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下冊《竹影》練習題

七年級下冊《竹影》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竹影》練習題

七年級下冊《竹影》練習題

  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愜意( )水門汀( )硃砂( )肥碩( )口頭禪( )一縷( )疏密( )豐子愷( )參差( )幽暗( )蘸( )趙孟頫( )

2、指出下列劃線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月光下的竹影,顯得參差不齊的樣子。

B.那深情的目光裏,包羅了一種鼓勵,一種期待。

C.夏天走進森林裏,讓人有無比的愜意。

D.遙望閃爍的羣星,涌起無限遐想。

3、下列句子中屬於比喻句的一項是( )

A.粗看看竹畫,好像只是墨筆的亂撇。

B.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

C.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地與地上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好像脫了版的印刷。

D.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了。

4、填空。

《竹影》選自 ,作者是 ,原名 ,浙江崇德人,現代 家、 家。本文寫了“我”和小夥伴看 、看 、看 、看 。充滿童趣。

5、《竹韻》小報的“詠竹詩聯”欄目裏,有一副對聯弄混了。請你運用對偶知識判斷下列詩句那一句是這幅對聯的下聯?( )

上聯:凌雲勁竹真君子, 。

a.野泉聲入硯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蘭絕美人

  課內語段精練

閱讀課文前三段,回答下列問題:

6、從記敘的角度看,這幾段文字通過 的生動描寫,來表現藝術的美往往就蘊含在孩子的童趣活動中。

7、第一段中“一跳一跳”寫出霞光什麼特點?

8、“院子裏的光影已由暖色變成冷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出了院子裏怎樣的光景?

9、分析一下語句,說說華明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1)門外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來的是弟弟的同學華明。

(2)“唉,你們愜意得很!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的搖他的兩腳。

  課外語段拓展

說 竹

鄭云云

青山不可無綠水,古木不可無藤蘿,野花不可無蜂蝶,江南不可無竹。

若說梅令人潔,蘭令人幽,菊令人淡,蓮令人清;若說鬆令人傲,柳令人柔,楓令人 豪爽,梧桐令人高遠;那麼,竹,便是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一身。

雪壓冬雲之際,竹挺拔如常。凍土之下,新筍已待破土而出,只說春花秋月是良辰 美景,殊不知新筍破新泥更可謂賞心悅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桃紅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十里竹勃勃生機,一片青翠無限風光。

逢夏,老竹新篁,綠蔭可人,舒枝密葉,清風翠微;日光月影,浮動其間;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羣芳落盡,而竹青碧依然。搖風弄雨,鏗然有聲。無論低矮數寸,高直數丈,或零落數枝,或赫然臣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渾身勁節,凜凜然有君子之風。

再淡雅的花,終究是花。便是有九分的素潔,也還有一分嬌媚。

再靈性的樹,也還是樹。不然,漢字“樸”何以用“木”表意?並非貶低。草自有草的優勢。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無法走出草的侷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實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絕活兒。可如天然去雕飾的素妝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氣的鬚眉男子枝橫雲夢,葉拍蒼天。

月下聽簫,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難怪高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東坡,同樣也吟出了“寧可無食肉,不可居無竹”的另一番嚮往。中國畫中的寫意墨竹,相傳便是這位大學士大文豪首創。

沒有什麼比寫意墨竹更能體現竹的情韻了。在這裏,竹已擯棄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顏色,唯留人間風骨。

將墨竹畫絕的“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乾脆以竹爲友:

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家僮掃地,侍女焚香,往來竹蔭中,清光映於畫上,絕可憐愛。

話雖這麼說,這位想爲百姓作點好事的士大夫,並不真想隱逸山林。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

畫根竹枝插過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雖然一尺讓他高,

來年看我掀天力。

這便可知鄭板橋的墨竹,何以幅幅爲精品,枝枝見精神。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豈非是受了竹的品性濡染?

竹,確實和我們民族有着不解的因緣。

竹簡、毛筆,成就了中國古文化源遠流長的功果.而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又何曾須臾離開過竹?

竹簫、竹笛,是竹之靈性的吟唱。

竹筏、竹簾、竹蓆、竹牀、竹椅、竹筷、竹帚…卑微的用途中,有着一種質樸無華的奉獻。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此乃竹。東方的竹。

(選自《靈性散文》有刪改)

1、作者認爲“月下聽簫,城頭聞笛,都是竹的境界”。請根據文中相關內容回答:①竹達到了怎樣的境界?②“聽簫”“聞笛”與“竹的境界”有什麼聯繫?

答:①

2、文中談及鄭板橋時說“他還有一番大的抱負”。請根據上下文內容,說說鄭板橋的“抱負”是什麼?

