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語文教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語文教案集錦15篇

六年級語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黑孩子羅伯特》一文是一篇以寫人爲主的記敘文,作者寫出了主人公爲了實現與白人孩子麗莎友好相處的夢想而忍痛放棄夢寐以求的戰鬥機的那份堅強與寬容。文章沒有直接讚美黑孩子羅伯特的話語,然而羅伯特美好心靈卻盪滌着讀者的靈魂。作者在敘述故事時,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拔高,而是根植於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了人物美好心靈。

二、設計理念:

語文學習應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高段閱讀教學,特別要“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獨立閱讀能力比較強,喜歡讀書,善於捕捉信息,有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學會如何正確、積極地實現自己的夢想,造福他人。

2、瞭解黑孩子羅伯特在種族歧視陰影下產生的衆多複雜感受並感悟他面對殘酷生活時積極、豁達的正確人生態度。

3、通過朗讀體味字裏行間羅伯特的經歷、心理感受和文章主題。

五、教學重點:

從情節的推進中帶領學生了解羅伯特在種族歧視陰影下產生的衆多複雜感受,並感悟他面對殘酷生活時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

六、教學難點: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羅伯特生活在種族歧視陰影下的畫面。

七、教學環節:

1、初讀感知,自主表達。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種族歧視有關的資料,上課伊始出示課文開頭。

[出示課件]“1963年,在華盛頓市林肯紀念堂前,馬丁·路德·金髮表了講演,他說“……我有一個夢,我夢到有一天黑人男孩兒和女孩兒能跟白人男孩兒和女孩兒手拉手像兄弟姐妹似地走在一起……”改變以往直接彙報資料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將會發現,蒐集資料能讓學習的天地更廣闊,這將對於學生現階段學習乃至其人生都意義非凡。

對文章的背景有了瞭解,學生進入文章的學習階段,經過初步感知課文,自學自詞的階段,一起進入第二環節:

2、再讀對比,尋找鏈接。

請學生再次瀏覽課文,對比一下,白人在對待羅伯特的態度上前後有哪些不同?可以通過表格或摘錄筆記等形式完成。讓學生讀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前後態度反差這麼大,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樣,很自然地進入到教學的第三環節:

3、細讀品悟,感受情感。

要想解決心中的疑問,讀書是的解決方式了,學生帶着這樣的問題再一次深入文本,仔細品悟,感受人物情感。

已經進入六年級,學生已經學會一定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抓重點詞語、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學生已經基本學會應用,談感受時要尊重學生個人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大膽、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給每個學生說、讀的機會。

學生一般會找到以下段落:

[出示課件]

①“雖然麗莎常領頭奚落他和別的黑人孩子,可他並不恨麗莎,心裏還有些喜歡她。他覺得麗莎又聰明長得又漂亮,紅紅的臉好像春天開的玫瑰花兒,他不止一次想跟麗莎拉拉手做朋友,但是都被她拒絕了。她說:“哼!誰跟你做朋友。我爸爸最討厭黑人,他說你們黑人又蠢又髒。”羅伯特的大度、寬容,願與人友好相處的性格在這裏體現得十分明顯。分析這段時除了抓住重點詞理解、感情朗讀外,這段話句子之間的聯繫十分有趣,可以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關聯詞語表達這段話中的`意思。進行關聯詞語應用的訓練。

②“羅伯特點了點頭就趕緊轉身跑出教室。一出教室,他的淚水就大顆大顆地涌了出來。他怕老師再多問兩句自己就會改變主意。他是多麼喜歡那架戰鬥機啊!可是他也很怕麗莎因爲沒錢治病而死去。想到戰鬥機,想到麗莎,他一路傷心地哭着回家了。”這一段是重文的重點段落之一,讓學生試試體會羅伯特的心理,想想羅伯特此時會想些什麼,在此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以此引出課文的另一重點段落

③“麗莎的媽媽和我想請你在儀式完畢後代表小朋友們爲麗莎扶靈出殯,行嗎?麗莎在家常說你好,尤金太太也告訴我你把辛苦積攢的錢全捐給我女兒看病了。謝謝你了,好孩子!謝謝你,哦,謝謝你,孩子——你——”麗莎爸爸的喉頭哽住了,他一把將羅伯特緊緊地抱在了懷裏。羅伯特沒想到父輩的擁抱竟是這麼親切溫暖,他更沒想到擁抱他的竟是麗莎的爸爸。他彷彿看見了麗莎紅紅的臉笑着,友好地向他伸出了雙手,他禁不住低聲哭了起來。看到這樣的文字,還有誰不被羅伯特的善良、富有同情心所感動呢?這段話中羅伯特的心情也是十分複雜,在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後,想像當時羅伯特的心理狀。並把這兩段體現羅伯特複雜心理的段落,讓學生任選一段進行心理描寫的練習。

讀到這,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整體感知全文,讓學生自由朗讀,教師配樂,讀他感受最深、感到的地方。體會讀書的樂趣與美感,再一次與文中的人物產生共鳴,抒發自己的情感。

4、拓展閱讀,深入思考。

[出示課件]

閱讀《瑞恩的井》,選擇下面其中一個問題與同學交流。

1、《瑞恩的井》重點寫攢錢的過程,《黑孩子羅伯特》重點寫捐錢的過程,你認爲作者爲什麼要這麼寫?

2、瑞恩到了非洲後“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跳舞、歡呼”,可羅伯特做了好事,卻爲什麼哭了兩次?

3、下面兩句話在各自的課文有什麼意義?

教堂外的玫瑰花開得好紅啊!

