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人教版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簡案

人教版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簡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教學目標:

人教版高一語文《蘭亭集序》教學簡案

1.在梳理、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識過程中,學習翻譯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引導學生通過誦讀理解、體味文章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體味文章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一幅與王羲之有關的對聯導入,引入學生對作者的介紹,進而引入本文學習。

二、回顧一二段的內容(記會)和感情(樂),師生帶着快樂的心情齊讀前二段。引入三四段學習。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三四段,初步感知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句讀。

學生概括兩段內容(作者情感),找出兩段中標誌作者情感的關鍵詞:痛、悲

提出疑問:剛剛還“信可樂也”,怎麼突然又痛、又悲了呢?我們通過對文字的解析一步步走向蘭亭深處。

三、再讀文本,正音明句讀,讀懂句意。

兩名同學分別讀三、四段,其他同學在文中標記有問題的句讀、字音,劃出不會翻譯的文言詞句。

學生交流、訂正。師生交流、討論。(滲透:文言詞辨析方法)

四、三讀文本,感悟鑑賞

一二段用快樂的心情來讀,那三四段應該用怎樣的心情來讀呢?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品讀課文,在讀中認真揣摩第三段中作者的情感。

生讀第三段。問:爲什麼用這樣的語氣讀呢?學生闡述原因,重點句再讀,其他同學補充。

明確:“當其欣於所遇”句應該用快樂的心情來讀,而“向之所欣”後則轉入沉痛,“豈不痛哉”達到痛之極致。(此段反覆誦讀重點字句,指導誦讀方法,體味作者情感)

問:作者是如何由樂而轉痛的呢?

明確:由快樂的時光想至快樂短暫,進而想至人生短暫。

問:此段中哪些句子你有過類似的感悟?或者在哪裏見過類似的句子?

(預設:曹操《龜雖壽》,柳永《浣溪沙》,春晚小瀋陽,曹操《短歌行》,學生自己的體悟)

由此可知很多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大家都對人生短暫有着深重的感慨,王羲之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有)哪些句子體現?(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可見同學對第四段的內容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還有沒有內涵不明白的句子?

重點分析:“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從而引出作者的人生觀(人生短暫,因而要珍惜人生,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問:你認爲怎樣活纔算有價值有意義?

學生交流。教師補充、小結。

五、美讀文本,梳理昇華

1.請學生在感情鑑賞的基礎上,用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來誦讀文章。

2.作者於文末寫道:“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有人在網上建了一個“斯文有感論壇”,請你試在後面跟貼,用一句話寫出你的感悟。

示例一:因爲短暫,人生中一切歡樂和美好的東西更顯得珍貴。

示例二:我們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六、佈置作業:背誦全文

  教學反思:

感悟之一:誦讀作用至大

這是一次同課異構的比賽課,要求講《蘭亭集序》,一二段由學生提前自學,課堂講授三、四段(人教版教材)。

《蘭亭集序》在高中篇目中也是難篇(且三四段向來是教學難點),而此次課堂設計的困難尤甚,尤其講授對象又是初二學生。這之間的巨大反差是本課面對的最大難題。思忖再三不得要領,周老師指點我用誦讀貫串課堂,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味文字大意,體味文字內涵,進而體味作者情感和人生觀。

事實證明這樣做是多麼正確,學生對課文非常生疏,理解力亦單薄。而在反覆的誦讀體味中,這節課完成得比較順利。在自由誦讀中初通文意,在學生範讀和評析、質疑中進一步理解文句。尤其課文難點――第三段的理解,我沒有直接引領學生分析而是要求他們先自己試讀,努力體味情感,而後學生試着範讀並闡述自己對爲什麼用這樣的語氣讀,其他學生補充,重點字句再三誦讀,在讀中已經悟到此段情感的變化。而這個問題解決了,作者由樂轉痛的原因就已經浮出水面了。

學生觸摸到了作者的情感,便可以試着去感悟了,此環節略難,好在課前佈置了預習,學生學小瀋陽的語言惟妙惟肖,爆笑全場。

極難的課文,初二的.學生,二者之間的巨大反差在反覆的誦讀中漸漸消融。在讀中理解和感悟的教學思路是本課能夠順利進行的最主要原因。

感悟之二:讓情感目標落到實處

本來學生能答出“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就等於已經領悟作者的人生觀,本課的情感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但我覺得這句話有些虛浮,離學生的生活還有些距離,因此我又要求學生講講“怎樣活纔有價值有意義”,學生回答多側重“付出”,我又補充了“珍惜”,提醒他們珍惜生命中點滴的美好,因爲“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跡”,因爲人生短暫,我感覺這一環節的實施把學生的情感目標落實到了實處。讓《蘭亭集序》真正觸及到他們的心靈,進而融入他們的生活。

感悟之三:課堂評價的重要性

初二學生學一篇非常難的高中課文,且又是比賽現場,其心情之惶惑可想而知,於是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意與他們交流,不斷地鼓勵他們。表揚最先讀課文的兩名同學聲音洪亮,表揚學生找關鍵字找得準。課臨近結束時不小心叫到一名口吃的學生,我耐心地聽他講完,且平和地化解了他的尷尬。學生漸漸不那麼緊張,也願意多表現多發言了。多關注學生,課堂纔會和諧!這是我在本課中的另一大收穫。

課堂不足:

1.分析課文佔用的時間略多了些,誦讀的展開依然不夠,結束時看得出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真正消化了這篇課文。

2.在課文的品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線”“面”的知識品味較多,對“點”的細節則關注較少,深入文本不夠。

3.課堂上教師說得依舊多了些,若預習更充分,教師完全可以少說一些,把課堂更多地還給學生。