情況邊述說,不少學生都覺得這兩個人很有意思大笑起來。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峯頂爬去……”時我讓他們作動作並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讓他們對比想象爺爺爬時的樣子。有的學生就開玩笑似的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惹得我和其餘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幾個說一說,但卻和學生一樣笑得肚子疼,這時候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了,過了一會兒我忍住笑說:“看來同學們都認爲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終於爬上了山頂。”然後進行讀七八九段,學生就學會了對比。

在指導讀六七自然段時,有個學生提出來個問題“爲什麼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臺階還有扶的鐵鏈嗎?”當時我就鼓勵說:“她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她真動腦子!”然後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了一下,通過看天都峯的高等,學生知道因爲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動,大都是像猴子一樣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瞭解到課堂必須有一個主要目標把這個目標記在心裏,讓學生每上一節課就有一些收穫。

 《爬天都峯》教學反思二

教了《爬天都峯》之後,一種感覺就是自己教低段的時候,好像在打散彈,課文的教學沒有高段那樣順暢。首先還是想到了三年級的特點,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關注更少了,而在字詞的學習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氣。每篇課文的生字學習,讀認擴詞就要花半節多課的時間。並且有時還要選擇一些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展開訓練之後學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訓練得到位一些,所以兩堂課就顧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覺得我的路是走對的。尤其是在教學《爬天都峯》後,更讓我堅定這種上課的套路。在教學中,我們選擇了這樣三個訓練點,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們充分朗讀第一小節之後,我問孩子一個普通的問題:天都峯是一座怎樣的山峯?孩子們馬上得出——高、陡。我接着並沒有停留在這樣的理解上,而是引導孩子去探討,作者怎樣寫的?原來前面一句是說特點的,後面一句是舉個例子的。“高”的特點,課文舉了“在雲彩之上”的例子。我話鋒一轉,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有特點的事物,我們也來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

池塘裏的水很深,( )。

天空中的小鳥飛得很快,( )。

學生思路開闊,暢所欲言,不時有好的句子冒出來。我想這種練習時對學習“總分”句式的鋪墊,對寫作有一定的幫助。

二是補一補課文中的一個空白點。在爬天都峯的描述中,作者寫了自己是怎麼爬的,“手腳並用”、“像猴子一樣”等,但老爺爺是怎樣爬的,課文中並沒有寫出來,我又安排了一個訓練,讓孩子們謝謝老爺爺怎麼爬的,同學們想象豐富。

老爺爺左手扶着鐵鏈,右手住着柺杖,眼睛盯着石級向上爬;

老爺爺弓着身子,吃力地邁着腳步,爬得氣喘吁吁的;

老爺爺一邊拉着叔叔的手往上爬,一邊嘿喲嘿喲的爲自己鼓勁。

這個訓練是需要孩子們進行合理的想象,並且放開思路才能夠完成的。

三是學習了課文的三次對話之後,讓孩子們再次補充對話。我設計這樣的練習:

老爺爺看到“我”聽下來,( )地對我說:“ ”

“我”看到老爺爺停下來,( )地對他說:“ ”

這次對話不但是一個語言文字的訓練點,讓孩子們填出我與老爺爺對話的提示語,有助於孩子對“我”與老爺爺的情感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說出了這篇課文的主旨:在困難面前要有信心,有勇氣,要相互鼓勵;只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於嘗試就能夠獲得成功等等。真是一石兩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