“我希望非洲每個人都能喝上乾淨的。”

在這裏採用的是對比閱讀法,對比式閱讀就是把兩篇(兩段)或兩篇以上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探究它們異同點的比較閱讀,是一種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過程。“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開展“對比式閱讀”的探究活動,爲他們的閱讀教學中開拓思維方式、求異思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讓學生在“對比閱讀”過程中,自主探索、尋找,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作業的佈置:

我以《如果羅伯特在我身邊》爲題,而置練筆作業,讓學生通過本課產生的對羅伯特善良、單純、富有同情心的喜愛,延伸下去,把內心激盪的情感,化作生花的妙筆。

六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如何通過任務的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

2、能力目標要展現人物個性特徵,需用準確生動的描寫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4、德育目標珍惜親人之愛。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結構的巧妙之處(設置懸念、安排線索、巧做鋪墊)

學習方式

研討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整理字詞、歸納結構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一)字:積攢z ǎn 儼然y ǎn 凜然l ǐn 咄咄d u ō齜z ī 戳c h u ō 鑲嵌x i ān g 依靠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漬z ì 霎時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軋製l ūn 掄起塞s è 堵塞軋z h á 軋鋼掄s à i 邊塞g á 軋帳l ú n 掄動

(三)詞積攢:一點一點地積存。儼然:形容很像。凜然:嚴厲、嚴肅。咄咄逼人:形容說話傷害人,令人難受。豔羨:羨慕。橫刀立馬:形容非常英武。張牙舞爪:形容野獸的兇相,多用比喻人的兇惡樣子。霎時:形容短時間。剋制:克服。

二、學生讀課文(教師指導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課文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回憶性的文章大體結構一般是“總----分----總”,據此文章分爲三部分。

1、(1)童年過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設置懸念)

2、(3—17)寫我買花臉,演花臉及因演花臉惹禍和遭懲罰(設置鋪墊)

3、(18)總結對於孩子來說過年的魅力更深一層的緣故,照應開頭。(一線貫穿)

(二)、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總結)作者敘述了自己在一年過年時候得到花臉並因此闖禍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

(三)、總結全文收穫

四、作業:

1、整理筆記

2、作訓練題

教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研讀探討、總結收穫

教學過程:

一、課文圍繞“花臉”共寫了幾件事?(學生總結歸納)

(一)繪花臉(2)——爲下文作鋪墊(最喜歡)

1、寫花臉抓住了特徵描寫(形、色、眉、眼、頭、鬍鬚、對比)

2、語言描寫:①“我”:喜歡、渴望又膽怯的心理

(二)買花臉(3--4)(體現童真童趣)

②小夥計:可看出小夥計的精明強幹(維妙維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愛,理解一顆童心神氣的表演

(三)演花臉(5-17)表演惹禍惹禍後懲罰

二、學生討論、總結收穫

1、思想上

2、寫作上

三、學習了本文後聯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沒有幾朵晶瑩美麗的小浪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說一說,並提煉出其中的積極意義。

四、把以上的敘述用精彩的筆墨寫成一篇回憶自己童年生活經歷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寫作收穫。

五、作業:

1、整理筆記

2、做練習鞏固

六年級語文教案3

《別餓壞了那匹馬》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學習重點: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學習難點: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學法提示:綜合運用讀、畫、讀、想、寫、議等多種語文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注意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預習達標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

殘疾(jījí)瞥(piēpiě)見掙扎(zhāzhá)從(cōngcóng)容

2、讀讀記記下面詞語。

忐忑不安刻骨銘心十指連心淚流不止怒目圓睜不由分說一如既往尷尬叮囑

3、多讀幾遍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一共寫了哪些人物?你喜歡其中的哪一個?爲什麼?

5、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想一想每次的用意是什麼?

6、認真讀了課文,我還有以下幾點疑問:

二、合作探究

1、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後用心讀一讀,並把你的理解和感受寫在空白處並與同學交流。

學法提示:綜合運用讀、畫、讀、想、寫、議等多種語文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即:多讀幾遍課文,畫出相關語句,然後用心讀一讀,想想自己爲什麼感動,或者是自己從中體會到人物的什麼品質。最後把這些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2、文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是那麼善良,我們可以從多處描寫中體會到他們的美好心靈。讀文找出相關句子,抄寫在下面。

父親的善良:

碧雲的善良:

“我”的善良:

3、認真讀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人物的美好品質呢?

三、大膽想象,學習表達。

“我”一直將馬草賣給青年,以爲他真的有那匹馬。現在看到了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根據故事的結尾,請你展開想象,“我”回家後會怎樣向父親訴說?寫一段父子倆的對話。

四、拓展延伸

溫暖一生的贈與

餘豔琰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時,發現了一張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親、我和4個妹妹。在母親的回憶中,當時的情景又彷彿再現我的眼前

那是1959年的聖誕夜,空氣中瀰漫着節日的喜慶。當時母親帶着我們姐妹離開父親已經一個多月了。那個時代單親母親是不被社會接受的。周圍的人都用歧視的眼光看我們一家。可憐的我們就住在貧困的溫尼伯湖小街區裏。那段時間夜裏警報聲不時響起,母親望着天花板,眼裏噙着淚水,幾乎徹夜不眠。

聖誕夜,外面下雪,房間裏的光亮是聖誕樹微弱的燈光,聖誕樹扎得很簡陋。母親給了我們每人一件小禮物。她希望能給我們更多的禮物,但是吃飽纔是最重要的。忽然她身子微微一抖,摟着我開始大聲哭泣。

這時,有人敲門。原來是那個“醜女”。這是母親對樓上那個女人的稱呼,因爲她總打扮得很俗很豔。母親擦乾眼淚讓她進來。

“女士,”她說,“我知道你的生活很艱難。你因爲要照顧孩子而無法去教堂。你現在馬上去教堂吧,我會照顧好你的孩子們的。你的大女兒告訴我,你很想去教堂。”

母親相信了她的話。但是故事並沒有結束,結局也並非是母親沐浴着聖誕之光做完禱告回來。她剛進教堂就開始擔心孩子們的安全,她怪自己爲什麼相信那個“醜女”。她一點也不瞭解那個女人。她急急忙忙地跑出教堂,在雪夜裏狂奔,心揪得緊緊的。“我爲什麼這麼傻,把孩子們留個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她想象得出:家裏滿是身份複雜的'各色人物和醉鬼,孩子們哭着叫媽媽,那個醜女狂笑着踱着步。

