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荷塘月色》的教案

高一語文《荷塘月色》的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荷塘月色》是高中語文必修二課文,如何設計教學是一個問題。下面是高一語文《荷塘月色》的教案,爲大家提供參考。

高一語文《荷塘月色》的教案

教學目的:

1、 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細膩、傳神、精練優美的語言,體會貼切、生動的比喻表達效果及其他修辭手法的運用。

2、 掌握《荷塘月色》描繪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並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教學重點:

1、揣摩細膩的,具有特色的詞語、句子的含義及其表達效果,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結構安排,寫景層次。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兩條線索。

教學工具:

多媒體、學生課下分組在網上查閱的資料實物投影文字稿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課前背景:在屏幕上投影一張清華園中月下荷塘的照片,並播放《荷塘月色》的範文朗讀錄音

1、 提問:在上節課的閱讀中,我們走近了朱自清,走近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近了清華園中的月下荷塘。而散文的優美的韻味應怎樣更好地來品味呢?

回答: 通過朗讀來體會。

2、 大家一起朗讀課文中的寫景重點段落四、五、六3節。

(二)質疑

1、 提問:在朗讀中,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有怎樣的特點?

回答:一種朦朧的美。

2、 點撥:很好。那大家讀過幾遍後,有沒有想過文中的朦朧感是怎樣產生的?同時,大家預習過課文,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呢,現在可以提出來。

回答1:作者的筆下景物的朦朧美與作者的心境有一定聯繫,因爲情景是相交融的。

回答2:這篇散文除了寫景很美外,有些語句不太明白。

如: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白天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但熱鬧的是他們,我什麼也沒有。

(三)資料交流:

1、提問: 我們仔細讀讀這些語句,它們有什麼特點?大家是否想過爲何不理解呢?這些語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我們對寫作背景不瞭解。大家課下已經分組查找了資料,現在根據大家在網上查找的資料,體會一下這些話的內在含義是什麼,並說說你的理由和結論?(大家集體交流討論)(由同學上來展示資料)

2討論: 《一封信》“心裏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可以看出作者孤獨彷徨和煩悶的心情。

《哪裏走》“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罷了。”表現作者不滿現實,但對革命力量還缺乏認識,看不清前進的方向。

3、結論:從朱自清的生平了解到,1927年7月,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着中國大地,朱自清作爲一位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自由知識分子,他也有過苦悶彷徨。

4、 小結:不錯,有了這麼多資料,可以看出大家不理解的幾句話和作者的寫作背景和當時的心情有很大關係,請大家談談自己看法。

討論: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從本文寫作背景看,開門見山點明瞭作者當時的苦悶彷徨的心境。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裏。”結合本段其它語句,作者越是喜愛這片靜謐的月下荷塘,也看出作者在現實中的苦悶彷徨,想逃避又難以超然的感受。

“但熱鬧的是他們,我什麼也沒有。”點明瞭作者雖然在月下荷塘中得到了釋放,但又不能完全超越現實之外的淡淡的哀愁。

(用多媒體把同學們的觀點顯示在大屏幕上)

(四)、課文解讀

第四段 月色下的荷塘

1、“彌望”——充滿視野,滿眼。 “田田”——多,連綿不絕。

(通過直觀優美的荷塘圖片來啓發引導)

2、第二句,採用了比喻,舞女的裙。與葉子自然舒展的形態相似,這個比喻是“多邊”的,即它不僅表達了“荷”的高貴,還傳達出它的標誌,典雅,聖潔,飄逸,靈動,清峻等魅力,使葉子產生了動感,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事物的特徵更加鮮明具體。

(展示動感的荷葉圖片)

3、“層層”——高低有序。(圖片)

4、“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 本句運用了擬人;擬人的運用可以迴應上面的“舞女”, 荷莖象舞女,葉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顏,這樣把整個舞女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展示對比圖片)

5、“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本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格,爲什麼把荷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裏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呢?因爲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點綴着”的,與“一粒粒”的“明”珠相似; 白花“點綴”在“層層的葉子中間”,在綠叢中隱約閃爍,與“碧天”裏的“星星”相似; 荷花是“嫋娜”、“羞澀”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態與色澤都與剛出浴的美人相似 。

(展示對比圖片)

上面作者通過葉子、花,描繪了荷塘的形態美,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荷塘的動態美。

6、重點理解“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句把“清香”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這裏作者使用了幾種感官感覺?

