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剪枝的學問》教學實錄+教學感

《剪枝的學問》教學實錄+教學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板塊一:聽寫字詞

《剪枝的學問》教學實錄+教學感

師:請同學們專心聽,老師想讓你們默寫哪一個字?雞蛋,鴨蛋,臉蛋……

生:(齊答)蛋!

師:哪一個蛋是不能吃的?

生:臉蛋。

師:還有哪些蛋也不能吃?

生:手榴彈。

師:這個“彈”和那個“蛋”不是一個“蛋”。你這樣說是要得零蛋的。(衆大笑)

生:(紛紛搶答)零蛋不能吃;笨蛋不能吃;傻蛋不能吃;鐵蛋不能吃;混蛋不能吃……

師:(用聽詞串,辨生字的方式,默寫:舞、靠)

師:這次默寫一個詞語:桃園裏的桃子都成熟了,一個個光鮮紅潤,像胖娃娃的臉蛋。(生疑惑)再聽一句:這個小夥子做事一向丟三落四,顯得很不成熟。(生紛紛:熟)第三句: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生:(齊)成熟!

師:看第一個字,和他寫的一樣的舉手這個“蛋”字書寫的時候要注意,有個關鍵筆畫要寫得舒展,劈和捺再舒展點,這個字就寫得美觀了。(示範書寫)

師:(依次指導學生掌握“舞、靠”的關鍵筆畫,寫美觀。)看最後一個詞——成熟!“桃園裏的桃子一個個都成熟了”,這個“成熟”怎麼理解?

生:他的生長期到了,已經結果子了。

師:你這樣說證明還沒“成熟”。

生:桃子熟了,可以吃了。

師:這個桃子“成熟”的時候吃起來是什麼滋味?

生:甜的。

師:那不熟的時候呢?

生:酸的。(衆笑)

師:你吃過酸的桃子嗎?

生:苦的,澀的。

師:澀澀的。以後吃沒成熟的果子時留意一下滋味哦!“這個小夥子做事一向丟三落四,顯得很不成熟。”是不是這個小夥子還不可以吃?(衆大笑)

生:說明他還沒長大,還沒懂事。

師:這個成熟就是“長大、懂事”的意思。

生:不像小孩了。(衆笑)

師:不像小孩了?還能像什麼呀?(衆笑)“中國的高鐵技術成熟了”,是不是中國的高鐵技術長大了?懂事了?(衆大笑)

生:就是他很熟練,很老練。

師:“高鐵技術”是人嗎?

生:(紛紛回答)技術發達了;技術一直在進步;中國的高鐵技術在提高……

生:我們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慢慢地接近完美了。(讚歎聲)

師:完美,這個解釋太準確了!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句中,含義是不一樣的。

  板塊二:學習概括

師:我幾次到王大伯家的桃園去,分別是什麼時候?

生:兩次,第一次是我先去王大伯家看桃子……(生紛紛議論)

師:想一想再說——

生:(修正)第一次是我先去王大伯家桃園,王大伯正在剪樹枝;第二次我和小夥伴在那嬉戲;第三次在那邊看到桃子又大又成熟。

師:你看,“成熟”真的需要一個思考的過程!(衆笑)現在請你打開課文,把這三個表示時間的詞劃下來。

生:(齊讀)去年冬季的一天;春天到了;暑假裏。

師:去年冬季的一天,我去的時候看到什麼?春天到了,我又看到什麼、暑假裏,我看到的又有什麼不同?

生:去年冬季的一天,我看到王大伯和其他的叔叔在忙着剪枝。

師:忙着剪枝,這是個關鍵詞,劃下來。

生:春天到了,我看見桃花開了,王大伯的桃園裏紅雲片片。

生:暑假裏,我看見一棵棵桃樹上掛滿了光鮮紅潤的桃子。

師:現在誰有本事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段話?

生:去年冬季的一天,我看見王大伯和其他的叔叔在忙着剪枝;春天到了,我看見王大伯的桃園裏紅雲片片,桃花都開了;暑假裏,我看見桃園裏都結滿了光鮮紅潤的桃子。

師:(讚歎地)多完整,多流暢!這三句話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讀完一篇課文要學會“概括”(板書)。概括要注意兩點:第一,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概括;第二,要抓住關鍵詞語來概括。

生:題目就能概括這篇文章了。(衆驚奇)

師:這篇課文講什麼?

生:剪枝的學問!

師:太了不起了!題目往往就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或者所要表達的思想。這個小朋友真會善於思考!

  板塊三:體會心理

師:我三次去王大伯家的桃園,看到的景象不一樣,心裏的想法一樣嗎?(生齊答:不一樣)心裏的想法,我們稱之爲“心理活動”(板書)。比如,我在走進桃園之前的心理活動是什麼樣的?

生:滿懷好奇!

師:下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哪些詞語也表示我當時的心理活動?劃下來。

生:(交流)我劃的詞語有: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

生:(紛紛補充)盼望;着急;充滿信心……

生:我有個補充,有一個蜜蜂的心理活動,歡天喜地。

師:歡天喜地,這個詞是誰的心理活動?

