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關於《手指》的教學反思5則

關於《手指》的教學反思5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關於《手指》的教學反思1:

關於《手指》的教學反思5則

這篇課文的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但是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告訴我們的道理也不太難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的特點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並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在學生自學結束後,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裏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接着,孩子們把學習寫大拇指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遷移,自學課文的寫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學生分成小組自學,並在書上進行批註。課文本身有趣,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就濃。孩子們的自學討論熱烈而有效。

然後我讓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談談得到了什麼啓示。孩子們基本都衆口一詞“團結就是力量”。這時我在想爲什麼的感悟驚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沒有認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了閱讀鏈接裏的小詩《手》,談談收穫和體會,並有感情地誦讀。

這篇課文教完,我給孩子們佈置了這個星期的週記,仿照課文的方法寫“五官”。

  關於《手指》的教學反思2:

教學中,我覺得文中所寫五根手指的特點,五根手指的長處與短處,學生容易把握;作者表達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達,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給人的啓示:“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我拋出如下問題

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爲什麼?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食指,因爲食指“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就象豐子愷的生活遭遇……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大拇指,因爲大拇指“身體矮胖、最肯吃苦,討好生活的事情輪不上他”,豐子愷是一個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爲無名指和小指“體態可愛,但能力薄弱”,就像《護生畫集》中的小動物,需要疼愛;豐子愷的畫中,不僅對人,就連對小貓小鳥,柳枝梅花都充滿了溫柔;豐子愷非常疼愛他的孩子,是他作畫的最初的動機;豐子愷有一副菩薩心腸,同情窮苦人民……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爲無名指和小指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伴隨豐子愷一生的三樣東西中就有音樂……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中指,中指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

學生中有的願意做中指,有的願意做大拇指,有的願意做無名指和小指,這是因爲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潤。

  關於《手指》的教學反思3: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最後一篇文章《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在教學本文前,我先組織學生交流:通過學習本組的幾篇課文,你瞭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麼樣的啓示。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轉入本文的閱讀。由於本課是選學課文,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根據單元導讀中的提示自學課文。即: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麼特點,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再和同學交流着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通過學習、交流,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爲: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學完課文,讓學生聯繫本組的前幾篇課文,說說作者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懂得《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達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啓示。《匆匆》《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啓迪。

  關於《手指》的教學反思4:

在教學本文前,我先組織學生交流:通過學習本組的幾篇課文,你瞭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麼樣的啓示。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轉入本文的閱讀。由於本課是選學課文,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根據單元導讀中的提示自學課文。即: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麼特點,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再和同學交流着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通過學習、交流,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

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爲: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學完課文,讓學生聯繫本組的前幾篇課文,說說作者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懂得《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達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啓示。《匆匆》《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啓迪。

  關於《手指》的教學反思5:

教學本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

爲了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爲什麼?這個環節。四人小組討論後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