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勸學》教案設計【原創】

《勸學》教案設計【原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勸學》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鑑》中的一段,講述三國東吳名將呂蒙聽從其主孫權的勸告而讀書學習的歷史故事。

《勸學》教案設計【原創】

  【環節一】美文品讀

1.情境導入。由本單元話題導入或由課文作者簡介導入。

如“單元話題”導入:托爾斯泰說:“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智慧是燧人氏執着不渝而最終敲出的思想之火,智慧是經典美文誦詠百代永不凋落的風情流韻。正是有了對愚昧的逃避和對文明的渴求,人類才從渾沌迷濛的初始一路走來。以一顆感恩之心去面對先哲們無比鮮活的思想和豐盈的文字,傾聽他們洞徹萬物的箴言妙語,從而使我們的心靈深處永遠閃耀着智慧的熠熠光芒。

(設計意圖:此環節意在創設一個關於“智慧”的場,呼應“單元話題”;也可採用“討論式”導入,即教師提出“智慧”話題,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心目中的智慧,這樣過渡比較自然;還可從荀子的角度切入,把《勸學》一文形象地描述爲循循善誘的荀子給當代中學生的一封信,這種方法是很利於學生接受的。)

2.朗讀文本。先由學生自由朗讀一遍《勸學》,然後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老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字音訂正與點評,點評的重點是文章語氣和句式節奏的把握,點評之後學生自由朗讀,力求達到熟練,爲下一個學習活動打好基礎。

3.理解文意。老師先指導學生了解文本註釋的體例、內容和使用方法,然後請每位同學自選一段文字,學習運用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本大意,並將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同桌交流。

4.概括文意。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意的理解,寫一段言簡意賅的文字,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初讀文本後迅速提煉概括文意,是高中生必備的閱讀素質,這當然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捕捉關鍵詞、中心句,理清段落和句子之間的關係。還可進行反向訓練,即給出話題或觀點,引導學生進行闡發論證。這兩種方向的訓練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環節二】背誦比賽

1.制定規則。課前由同學討論確定背誦比賽的形式,制定評分標準和比賽規則,由全班同學討論後明確,並通過民主推薦的形式組成評委會。

2.賽前準備。以學習小組爲單位根據比賽要求進行賽前準備,如選拔參賽選手、熟悉比賽形式和比賽規則等。

3.分組比賽。評委會討論組織比賽的有關事項,進行具體分工。推舉一名同學主持比賽,說明比賽程序和注意事項,以小組爲單位參賽,評委根據評分標準爲參賽小組打分並進行成績統計。比賽時可讓每組抽取一個段落背誦,同時抽查部分名句的默寫情況。

4.比賽總結。由評委會推薦一名同學宣佈比賽結果並對本次比賽活動進行總結,教師可做補充。

(設計意圖:在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我一直重視和實踐“經典素讀”,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強調記憶、背誦、吸納,中國現代著名的國學大師無一不是這方面的優秀踐行者;二是訓練學生不借助外在的解讀背景自行閱讀,這也應了“教是爲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像《勸學》這樣的名篇,字字珠璣,句句精當,要求學生必須達到熟練背誦和準確默寫。)

  【環節三】製作卡片

1.介紹方法。指導學生以製作卡片的方式對文言知識進行歸納和積累,如示例:

學習卡片

類 別:文言實詞

2.自主製作。根據上面介紹的文言知識卡片的製作形式,藉助文本註釋和工具書,從課文乃至《勸學》全篇中中選出自己認爲重要的文言知識,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每人制作一張或幾張卡片。

3.成果展示。學生完成文言詞語卡片的製作後,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交流和展示:以小組爲單位展示,每位同學在小組內展示並介紹自己製作的文言詞語卡片,請其他同學評議,選出優秀的在班內交流;藉助實物投影,請部分同學展示並介紹自己的詞語卡片,全班同學共同點評。

(設計意圖:這是一項基於文本而又逐步拓展的學習活動,共有三個小活動組成,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蒐集、篩選、整理、編輯和創作等形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篩選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養成勤於積累和合作探究的習慣。通過“製作文言知識卡片”,有助於學生牢固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注意事項:(1)製作學習卡片是一種有效的自主學習形式,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製作方法,進而使學生養成勤於積累的習慣。(2)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製作詞語卡片。(3)學生在展示學習卡片時,應讓不同形式的卡片都有展示的機會,通過展示活動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環節四】文本仿寫

