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有關七年級語文黃鶴樓與於園的教案學習

有關七年級語文黃鶴樓與於園的教案學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以下是爲您推薦的七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對您學習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案

有關七年級語文黃鶴樓與於園的教案學習

  學習目標

一重要實詞和虛詞

二翻譯重要語句

三背誦課文

學習方法:老師適當疏導,學生以練代講;注重朗讀,讀中見義。

學習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黃鶴樓

歷史上人們將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黃鶴樓,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和湖南嶽陽的岳陽樓並稱爲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因有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聲名益顯,岳陽樓也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更爲人所知。惟有黃鶴樓,它名揚四海,主要由於唐代詩人崔顥的一首《黃鶴樓》詩和李白等詩人有關黃鶴樓的吟詠,並非因爲一篇文章而名聞遐邇。有關黃鶴樓的文章,過去是不是沒有人寫過呢?事實並非如此,唐人閻伯理寫的這篇《黃鶴樓記》就是現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關於黃鶴樓的碑記。

 《黃鶴樓》節選自《黃鶴樓記》這段文字,可分爲四層。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隅:角落。

文章開頭兩句,就點出黃鶴樓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開始對黃鶴樓就有了明確的方位印象。

  第二層(第3至8句),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

[《圖經》雲:“費諱登仙,嘗蘭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

《圖經》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諱成了仙人,曾經騎着黃鶴返回到這裏休息,於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有關這件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蹟還保存在《述異志》上。

《圖經》: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費諱三國蜀漢大將軍。登仙,成仙。駕:乘、騎。憩:休息。以名樓:用“黃鶴”命名這座樓。以,介詞,用,後面省略賓語“之”。之,指代黃鶴。名,動詞,命名。《神仙》之傳:即《神仙傳》,晉代葛洪著,廣採羣籍,記載了當時所傳的神仙故事。《述異》之志:即《述異志》.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筆記、小說中志怪故事而成。

黃鶴樓始建成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據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記載:“吳黃武二年,(孫權)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

西南角因磯爲樓,名黃鶴樓。”最初修建是作爲防守戍邊的軍事瞭望樓:黃鶴樓雖然是—座軍事哨所,名稱卻十分典雅,富於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會給它另外一些說法:本文作者基於此,轉引《圖經》雲:“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交代了黃鶴樓取名的由來,接着作者又旁徵博引,提出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和樑任舫的《述異志》都記載了關於黃鶴的故事,證明事實不虛,以增強黃鶴樓命名由來的說服力。仙人跨鶴,本屬虛無,而作者卻以無作有。這樣就給這座樓塗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作者之所以採用神話傳說,是爲了突出這座樓不同尋常之處,它曾是神仙到過的地方,這樣寫也是爲本文主旨服務,爲下文伏筆。

 第三層(第9至17句),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

[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蓯,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觀看這矗立着的樓宇,高高聳立,十分雄偉。它頂端靠着銀河,底部臨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翼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下頭可以拍擊雲氣和煙霧:這裏也是楚地吳地山川勝蹟中的最美的地方。

聳構:矗立的樓宇(指黃鶴樓),“聳構”與“高標”意思相同。巍峨:高大雄偉的樣子。巃蓯:高聳的樣子。倚:靠着。河漢:銀河。重檐:兩層屋檐。翼:古代建築的飛檐。闥:門。霞敞:高敞。井邑:城鄉。荊吳:楚國和吳國,這裏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形勝:山川勝蹟。最:最好的事物。

前六句寫樓的外貌:“聳構巍峨,高標巃蓯”一組對偶,刻畫樓的整體形象。句中的“聳”和“高”、“巍峨”和“巃蓯”都是高的意思,重疊使用,鋪陳樓的高大。“上倚河漢”寫樓的頂端,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高:“下臨江流”寫樓的底部,進一步交代樓的地理位置,寫出樓在江邊,“重檐翼館,四闥霞敞”這一組對偶句是對樓的建築結構的具體描寫。至此,作者對樓的外貌刻畫,氣勢雄偉,讀後令人胸襟爲之一爽。“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一組對偶句寫登樓的感觸,正因爲黃鶴樓高入雲天,又臨大江,所以登樓可以遠眺周圍城市鄉村,彎下腰可以拍擊縈繞大樓的雲氣和煙霧。一個“坐”字,說明無意觀景而周圍景物盡收眼底“俯拍”二字,構思別緻,而“雲煙”既能“俯拍”,其身在高處可知:這兩句雖未直言樓高,而一座直凌霄漢的高樓已歷歷如繪,登黃鶴樓如臨仙境.難怪作者發出“亦荊吳形勝之最也”的感嘆。“荊吳形勝之最”這一句,是對樓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以上幾句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有遠有近,有內有外,也有實有虛,行文變化多端,情趣盎然。

 第四層最後四句側寫黃鶴樓的地位價值

爲何一定要到漱鄉老子祠,東陽的八詠樓,纔可以觀賞到應時的景物,遇會到神仙呢!