生:蜜蜂。

師:你看到蜜蜂飛的時候是歡天喜地的還是痛苦不堪的?

生:如果他想着傷心的事,他會掉下來的。(衆大笑)

師:請你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濃郁的花香引來了無數的蜜蜂,它們歡天喜地地在花間飛舞。

師:蜜蜂在花間是歡天喜地,那我們在花間怎麼樣呢?

生:在奔跑,在嬉戲

生:也是歡天喜地的。

師:這個詞寫的是蜜蜂歡天喜地……

生:(插話)其實是寫他和夥伴們也歡天喜地,也是寫人的心理活動的。

師:這個寫法很高級,我們到了高年級纔會學到,今天被你們發現了,真好!

生:(齊讀板書)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

師:滿懷好奇,聯繫上文看一看,我對什麼很好奇?心裏想什麼?

生:(紛紛發言)爲什麼王大伯種的桃子這麼好?爲什麼王大伯種的桃子這麼大這麼甜?……

師:那一臉疑惑的時候,我心裏會想什麼呢?

生:(紛紛發言)王大伯爲什麼要把桃樹上好好的枝條剪掉呢?他肯定是在想,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爲什麼會做出這對桃子不利的事?……

師:那我又驚又喜的時候,會想些什麼?

生:我又驚又喜,心想,原來王大伯沒有騙我,他的桃子結了這麼多。

師:剛纔已經告訴你了:王大伯是結不出桃子的!(衆大笑)

生:(紛紛發言)原來王大伯種桃的祕訣就是把那些只吸收營養而不長桃子的枝條剪掉啊!我想,啊,怪不得王大伯能成爲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呢!我又驚又喜,心想:啊,這麼大這麼甜的桃子,可真好吃啊!(衆笑)王大伯剪枝真是一個絕招啊!

師:桃子有多大?(生用手比劃)你見過胖娃娃的臉蛋嗎?(生相互看臉)像他的臉一樣圓一樣大!(衆驚奇)我們在閱讀的時候遇到這些詞就要停下來想一想,這時候心理會想些什麼話呢?這樣才能讀到人物的心裏去。

師:(引讀詞語)聽說王大伯家種的桃子總是那麼大那麼甜的時候,我——(生)滿懷好奇;看到王大伯和幾個叔叔在咔嚓咔嚓地剪粗壯的枝條,我——(生)一臉疑惑;聽了王大伯的一番解釋,我仍然——(生)將信將疑;暑假裏,看到滿樹掛滿了像胖娃娃臉蛋一樣大的桃子時,我才——(生)又驚又喜。你看,作者的心理活動一樣嗎?(生)會發生變化。

師:所以我們閱讀時要關注人物的心理變化。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理都在發生變化,比如說,昨天你們聽說今天有一個特級教師要給你們上課,我們——(生)滿懷好奇;上課的時候,看到站着這麼一個小老頭(衆大笑),我們——(生)一臉疑惑(衆大笑)

師:是啊,他能上好課嗎?上課上到現在呢?

生:將信將疑。(衆大笑不止)

師:好的,那下了課,我一定會給你們——

生:又驚又喜。(衆大笑)

師:讀書的時候要讀出人物的心理變化,寫文章的時候也要把自己的心理變化寫出來。

  板塊四:練習朗讀

師:我們能不能把這種心理變化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讀得怎麼樣?

生:(紛紛評價)很好;有感情;把心理活動讀出來了;滿懷好奇的心理,還有着急的問的語氣讀出來了……

師:讀得最有感情的是這一個着急問的句子,請你再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王大伯,您怎麼啦?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

師:着急,疑惑的心理活動讀出來了!這句是人物說的語言,我們稱爲“對話語”(板書)這句話是一個孩子對王大伯說的,所以要有“角色意識”,像孩子一樣讀,語氣語調就有了變化(板書:角色變化)。

生:(練習朗讀對話語,進步明顯。)

師:這段話中,前面一段不是人物說的話,我們稱爲“敘述語”(板書),敘述的話要讀得自然、流利(板書),語氣語調不要起伏太大。如果起伏太大,太有感情,讀出來就很恐怖。(師誇張地感情朗讀)去年冬季的一天……(衆大笑不止)這樣感情朗讀,這個冬季的一天你還敢去桃園嗎?恐怖吧?(衆大笑)所以,敘述語要讀得平一點。現在誰來讀第二自然段?

生:(朗讀得非常出色)

師:老師要獎勵你?(生搖頭)獎勵你繼續往下讀!

生:(開心地笑,朗讀第三自然段。)

師:掌聲!讀得越來越好了!他讀王大伯說的話,比王大伯還王大伯(衆笑)。其實他讀得最好的是最後一句話,我們再聽一聽——

生:(壓低聲音,輕聲讀)我將信將疑:剪去這些枝條,來年真的能長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嗎?

