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一、導入 快速入題

《錦瑟》原創教學設計

1. 板書課題。

2. 播放瑟樂《淡月映魚》。

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樂器彈奏的音樂?

這是瑟所彈奏的《淡月映魚》。瑟音清幽哀怨,適合彈奏悲怨的曲調。有人曾經這樣來描述瑟樂,他說:如果說箏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滄桑,那麼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3. 人到中年,在飽嘗了人間冷暖,歷經人生百態,閱盡滄海桑田之後,李商隱在《錦瑟》中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深沉的內心體驗呢?讓我們走進《錦瑟》。

  二、初讀 感受詩美

1. 播放《錦瑟》的朗讀音頻。

師:你能說出本詩的情感基調嗎?(哀婉傷感。)

師:感情基調:哀婉傷感(情感要到位)

語速:宜慢 音調:低沉 節奏:頓挫

2. 同學們依據朗讀提示和視頻範讀,自由讀詩。

3. 點學生讀。師適當點評。

4. 學生齊讀。

 三、品讀 走入詩境

1.你能找到詩中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嗎?大聲告訴我。

明確:惘然。

師:惘然,迷糊不清貌。

2. 詩作中作者是如何傳達傷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選擇其中一聯,幫助我們解讀嗎。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怨恨以難言。

“錦瑟”,其形美麗精緻;其聲清幽哀怨,常與憶念、離別等悲怨情緒相聯結。如元代元好問有云:佳人錦瑟怨年華。宋代賀鑄:錦瑟年華誰與度。 “無端五十弦”,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時人癡語。錦瑟到底有多少弦,並不是錦瑟的過錯,可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阿,你幹嘛要有那麼多弦? “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撥動一根琴絃。瑟具五十弦,撥動瑟弦,繁音促節,令聽者頓生煩亂思緒,所謂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故一音一節皆引思緒,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由此也可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思華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華年,所謂美麗的青春年華,主眼在華年盛景。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莊生曉夢”,夢,美好而短暫,不禁讓人傷感。美好而虛緲的夢境令人神往卻讓人迷惘。

“杜宇啼春”,託冤禽之悲啼,表達詩人無限的悲感和難言的怨憤,哀怨而悲悽的情調。春心,傷春之心,比喻對失去了的美好的事物的懷念。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玉暖玉生煙。

“滄海月明”、“明珠泣淚”,高曠皓靜,淒寒孤寂的境界,表達了世事難以兩全的悵惘傷感的情調。

對於詩人玉谿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淨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淒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複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藍田日暖”、“ 良玉生煙”,美麗溫暖卻虛無縹緲之境,可望而不可即的無奈與迷惘。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裏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爲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爲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谿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啓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爲滄字本義是青色。玉谿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着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情腸九曲。

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思華年”相爲呼應。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麼今朝追憶,其爲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爲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

師小結全詩:

同學們說得很精彩。

錦瑟裝飾精美,樂音哀怨。繁弦促節之間心緒難平,讓我不禁遙想那美麗卻充滿悵惘的盛景華年。年少輕狂,誰不愛追夢?然而一切美夢,終究如煙消散,這叫我如何不哀怨,如何不流淚?如今時過境遷,回首盛景華年,豈待今朝追憶才感無窮悵恨?就是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那麼今朝悵恨,有當如何?一曲三嘆,言有盡而意無窮。

3. 同學們通過意象的賞析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充滿傷感迷惘的悽美之境,給人以無比新鮮而動人的感受。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意象有這般的魅力。

(板書)曉夢、春心、珠淚、玉煙,我們試着找找這四個意象的共同特點?(朦朧,說不清道不明。運用神話傳說典故。很美,悽美。)

明確:(板書)朦朧悽美 非現實性。

這種意象特別適合表達李商隱複雜變化,惆悵莫名的浩茫的心境。

同學們,你們有過這種體驗嗎?我相信花樣年華的同學們,一定會有那種朦朦朧朧,說不清道不明因由的傷感,對嗎?

猶如《錦瑟》中,作者極盡意象就是想要傳達出這種濃烈的撲朔迷離,無涯無際的情思。我想我們可以不必追究事因(自傷身世,戀情,悼亡等等),而應通過作品意象特點,把握其總體情感內涵,去領略其詩意與詩美。

4. 我想更多地瞭解李商隱,一定會對我們理解李商隱有所幫助。

同學們,你們對於李商隱有怎樣的瞭解?對於這篇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哪些瞭解?

學生自由說。

我來整理和補充:

(1)在那個風雨飄搖,行將衰敗傾覆的晚唐。又一個“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的特殊時代,李商隱應運而生,其詩以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於晚唐詩壇。

但是,由於政治宗派的殘酷鬥爭,這樣的大詩人於滎陽病逝後,文壇竟然出奇地沉默,極少有人賦詩來悼念他。現在僅存的兩首《哭李商隱》皆出自其生前摯友、詩人崔珏之手。

(2)哭李商隱(其二)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爲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崔珏說李商隱有“才”且“凌雲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二字;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卻以“未曾開”收句。這是怎樣一個經歷坎坷仕途、懷才不遇的李商隱啊!