瀨鄉九柱:指位於漱鄉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東陽八詠樓:指南齊文學家沈約任東陽(今浙江金華)太守時所建八詠樓。樓原名“三暢樓”,沈約有《登臺望秋月》等詩八首,稱“八詠詩”,故又稱其樓爲“八詠樓”。靈仙:神仙。

在上文中,作者對黃鶴樓的形態以及登樓所見所感已經描寫盡致了,本可以收住,但他意猶未盡,爲了確立這座樓的特殊地位,他又列出瀨鄉的老子祠和東陽的八詠樓來作陪襯,用帶有強烈感嘆語氣的反問句,說明黃鶴樓能夠代替這些樓觀以“賞觀時物”“會集靈仙”,突出了黃鶴樓的價值。

這篇短文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築結構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交現了黃鶴樓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達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蹟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本文結構嚴謹,前後呼應。這篇短文介紹黃鶴樓是因爲神仙而命名,因“上倚河漢”而成仙境,因“會集靈仙”而成名樓,以“仙”字貫穿全文。黃鶴樓因“上倚河漢,下臨江流”“四闥霞敞”所以可以“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也正因爲這樓高聳入雲,雲煙繚繞,所以它是“會集靈仙”的所在。正因爲內容環環相扣,所以文章的結構十分嚴謹。

本文篇幅短小,內涵豐富,節選部分只有115字,但把黃鶴樓的概況包攬無疑,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實,有議論,也有感慨,用這麼短的篇幅包含如此豐富的內容,不失爲一篇情辭並茂的好文章。

本文的語言特色是句式多變。多用對偶:這篇短文,句式整散結合。富於變化。文中多用四字句,雜以三字、五字、六字、七字和八字句,並不時地加上一些虛詞,使語意疏密有致,流轉自如,感情充沛,節奏鮮明。如文中一連用八個四字句,對黃鶴樓的形態刻畫盡致,氣勢流暢,接着用了一個八字句“亦荊吳形勝之最也”,帶着強烈的主觀色彩和讚歎的浯氣,並用虛詞“亦……也”來表示判斷和陳述的語氣,使文氣得到了舒緩。最後又用了長長的中間略加停頓的感嘆加反問的句式,把對黃鶴樓讚美之情推向了高潮。至此。文章戛然而止,可言有盡而意無窮,餘音嫋嫋,耐人回味,全文用對偶句或對偶短語有八組之多,有鋪陳,有誇張,有比喻,對黃鶴樓進行多角度的描寫。總之,這篇短文極具文采,使黃鶴樓與滕王閣、岳陽樓一樣,因文而更有名,因文而更使之流傳千古。

 第二課時

  於園

園林景色與一般的自然山水不同,它們在較爲有限的空間中,以人工創造出一個可居可遊可賞的生活空間環境,其本身也就是一件體現古典人文理想的藝術小品。張岱的《於園》,意境悠遠,給人以宛若置身山林之感。全文分爲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於園所在地及其主人,交代了自己得以遊園的緣由。

[於園在瓜州步五里鋪,富人於五所園也。]

於園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鋪,是名叫於五的富人所建築的園林。

瓜州:鎮名。步:水邊停船之處。所園:所建築的園林。園:動詞,建築園子。

[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這座園子門上的鑰匙是不會拿出來打開門鎖開門迎客的。

顯者:指有名聲有地位的人。刺:名帖。這裏做動詞用,投名帖。鑰:鑰匙。

[葆生叔同知瓜洲,攜餘往,主人處處款之]

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帶我前往於園,於園主人處處殷勤地招待我們。

款:殷勤招待。之:人稱代詞,我們。

這一段首先交代園子主人的身份爲“富人”,這從側面告訴我們,建這座園子耗資巨大:“非顯者刺,門鑰不得出”一句告訴人們,只有那些有名聲、有地位的人才能進這座園子,一般人則不能。這也從側面強調這座園子不同尋常,主人不肯輕意示人。給人一種“養在深閨人未識”之感。文中交代了“攜餘往”的人的身份,這既照應了“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一句。說明這次遊園機會的難得。

第二部分(第2段),寫遊於園所見所感。

這一部分可分爲三個層次。

第一層(從“園中無他奇”至“以幽陰深邃奇”),寫於園奇在磊石。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

這座園子裏沒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塊堆砌的假山。奇:特殊的,罕見的。磊石:用各種各樣的石塊堆砌成假山。磊,壘,堆砌。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鬆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

堂屋前面有用石塊壘成的斜坡,斜坡高兩丈,上面栽種了幾棵果子鬆,沿坡栽種了牡丹、芍藥,人不能夠到上面去,這裏因爲沒有空隙滿滿當當而奇特。

 植:栽種。緣:順着,沿着。以:因爲。

[後廳臨大池,池中奇峯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後面的廳堂臨近大池塘,池塘裏有奇特的山峯和極陡峭的溝壑,直上直下,人們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擡頭仰望池塘中的蓮花反而好像在天上,這裏因爲空曠而奇特。臨:臨近。絕壑:陡峭的山溝,

