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第五冊:《揠苗助長》說課稿精選3篇

第五冊:《揠苗助長》說課稿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揠苗助長》說課稿 1

第五冊:《揠苗助長》說課稿精選3篇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是長春版第六冊教材第五板塊寓言故事中的第一篇。本文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處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本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鑑於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學會本課會認會寫的生字,理解並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等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在讀中悟出寓意。

  二、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爭做到:

引導學生在語言訓練中紮實基礎知識;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在想象中豐富文本內容……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 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積極探究,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三、教學流程設計

(一)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在課的開始開門見山,直接揭示板塊主題,引出課題,並讓學生就課題而質疑,如,你 是怎樣理解“寓言”,“從題目中你能提出

什麼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主要是瞭解、檢查學生預習任務完成的如何,以便更好地把握後續的教學。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種田人心情變化兩個方面展開學習與討論。如:“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畫出有關的詞語”,再如“此時,農夫的心情如何?請帶着這種着急的心情讀一下”課文的最後提出“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趕回家,他會怎樣對他的父親說”“而農夫聽了兒子的話,看見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麼辛苦,他會說些什麼呢?”。通過品詞析句、通過朗讀指導、通過想象補白等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從中體會種田人的急切、興奮、得意、後悔;從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從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

這樣設計與安排,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本內容;在想象創造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將較深刻的寓意層層推進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四)文本延伸,訓練語言

在課末,通過“複述故事”、“運用詞語”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學生複述。

  《揠苗助長》說課稿 2

我所講授的課文《揠苗助長》是人教版三年級第十三課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揠苗助長》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講的是古時候有一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裏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根據文本內容以及學生學情沃特確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七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爲:理解《揠苗助長》蘊含的道理。

這節課中我設計的教法有情感朗讀法、以讀促解法、合作討論法,學法爲:感情朗讀― —理解內容——感悟道理。

教學時,在導入環節中,我先採取講故事、設懸念的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探索新知的環節中,我主要從三方面落實:

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我採取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分析、識記字形的方式進行教學。在理解寓言內容的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初步自讀課文,感知內容;然後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揭示寓意的環節中,我出示思考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並讓學生自由發表感悟,我適時引導,幫學生明確寓言所揭示的道理,隨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學習本課後的啓發和感受。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盡力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主體,我適時地點撥引導,努力體現“以學定教”,幫學生理解文本,感悟道理,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受到啓發。在作業佈置環節中,我設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本課故事一題,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揠苗助長》說課稿 3

《揠苗助長》是編排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語教材第五冊第四組的一則寓言,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通過拔禾苗的方式幫助禾苗長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課文內容通俗易懂,故事結構簡明清晰,但寓意卻深刻理智。如何在短短的40分鐘內,讓學生自主、愉悅的讀懂故事,如何從《揠苗助長》這個魔袋裏取出比這個魔袋還大的東西,針對教材的要求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這節課我預設的目標是:與學生不斷的溝通,引導赴入寓言情境,自讀、自悟、領悟寓言並從中受到教育,具體環節如下:

一、 課題入手,激發興趣。

上課之處引導學生談自己對課題的認識,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學,針對問題學,養成提出“問題”習慣,同時能有效掌握學生的視角,做到有的放矢。

二、 充分朗讀,讀中質疑。

閱讀的教學“以讀爲本”。學生在讀時,我將做到給足一定的時間,讓他去思考,

給出一定的任務,讓他去完成,給予一定的機會,讓他去抓住。例如:自瀆過程前提出明確的要求,自讀後,落實對重點字、詞的理解,注意語言的積累,引導學生感悟語境,從疑到悟,從悟到用,在思考後解開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較好的鍛鍊。

三、 角色體驗,真情對話。

1、以演代講,角色體驗。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認定角色後,組織學生自導自演自評,展開對寓言情境的體驗。

2、真情對話,學以至用。

創設幫農民伯伯的情境,通過師生的對話,讓學生悟出本課的道理,並提出: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讓學生能暢所與言,再現他們學有所思,學有所悟的內劃情感。

總之,激發並引導學生的主體潛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這節課的根本。寓言是個怪物,當它走近孩子是,分明是個怪物,而當他轉身走時,卻會變成一個哲理,嚴肅認真。當它走近我時,分明是一節課,當它走時,會變嗎?依然是一節課————我是學生,敬請各位老師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