(3)李商隱(約813—約858)出生在時世沒落的晚唐,家世孤弱衰敗,仕途失意沉於下僚,妻子王氏早逝。從而形成了他靈心善感的性格,情感豐富細膩,他秉賦才情,最終卓立於世。

 四、 研讀 拓寬思維

1.《錦瑟》中非現實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隱的一些無題詩中也有體現,讓我們嘗試利用這兩首無題詩來進一步驗證李詩的意象的'獨特性:

(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本詩是寫作者在戀愛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對愛情的熱烈追求,至死不變,也想象對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絕望中依然寄託着微茫的希望。

春蠶蠟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經超越了愛情而具有執著人生的永恆意義。

蓬山,青鳥:內心的遙想,是不現實的,這種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結局,只是無望中的希望,但正因爲如此更見作者情之真摯。

(2)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首詩,是寫作者昨夜參加貴家的盛大宴會,與意中人席間相遇,表達了難得結合,卻目成心許的愛情體驗。

綵鳳、靈犀: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雖無力到達,卻終身難忘,無法排遣的內心世界。

2. 李商隱與杜甫一樣,在情思的沉鬱上十分相近。

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詩思經常面向社會江山朝市之間,詩境與社會與自然直接溝通。李商隱轉向內心,內在浩浩茫茫,無際無涯,撲朔迷離。成爲唐詩中達於渾化層次的一種新境界。

關於這一點,同學課後去搜集相關資料以作驗證,我們以後找機會再交流。

 五、小結全詩

同學們,課要結束了,但是我們穿越千年的唐詩之旅並沒有結束。讓我們用情感作爲溝通古今的橋樑,用真心品味真情,誠如朱光潛先生所言,從詩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鮮有趣。

  六、板書設計

走向內心的浩浩茫茫

——李商隱《錦瑟》

意象 ———————————— 內心世界

李商隱《錦瑟》教學設計評析曉夢

李商隱《錦瑟》教學設計評析春心 非現實性 撲朔迷離 浩茫

李商隱《錦瑟》教學設計評析珠淚 朦朧悽美 無涯無際

玉煙

 評析:

1、李商隱的感時、抒懷、弔古、詠物或言情諸作,莫不滲透着詩人的真情實感,具有一唱三嘆的韻味,抒情較少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別緻力於婉曲見意。詩人喜歡把自己的藝術構思錘鍊得千迴百轉,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藉助於環境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烘托情思。他愛好繡織麗字,鑲嵌典故,細針密線,襞□重重,造成光怪陸離而又朦朧隱約的詩歌意象。他又大量運用比興寄託的手法,或借古諷今,或託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興深微,寓意空靈,索解無端,而又餘味無窮。 婉曲見意的表現形式,同"深情綿邈"的內涵相結合,做到"寄託深而措辭婉"(葉燮《原詩》),這就是李商隱詩歌的基本風格。處在晚唐採縟藻繁的詩風影響下,李商隱的詩歌也自有富麗精工的一面。但他不侷限於華豔,而能夠在綺麗之中時帶沉鬱,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詞婉的作風分不開的。《錦瑟》一詩充分體現了李商隱詩歌的風格特點,以蘊含深刻的意象意境來表現內心撲朔迷離情懷,凌老師在充分深入研讀作者作品的基礎上,將分析體味這一詩歌特點確定爲教學重點,是完全準確適宜的。

2、作爲講讀課文,並不是教師一味地詳解傳授,而是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充分發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對於詩歌的閱讀,重在通過詩歌意象意境的分析來深入理解詩人灌注於文本的思想情感,凌老師這節課是抓住了詩歌文本閱讀的這一教學策略組織教學,以音頻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引導學生自行解析詩句,通過誦讀、知人論世,在教師的點撥下,達到對整首詩內涵的準確把握。

3、課文無非是一個例子,教是爲了不教。就文論文,不算本領,作爲高中語文教學,更需要從課內延展到課外,凌老師沒有忽視這一點,在教學《錦瑟》一文之後,輔以李商隱另外兩首無題詩,引導學生進而探究造成李詩朦朧迷離特點的原因要素,這是一種能力的訓練和習得,難能可貴。

4、凌老師是一位富有才華的教師,她的課堂本身就是一首委婉深情的詩的呈現。且不說她對文本本身的備課探究的深邃,單就她的教學語言就是華美的詩化表達,這是我所看到的教學設計中所少有的,令人不忍輟讀。

5、如果要說這篇設計還有什麼不足的話,那就是課堂上基於對學生學情瞭解的預設少了一些,也沒有將學生不同層次不同目的的誦讀完整地穿插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