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課文《刻舟求劍》教案

七年級課文《刻舟求劍》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教學目標:

七年級課文《刻舟求劍》教案

1.積累成語“刻舟求劍”,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利用工具書及譯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瞭解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結合譯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學難點:

瞭解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課時劃分:

一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預習,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出示:寓言,回顧什麼是寓言?(ppt)

介紹學過的或知道的寓言故事,並說說明白了一些什麼樣的道理。

師小結:不少許多富有啓示的寓言故事來自我國古代文集著作。今天學習的這篇文言文寓言就出自《呂氏春秋》。

揭題(ppt)在船上做記號來尋寶劍。“求劍”是目的,“刻舟”是採取的方法。

二、檢查預習

1.師範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體會文言文的朗讀方式,在重點字下打記號。

2.學生用一句話回答。小聲自讀,指名讀,評價,正字正音。

3.齊讀。

 三、理解文言文意思

1.自讀譯文,勾畫不懂的地方,批註問題

2.“專家組小老師”講解大意,強調要點。

(先示範讀句子,講意思,然後提示易讀錯和詞義重要的字,並出示ppt,要求同學補充批註)

3.質疑,並補充批註。

4.齊讀譯文。

5.練習一。

 四、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1.文言文言簡意賅,短短几句就告訴我們這麼多內容,我們再來好好讀一讀。(齊讀)

2.這個文言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讀懂,試想當船靠岸後,楚人怎麼去撈劍的?他能撈到嗎?那他會有什麼神情?會說些什麼?那些岸上的人看到他的舉動會有什麼議論?

大家思考一下:求劍的楚人爲什麼求不到劍呢?(ppt)在書中找出來勾畫

出示:舟已行矣,而劍不行(齊讀)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作者是如何評論這個楚人的?求劍若此,不亦惑乎!(齊讀)

3.確實他太糊塗了,那麼你認爲這個楚人是什麼樣的人?(不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辦法,不懂變通)這個故事就諷刺了這類人,它的近義詞是什麼?

4.今天我們積累了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它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通過這個寓言,你明白了什麼道理?(生答)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練習二:寫出你的收穫。

 五、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要變通)

近義:墨守成規

反義:見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