答:

3、作者說“竹,實在是滲透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聯繫全文,分三條列出竹滲透的我們民族的“精神情韻”。

答:①

② ③

4、對這篇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機械出了竹的神“枝橫雲夢,葉拍蒼天”,又寫出了竹的形“婀娜娉婷”,真可謂形 神兼備。

B、本文寫竹以時間爲序,從冬到秋,依次寫出竹在不同季節裏的風姿與神韻,給人可親可敬、身臨目睹之感。

C、這篇散文以竹爲線索,由竹寫到畫竹的人,寫到竹畫,最後又回到竹,顯示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D、作者以自然界的花草樹木作陪襯,層層鋪墊,寫活了集山川巖骨精英秀氣於一身的東方之竹。

  綜合性學習

從古至今,竹子就因其獨有的特質被中國文人所喜愛。你班組織一次“竹之韻”的主題班會,有以下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活動一:竹之文

5、請你寫出兩個中國擅長畫竹的名人以及兩個帶有“竹”的詞語或成語

活動二:竹之友

6、竹常被中國人視爲吉祥之物,它與 、 、 、併成爲“花中四君子”,

又與 、 合稱“歲寒三友”。

活動三:竹之韻

7、 人們愛竹,愛它那灑脫的風姿;人們愛竹,愛它那 ;人們愛竹,愛它那 。

  課外鏈接

閱讀散文四步曲

散文一般分爲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三類。

關鍵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研究文章的內容和寫法,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

一、理清材料

正因爲散文取材自由廣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鳥蟲魚、各種人物及自然現象等等,無不是散文選取的對象,所以,閱讀散文時,就要知道一篇散文所寫的是哪些具體材料,懂得作者怎樣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所要表達的內容。比如,有的散文寫人和事,閱讀時要注意理清它所敘述的是怎樣的人和物,然後再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有的散文是寫景的,閱讀這類文章就要弄清文中寫的是什麼景,哪些景,然後再綜合考慮作者抒發的是什麼感情。例如魯彥的《聽潮》一文,作者緊緊抓住海潮的音響和大海景物變化的特徵來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畫出三幅氣象萬千、波濤壯闊、氣勢磅礴的海潮圖,構成了大海獨特而完整的形象,通過對大海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大海偉大力量的讚美之情。

二、找出線索

一篇散文寫了許多材料,怎樣纔能有機地把它們聯結在一起呢?這主要靠線索。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線索比作一條紅線,散文就是用紅線串起珍珠,這一比喻十分恰當。閱讀一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後,就要考慮它怎樣井井有條地表現文章的內容,這就要找出文章的線索。例如,楊朔的散文《荔枝蜜》寫了五件事,從內容上看,不盡是寫蜜蜂,還寫到農民;從感情上看,文章開頭說不喜歡蜜蜂,後來又說喜歡,乍看起來,似乎文章的前後有矛盾,中間又相隔四、五十年,五件事難以綴合,可是,讀完全文之後再細細體會,就覺得珠聯璧合。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作者巧用了線索。這篇文章正是以感情爲線索連貫了全文。但必須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或用物、或用時間的推移、或用空間的轉換作爲線索,形式不一,閱讀時應該加以辨別。所以,必須明確一點:散文貴“散”,但又忌“散”。

三、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幫助讀者理解作品內容的關鍵性的語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體表現。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的內容較多,閱讀時難以把握,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這部分中起總攬作用的第一句話是“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句話就是這篇散文的“文眼”。找到文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爲何運用那麼多的筆墨去描寫許多植物和動物,又爲什麼詳寫夏夜聽故事,冬天雪地捕鳥等細物瑣事,目的在於說明那裏是作者兒時的“樂園”。“文眼”不一定都在文章的開頭,有的在篇末,有的文章的標題就是,有的不在一處而在多處,閱讀時要靠自己去體會、去歸納。

四、品味語言

散文語言的一大特點就是語言優美凝練。優美是指語言清新明快,生動活潑並富於音樂感;凝練是指語言簡潔準確,質樸自然。優美的散文在語言運用上都有獨到之處,閱讀時要善於挖掘體會,細細品味。例如朱自清的《春》中的“鬧”字,用的非常傳神。春天到了各種花兒竟相開放,蜜蜂也趕來“嗡嗡地鬧着”。這“鬧” 就是作者的傳神妙筆。通過蜜蜂採蜜時的“鬧”聲,讀者自然而然地覺得春意是何等的濃郁、何等的醉人。

總之,閱讀散文要仔細分析研究,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掌握閱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