不一會兒,母親已跑到樓梯口,她聽到孩子們的尖叫聲!天哪!她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母親飛一般奔上去,猛地推開門。她見到了和想象完全不同的景象,她首先看到了臉上堆滿微笑的我,我就是尖叫的那個,然後是我的妹妹們。當她看到地面。驚呆了:禮物!好大一堆的禮物。堆放在我們那簡陋的小房間的地上!母親愣了,好久說不出話來,“這是怎麼……回事?”那個“醜女”什麼也不說,只是微微笑着。“我像傻瓜一樣誤會你……”母親哭着說。“我只是站在這裏說說話。是那些流浪漢、清潔工、乞丐們送禮物給你和孩子們的。你們每人至少有八件禮物。”那個“醜女”仍笑着,但眼裏閃爍着淚光。

後來,母親從他人的口中得知,樓上的那個“醜女”早已跟整個街區打過招呼。哀求人們來幫助我們。她的善心感動了人們,所以人們慷慨地贈與我們禮物。

無數次,母親講着講着,就戛然而止,那故事永遠沒有結局。她只是意味深長地看着那張照片,彷彿故事的結局就藏在那張照片裏。

就在那個大雪紛飛的聖誕夜,我們被禮物的海洋包圍着。你可以從我和妹妹們驚喜地尖叫聲還有母親的笑容裏知道這些禮物的意義。就是那羣身份卑微的人,給了我們一個永生難忘的聖誕節和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那纔是我們一輩子的禮物……

請從下面的語句裏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

(1)“母親望着天花板。眼裏噙着淚水,幾乎徹夜不眠。”當時,母親的內心:

(2)“那個‘醜女’仍笑着,但眼裏閃爍着淚光。”那是因爲:

(3)“無數次,母親講着講着,就戛然而止”因爲:

你怎樣理解畫線那句話的意思??

五、相關鏈接

一張電影票

蔣溢輪

雨細細地下着,燈光迷濛。我悠閒地向電影院走去。

電影院門口,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穿着一件灰色的茄克衫,手裏捏着錢,不聲不響地站在雨裏,一個四五歲的男孩,牽着他的衣角。

等退票的人很多,我剛走近電影院,不少人湊上來問我有沒有餘票,我一個勁兒地搖頭。我只有一張票,怎麼能給人呢!誰知這時,男孩的父親迎向了我。

“有票嗎?”男子低聲地問,聲音帶着點企望。

小男孩仰起頭,急切地看着我,深深的眸裏閃着溫柔的光,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望着我渴求的眼神,熱切的神情,我的“沒有”哽在喉嚨口上。

我突然記起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也是這樣的細雨迷濛,燈光冥冥,我也是男孩這樣的年齡,不同的是,牽着我的手等退票的是母親。頓時,那種遙遠的熱切的記憶漸漸涌向心間,我的心柔柔地震顫了。那次,是一位滿臉絡腮鬍子的叔叔把票給了母親。當母親付過錢接過票時,我是多麼欣喜雀躍啊!這時,一種崇高的感情在我心間升騰,我突然感到把票讓給這個男孩是我的責任似的。

我將手裏捏着的票遞給了孩子的父親。

男孩的臉放光了。“謝謝叔叔!”

“沒什麼。”我答,情不自禁地伸手拍了拍男孩的頭,彷彿大哥哥對小弟弟那樣。

看着小男孩蹦蹦跳跳地向電影院走去,我擡腕看了看錶,離開映正好還有五分鐘。我心裏涌上一種恬淡熨帖的感覺,那是一種做了一件應該做值得做的事的感覺。

回家的路上,我沒有撐傘,任細雨絲絲地灑落在我身上。我吹起了口哨,看着街燈閃爍的光暈,樹枝搖曳的碎影,突然感到這世界是多麼美好和親切。

六年級語文教案4

教材分析:

《百合花開》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用優美的語言和擬人化的寫作手法將“堅定的信念”這一生活哲理揭示出來,因此,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文章語言的優美和從中得到的啓示更要教會學生學會運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

學情分析:

高年級學生閱讀記敘文時,基本上能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希望通過訓練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心思考、張口品讀、親身感受,達到悟知、悟情、悟理。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讀書能說出百合花開放前後的種、種經歷。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朗讀感悟、問題研討,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以課文爲載體,讓學生理解到堅定的信念、執著奮鬥對於實現生命價值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文中富有表現力和蘊涵意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的探究,以真正理解和把握堅定的信念、執着的奮鬥對於實現生命的價值的意義。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的個性閱讀,理解信念、執著奮鬥對於人生價值實現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醜小鴨》嗎?一隻長相醜陋的鴨子屢遭排擠、嘲笑、追打,最終成長爲一隻美麗的白天鵝的故事曾經打動了無數人。今天,讓我們走進一個山谷,去看看那裏的一株和醜小鴨有着相似命運的百合開花的過程,你會感受到一種頑強的力量,看到一種奮鬥的光芒。(板書《百合花開》。)

二、初讀課文

1、那麼百合開花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歷程?自由讀課文,找一找。

2、板書(雜草——花苞——百合花開——百合谷地)過渡語:通過這個成長曆程,向我們展示了一株什麼樣的百合?再來讀書。

三、研讀課文

1、默讀,百合從長得和雜草一樣到它盛開,是怎樣做的?畫下有關句子。(評價,關注全體。)出示: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的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着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百合。

2、自己小聲讀這三句話,你發現了什麼?(評價)

3、從它的每一次努力中我們能體會出這是一株什麼樣的百合?(再回到課文,請大家細細品讀,做簡單批註。)交流體會: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百合是怎樣做的,讀一讀這句話。理解深深地,直直地。

