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下《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下《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人教版七年級下《偉大的悲劇》教學設計

1、快速默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作者對英雄的讚頌之情。

2、角色複述,理清情節,品讀體味重要語句。

3、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以及培養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清故事情節能力,

體會作者表達的頌揚之情,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通過關鍵語句的品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能發表自己獨特的理解。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本文篇幅雖長,但可讀性很強,是訓練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好材料。同時在快速閱讀全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理清故事情節,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進而把握課文內容。另外,課文中有許多非常感人的細節,茨威格在筆端飽含的深情正是通過這些細節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激發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並體會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一、神祕南極,激情引讀

1、圖片展示:

師:南極是一塊美麗而神祕的土地,是地球上唯一沒有人類定居的大陸。那麼,在你的心目中,南極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

然後課件展示有關南極的圖片:冰山、海洋、寒天、雪地。

2、激情引讀:

師:千百年來,南極這個亙古長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一面以其層層冰嶂、酷冷奇寒的肅殺之氣凜然回絕了人類無數次好奇的拜訪。因爲那裏的天氣實在是太惡劣了。而近百年來,無數探索者在南極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爲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11年,兩位著名的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踏上了衝擊南極點的征程。這兩個人都想成爲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英雄。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纔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後,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衝擊南極的英雄,因爲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捲、書信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想象,飽含感情地描述了他們的這次失敗之旅。下面,就讓我們跟隨這些英雄再次體驗這悲壯之旅吧。

(想通過引人入勝的多媒體畫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課文,走進文中人物心靈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能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學習,爲下面的教學活動作好鋪墊。)

二、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圈點勾畫,理清故事情節

2、讀了課文,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一環節重在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的能力,養成圈點勾畫,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時,適當給學生一些閱讀任務,會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閱讀目標。)

三、角色複述,深入理解

分角色(斯科特、埃文思、奧茨)複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進一步瞭解課文。

複述要注意:

1、要明確文章的寫作線索:從本文來看,作者是以時間順序爲線索,那麼,在複述的過程中,就可以遵循時間先後,有條不紊地進行復述。

2、要抓住文章內容的關鍵環節:熱情高漲地奔向極點——履行冷酷無情的職責——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奧茨英勇地走進暴風雪——最後時刻,三人靜候死神來臨

3、要描述那些激動難忘的細節。看看文中那些細節最令你感動,最令你難忘,反覆地閱讀這幾段,在複述的過程中作一些較詳細的描述。可以使你的複述更加精彩。

4、另外在複述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

四、品讀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1) 斯科特等探險隊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具體表現在那裏?

首先是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

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於承認失敗,並願意“在世界面前爲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證明了他們人格的崇高。

第二、堅毅,執着,爲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課文中,寫他們想到自己所進行的探險是人類的不朽事業,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實上,沒有對探險的執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氣,是不可能從事這項事業的。他們在極爲艱苦的情況下依然不捨得扔下寶貴的岩石樣品,體現了崇高的獻身精神;而當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抗爭,一個個倒斃時,沒有一個孬種,都是響噹噹的漢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壯。

第三、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探險需要團結協作精神,在關鍵的時刻爲了保護同伴,有時要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一點斯科特和他的隊員都做到了。他們當中許多人寧可自己死去,也不願意連累同伴,而同伴們在最危險的時候也不捨得扔下他們。

第四、無私的愛。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息,考慮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他最後的遺書不是爲死後的沽名釣譽,而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信寫得如此鎮靜,絲毫不像一個行將離世的人!斯科特是懷着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了那個冰冷的世界。

(2) 作者爲什麼給失敗者斯科特作傳?

這可以從課文的最後兩句話中找到答案:“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作爲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決不主要是事業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後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啓迪。而悲劇,往往擁有着巨大的震撼力。按照這個標準,茨威格當然認爲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3) 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意義是什麼?

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爲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作者描繪的五個探險者,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

2、品讀賞析: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感動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這些話的?

教師準備,例:

⑴ “因爲現在再也不可能達不到目的地了,爲人類所作的決定性的業績幾乎已經完成。”

(雙重否定更加堅定了他們的信心,讀者的心潮也隨之澎湃,與他們共同期待着那激動人心的一刻。然而隨着那黑色旗幟的出現,他們的熱情剛剛涌出就被凝成了堅冰,僅管不願面對但每一個人都無比清醒地意識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這是鐵一樣殘酷的事實,他們的情緒落到了冰點。)

⑵“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勞,歷盡千辛萬苦顯得十分可笑,幾星期、幾個月、幾年的希望簡直可以說是癲狂。歷盡千辛萬苦,無盡的痛苦煩惱,風餐露宿這一切究竟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這些夢想,可現在這些夢想全完了。”

(在這裏,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後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事實上作者本人並不這麼認爲,理由是,作者爲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的觀點。)

⑶“他們在那裏發現的惟一不尋常的東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對手造成的,那就是飄揚着挪威國旗的阿蒙森的帳篷。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衝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作者在這裏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和夥伴的心情。此時,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裏耀武揚威、洋洋得意。)

