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荷塘月色》優秀教案【原創】

《荷塘月色》優秀教案【原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教學目標:

《荷塘月色》優秀教案【原創】

1.品味語言,學習賞析散文的藝術手法。

2.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鑑賞抒情散文。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頗不寧靜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方法:

通過聽錄音、默讀,讓學生讀文入境。

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品味作品語言。

通過提問思考討論,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設計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釋題

1.在一次“中學生最喜愛的十大課文”問卷調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2.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裏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則點明瞭時間,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

二、自讀感知

1. 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整篇課文,瞭解作品的基本內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結構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首先自讀課文,疏通文句,藉助註解和詞典,弄清以下詞語的讀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鬱鬱、彌望、嫋娜、宛然、凝碧、斑駁、峭楞楞

藉助註解和詞典讀懂《採蓮賦》。

2. 其次給文章八個小段標上序號,找出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語句。

明確:

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語句主要有:

第一段: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第二段: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羣居,也愛獨處。……便覺是一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第七段: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第八段: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 提問:你的最大感受是什麼?

明確:主要表現在三方面:景物優美;感情真摯;語言新而不失自然。

(1)寫景。主要寫什麼景?(荷塘、月色)

(2)是寫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確:

從情感上看,作者由頗不寧靜——渴求寧靜——片刻寧靜——走出寧靜。形與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圓形結構,說明作者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苦悶憂愁;

從空間上看,作者從家裏出來,經小徑到荷塘,最後又回到家裏;從情感上看,作者由頗不寧靜——渴求寧靜——片刻寧靜——走出寧靜。形與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圓形結構,說明作者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苦悶憂愁。

由此說,本文的文眼句是什麼?

提示:

題有題眼,文有文眼。所謂文眼,就是文中最緊要的語言。比如一個人,人沒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反過來,他人讀你的眼睛,就能讀到你的內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題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傳神語句。清代劉熙載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說。所以讀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於設置文眼。

 三、再讀質疑

(一)學生再次仔細閱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有必要深究討論的問題。學生可能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1.爲什麼作者要反覆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2.課文第五段,寫月光用“瀉”不用“照一鋪”,其好處是什麼?

3.作者說自己心裏頗不寧靜,爲什麼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4.第四段景物描寫,爲什麼葉子寫得多?

5.課文最後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餘?

6.心裏頗不寧靜表現了什麼?

7.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麼?有無深層含義?

8.採蓮與文章主體有什麼關係?爲什麼要寫採蓮的事情?

9.作者爲什麼會由光和影聯想到名曲?

10.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作者爲什麼會如此傷感?

11.《荷塘月色》爲什麼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處。

(二)教師和學生一起梳理上述問題,重新整合。

第一類問題是關於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問題。如上1. 3. 6.

第二類問題是文章局部的細節問題。如上4. 2. 7. 9. 10. 8.

第三類是關於對本文的評價的問題。如上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