★這種努力容易做到嗎?(結合生長環境談一談,偏僻遙遠的山谷、數千尺高的斷崖,預示了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但它仍然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再讀。)

★這樣不容易做到,百合爲什麼仍然去努力做?讀讀這個念頭。(爲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讀出百合地堅強。)

★讀到這裏,你體會出這是一株怎樣的百合呀?經過百合不懈的努力,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結合這一次努力,談一談你的體會。

◆百合是怎樣做的?(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

◆在什麼情況下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他們怎麼說的)。師過渡: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但是,野草們在私下嘲笑它:指讀;在公開場合,則譏諷它:指讀;偶爾有蜂蝶鳥雀飛過也會鄙夷勸阻:指讀。面對這些冷嘲熱諷,百合說:(齊讀)我要開花,是因爲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爲了完成作爲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師:這段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運用排比表達了百合心中什麼念頭?(我要開花)此時,心中的念頭已變成它努力追求的信念。

◆百合怎樣越來越強烈的表達出“我要開花”這個信念的?再讀這段話,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來體會。指讀,指導,評價。(學生結合上下文、重點詞理解到百合自信、有責任感、執著、擁有強烈自尊)

◆這是一株什麼樣的百合?此時,你們就是這株這樣的百合,讓我們一起來回應野草的譏諷嘲笑與蜂蝶的鄙夷勸阻。齊讀:野草們在私下嘲笑??百合說;在公開場合則譏諷??百合說;偶爾有蜂蝶鳥雀飛過也會鄙夷勸阻:百合說。

◆面對野草蜂蝶的嘲諷譏笑,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就讓我們記住百合的這段話。填空:我要開花,是因爲();我要開花,是爲了();我要開花,是由於();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自己試一試。齊讀。過渡語:偏僻遙遠的山谷、高達數千尺的斷崖,就如同詩中所說“幽蘭生山谷,本自無人知”。但百合花內心有一個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爲了心中那個純潔的念頭,百合努力着;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爲了心中那個堅定的信念,百合繼續努力着;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圖片演示)它那富有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爲斷崖上最美麗的風景。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這美麗多麼來之不易,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但百合停止它的努力了嗎?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着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百合。讓學生自己讀,百合又在努力做什麼,體會出這又是什麼樣的百合?指名讀。

齊讀:年年春天,百合努力的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着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百合。師接讀:(配樂)過渡語:幾十年後,遠在百里之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嗅着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正如詩中所說“只爲馨香重,求者遍山隅”,此時,你置身於這百合谷地,你看到什麼樣的百合,你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又想對百合說什麼?訓練說話。

但是,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導:出示:學生齊讀——我們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你怎麼理解這句話?(聯繫全文,感悟哲理)通過百合的這個歷程,我們看:這是一株()的百合?

四、教師小結

通過百合的這個歷程,我們真切感受到無論是開花還是做人,在追求夢想的時候,若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能開出美麗的花,就是屬於自己的成功。這是百合花開帶給我們的啓示,也正是作者林清玄追求的做人境界“盡心就是完美”。

結束語:願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株美麗的百合花盛開。讓我們一同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感受百合花的這份堅韌和勇敢。

六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係,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繫的,選取了兩方面的事例來寫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放一次風箏

(實物)風箏一隻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麼?”(板書:風箏),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放飛過風箏,

那麼你在放風箏時的心裏感受是怎樣的?請說一說。

2、師小結:聽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們都覺得風箏挺好玩,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徵(板書:14_

理想的風箏)。爲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你讀懂了什麼?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品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彙報。(同學之間互作補充、評價,師作適當點撥)

(1)爲什麼“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因爲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裏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麼關係?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着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製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着柺杖,蹦跳着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讚歎,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麼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誌,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託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爲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挑選你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並說說爲什麼?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啓示。(師作適當的補充。)

五、課後延伸。

1、(必做題)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2、(選做題)以“我最xx的人”爲題寫一篇短文,並試着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理想的風箏

身殘志堅

熱愛工作

熱愛生活

六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石猴敢做敢爲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四、自由讀課文

你喜歡哪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說說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並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

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小組合作,有重點地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六年級語文教案7

習作

一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習作內容,明確習作要求,拓寬寫作思路。

教學重難點

明確習作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動機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正在一天天長大,一步步走向成熟。有時,我們還會有一種“長大了”的感覺。誰願意把這種感覺和全班同學交流一下呢?

2.創設情境。當然成長也會伴隨着一些煩惱,也許你正爲不佳的學習成績而傷心,也許你正爲與朋友間的一場不愉快而懊惱……

二、自主選材,小組合作

1.自主選擇。各自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準備寫什麼內容。

2.彙報選擇的內容。請一小組同學,說說自己準備寫哪個方面的內容。瞭解學生的`選擇情況,鼓勵每個方面都有人選擇。

3.小組合作。請前後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說說自己習作的內容,互相評議一下,並推選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開思路

1.代表交流。每個方面選擇一個小組代表交流,要求把內容晝說具體。

2.師生評議。要點:

(1)是否抓住了“題眼”,寫出了自己成長的煩惱;

(2)內容是否具體;

(3)是否在敘事的基礎上抒發了自己的情感。

四、明確要求,學生寫作

1.明確要求。讀讀“習作”提示的最後一句話,明確習作要求。

2.各自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作業佈置

六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爲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作者從一向討厭母雞到不敢再討厭母雞的原因。

難點:感受母雞愛護小雛雞的偉大母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過程我將主要引導學生讀課文,並通過設計問題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的脈絡有個大致的了。再通過教師引讀、抓住關鍵詞等方法,深入地分析學習,從而落實本文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最近我們學習了幾篇描寫小動物的文章,文章中表達了作者對小動物喜愛之情,揭示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永恆主題。上一節課,我們在孟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課文《貓》。在老舍先生的筆下,貓是一隻怎樣的動物呢?(生答:性格古怪、可愛、淘氣)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母雞》(板書課題),那麼在老舍的眼裏,母雞又是怎樣的呢?表達了作者對母雞的什麼態度?將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麼樣的主題呢?(請一兩位學生講一下對母雞的印象)

二、學習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

要求:圈出新字生詞

a、標出自然段的序號。b、想想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討厭母雞的?寫喜歡母雞的自然段是?