(展示powerpoint課件中的對比頁面)

清香是嗅覺上的感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上的感覺。歌聲是細柔飄忽,婉轉渺茫的,荷香是時有時無,持續不斷的。這兩種感覺有相似之處,把嗅覺中感到的香味換成從聽覺中去感受、品味,使人產生了對香味的另一具體形象,變換欣賞角度,造成感覺的轉移。

這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侷限,而領會到屬於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把一種可感的形象轉化爲另一種可感的形象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通感”。所以這句話作者同時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

(大屏幕展示例句強化理解記憶

7、“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中的“顫動、閃電、霎時、穿過”等詞,傳神微妙地寫出了微風過處一剎那間,荷塘的整體形態,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動態。這是作者觀察仔細,用詞的精妙之處。

(展示動感荷葉圖片)

8、“一道凝碧的波痕”,就給人一種船航行留下的痕跡的感覺,作者表達得生動傳神。(圖片)

9、“脈脈的流水”怎樣理解?

這裏形容水沒有聲音,好象深含感情,表現流水的靜態美。(圖片)

“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是因爲靜靜的流水更反襯出,動態中的葉子的美的姿態。(圖片)

【小結】從形態、動態、靜態多個角度來反映荷塘的美。

第五段 荷塘上的月色

1、本段有三個動詞用得很形象生動,使一切的事物都充滿了動感。 “瀉”、“浮”、 “畫”、“洗”。

“瀉”字喚起了人們對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寫出月光流動輕柔的情態,化靜爲動,有一種自上而下的動感和立體感,這具有一種恬靜的力度美。

“浮”描寫出青霧與葉花既互相貼近互相映襯又若即若離的層次感和動感,又可描寫出青霧似動而靜、似靜而動的輕柔含蓄之態;“洗”能理所當然地把葉子、花更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輕霧聯繫起來,“薄薄的輕霧”也成爲了“牛乳”、“輕紗”。

“畫”說明樹影的錯落有致、濃淡和諧是恰到好處的,象是出自名畫家之手,也讓讀者更易聯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詩情畫意。

2、最後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作者爲什麼會產生這樣了聯想?

運用了比喻和通感(視覺與聽覺的呼喚)。寫出了光與影雖不均勻,互相交叉,如名曲中的高、低音。卻和諧如名曲,光與影融爲一體,荷塘與月色融爲一體,心境與物景融爲一體,整個天地渾然一體,如夢似幻,如詩如畫,一切融爲名曲。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悅。

【小結】作者從正面和側面描寫荷塘上的月光。

第六段 作者的視線由荷塘內部擴展到荷塘四周。

從這一段開始,作者的心情又發生了變化,從淡淡的喜悅轉爲淡淡的憂愁。

第二部分着重寫荷塘月色的優美景象。有勾勒,有細描,有渲染,有襯托,靈活多樣,井井有條。特別是語言運用得準確生動,有神韻,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與苦悶。

第三部分(7~8) 江南舊俗引起的思鄉之情。

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實,現實依舊,愁思依舊,心裏依舊不寧靜,剛纔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恍如一夢。

【小結】作者第三部分巧妙地運用了《採蓮賦》和《西洲曲》中採蓮的情景,反襯出自己的思鄉之情,更襯托出作者當時的淡淡的憂愁的難以解脫,“猛一回頭”回到家,又把自己的心情引向了低潮,一切都回復現實,作者又開始彷徨苦悶起來了。

【全文總結】本文根據作者的遊蹤,可以引出一條線索。

帶上門——小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四周——江南舊俗、回家

(空間線索——明線)

導出:暗線——情感

頗不寧靜——淡淡的憂愁——淡淡的喜悅——淡淡的憂愁——思鄉愁——不寧靜

結構自然嚴謹。寫景層次分明而富有特徵,朦朧的景色與淡淡的喜悅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凝練而傳神。運用比喻、聯想、襯托等手法把景象表達得極其真切而富韻味。

(五)確立課題(作業)

在比較中,我們也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有些同學還有想進一步瞭解朱自清的想法,這很好,可以把剛纔在比較中的出的結論總結成文,也可以提出,你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想從哪方面繼續瞭解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 “朱自清散文研究”這個大課題下,確立自己相關的子課題。

課後自評:

研究性學習旨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求新知的能力。所以本課教學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

1、 《荷塘月色》中關鍵語句的理解一向是全文學習的難點,特別是寫作背景的介紹很難使學生感興趣,所以在教學中,通過質疑,明確問題,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去查找收集朱自清的相關資料,包括網上查找信息、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資料等,再到課堂上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尋找答案的能力。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利用圖片、朗讀錄音以及動感的flash音畫配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了直觀性,加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提高了閱讀分析鑑賞的能力,課堂效果好,事半功倍。

3、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能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很多,學生也有興趣多瞭解他的散文。所以課外推薦閱讀,在教學中,學生更容易理解作品各自的特點,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