1.仿寫要求。借鑑《勸學》的論證手法、語言特色和句式特點,就自己在學習方面的感悟,自選一個切入點,用文言寫一段文字,示例如下:

君子曰:學貴於勤。吾之爲學,當勤學不怠。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如登山,博覽羣書則如臨絕頂,見者遠矣;讀書如游水,博覽羣書則如潛深潭,感者深矣。勤,則難者亦易矣;惰,則易者亦難矣。豈不聞“熟能生巧”乎?勤學日久,必有所成。

2.細讀課文。根據仿寫要求,進一步研讀文本,對文章的內容與形式進行細讀,借鑑原文,突破原文,形成個性化文字。

3.自主仿寫

4.成果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以練代讀,可促使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激發創作慾望。完成好這一活動的前提是熟練掌握文章的形式和內容,具體說來包括文章的主旨、分論點、修辭手法、句式特點、語言風格等,然後自定話題,嘗試寫作,可謂“戴着鐐銬跳舞”。)

 ※【環節五】 編錄格言

1.編錄指導。幫助學生了解格言的基本特點,指導學生學會歸納整理。

2.查閱整理。利用圖書、網絡資源,蒐集整理古今中外有關“勸學”的格言警句

3.交流評點。可以採用同桌交流或小組交流的形式,相互評點。

4.成果展示。選出同學編錄的優秀學習格言,工整謄抄,在班內張貼展示。

(設計意圖:此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蒐集、篩選、整理、編輯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既能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又能引導學生創新學習,同時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漸染。需要注意的是,活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廣泛蒐集,認真選擇,精心編輯,力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環節六】問題探究

荀子在《勸學》中提出的“學不可以已”的觀點,與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終身學習”的觀點是否一致,爲什麼?

1.提供資料。給學生提供有關“終身學習”的資料,以便比較闡述。

[附]1994年在羅馬舉行的“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所採納的定義是:“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是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來發揮人類的潛能,它激勵並使人們有權利去獲得他們終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並在任何任務、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地愉快地應用它們。”

2.自主準備。學生交流提煉文章的論點內涵,查閱“終身學習”的資料,加以整合,形成發言提綱。

3.各抒己見。可分爲三個階段:每位同學在小組內闡發個人觀點,歸納本組的基本意見,教師對同學意見進行大致梳理。

4.教師參與。教師觀點闡發:荀子在《勸學》中提出“學不可以已”的觀點,強調的是學無止境,也就是說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有所成就,而現代人們所倡導的“終身學習”,其立足點是現代社會中人的一種基本生存需要。這兩個觀點的時代背景、基本內容、主要目的等都較大差異。

(設計意圖:本活動意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思考,這樣既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術意識”,就基礎教育階段現狀而言,教師的“學術意識”還比較薄弱,遑論學生意識的培養。教師應鼓勵學生仁智各見,自圓其說,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時,不要滿足於口頭的來言去語,要有發言提綱和要點記錄。本課教學流程中運用了大量的成果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成果本身就是極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只有從學生、教師、文本和課堂的實際出發,科學有序地呈現學習成果,才能實現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注:以上教學活動大約需要兩課時,部分活動需要在課前做好準備。加※者可選做。)

  教有所思

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深入體會了文言文教學的特點,既關注基礎知識的落實,又關注自主學習氛圍的營造、方法的引導,並且是將“靜態”知識的積累和梳理寓於“動態”的活動生成之中。學生在活動中積累詞句,背誦課文,把握文本,提煉思想,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自己較爲滿意的是“製作卡片”和“文本仿寫”活動,指導得體,生成豐實;探究方面的活動進行得有些欠缺。

本課教學中有兩個問題值得反思:一是“板塊式”的課堂結構。“大板塊·小層次”的結構確實讓課堂顯得簡捷精緻,環環相扣,易於操作,但也影響了教學環節的連貫和教學內容的覆蓋。這在“板塊式”教學中是一個普遍問題,尤其是在公開教學中,一味追求環節的精巧,甚至不惜以犧牲內容爲代價,這是不足取的。二是迫切需要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當教師“佔據”着課堂時,這一問題似乎不太突出;當我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時,會發現自己調控點撥的能力還是比較欠缺的,同時也發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亟待提高的。在此我提出一個問題——課堂開放了,師生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