2、反饋交流並板書。(包括學生不懂的`或讀錯的藥點撥)

過渡:爲什麼作者會討厭這隻母雞,你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筆畫出來。

3、學習1—3自然段。

a、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撥,深化認識:

抓住:顫顫巍巍、如怨如訴:體會母雞無病呻吟(板書)

趁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欺軟怕硬、暗箭傷人(板書)

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御用誇張的手法體現母雞拼命炫耀自己(板書)

b、讀出母雞以上的品行。

過渡:作者既然那麼討厭母雞,後來爲什麼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你找到祕密了嗎?

4、學習4—10自然段。

a、要求:自讀用筆畫一畫,這些語句體現了母雞什麼樣的魅力與情懷?

b、點撥並讓學生髮揮想象,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

母雞可能覅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裏會說些什麼?(讓學生上臺模擬母雞的想法和做法。)

三、昇華主題

a、看到這令人心靈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還僅僅是喜歡那麼簡單嗎?(敬佩地讀)

難怪作者會這樣地讚歎道:讀第九自然段

b、作者僅僅是在讚美雞媽媽嗎?帶着對母愛的崇敬讀。

分析第九、十自然段。

四、反覆回味,拓展練寫

同學們,看,老舍先生通過對母雞態度的變化,爲我們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我們還學習了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貓》。那麼,這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什麼特點?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

1、交流:(1)結構上都有一個過渡句;(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中總分式;(3)都通過動作、神態的描寫,寫出了動物的特點;(4)在語言運用上,用的是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5)在情感上,《母雞》是先討厭後喜歡,《貓》一向是喜歡。

2、師:我覺得這兩篇文章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離不開敏銳細緻的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能像老舍先生這樣寫出優美的文章。

五、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概括本節課所學。

六、板書設計:

問題組:

1、作者筆下的母雞是什麼樣子的?(畫出相關語句)

2、作者剛開始對母雞的態度是怎樣的?後來呢?原因是什麼?

比較《貓》和《母雞》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六年級語文教案9

學習目標

1.圍繞“難忘的‘第一次’”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能抓住重點,內容要真實,敘事要具體,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聽他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尊重對方,敢於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根據習作提示,從三個內容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圍繞所選內容的寫作要點分段表達,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課前準備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經第一次做過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經過敘述清楚,最好能談談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啓示。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現在已是12.3歲的少年,從你們呱呱墜地到現在,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個“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單獨睡覺,第一次得獎……這許許多多個“第一次”, 就像一個個腳印,記錄下我們成長的經歷。今天,我們來一起說說自己的“第一次”好嗎?

2.學生朗讀要求。

3.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第一次”,師及時板書,以拓展學生的思路。

二、創設情境,喚醒記憶

1.提出問題:在這麼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個呢?爲什麼這個“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進行口語交際。

(1)明確說話要求

①交流時要說清楚“第一次”的經過。

②要說出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或得到的啓示。

③也可以說說現在對當時“第一次”的看法。

(2)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準備。

三、課內交流,取長補短

1.小組交流:組內的同學依次講述自己的“第一次”,每個組員講完後,其他組員及時評價,可以質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各組選派一兩個同學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個,師生及時評議、質疑。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四、拓展延伸,課外交際

1.課後,與其他同學或者你的夥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學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說的,也可以是同學、夥伴說的)講給父母聽,也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1.上節課,我們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僅有難忘的“第一次”,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們留心觀察、細細感受和品味,我們同樣也會從中獲得感悟和啓示。

2.指生朗讀習作要求,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1)可以記寫自己“難忘的‘第一次’”,要寫清楚經過和啓示。

(2)可以學習《手指》一文的寫法,選擇生活中的一個使你有所感觸的事物,要寫清楚事物的特點和從中得到的啓示。

(3)可以描寫一幅漫畫的內容(可以是書上的這幅,也可以是自己帶來的),要寫清楚圖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選內容,分組交流

1.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習作的內容,思考寫什麼,怎麼寫?

2.根據所選擇的習作內容把學生分組,組內交流習作內容,其他組員及時質疑評價,提出意見或建議。

三、全班交流,拓寬思路

1.每一個內容選擇2.3名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要求儘可能把內容說具體。

2.師生評議:評議要點(1)是否按照具體的要求抓住了重點。(2)表述是否具體、流暢。(3)啓發或感悟是否真實。

四、再次明確習作要求,學生習作

1.再次明確寫作每一個內容的具體要求。

2.寫作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學生各自習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學互相修改寫作草稿。

5.謄寫習作,努力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第三課時 寫作講評

一、小結習作,提出任務

1.總結本次習作總體情況,並表揚習作優秀,進步明顯的同學。

2.提出評議重點:(1)是不是把事情的經過,事物的特點,漫畫的圖意寫具體了。

(2)是不是真實的寫出了自己的啓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1.欣賞佳作片斷,共同評議。(選擇3―4位學生的習作片斷,進行欣賞,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賞析兩篇學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兩點評議。

三、小組交流,互議互評

1.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點和不足。

2.各自修改,繼續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老師和同學對修改提出的意見。

四、拓展練習,強化運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們因有所感悟,受到啓發而難以忘懷。今後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就一定會有許多感動、啓示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2.把自己的習作重新修改一遍後,謄抄後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的作文是《難忘的第一次》,我感覺題目不是很難,因此,上課簡單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難忘的第一次,就開始說作文了。經過一個寒假,學生的能力沒什麼變化,讓我很滿意。

我認爲做得好的方面有:

一、選材獨特廣泛

在學生充分介紹自己經歷的難忘的一件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告訴他們在成長的經歷中,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帶給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選材時要選自己最難忘的,一定是自己的親身感受。學生通過回憶,互相交流了各自不同的第一次,寫作時選材很獨特,很廣泛。

二、 描寫真實感人

在習作指導時,我注重指導學生要寫出真情實感。如劉博林寫的是發生在小時候除夕夜發生的故事,自己本來不喜歡吃餃子,但是媽媽說在餃子裏放了錢,誰吃到錢誰在今後的一年裏有好運,所以自己就拼命吃,結果撐得肚皮都圓了,媽媽才說忘了忘餃子裏放錢了。我覺得自己上當了。字裏行間流露出童真童趣,能喚起讀者的共鳴。還有的學生寫了自己學會了一項新本領,學會了一項新技能,還有的同學寫自己第一次當家,第一次撒謊等。其實,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是他們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着的情感的衝動。他們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能夠在作文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習作中要有學生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自己的情感。

不足的之處是:拓展題材的指導用得多了,對寫作氛圍的渲染少了。因爲選材時間過長,致使無法對學生謀篇佈局進行細緻指導。大部分學生的激情調動起來了,靈感被激發了,但還有幾位學生沒有大膽發言,因而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 這節課雖已結束,但它留給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不管遇到多麼簡單的問題,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踏踏實實,做好本職,真心對待學生。

六年級語文教案10

一、開門見山,進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動物的文章。(板書:金色的腳印)齊讀課題。

2、這篇課文的作者叫(椋xx)。大家對作者有什麼瞭解嗎?(學生彙報)

3、師補充:他是一位專門寫動物的作家,他寫了很多有名的關於動物的文章。那麼,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預習了課文,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寫的角色有幾個嗎?(板書:角色老狐狸小狐狸正太郎)

2、(出示閱讀提示)“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①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麼?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③交流讀後的感受。

3、圍繞學習提示,快速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寫什麼事情?同桌交流,取幾個小標題。

4、彙報初讀情況。

(1)兩名同學上臺板演。

(2)師小結:大家寫的是不是都是這幾件事情呢?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做了這幾件事情。(指着學生的板書一一說)

(3)試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師提示概括的技巧)

(4)師小結學習這樣的長課文的方法。

三、討論交流,細細品讀

1.老師範讀第一自然段,隨機出示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問:從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麼?你是從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可以感受到的?

⑵師小結:這些疊詞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淒涼、孤獨的環境,這是一種什麼描寫?(板書:環境)就是這種環境描寫,表現出了小狐狸當時的孤獨無助、淒涼。

⑶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把那種孤獨、淒涼的.感覺讀出來。

2.從老狐狸爲了救小狐狸做的四件事情中,選擇其中一件細細品讀。

要求:邊讀邊做批註,說說自己從這段文字中感悟到了什麼?

⑴學生彙報:我選擇的是……,我從這裏感悟到……

⑵老師指導品讀,如:從哪些詞語中,能給你特別的感受。(四個場景一一品讀)

從“做窩”這件事情的引導學習中,點出對比的手法的運用。(板書:對比)

⑶品讀後,引導修改小標題。(如:捨命引狗冒險做窩……)

⑷師小結取小標題的技巧:簡潔、能夠表現出老狐狸當時的一種情感。

3.體會、品讀人與動物的情感。

⑴承上啓下:這四件事情深深地打動了正太郎,也打動了我們。除了這四件事情,課文中還有哪些事情讓我們特別感動的呢?

⑵學生交流、彙報;老師引導品讀關鍵詞句。(如:正太郎給老狐狸送食物、老狐狸救正太郎)

4.總結老狐狸、小狐狸、正太郎之間的關係,完成板書。

5.品讀課文的最後3個自然段。

⑴學生齊讀這3個自然段中的前兩段,思考:事情到這裏,應該結束了,狐狸一家團聚了,很喜慶的場面,但是課文最後還留了一段,爲什麼?

⑵齊讀“迎着耀眼的朝陽,狐狸們的腳印閃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

問:讀了這段話給你一個怎樣的感受呢?

⑶出示第二自然段,師生對比朗讀。

從對比朗讀中,你感受到什麼呢?你覺得這樣一段話在這裏有沒有必要加呢?

⑷師小結:這裏的金色光芒象徵了狐狸一家又開始了幸福快樂的生活,也象徵了人類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這是一種象徵手法。(板書:象徵)

同時,這個“金色的光芒”又和課文題目“金色的腳印”相呼應,又起到點題的作用。(板書:呼應點題)

⑸再品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迎着耀眼的朝陽,狐狸們的腳印閃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

四、總結中心思想,領悟學習方法。

⑴“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腳印。深層次看,“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值得紀念的東西,在這裏指狐狸一家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團聚,又開始了它們美好的生活;這腳印,不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着人類對它們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⑵學習方法:我們學習這樣的文章,可以重點抓住文中有些什麼角色?主要的事件有哪些?文中的環境跟角色之間有着怎樣的關係?以及對比、象徵、呼應等手法的運用,那樣有利於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五、作業:課外練筆(二選一)

①你與小動物之間最能體現真情的一個片段;

②課文情節生動,有不少的地方都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小練筆。如:正太郎在去牧場的路上從懸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他是怎樣被救的呢?正太郎與小狐狸一家分別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寫具體嗎?

六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回憶課文主題,讀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啓心靈之智,示行爲之範。

設計理念:

1、體現“以鏈接內容爲起點,拓展學生視野,使課堂向課外延伸,閱讀與表達相結合”的教學思想。依據“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2、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體現小學語文“閱讀引路——鏈接拓展”式閱讀教學,彰顯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本單元所學課文。

1、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

2、每篇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哪些人生的道理?