⑷“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爲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薰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爲他人的業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爲他的這一行爲,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⑸“對他怎麼辦?把他拋棄在這沒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又必須毫不遲疑地迅速趕到下一個貯藏點,要不然……從日記裏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麼辦。”

(驅使他們帶上挨文思的是人性親情友情 ,驅使他們拋棄挨文思的是生存,的確,一切在生存面前顯得那麼蒼白,在離死神咫尺之遙的地方,生的願望是多麼強烈,然而多年的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又使他們無法作出殘忍的抉擇,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將取和舍的關係表達得十分透徹,他們除了承受巨大的身理痛苦之外,還要面對巨大的精神壓力。)

⑹“但是誰也不敢說一句阻攔他的話,也沒有一個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別。他們大家只是懷着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和埃文思一樣,又一名同伴要離開他們,雖然身體的負擔將有所減輕,但心靈的負擔卻日益加重,惶恐驚懼再加上親人離取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不同的是,這次面對同伴的離去,他們多了一份鎮定,一份欽佩,沒有人伸出手,是不願看到又一個朋友的離去,還是不敢面對那雙坦然的眼睛?總之,奧茨走了,雖在死寂無聲的南極,但他的離去在每個人的內心留下沉重的迴響。)

⑺ “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於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繫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

(聯繫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遙遠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想,它們與顯示的嚴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衝擊。)

⑻“最後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願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隨後又悲傷地、堅決地劃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它們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孀’。”

(一個鮮活的生命消失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一個人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在離他遠去,死神正一步步地逼近。而且還是在極度的孤獨中面對死亡。在最後的日子裏,斯科特承受着普通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他將永遠不能見到家人,但他的勇氣也是驚人的,“悲傷”又堅決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斯科特卻能勇敢的面對現實,寫上我的遺孀這幾個觸目驚心的字。)

⑼“發現英雄們的屍體已凍僵在睡袋裏,死去的斯科特還像親兄弟似的摟着威爾遜。”

(沒有人知道他們臨死之前真正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但是從保留到最後的動作 可以看出他們不是死在心靈的沙漠之中,伴隨他們到達天國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愛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極,這是他們唯一感受到的溫暖,帶着這樣的情感,相信他們在通往天堂的途中不會寂寞。)

⑽“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的讚譽,意思是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雖然失敗了,他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的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這話在全文中可作爲主旨句,起點題的作用。)

⑾159頁最後兩行:“現在他們真是驚慌到了極點……斯科特儘量掩飾着恐懼,但從強制的鎮靜中還是一再迸發出絕望的厲叫…………願上帝保佑我們吧……”

(從這裏看出,英雄此時也充滿了恐懼,甚至絕望。可令我感動,給我啓迪的是,我們的英雄之所以成爲英雄,是因爲他們在恐懼和絕望的邊緣依然“拖着疲憊的身子,咬緊牙關,絕望的繼續向前走呀。”事實上,他們和我們一樣,有恐懼和絕望的心理,但英雄告訴我們,即便是絕望,也要咬緊牙關向前走!”這是英雄留給人類的最大財富,我希望能與同學們共同記住這一幕:“拖着疲憊的身子,咬緊牙關,絕望的繼續向前走呀。”)

⑿162頁第4自然段第1行“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

(從來都是別人給國王跪下,而此時此刻,國王卻爲幾個探險隊員跪下來,因爲面對高尚的靈魂,任何人都會被深深的震撼。這一幕告訴我們,高尚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他們雖然在這次競賽中失敗了,但面對人性的考驗,他們是勝利者,在冰雪大陸、在我們心中豎起了高尚的人性豐碑。)

3、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新課程要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能否得出正確的答案並不很重要,重在培養學生培養質疑的可貴意識。故設置這一環節)

五、體驗反思,走近南極

1、體驗反思:

斯科特等人爲人類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學習了這篇文章對你有什麼啓發?

1、走近南極:

你覺得南極探險有哪些困難呢,我們又該如何妥善地解決呢?

158頁:第三自然段第3行,“寒冷、冰凍、飛雪、風暴”概括出了南極的地理特點。

六、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我們瞭解了南極大陸,更瞭解了人類對南極大陸最初的探險過程是多麼的艱辛。作者以飽滿的激情頌揚了令人尊敬的斯科特一行,他們那種勇於探索的大無畏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讓全世界人民所仰慕,並給我們以精神的鼓舞。

2、拓展延伸:

(1)斯科特等人爲人類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可是有人認爲他們並沒有創造出什麼價值,你認爲呢?

(2)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過一些細節表現出來的,請試着模仿寫一段細節來表現人物一定的心理。

(3)課外閱讀《最後的跋涉——斯科特上校日記片段》引導學生拓展延伸,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並且強調聯繫生活,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故設置這一環節,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甚至是辯論,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這一設計,目的在於使學生學以致用,深入理解細節描寫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茨威格,奧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師》,爲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傳;《羅曼羅蘭》;小說《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等。

  教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