生:他把我“將信將疑”那個感覺讀得很好;這一句聲音讀得比較輕,像自言自語。

師:對啦!這一句是人物的“心裏話”(板書),只能放在心裏,決不能說出來。如果大聲讀會怎麼樣呢?(一生大聲地朗讀我的心裏話)王大伯一聽,非常生氣:你這是什麼意思?(衆大笑)所以心裏話要讀得怎麼樣?

生:(紛紛回答)讀得輕柔一點;聲音壓低一些。

師:輕聲細語(板書),不要用“實聲”讀,要用“虛聲”讀。現在,請你練習朗讀這兩個段落,要讀得有聲有色。

生:(自由練習朗讀)

  板塊五:理解寓意

師:王大伯剪枝的“學問”是什麼?

生:這個“學問”就是把這些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的枝條剪掉,來年就會長出更多更大更甜的桃子。

師:聽明白了沒有?

生:(紛紛回答)明白了!

師:明白什麼了?(衆笑)

生:減少一樣東西是爲了增加一樣東西。(掌聲)

師:聽明白沒有?

生:(紛紛回答)明白了!

師:明白什麼了?(衆大笑)

生:把那些粗壯的不結果實的枝條剪掉,桃樹的營養就會留給那些結果實的枝條,桃子就長得又多又大又甜。

師:“減少一樣東西是爲了增加一樣東西”,說得很抽象,像哲學家一樣;他一翻譯,意思就清楚了:不結果實的枝條減少了,結出的桃子就增加了。

生:適量減少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就是爲了後面更大更多的收穫。(掌聲)

生:減少睡懶覺的壞習慣,增加好習慣!

師:要把壞習慣“咔嚓”掉,養成好習慣。

生:如果你對無用的事情浪費了時間,那你有用的事情就做得少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取捨的定理。(掌聲)

師:太精闢了!剪枝就是要取也要舍,有舍纔有得!這個學問在生活當中,你只要留心觀察,獨立思考,比比皆是。課結束了,我們現在的心理活動是——

生:又驚又喜!

  教學的“舍與得”

  ——《剪枝的學問》教學後感

閱讀教學亟需“剪枝”,把那些看似有用,實則無用,或無大用的內容,毫不遲疑地“咔嚓”掉,留下那些有用的“核心內容”,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學得充分一點,透徹一點。《剪枝的學問》是一篇簡單的敘事性作品,可以教的內容還是很多的。我從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確定了五個教學內容,設計成相應的五個教學板塊活動:

“聽寫字詞”板塊,旨在識記生字詞,重在教學生把握漢字的“關鍵筆畫”,寫得舒展一些,寫得美觀一些。低年級書寫求準確,中年級書寫應該求美觀;低年級識字學詞求準確認讀,而中年級則要求聯繫語境理解詞義。

“學習概括”板塊,旨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重在教學生概括敘事性作品的基本方法“按順序、抓關鍵詞”。低年級的閱讀理解在“瞭解大意”,中年級的閱讀理解則在“概括內容”。不同的作品,概括的方法也有不同,有了恰當方法,纔會在練習中形成能力。

“體會心理”板塊,是教材規定的.教學內容,在課後的習題中已有所“暗示”。這個板塊的教學須充分展開:先教學生認識什麼是“心理活動”;再找出類似的“詞語”;進而聯繫文本語境,體驗“心裏的想法”;最後巧妙地運用於生活現場,體會心理活動的真實變化。由此,學生明瞭了“心理活動”在閱讀與寫作中的意義和價值。其中“歡天喜地”一詞的教學,看似“囉嗦”,實質上是在學生已有水平上所作的恰如其分的點撥、指引。教學,應該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原有水平的重複。

“練習朗讀”板塊,旨在讀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即心情變化。重在指導學生區分不同的語言形式,應該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敘述語,自然平穩;對話語,角色變化;心裏話,輕聲細語。這樣的歸納和點撥,簡單清晰,學生可學可用,進步是顯而易見的。教學,就是要看得到學生的進步,實實在在的變化。教和不教,學和不學,真的要不一樣!

“領會寓意”板塊,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重在對“剪枝的學問”作由淺而深的遞進式理解。最基本要求的是要學生準確概括王大伯剪枝的做法及道理,然而學生的理解水平是有差異的,有些學生已經從課文讀到了課外,一下子提出了“減少一樣東西是爲了增加一樣東西”這樣極爲抽象的思想,更有學生在討論中提出了“捨得”等鮮活的思想。而教師既要看到學生的思考力的發展,也要看到更多的學生仍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因此,我屢次用“你明白了什麼”這個問題“逼迫”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而不是重複別人的話語。當一個人能夠用自己的話語,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的時候,纔是他真正理解的時候。找到屬於孩子自己的語言,就是文本寓意理解教學的目標定位。

每一個板塊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活動都聚焦在一個“點”上,沒有枝枝蔓蔓,並與實際的教學效果相一致。這樣的教學,教師胸有成竹,學生學有所得。閱讀教學的學問,不外乎“捨得”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