學生思考並交流,教師適當點撥。

展示課件

(1)做人也須像梅花那樣,品性高潔,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內心的清靜純潔。——《卜算子·詠梅》

(2)陷入絕境時要沉着冷靜、機智果斷。——《跳水》

(3)以“清貧”生活爲樂,無論革命事業處於何等困境,始終堅持信念,不彷徨、不動搖、不退縮的崇高氣節。——《清貧》

(4)“吃得下飯,睡得着覺,笑得出來。”看似簡單的願望,但要想真正達成,也需要長時間的心性修養。——《兒子的採訪》

(5)“人生的擔子不管有多重,咬緊牙,挺住!”——《挑柴》

二、閱讀本次鏈接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達對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啓示。

展示課件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課件展示):

1、《聽的藝術》:做每一件事都有一個路徑。

2、《方法》:聽話不要聽一半,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說話人的頭上去。

3、《愛的詮釋》:愛的.智慧的詮釋就是應“需”而爲。

在該環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讀懂古詩,也要注意每篇文章最後的起“點睛”作用的話,並由此進行思考,談感受,寫“感言”。

三、拓展延伸,鏈接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細微的事件給人啓迪、耐人尋味。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觀察,細心體會,真心感悟,隨時記錄。

展示課件

學生可以自己談一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及從中得到的啓示。

六年級語文教案12

當老師的要把課上好,就像是農民要把地種好一樣,因爲這是我們本職工作的基礎。正因爲如此,學校裏各種名目的的賽課活動就產生了,像達標課、優質課、彙報課、展示課、師徒課等,可謂是層出不窮。但目的都是爲了提高我們廣大教師的教學水平,我們都要試着接受和理解。

最近,學校裏要舉行“青藍工程課”,我是我們體音美組裏要上課的其中一位,我倒沒覺得運氣不好,或者是不想去上,因爲我知道每一次的鍛鍊對自己來說都是成長的機會。只有經歷過用心的準備、反覆的修改、來回的試講和別人的指正,我的教學技藝纔會更進一步。所以,對待這次上課,我很重視。

可能是前段時間看了20xx年第2期《少兒美術》裏的“青瓷藝術”這篇教學設計的啓示,經考慮我準備給五年級的學生上自己設計的《青花瓷》這節美術課。前期的構思設計與找素材、製作課件等付出的大量精力就不再多說了。

首先,介紹一下自己設計這節課的思路。青花瓷是元代陶瓷藝術的代表,它素雅、端莊,自元代到宋元明清甚至今天一直以來都備受人們的青睞。也許是出於自己對美術與文化熱衷,讓我有了上這節課的'激情。我是這樣設計這節課的,導入部分以鬼谷下山這個故事做引領,引出《鬼谷子下山圖》瓷罐和課題;學習部分爲:簡介青花瓷知識;認識青花瓷藝術特色:淡雅、素淨;欣賞青花瓷,瞭解青花瓷的種類主要有:瓶、罐、盤、碗、杯等;瞭解青花瓷上的圖案分爲:動物、人物、風景、花卉;然後賞析教師範作;通過欣賞分析,掌握用繪畫與剪貼的方法與人合作製作一幅“青花瓷”美術作品;展示評價環節以學生自評與互評和教師總評爲主,最後的拓展部分通過讓學生欣賞一些以青花瓷特色而設計的服裝、手機、鋼筆、筆記本電腦等物品開闊學生的思路。

其次,來談一談自己上完這次課的幾點感受。第一,良好的課前組織是上好一節課的保證。同樣是一個課題,我在五四、五五兩個班上完後效果是不一樣的,因爲五四班我是提前六分鐘進班,開始組織紀律、讓學生坐好、準備上課用的學習用具,所以這個班學生的聽講情緒良好,結束時學生的作品也出現了良好的效果;第二,貼切、讚美、真誠的評價語言,是學生情緒的推進劑。時常感到自己的教學評價語言很匱乏,以至於學生回答的很精彩,只會用掌聲、很好等方式給予鼓勵,但是上完這幾課以後,我似乎在評價用語方面醒悟了不少。我認爲評價要及時,要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合適的語言激勵,還要具有幽默感,讓學生在高興的同時內心有了鼓動,這樣學生會更加投入地聽講。第三,不管是教學設計的預設,還是課件的製作修改,都要圍繞教學目標和“精、簡”則兩個原則而進行,大到一節課的整體設計,小到課堂上的語言和課件上的每一張圖片每一個字,都要做到這些。做到這些,我認爲即使一節課上不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最起碼也會上到有效課堂的效果。

以上是我上完這次“青藍工程課”之後的自我反思,還請各位看完之後能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六年級語文教案1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收集關於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於發現、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① 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② 作者爲什麼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迴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後交流自己的體會。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着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說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課後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老師懷特森先生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的文章結構清晰簡潔,語文樸實。我拿着書本反覆閱讀。最終,根據課文的寫作特點,把教學重點定爲:探究懷特森老師運用與衆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具有懷疑精神的做法;教學難點定爲:學習本課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圍繞學生的關注點“懷特森到底是什麼樣的老師”、“他爲什麼是最好的老師”引領學生走進課文,走近主人公。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先感受“氣憤”,激發學生思考:懷特森老師究竟做了一件什麼事讓我們氣憤;後深感“佩服”,向學生提出疑問:面對氣憤的學生,懷特森到底用怎樣的教導讓我們明白了原委,改變了看法?在這一環節設計中,我利用小組合作平臺,喚起學生的內心糾結:如果你是懷特森先生,你會怎樣辯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同時進行角色體驗,感受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式,出人意料的`舉動,從而感受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讓我們永遠記住: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通過前後情感衝突,讀懂“我”對懷特森先生的讚揚,體會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的重要,並讓學生恰當地表達了自己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從而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走近懷特森先生那充滿“冒險”的課堂,從而感受到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風格

