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我結合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的精神,反思自己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以大問題統領,“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老人爲什麼一定要種樹”,“爲什麼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並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 時,他繼續種樹; 當 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 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 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着的精神,緊接着追問老人爲什麼要如此執着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爲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選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用一個詞概括大、小環境的特點等設計,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概括,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了語文的工具行。

五、課堂反饋及時

課堂上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反饋,課堂的最後5分鐘,出示自己設計的課堂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練習針對性強,是本堂課的重點,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說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的學習。

存在的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若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表示環境的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多,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較多,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我看來,“高效”的課堂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從高效來看,在這一節課中似乎有了一點兒蹤影,可是高效的語文課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實,而且是有藝術性地展開,我的課堂中是缺失的,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勢必要創設一些情境,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可是一堂課40分鐘,要實現高效,應怎樣處理呢?今後要積極摸索。

萬變不離其宗,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後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上出更好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