 [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

臥房的欄杆外面,有—條山溝盤旋而下,好像螺螄迴旋形貝殼,這裏因爲陰暗深遠而奇特。

這一層採用了總分的寫法,先總寫一筆,指出園子的奇特之處在於“磊石”,“磊石”奇在哪裏呢?一是“實奇”,這裏用石塊壘成兩丈高的石坡,上植鬆,沿坡栽花草,密密匝匝,人不能夠上去,不像一般假山,玲瓏剔透,這裏奇在“實”上。一是“空奇”,這裏的“奇峯絕壑”堆砌在後面廳堂旁的大池塘裏,池水在“奇峯絕壑”四周。人走在池塘底部,擡頭仰望,一片空漾,水面的荷花如在空中,這種構思,別出心裁,假山四周是水,上面是天空,水面的荷花更襯托假山之空之奇。一是“幽陰深邃奇”,臥房欄杆外,有一盤旋而下的溝壑,形狀像螺螄迴旋形貝殼,這裏奇特在陰暗深遠。

第二層(從“再後一水閣”至“頹然碧窈”),寫水閣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

[再後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烏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

再向後,有一座水閣,長長的,形狀像小船。這座閣子橫跨在小河上,閣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蓋叢生,鳥兒在這裏嘰嘰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們坐在閣子裏,這裏的境界給人舒坦、碧綠、幽深之感。

閣:我國古代的一種建築物,供遊息、遠眺、供佛或藏書之用。閣的平面呈方形、長方形或多邊形等,一般四周設隔扇。艇子:小船。蒙叢:覆蓋,叢生。啾唧:細小而碎雜的聲音:頹然:柔順的樣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綠幽遠。

這一層寫了狀如小船的水閣、小河、灌木叢、啼鳴的禽鳥等景物,動靜結合。這裏空間有限,卻有着十分幽遠的意境,給人宛若置身山林的感覺。

第三層(從“瓜洲諸園亭”至篇末),說明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聞名的原因。

[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千石,娠於磊石之手,男女於琢磨搜剔之主人,至於園可無憾矣。]

瓜洲的許多園林亭榭,都是憑藉假山而有名聲。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懷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細構思中誕生,這樣的假山石安置園林之中就不會使人不滿意了。

諸:衆,各。俱:都。以:憑藉。顯:顯揚,有名聲。胎:懷孕成胎,這裏是形成雛形的意思。娠:妊娠,孕育。男女:動詞,生男生女,即生養孩子,即誕生。琢磨搜剔:指精心地構思。憾:心感不滿。

這裏由於園說到了瓜洲衆多的園林亭榭,這些園林亭榭跟於園一樣,憑藉巧奪天工的假山而聞名的,而假山是依據自然之山石而創作的。它“胎於石”,有了自然之山石爲藍圖還不行,還要“磊石者”一雙巧手才能使它成爲現實。所以說“娠於磊石之手”。“磊石者”手再巧還不行,

還要有主人的精心構思,主人精心構思了,假山就誕生了,就像孩子出生或男或女一樣。這種假山或雄偉,或秀麗。這一層不僅寫出假山建築的全過程,還讚頌了能工巧匠的一雙手和園林主人的高超的藝術陶思。

這篇短文,着重介紹於園磊石之奇及其建築的幽遠意境.抒發作者遊園的自然之趣的感受,讚頌了園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藝術造詣。

本文按照空間順序極有層次地來寫於園。文章按照由前而後門空間順序來寫,先寫前堂的石坡,石坡上的果子鬆、牡丹、芍藥,接着寫後廳的池塘,池塘中的奇峯絕壑,再寫臥房檻外盤旋而下的溝壑。最後寫園後水閣、小河、灌木、禽鳥。這樣一步步寫來,層次井然。

這篇園林小品,抓住於園山石和建築的特徵,營造了富有詩意的意境。寫於園磊石之奇,前堂是石坡,上植鬆,沿坡植花草,不留空隙,突出了意境之“實”。後廳旁一泓池水,池中建假山,池面浮蓮花,由下往上看,藍天、碧水、紅荷、奇峯.組合一種空靈的意境。而臥房後的溝壑,狀如螺螄,盤旋而下,意境幽陰深邃。園後水閣一帶,幽與綠是基調,這裏有小河、灌木叢、鳴禽,意境幽遠,使人彷彿置身於深山茂林之中。這篇小品,清新空靈,兼雅趣與諧趣於一身。

本文的語言特色是雅語、俗語兼用,十分傳神,極有表現力。如“四圍灌木蒙叢”中的“蒙叢”一詞,就寫出灌木叢生覆蓋地面的狀態。又如“一壑旋下如螺螄纏”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寫磊石而成的溝壑盤旋而下的形狀。特別是介紹假山建築的過程.用懷胎、孕育、生孩子作比方,使用極其通俗的市並語言,但它極形象地寫出建築假山的幾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