靜下心來,回頭看,最大的感受是,這篇文章是略讀課文,但我感覺自己上成了精讀課文,大量地講解,沒有進行大膽地取捨,覺得什麼都很重要,對於略讀課文的定位沒有把握好。雖有帶着學生一起感受懷特森先生的人格魅力,但是沒有和學生一起沉下心研讀課文,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從而對於學生的語文能力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小練筆的設計:從《我最好的老師》所想到的……學生寫的內容與課堂上的回答無多深地拔高,泛泛而談,還不如進行詞語教學,結合《詞語手冊》中的題目進行練習。

作爲語文教師,拿起語文書,靜下心來讀,沉入課文讀,找準問題的切入點,讓學生語文能力在課堂上得到有效提高,這就是本次教學給我最大的啓示。

六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內容:

一次有意義的體育比賽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記敘一項活動的經過,注意語句完整通順。

2、懂得寫好一項活動首先要自己參加過這項活動,並且在活動中留意觀察這事物,從而要求自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初步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活動經過寫完整寫清楚,難點是指導學生留意觀察,把活動經過寫具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談談你最喜歡的'一項體育活動或一種遊戲談談在這項活動、遊戲中讓你影響最深的地方

二、審題

看課題,這次習作規定了我們怎樣的寫作範圍?這個課題是不是作文題目?(只是寫作範圍,題目待內容確定後再定。)

三、寫作思考:

1、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麼?學習第一自然段(要求有條理地記敘一項體育活動或遊戲。注意語句完整、通順。)

2、寫好一項活動,有什麼條件?學習第二自然段(親自參加,留意觀察)

3、習作時,要注意什麼?

1)、要把活動過程分解成幾個步驟?

2)、寫清每一步同學們怎樣活動,自己是怎樣參加的?(抓住活動中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及心理活動)

四、選材定題,擬好提綱

同學們,我們活動開始經過(分幾步)?結果如何?

五、起草作文,教師巡視。

六、寫完作文後,自己修改,在小組裏互相修改。

(習作講評)

教學內容:點評本次習作優缺點

教學目標:

1、學生是否有條理地記敘一項活動的經過,語句是否完整通順。

2、自己是否參加過這項活動,在活動中是否留意觀察這事物,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是否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活動經過寫完整寫清楚,難點是指導學生留意觀察,把活動經過寫具體。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一、回顧本次習作的要求

二、學生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三、教師點評本次習作

1、肯定優點:

2、指出不足:

二、表揚本次習作優秀者

1、學生:

2、學生:

3、學生:

四、小組講評

1、互讀互評,進行交流、修改。

2、借鑑他人的長處,來優化自己的習作。

3、四人一組,借閱優秀習作,借鑑其寫得好的方面。

4、教師巡視,並深入個別組參與交流。五。修改習作

1、仔細閱讀習作及老師的評語。

2、發現自己習作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

六年級語文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8~9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瞭解革命根據地人民在過去和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崇高品質,歌頌革命精神。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井岡翠竹嗎?它做過武器殺傷敵人,做過竹筒盛飯,做過紅軍的扁擔挑着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國成立後,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用場。

二、檢查預習:

“貞、稠”是翹舌音。“蓬、腥”是後鼻音。“殷”是整體認讀音節,它的左邊第二筆是“撇”,不要寫成了“豎”。“韌”字右邊的“刃”不要少寫“點”。

三、集體感知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反饋交流。想想課文講了什麼?

3、全文共分爲幾部分?

四、再讀課文,感受翠竹精神。

1、讀1—4自然段,井岡山的翠竹“鬱郁蒼蒼,重重疊疊。

2、竹之外形,按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寫。

五、靜心默讀,說說井岡翠竹爲什麼使人難忘?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二、學生閱讀課文。要求思考:

1、結合讀中提示,理清全文結構,寫作順序,並思考提示中有關問題。

2、具體寫竹子時,作者分別聯想到些什麼?

3、劃出使用精彩的動詞,思考其好處。

三、教師將彙總好的問題依次交給學生討論,並允許學生結合課上實際提問:

1、全文結構及順序:由竹子外形寫到功績,先總後分,結尾總結點題。寫竹之外形,按遠近順序,寫竹之功績,按過去到現在的時間順序寫。找出線索:竹之功績。

2、藉助讀中提示導讀全文,具體領會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及如何託物抒情。

①爲什麼“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爲什麼說“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因爲井岡山的竹子在中國革命各個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②課文是不是單純寫竹?(不是,是爲寫人而寫竹)寫什麼人?怎麼寫?(借竹子對革命的貢獻贊寫井岡山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爲中國革命作出的傑出貢獻)爲什麼要借井岡翠竹而不借別的事物寫人?(井岡山是革命的發源聖地,井岡山人民象竹子那樣在革命各個時期有着重要功績,最具典型性徹底性)

③井岡竹子具有怎樣的風采?(見2節)由“修直挺拔”“密密麻麻”聯想到什麼?(崗哨、伏兵,比喻井岡山人民爲革命所作的貢獻)這樣寫屬於何種表達方式?作用是什麼?寫作順序如何?

④井岡竹子的`革命功績表現在哪些方面?革命戰爭年代三寫竹子分別聯想到什麼?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從哪三個方面來寫?如何表現?

一寫竹,用“搭、做、盛、蒸、做、擺”等動詞,排比、反問、設問、引用等修辭手法,具體寫出竹子對井岡山斗爭的貢獻;

二寫竹,用反問手法,寫出井岡山人民對中國革命的不懈的無私的貢獻及其精神對中國革命深遠的影響;

三寫竹,一語雙關,用了排比、頂真、擬人、比喻等手法從葉、枝、鞭,根角度展開聯想,讚揚了竹子尤其井岡人民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鬥爭精神?追問三寫竹子,作者怎樣運用雙關手法的?明寫竹是“用具”“武器”,暗寫什麼?明寫竹子不低頭,不彎腰,暗寫什麼?

⑤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寫開發竹林,二寫修竹滑道,三寫走上徵簽字,分別用哪些詞句體現“繼承”、“艱苦”、“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