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三峽》導學案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三峽》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三峽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三峽》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借鑑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讓學生了解、熱愛祖國美麗的河山。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借鑑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讓學生了解、熱愛祖國美麗的河山。

三.知識鏈接

1、 作者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爲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2、《水 經注》的地位

第一部完整記錄華夏河流山川地貌的書,名爲《水經注》。這部在歷史上被稱爲“聖經賢傳”、“宇宙未有之奇書”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述了全國1252條河流及其流經區域的地理情況、建制沿革、歷史事件及民間傳說,爲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古今中外對 《水經注》的研究形成了專門的學問——酈學。

四.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㈠、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㈡初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㈢、理清思路

閱第一段後回答:

1、文章第一句寫出山的 和 。這是正面具體寫出山的綿延不斷的景緻。

2、文章第二句寫山 、 。

3、描寫三峽兩岸羣山巍峨綿亙、夾江對峙的壯麗景色的句子是:

4、歸納這段主要寫:

閱第二段後回答:

1、文段中從側面描寫夏季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2、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

3、由“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這一句,你想到誰的詩?

4、怎樣理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這一句?

5、文段中作者抓住山勢陡峭的特點,採用 手法,通過“ ”、“ ”的航行描寫以及“ ”的比喻,形象地描繪出夏天三峽江水的兇猛。

6、歸納這段主要寫:

閱第三段後回答:

1、春冬之時,三峽的自然景觀別具一格,“良多趣味”,具體表現在:

2、描寫夏季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

4、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

5、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靜景描寫的句子是:

動景描寫的句子是:

6、文段中寫景是從視覺上寫,請從文中找出寫俯視的句子是: ;仰視的句子是:

7、歸納這段主要寫:

閱第四段後回答:

1、文段蠅從正面和側面描寫猿聲悽婉的句子是:

2、文段中引用“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有什麼作用?

歸納這段主要寫:

第二課時

導入。讀標。

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

1、你認爲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2、用自已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

3、爲什麼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而是從夏、春冬寫到秋?

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彙報合作成果,教師評價歸納。

(四)教師總結。

(五)鞏固提高,佈置課後作業。

下列幾段文字與文中哪些內容相關?(寫出原文)

(1)、陸游《入蜀記》:“夾江千峯萬嶂,有競起者,有獨拔者,有崩欲壓者,有危欲墜者,有橫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窪者,有罅者,奇怪不可盡狀,初冬草木皆青蒼不凋。”

(2)、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杜甫《秋興八首》:“聽猿實下三聲淚”;白居易《送蕭處士遊黔南》:“江從巴峽初成字,猿過巫陽始斷腸。”

五、學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