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螳螂捕蟬》教案及反思

六年級上冊《螳螂捕蟬》教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1K 次

  教學目的:

六年級上冊《螳螂捕蟬》教案及反思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理解他們在課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代指的不同內容。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講述課文講的故事並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4.背誦課文。默寫課文中少孺子講的那段話。

5.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講述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

教學難點:

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 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

2. 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指名自然段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讀得不準的字音。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寫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的是什麼。

2.組成小組相互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討論。

4.分段讀熟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指導書寫生字

課後小結 :學生能正確讀文,通過學生交流能理清文章的層次,知道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再讀古文時,需要教師指導如何停頓,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句子意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指名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吳王的話。

(2)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一些大臣卻反對,吳王和大臣誰的意思正確呢?你的理由是什麼?

(3)練讀這句話,體會大臣們考慮問題的周到。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起因。

2.精讀課文第二段、第三段。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試用自己的話敘述“螳螂捕蟬”的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故事:“螳螂捕蟬”。從“具體、生動”這一要求來評議指導。

(4)組織小組討論:少年僅僅是爲吳王講一個故事嗎?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找到理由?

(5)組織討論:少年說的一番話,爲什麼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6)帶問題讀課文。互相討論,自由發表意見。

2. 分角色朗讀全文,(同桌、小組、集體)深入體會課文內容。

3. 指導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三、複述課文

指名複述課文,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複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過、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具體、講生動。

  課後反思:

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學習古詩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因此在課上先講述了學期古詩文要注意的幾點要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感到生疏。

在備課過程中,我還考慮到螳螂捕蟬與打仗的聯繫,如果老師只運用語言去描述,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我出示了一張地形圖,使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兩者之間的關係,明白了文章要說明的道理:考慮問題要周全,同時也使文章主要人物(年輕人)的特點: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爲重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文章的重難點得到解決。

在講課過程中我還注重朗讀的指導,教給學生朗讀古詩文的方法,並運用多種方法讀課文,從而激發學生朗讀古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